誠信一生作文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
那么什么是“誠”?“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們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宋代理學家朱熹,要求人們修德做事,必須效法天道,做到真實可信,說真話,做真事,反對假話、虛偽。
何又為“信”?《說文解字》認為“人言為信”。程頤認為“以實之為信。”可見,,“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信。
“誠”主要是從天道而言,“信”主要是從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道也。”“誠”本是自然固存之,效法天道、追求誠信,這是做人的道理、規律。二者在哲學上雖有區別,但從道德角度看,“誠”與“信”則是同義等值的概念,許慎在《說文解字》云:“誠,信也!薄靶,誠也!北緛砗x都為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身邊常常出現一些不誠信的行為。如我國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讓我們很多家庭受到很大的傷害,三鹿奶粉制造商為了提高自己的利益,降低成本,不顧產品質量,最后導致許多兒童因吃了三鹿奶粉而產生疾病以至死亡,制造商的這種行為給我們很多家庭帶來了無限的傷痛。雖說制造商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那些由此而喪失了孩子的家庭,那破碎了的愛又豈是不法分子受到法律制裁而能彌補修復的?
現時社會中,失信的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信用危機,影響經濟發展,擾亂生活秩序。又例如:國內,有一些交易中,假冒的商家產品屢禁不止,目前中國有了萬個產品被假冒偽劣產品侵權,此類產品的產值平均高達13000億元,商家對顧客態度冷摸,虛假的廣告,假帳的現象相當普遍,凡此種種,不勝權舉。
導致社會誠信危機的原因是什么?現代社會的急功近利,物欲橫流,現代人利用科技制造了物質財富,但自己又被物質財富所奴役,這是導致社會誠信危機的因緣之一。天天營業,為的是賺多點錢,以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質主義和物質享受,但道德價值觀念卻開始失落。在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沖擊下,現代人普遍認為見利忘義,反觀人類的精神世界,生命價值、崇高的理想,誠信則被逐漸遺忘。
當代人意識到自己可以積極爭取利益時,卻錯誤的認為自由就是無規定的。因此人們往往為了自由私利而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置道德規范,法律制度而不顧,做出背棄誠信的行為!比如,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的經濟開始急速發展,但信用制度,市場規則尚未健全,于是一些見利忘義的人就會趁法律不完備,執法不嚴的空子,不講信用,形成現今種種見利忘信的現象。
那么以上種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才能讓我們身邊的誠信,不再遠離我們呢?首先得加強自我修養。我國古代儒家就十分重視修身為本的思想,認為齊家、治國平天下,都以修身養信為基本。
誠信在人際交往中能營造一種和諧的關系,這是每一個人所期盼的,為了營造這種和諧的關系,我們平日無論何時,必須做到:以誠相待,以信相交,以道義相交,以平等相交,友誼建立在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基礎上,貴者一方不應以自己的年資、地位、權勢、財富作為資本,彼此應當相互尊重。
當我們日后離開校園,投身社會工作時,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應如何實踐誠信之道呢?
身為下屬,我們應具有敬業精神,凡是做到精益求精完成本職工作,切不可弄虛作假,欺騙上司。
當身為上司,我們在用人時,必須奉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則。
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身邊處處有誠信。
“誠信”時時刻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誠信”也會時時刻刻考驗著我們每個人的人格:如借錢,借物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要按時按要求完成,不能有絲毫欺騙行為。承諾的言語一定要實現。生活中,只有講誠信的人才會廣交益友;學習中,只有講誠信的人,才會踏踏實實地不斷進步;工作中,只有講誠信的人才會事業有成。由此看來,學會講誠信,運用誠信,才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人的一生,若如船只,那誠就是船帆。沒帆的船會迷失方向,喪失本性,人生也會活得迷惘。同學們,生命誠可貴,誠信價更高……
若要我們的人生燦爛輝煌,那就讓我們好好的“誠”過一生吧!
【誠信一生作文】相關文章:
誠信是一生的財富作文05-18
誠信是一生的財富07-30
影響孩子一生誠信作文06-10
誠信決定人的一生作文07-12
誠信,牽絆我們的一生作文08-20
讓誠信伴我們一生作文08-09
關于誠信一生的名言07-06
初三誠信作文《扣好人生扣一生誠信人》08-07
我愿與誠信一生相伴優秀作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