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新作文合集十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新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創新作文 篇1
世人都說昆明是春城,可在我眼里新平才是真正的春城。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汽車,工廠的誕生,造成了很大的空氣污染,再美的城市也逐漸變得烏煙瘴氣,使得很多城里人都到咱們農村里吃農家飯、喝農家酒。
就拿咱們新平來說吧,近年來新平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為了預防“溫室效應”,新平近幾年建造了“水上公園”,在建造樓盤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的綠地。龍潭、花山大廟、磨盤山一系列的景點使新平縣城沉浸在綠的懷抱中;漠沙“大沐浴”、新化“古州野林”、嘎灑“金沙灘”、“土司府”、“南恩瀑布”、“石門峽”等千姿百態的'旅游之地,讓新平這塊綠洲常年呼吸著清新的空氣。
當然,新平僅有旅游業的發展還不夠,新平要爭創“文明城市”。建設“文明城市”是每個新平人的夢想,因為文明是一股清風,爽朗了人們的心情;文明是一盞燈,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是一場雨,能滋潤干涸的心靈。寫到這里,一幅幅如詩如畫的美麗風光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一個“綠色新平”的聲音成為心底的最強音。
但是,我們身邊總有不文明的現象,有人不遵守交通規則,有人不注重衛生隨地吐痰、吐口香糖,有人隨手扔垃圾,也有人隨意踐踏草坪,還有更可惡的是,隨意狩獵,殺害野生動物,亂砍伐等現象還時有發生。我希望人們能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希望相互監督,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新平盡一份力,哪怕很微小,我們也需要這種“微力量”,這些“微力量”堆積起來就是“正能量。”
如果新平再組建一些志愿者活動,那么我希望有很多人參與,從撿一塊白色垃圾做起,從扶一個老人做起,從少開一天車做起,從多種一棵樹做起。有人說:“該做的都被做了,我們天天上班,也沒時間參與啊。”那么我建議你,每天上班的時候盡量步行或騎電動車,做到“低碳污染”是你最大的貢獻。
作為一名中職生,我們可以做的事也不少,比如說我們可以自發地組織“掃街”活動或者“清河”活動,把街上的、河里的白色垃圾清理了,讓我們城市更明亮。我們還可以做一個關于新平的貼吧,把新平的所有好壞、美丑、全部曬出來,讓大家參與監督。
阿拉伯有一句諺語說得好。“月亮的臉上也是有雀斑的。”這說明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完美的,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幫新平挑出不完美,除去不完美。
我希望新平如花,姹紫嫣紅;新平如歌,美妙動聽;新平如酒,芳香清醇;新平如詩,意境深遠;創建綠色新平,有你有我攜手同行。
創新作文 篇2
古人云:“意猶帥也。”所說的意就是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在文章里的集中體現。立意的統帥作用,不僅表現在它決定著材料的取舍,還表現在它影響著文章的謀篇布局、表達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無高下”是決定文章成敗的關鍵。我們如何才能從“人人心中有”的題材中凝煉出“人人筆下無”的主題來呢?相信下面的方法對大家會有所啟示。
一、大題小作,立意顯真情
選擇的內容不一定要是大事,只要我們善于透過表面看到事情的本質,就可以寫出好的文章。有時,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可能就是一個典型;一聲輕語、一次微笑,可能有著豐富的內含。“大題小作”,往往可以達到“小中見大”的效果。《一碗面條》里就有這樣的情節:
