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秀作文:創新
導語:所謂創新,概括地說,就是繼成前人,又不因循守舊;借鑒別人,又有所獨創;小編收集創新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讀書需要創新
總覺得讀書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閱讀不僅使人多識魚蟲草木之名,而且還可以上溯遠古,下及未來,飽覽存在與不存在的奇風異俗……讀書帶給我們的幸福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但是以上種種,不都是我們從書中讀來的嗎?前人的思想注入我們的頭腦,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也不過是前人的視角體現而已,除此之外,我們還有自己的什么東西呢?
有一位老師,在課上問了一個問題:“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小船!”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老師很滿意,但是她卻沒有注意到角落里有個小女孩,欲言又止的樣子,其實她想說“彎彎的月亮像桔子瓣”。可她最終沒有說出來,這就在無意間扼殺了一顆純真又充滿想像的心靈。
這是一個很能觸動我們心靈的故事,難道我們不應該反思嗎?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思維方式越來越單一了,對于許多問題早已習慣輕而易舉地得到答案,但同時卻失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失掉了創新能力。久而久之,我們的頭腦接受了這種方便的學習方法,思維便被禁錮了,只知道低下頭就是真理,卻看不見頭頂上更為廣闊的天空。
在我們身邊漸漸找不到那些像牛頓、愛因斯坦一樣平凡而偉大的人物了,因為人類的創新意識在安逸中漸漸退化了,一慣的墨守成規只會使人類止步不前。所以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呼喚創新。如果沒有創新,就不會有用生命捍衛真理,使愚昧的世俗接受《日心說》的哥白尼;如果沒有創新,達爾文就不會寫成《物種起源》,揭示人類誕生的奧秘。人類創新的例子數不勝數,也正是由于不斷地創新,人類才能從野蠻的原始社會一步步發展到文明發達的21世紀。
“所謂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經被人思考過千百次,但想要使它們真正成為我自己的,一定要經過我自己再三思考,看到它們在我個人經驗中生根為止。”這便是我們在讀書中應該遵循的原則,我們不能死讀書,而是應該學會思考,更要學會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突破前人的思維,才會有所成就,才會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第二篇:創新,尋找另一片藍天
生活中,我們往往習慣了走別人走過的路,我們以為不用披荊斬棘,不用摸索前行,會是安逸舒適的一段旅程。然而,我們卻總是忽略了:踩著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正如那句俗話一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而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卻是庸人。所以,在前進的道路上惟有創新、另辟蹊徑,我們才能開拓出一片更加明亮的藍天。
正如我國國畫大師張大千,他不論是在花鳥、人物,還是在山水畫上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的畫風粗獷、豪放,人們一看便銘記在心。他早年在國外留學時,曾經舉辦個人畫展,并邀請了極富盛名的畢加索前去觀賞指導。畢加索在來來回回看了好多遍后問道:“你的畫呢?我怎么一幅也沒有看到?”張大千疑惑不解,心想:展會上所掛的幾百幅,不都是我的畫嗎?他怎么就沒有看到呢?過了好一會兒才明白,原來畢加索是指沒有看到他自己風格的畫,盡管自己模仿了各種流派的各位大師,盡管自己模仿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卻只能是“別人第二”,永遠都生活在別人的光環抑或是陰影之下,如果自己善于創新、做自己,便就是真正的“自己第一”了。
路就在自己腳下,有時前方的腳印看似順利,卻也可能是一個萬丈深淵,切不可一成不變、循規蹈矩,只有善于創新,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國外曾有一支探險隊,成功地穿越了幾百年來曾吞噬過無數探險者生命的沙漠,原因很簡單:他們完全依照自己的方向感和隨身攜帶的儀器,而不是順著以前探險隊員所留下的骨骸前行。他們也驚奇地發現,沙漠中的舊尸骸中往往還有很多新的尸骸,也就是說,人們之所以一直走不出沙漠,是因為他們總是在重復著前人完全錯誤的道路!
鴻星爾克有一句廣告語:“不是我喜歡標新立異,我只是對一成不變不敢茍同。”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在新的道路上獨自起程。因為不滿于面粉和食油的現吃現配,人們發明了干吃面;因為不滿于傳統洗衣的不方便,人們發明了干洗劑。因為他們懂得創新,才在商海中獨占鰲頭。
我們所說的創新,并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不是靠自己的主觀臆造去隨意瞎編亂造,而是注意繼承前人的優秀成果,只有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拓創新,才能走的更遠。
學會創新,學會尋找另一片藍天!
第三篇:談創新
所謂創新,概括地說,就是繼成前人,又不因循守舊;借鑒別人,又有所獨創;努力做到觀察形勢有新視角,推進工作有新思路,解決問題有新辦法,使各項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實踐是創新的基礎,離開實踐,創新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經驗告訴我們,創新應該一切從實際出發,以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敢于摒棄不合時宜的認識、觀念、做法,形成切合實際的路線、方針、政策,發展我們的煙草事業。中國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創新的發端,勇于破疑——創新的能源。魯迅先生曾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無畏,首先是一個長于質疑的發現者。
人,要進步,要發展,都要有一股推動其不斷向上的動力,使人們能夠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力,由此推動人們自強不息,努力奮斗。這個動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奮學習和知識累積。人們越是學習,未知的世界越大,人們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識的缺乏;而越不斷學習積累,越能不斷有所創造。
創新,需要誠實和謙遜的態度。有人說,謙遜是一種坦然面對成就和榮譽的精神境界,是一種求真務實、甘當學生的思想品格。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更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自覺地把創新作為一種不懈的追求,始終保持一股闖勁、沖勁、韌勁,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寬廣胸懷與氣度,開拓創新。
這樣,我們才能在偉大實踐中不斷有所發明、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我們的國家才不斷進步!
【高中優秀作文:創新】相關文章:
談創新的高中優秀作文06-06
高中優秀作文:繼承與創新10-18
高中優秀作文:創新與堅守04-21
高中優秀作文:創新+合作=成功07-17
高中以創新為話題的優秀作文04-07
高中優秀作文:敢于創新04-17
高中優秀作文:勇于創新03-17
高中關于創新的優秀范文03-07
高中優秀作文:創新創造未來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