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成語典故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的成語典故,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草船借箭的成語典故
“草船借箭”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成語于《三國演義》,用奇謀孔明借箭。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愿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魯肅答應了,并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的出處與成語故事
【出處】
《三國演義》。
三國時,最強的曹操率大軍攻打東吳,東吳君主孫權被迫與劉備聯合起來,共同抗曹。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被派往東吳,共商大計。周瑜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和名聲,想借這次機會置他于死地。周瑜借口水上交戰需要用箭,命令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否則要受處罰。不料諸葛亮說他只需要三天即可,并當場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愿受罰。周瑜暗暗高興諸葛亮自投羅網,同時又不免感到懷疑,不知道諸葛亮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他一面吩咐工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好,一面派大臣魯肅前去探聽諸葛亮的消息。
魯肅和諸葛亮頗有交情,他看出了周瑜的險惡用心,不禁暗暗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魯肅怪諸葛亮不該上了周瑜的當,把自己推上了絕路。不料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無妨。”他請魯肅借給他二十只船和一千多支草把子,每只船上三十個士兵,船要用青色的布幔遮蓋住,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末了,諸葛亮一再叮囑魯肅,借船的事千萬不要讓周瑜知道。魯肅覺得十分疑惑,但仍按諸葛亮的吩咐把東西都準備好了。兩天過去了,不見什么動靜。第三天的四更時分,諸葛亮派人把魯肅請到船上,說要去取箭。江上大霧彌漫,對面都看不見人。諸葛亮命人用繩索把船連起來,朝對岸的曹軍水寨開去。船在靠近曹軍水寨的地方一字擺開,諸葛亮又令士兵們擂鼓吶喊。魯肅十分驚慌,諸葛亮卻毫不在意,只勸他放心飲酒。曹操以為是東吳的軍隊來進攻,因為霧大怕中埋伏,他命令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箭如雨點般射到船上的草把子上。一會兒功夫,一邊的草把子上插滿了,諸葛亮又下令把船調過頭來,讓另一邊受箭。
船兩邊的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有五六千支,總數超過了十萬支。這時,太陽出來了,霧也要散了,諸葛亮下令趕快往回開船。
諸葛亮按時完成了任務,周瑜又驚又氣。魯肅向周瑜講述了借箭的經過,周瑜不由地感嘆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釋義
草船借箭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達到自己的目的。
【草船借箭的成語典故】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歷史典故05-31
草船借箭的歷史典故12-12
成語典故:大材小用01-22
兔死狐悲的成語典故06-22
請君入甕的成語典故03-27
守株待兔的成語典故03-27
亡羊補牢的成語典故「經典」02-14
李郭仙舟的成語典故03-07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