每次回家,鑰匙剛插進鎖孔,媽媽的身影會準時地出現在門口,當我把目光移向桌面時,準會見到一碗熱乎乎的面條。那一瓣瓣的蒜頭和綠綠的蔥絲,看著就讓我心動,面里的佳肴更是天天變換著式樣。品嘗著面條,戶外帶來的寒氣頓時溜得無影無蹤。幾口熱湯下肚,一種家庭的溫馨便漸漸地從心頭升起。
由于作者善于觀察,感悟生活深刻,他從一碗面條里看到了母親對自己的一片濃濃的關愛。又如,晚上看書時,父親送來一杯茶,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一位同學從父親生病時送來的一杯茶里,卻看到了其中蘊含的殷殷期待和嚴中見慈的深沉父愛。由于把事件提煉得真實深入,這篇題為《一杯熱茶》的文章,發表在《語文周報》上后,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像《一碗白開水》、《三粒荔枝》、《一根紅頭繩》等文章,都屬于“以小見大”、“平中見奇”的立意方式,很值得我們借鑒。
二、角度標新,立意見新穎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我們應該學會從與眾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文章的立意“高人一等”。
《關心》是湖南省益陽市的中考作文題。當絕大部分同學把筆墨放在生病或遇到困難,老師和家長是怎樣關心自己等方面時,有些同學偏偏轉換視角,將目光移到了大家所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上,寫出了新意。有寫申奧的:一位考生把“體育一竅不通的媽媽”對報刊的那種關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顯示出的那份孩子般的煩躁,寫得讓人忍俊不禁;尤其是對樓上樓下人們言行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一位位普通的中國人、一個個普通的家庭對奧運寄予的巨大希望,透過文字,我們仿佛可以觸摸到一顆顆正在跳動著的愛國之心。有寫環保的:作者把地球比作一位美麗的少女,通過古今的變化,寫出了她正在遭受的嚴重破壞,表現出了現代中學生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極大關注,對自然的無限熱愛;有寫動物的:考生將青蛙擬人化,用寓言的文學形式,對社會上殘害自然界生靈的.丑惡現象進行了有力地抨擊。雖是同一考題,寫作角度卻各不相同,讀來讓人倍感新穎。
三、反面著筆,立意求深刻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從表面上看,是違背人之常情或人之常理的,卻也能夠“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從正面寫可能難以激起讀者的興趣,從反面著筆,卻能顯出新意。使情節變得曲折,主題變得深刻。
《這個名字最賤》一文中,開頭極力描寫親朋戚友對一個百日小孩名字關心的情景:孩子的爸爸認為“名字越賤越好”,于是大姨取名為“野草”,舅舅取名為“狗兒”。正當大家爭論不休時,突然聽到一聲清澈的響聲,原來,躺在小黑屋里病床上的爺爺(臟兮兮的,瘦瘦的,熱天還蓋著被子)想喝水,由于身體虛弱,不小心摔碎了杯子。面對圍過來的客人,老人掙扎著坐起來,口里不清楚地吐出了幾個字:“我看,就叫……‘爺爺’好了,那野草,狗兒,都沒有‘爺爺’這兩個字賤!”作者從反面作筆,對比鮮明地點出了大家對待小孩與老人的不同態度,一針見血地點出了當今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
寫作時,要善于從自己獨特的生活感受出發,尋找新穎的角度去開掘事物的特點,探求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煉出正確、深刻、新穎的主題來。
創新作文 篇3
不少同學在動筆寫作文時,作文選不離手。當然,適當地正確地參考作文選,有利于打開我們的思路,然而有些同學不是這樣,他們看到作文選中自己喜歡的作文,只是把名字改一下,由張三變成李四,由男生改為女生,把買菜換成買書,就抄上了一篇文章,須知,這是練習作文的大忌。寫作文是精神產品的獨創,作文貴在創新,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無益于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如何在作文中體現創新呢?
