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成語故事參考
成語“守株待兔”,出自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守株待兔成語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成語故事
成語“守株待兔”,出自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由于之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相傳在戰國時期,宋國有個農民,他整日在地里偷懶,所以即使是遇上好年景,地里的糧食也僅夠他填飽肚子的。一旦要是遇上荒年啊,那他可就要挨餓嘍。
這一天,他正在農田里耕地,從遠處傳來一陣陣打獵的吆喝聲。那聲音啊,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不斷回響,受了驚的小動物在農田周邊的草叢中竄來竄去,拼命奔逃。
突然,一只小兔子慌慌張張地從草叢中跑出來,一頭撞在地里的樹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趕忙撿起兔子,心里甭提多高興:“呵呵,一只送上門的兔子”
當天晚上,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把肚子吃了個溜圓。
第二天,他照舊到地里干活兒,可是卻心不在焉,時不時地向草叢中瞄一眼,希望還能撿到一只送上門來的兔子。
就這樣,他在地里晃悠了一天,該干的活兒全都沒干完。可是,直到太陽落山,也沒有兔子來撞樹,他只好扛著鋤頭,失望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把農具往地里一扔,索性坐在那顆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樹。他等啊等,等了整整一天,可還是什么也沒等到。“哼,肯定等得到,我明天還等。”農夫不甘心,絮絮叨叨地向家走去。
從此,農夫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在大樹旁,可是兔子撞樹的`事情再也沒發生。地里的草越長越高,已經成了一片荒地,農夫也因此成了全國人的笑柄。
“守株待兔”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人們用它來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 的僥幸心理。
【漢字】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基本釋義】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處】漢·王充《論衡》:“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近義詞】刻舟求劍、緣木求魚、墨守成規、好逸惡勞、坐享其成、緣木求魚、固守成規
【反義詞】隨機應變、見風使舵、通權達變、除舊布新、標新立異、借坡下驢
【守株待兔成語故事參考】相關文章:
守株待兔的成語故事06-13
守株待兔的成語故事「經典」06-07
成語故事:守株待兔09-23
成語故事《守株待兔》06-07
守株待兔成語故事06-07
成語故事:守株待兔06-07
中國成語故事:守株待兔06-07
守株待兔的成語故事介紹06-12
守株待兔成語故事分享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