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經地義的成語故事

時間:2023-05-16 09:48:55 雪桃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天經地義的成語故事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過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還苦于找不到優秀的成語?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天經地義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天經地義的成語故事

  【漢字書寫】:天經地義

  【漢語注音】:tiān jīng dì yì

  【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成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含褒義。強調本該如此,不可改變。

  【天經地義的意思】:經:常道、原則;義:事理;指天地間長久不變的常道和真理,形容絕對正確,理所當然,不容改變。也表示無可懷疑的意思。

  【天經地義的近義詞】:理所當然、毋庸置疑、不可爭辯、千真萬確;

  【天經地義的反義詞】:大謬不然、豈有此理、荒謬絕倫、天理難容;

  【天經地義的故事】

  在過去的封建社會中,統治階級認為:“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它的意思就是說:禮就是全下下人的常道,是人間社會的正理,也是老百姓的行為規范。孔子是最開始提倡發揚禮的人,孔子三十五歲的時侯,大夫季氏在家里排演了一次舞蹈,這個舞蹈雖然在家里,但是卻動用了六十四個人。孔子知道了以后很生氣。根據周禮的規定,跳舞的時侯八個人算一佾,而只有天子才可以動用八佾,即六十四個人的舞蹈隊;諸侯可以動用六佾。季氏是個大夫,他只可以動用四佾的舞蹈隊。可是他卻動用了天子才可以用的規格來搞演出,真是大逆不道啊!孔子非常生氣的說:“季氏怎么可以做這種越禮的事情來呢,他這樣子還有什么更出格的事情做不出來呢?”

  【天經地義例句】

  清.譚嗣同《仁學》第十:“俗間婦女,昧於理道,奉腐儒古老之謬説為天經地義。”

  巴金《鬼—一個人的自述》:“便是一個簡單不過的人,倘使睜開眼睛看見自已心的深處的傷痕,也會對那所謂萬世不移的天經地義起了疑惑罷。”

  【天經地義造句】

  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妻子忠于丈夫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很多現代新女性破天荒的改變了這種思維。

  愛護我們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是天經地義的事,因此從小就應該實事求是的教育孩子如何保護環境。

  成語故事

  出處《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釋義“經”指常規,原則“義”指正理,準則。天經地義比喻正確的,不可改變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后,按習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為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于是,周王室發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如何使用王室安寧。參加商討的有晉國的趙鞅,鄭國的淤吉、宋國的樂大心等。會上。晉國的趙鞅向鄭國的游吉請教什么叫“禮”。游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大夫在世時曾經說過,禮就是天之經,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趙鞅對游吉的回答很滿意,表示—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其他諸侯國的代表聽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著,趙鞅提出各諸候國應全力支持敬王,為他提供兵卒、糧草,并且幫助他把王室遷回王城。后來,晉國的大夫率領各諸侯國的軍隊,幫助敬王恢復王位,結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爭。

  【成語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指絕對正確

【天經地義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天經地義成語故事09-06

天經地義的成語故事及出處09-20

愛母親 天經地義_800字11-01

天經地義之事師訓徒弟高二作文09-30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08-25

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移風易俗11-12

經典的成語故事08-25

經典成語故事12-22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8-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看的免费三级网站 | 亚洲午夜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 尤物AⅤ国产在线精品 | 日韩在线看精品免费视频 | 日本a级综合久久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