(一)學好語文課是創新的前提
同學們每天都上語文課,都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一篇篇精美的課文,有的同學認為,學習語文課不外乎就是學點字、詞語、句子等基礎知識,充其量學到一些閱讀的方法,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一篇篇課文,就是一篇篇極好的范文,語文課學習閱讀,更是在提高寫作,因為閱讀好比是土,而作文則是土中長出的苗,土肥才能苗壯,只憑著幾節作文課,要想提高作文能力真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習語文的大好時機,把語文課當作提高作文能力的課堂。
1、學習作者的選材方法和選材角度,在選材上有所創新。
材料是寫作文的前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材料,作文就無從寫起。有了材料并不一定能寫出好作文,還要求材料力求新穎,貴在創新,這樣的材料才能使讀者耳目一新。我們的語文課文,給我們做到很好的榜樣,如短文兩篇中的《散步》,作者沒有去寫散步中看到的美好景物;沒有去描繪社會環境的變化;更沒有去捕捉散步時碰到的好人好事,而是著力刻畫通過散步,體現出的一家三代人之間和諧的關系,表現出的中年人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由于作者在選材是全力創新,才使讀者讀后眼前一亮,又給我們開辟了一個選材的新天地。有時,雖然材料難以創新,但我們可以變換觀察材料的角度,照樣給讀者新體驗。如《背影》一文,作者把觀察的角度集中在父親的背影上,從而給人以全新的感受。
2. 學習作者結構文章的方法,在結構上有所創新。
全新的文章結構也能給讀者以新意,我們要不斷地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更新文章的結構,例如《背影》在安排結構時以回憶背影 描繪背影 再現背影的結構全新地展現了背影給我的感受,使結構新穎、別致。
3. 學習作者分析材料的方法,在觀點上有所創新。
作文的目的不只是觀察生活,記敘生活,更主要的是分析生活,表明自己的觀點,給讀者以啟迪,學習作者對生活的分析,無疑對于我們的認識生活、提高覺悟是大有幫助的,不少課文,對生活的分析深刻,有新意,體現了作者觀點的創新,例如《散步》一文,作者通過分析一家的散步,看到了中年人對生活的使命感,這一觀點是非常有創新的',使我們更加深了對生活的認識;再例如《金黃的大斗笠》一文,通過雨中姐姐給弟弟送斗笠,表現了姐弟手足情深的觀點,這些,無一不是創新的體現,所以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4. 學習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力爭在表達感情上有所創新。
作文就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而表達感情也需要有新意,創造出表達真情實感的新途徑,新方法。這方面,書中為我們做了很好的表率,例如《金黃的大斗笠》一文中姐弟倆“對白(是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嘻嘻。——咯咯。這幾個字的動作、笑聲,傳達出姐弟倆美好的情誼,使手足之情躍然紙上。再如《背影》一文中,寫父親反復托咐茶房照應我,還反復叮囑我,而我當時卻認為父親“迂”。而“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一個“聰明”就把當時對父親不理解,而現在理解后的自責,內疚之情表現得活靈活現,這些,都是在表現感情上的創新之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5. 學習作者在使用語上的方法,在語言的運用上有所創新。
作文的語言非常重要,好的語言能感染讀者,能增加文章的魅力,在語言的使用上,書中不乏精彩的范例,如“那團烏云走過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訴我的。”短短兩句話,就刻畫出姐姐的聰慧、識風雨,擬人修辭的運用使語言更富于情調,多么精彩的句子呀!這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總之,作文要努力創新,創新是作文的靈魂,我們只有熱愛生活,認真觀察生活,細心品味生活,仔細分析生活,才能看出新材料,寫出新內容,言出新觀點,才能給讀者全新的感受。
作文練習:《我》
每個人對自己是最熟悉的,但很少有同學坐下來,對自己認真的分析一番,本次練習,就是要把自己展示給讀者,讓讀者了解你,寫這個作文要特別注意:對一個人的了解應分三個層次,我們介紹自己也應如此。
首先,可以先介紹自己的一般情況。如年齡、年級、長相、特點、家庭情況,主要優缺點等,使讀者對你有個一般的了解。
其次,應抓住自己主要的優缺點或興趣愛好,用具體事例展現自己與眾不同之處,使讀者對你有個比較深入的了解,這樣,讀者就不止了解你的一般情況,還了解了你的特點,興趣愛好等。
最后應抓住對大家普遍感興趣的熱門話題,談出自己的觀點,使讀者能了解你對事物的觀點及看法,能更深入地了解你的思想和觀點。
創新作文 篇4
