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橘北枳的成語故事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南橘北枳的成語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南橘北枳的成語故事 1
晏嬰,字平仲,也稱晏子,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曾經輔助齊靈公、莊公、景公。景公時為相,輔政長達四十余年,既是三朝元老,也是齊國一代名相。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但足智多謀,為官清廉,敢于犯顏直諫,匡正國君之謬;生性敏捷,能言善辯,奉命出使他國,臨危不俱,從不讓國家受辱。
晏嬰第一次出使楚國,楚王聽說晏嬰善于言辭,便對身旁的謀士說:“晏嬰在齊國是有名的能言善辯之人。現在要來楚國,我想當眾羞辱他一番,讓齊國人知道我們的厲害,挫一下齊國的銳氣。你們看有什么好辦法?”大臣們左思右想,終子想出了一個羞辱晏嬰的辦法。
晏嬰來了,楚王設宴款待。酒濃之時,差役押著一個被縛之人來見楚王,楚王裝模作樣地問:“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連忙問答說:“這個人來自齊國,到我們楚國偷東西被我們抓到了。”楚王回過頭去看著晏嬰,故意裝作很驚訝地說:“啊,難道齊國人都喜歡偷東西嗎?”
晏嬰早就看出楚王是在演戲,于是站起來,不慌不忙地對楚王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時就結出甘甜的橘子,如果將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結的果實就變成又酸又苦的枳了。同種植物所結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成又酸又苦的枳了。同種植物所結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因為水土不同的緣故啊!大王殿上的這個人在齊國時不偷盜,到了楚國后卻學會了偷盜,莫非是楚國的水土會使人變成盜賊么?”一席話噎得楚王是張口結舌,面紅耳赤,最終只好賠笑收場。
時隔不久,晏嬰再次奉命出使楚國。楚王還記得上次宴會上晏嬰讓自己難堪的事,就想伺機報復。他知道晏嬰身材矮小,于是就派人在城門的旁邊開了一個狗洞大小的門,等晏嬰來的時候就不開城門而讓晏嬰走那個小門,想要以此來羞辱他。晏嬰來到城門前看到這種情景,知道是楚王故意羞辱自己,就對前來迎接的楚國大臣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走狗洞,我現在出使的是楚國,為什么也要走狗洞呢?”楚王羞怒極了。無奈之下打開大門,以禮接待了晏嬰。
晏嬰臨危不懼,憑借自己的機智和三寸不爛之舌把想要侮辱自己的楚王反駁得啞口無言,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和榮譽。
南橘北枳的成語故事 2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后,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到來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辦法好?"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后,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說:'是楚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問:"這捆著的是個什么人?"小吏回答:"是個齊國人。因為盜竊犯了罪。"
楚王轉過頭來望著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
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水土不同啊。現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并沒有盜竊的行為,來到楚國以后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
楚王聽了,尷尬地笑著說:"圣賢的人是不可戲弄呀!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寓意: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良好的環境可以讓人學好,不好的環境可以使人變壞。
南橘北枳的成語故事 3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南橘北枳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之南橘北枳03-15
經典成語故事02-16
成語故事01-30
成語故事02-04
經典成語故事02-16
經典成語故事12-22
經典成語故事03-12
簞食壺漿成語故事11-01
成語故事:班荊道故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