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難興邦成語故事

時間:2023-05-23 15:25:16 城晴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多難興邦成語故事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用到成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多難興邦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多難興邦成語故事

  多難興邦成語故事 1

  【釋義】

  一個國家多災多難往往激發這個國家興旺發達起來。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四年》。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靈王是個殘暴之人,他野心勃勃,在除掉國內敵手之后,又派任舉前往晉國,要求晉平公與他一起召開諸侯會盟,要當霸主。

  晉平公卻想自己當霸主。但是,晉國大夫司馬侯認為晉國跟楚國爭霸還要等待一段時間。他說:“楚王雖然倒行逆施,但還不到垮臺的程度,可能上天要等他干盡壞事后才給他降下懲罰,楚國的臣民也會拋棄他。那時候,霸主的地位我們將不爭而得。晉平公說:“楚國內部不團結,多災多難,能當霸主嗎?”司馬侯說:“一個國家多災多難,當然不是好事;不過,有時候,多災多難也能反過來成為他們振興自己國家的力量。譬如,齊國內亂,國君被殺,公子小白平定內亂,擊退了魯國的入侵,取得政權,這就是齊桓公,他任用賢相管仲進行改革,國力逐漸強盛,成為第一個霸主。

  晉公子重耳被國君長期驅逐流亡國外,歷經困難,終于回國即位,這就是晉文公。他整頓內政,加強兵力,使晉國成為第二個霸主。所以有時候多難興邦。但如果楚靈王看不到他自己的危機,就算他當了霸主,日子也不會長的。晉平公覺得言之有理,就在當年六月會盟,讓楚靈王當了霸主。

  楚靈王稱霸以后,更加肆無忌憚,放蕩自任,不思進取,終于引來殺身之禍,他的變本加厲,使他的三個弟弟聯合起來反抗他,終于落得個自殺的可悲下場。

  多難興邦成語故事 2

  出處:《左傳·昭公四年》。

  意思:國家多遭患難,可以促使內部團結,因而興盛起來。

  晉惠帝時,晉朝統治集團內部紛爭,發生了所謂“八王之亂”,互相攻殺,達十多年。(參看“鶴立雞群”)叛亂未平,接著西北和北方的五個民族,又乘機脫離晉朝的統治,先后獨立,并且向南進攻。即歷史上所謂的“五胡亂華”。晉懷帝和愍帝都被俘、殺害。晉朝不得不放棄中原,退到長江以南的東南沿海一帶,稱為東晉。(參看“中流擊楫”)

  當初,司馬睿為左丞相,鎮守建康(今南京)。眼見首都長安失守,晉愍帝被匈奴族的劉曜所殺,廣大地區淪陷,百姓遭殃,而這位執掌大權的左丞相卻穩坐江南,無動于衷。祖逖、劉琨等愛國將領,一面領兵北伐,一面遣使上《勸進表》,勸司馬睿繼任帝位,把國家大事勇敢擔當起來。鼓勵他發憤圖強,不要怕困難。并且說:“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圣明。”意思是,國家接連遭到這么多的危難,使朝廷深深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能從危難中獲取教訓,奮起救危赴難,那么壞事也許可以變成好事:“多難”反倒可以激勵我們復興晉朝,鞏固邦國;“殷憂”也可使皇上認清形勢,痛下決心。(參看&ldquo,勵志人物;枕戈待旦”)

  從這兩句話,后來就演化出“多難興邦”這句成語。

  多難興邦成語故事 3

  【解釋】: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

  【出處一】:《左傳·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 失其守宇。”

  【出處二】:晉劉琨《勸進表》:“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圣明。”興:復興,振興。邦:國家。多難興邦,指多災多難的局面,往往可以激發人民勵精圖治,轉危為安,使國家復興強盛起來。劉琨曾以此意勸告晉元帝發奮圖強,振興國家。

  【出處三】:公元1901年9月(光緒二十七年七月),李鴻章在他的遺折里這樣寫道:“竊念多難興邦,殷憂啟圣。伏讀迭次渝旨,舉行新政,力圖自強。慶親王等皆臣久經共事之人,此次復同患難,定能一心協力,翼贊訐謨,臣在九泉,庶無遺憾。

【多難興邦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多難興邦的成語故事09-15

多難興邦成語故事02-09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08-25

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移風易俗11-12

經典的成語故事08-25

經典成語故事12-22

成語故事精選01-28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8-25

成語故事精選01-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观看AV网址入口 | 伊人亚洲综合久久精品 | 亚洲综合成人AV一区在线观看 | 日本少妇爽的嗷嗷叫视频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 日韩激情乱码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