1.齊白石老人五易畫風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后的畫,明顯不同于60歲以前。70歲以后,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后,他的畫風再度變化。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他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說,在學習別人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創造性地運用,不斷發展,這樣才會賦予藝術以鮮活的生命力。
2.創新讓人們不斷靠近真理(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
托勒密認為地球居于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環繞地球運行。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論,闡明了日心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后,布魯諾接受并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恒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并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發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創新作文 篇5
腳下踩過凹凸不平的石板,最真實的觸感從腳底傳遍全身。穿過烏鎮細長的弄堂,“吱呀”一聲門響后,竟是幾代人的傳承。矮樹樁旁的幾只竹蜻蜓,展翅欲飛,快載我,載我到時光軸,去踏尋竹編留下的足跡。
輝煌的昨日,幽麗的往事。悠悠江南水,浮躁和喧鬧都隨它一起流去,剩下的是這小鎮最深最深的沉淀。人們枕水而居,用一片片竹篾編織成歌。取材,破蔑,上口,扎口,包角,上色,打磨。好的篾片給竹編上了很多分,篾匠們樂此不疲地加工篾片,再左右穿插扭編成竹籃,果籃,書箱,托籃,匾……天明時分,男人就會用扁擔挑著去集市上賣。不會在意多少錢,顧客用著好就是篾匠最大的滿足了。一到晚上,就著頭頂昏黃的暖光,一家人就會圍在一起,做著竹編,眼里滿是專注,若是一不小心被篾片劃傷手,總會有一個關切的聲音告訴自己要小心。春季有花飛,夏日有蔭垂,秋天有蟲吟,冬節有雪舞。守著更迭的四季的只有向東流的西市河水和穩穩坐著不聲不響的篾匠。
悄悄變化的街上,人們的腳步開始匆匆。似是有了新的目標,年輕人不愿意再學這個苦活,篾匠也越來越少。轟隆隆的機器蓋過了水聲,工廠多過了篾匠。周圍的一切都泛濫著現代化的氣息。鎮雖小,發展的速度可不慢,鮮有人養蠶,鮮有人拎著籃子去買菜,更沒有人踏進篾匠家。篾匠一代又一代,都將自己的一生穿插扭編,流利順暢,難道就要在這兒打上一個死結了么?如何才能讓這門老手藝活下去?
這成了篾匠新的思考。年輕化和時尚化與竹編相互融合。在迷茫和執著中,篾匠用身體力行給出一種答案。還是一樣的.拉篾片,一樣的穿插扭編,矮樹樁旁的幾只竹蜻蜓,是他花了不少功夫琢磨出來的。還有竹編小扇,竹編小雞,花器等,既好看又實用。隨著烏鎮互聯網大會的召開,篾匠家的新巧竹編更是吸引了中外不少的目光,外墻上,他和老伴花了兩個月做的有“烏鎮”字樣的巨匾引得他們紛紛駐足拍照。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古老的藝術帶來了新奇的變化,現在兒子會在網上開直播課程,吸引更多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竹編,好不讓這門手藝消失。五湖四海的人通過他們的淘寶店鋪,玩起了竹編。竹編基于篾匠就是父母一般的存在,想要它活下去,就不能去仿古,只能去創新。多少年的風雨造就了篾匠波瀾不驚的平穩。篾匠用篾片穿插扭編昭示著傳統,又用新式的花樣讓竹編煥發著不一樣的精彩。20xx年9月底,烏鎮竹編成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之中的繼承與創新,實實在在地彰顯了“固守而篤志,變通以通途。”
祖上世代傳下來的東西,他有責任去維護,去發揚。讓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有空也慢下來,去一點點體味人情傾注的竹編。因為每一次的穿插扭編都是穿在歲月里,歲月可以磨蝕一切,唯獨不會磨蝕人情。
坐在矮樹樁旁忙活的篾匠,笑了。
創新作文 篇6
如果說創新是果樹上的花兒,創造一定是樹上的果實了。自古創新與創造不分家,人類有了創新,才能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花兒有了創新,才能創造更艷麗的花朵。學會創新,才擁有創造。
怎樣學會創新?“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莎士比亞的這句話便道出了真諦。創新是指將沒有或現存的`事進行合理的想象或改造,這沒有豐富的知識與想象怎么行呢?
“學貴有疑,疑則須問”。創新更是在“推敲學習”中產生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曾著此詩,但在選字時覺得原詩中“敲”字不好,體現不出夜晚的寂靜。于是,創新出現了,他又將“敲”字改為“推”字,更有意境,但又割舍不下,“敲”字,躊躇半天也沒有答案。自此,“推敲”一詞流傳了下來,賈島也聲名遠播,這兩句詩從此被人津津樂道。
如果賈島寫完詩后不去仔細琢磨,他就不會有創新,沒有創新,他也只是位云游詩人。創新往往存在生活、辯證當中,整天待在家里,是不會有創新的。
創新來源于生活,創造起源于創新。創造便是發明,將創新念頭中合理想象的事物在現實中用實物表現出來。
那又怎樣做到學會創造呢?首先,你要有一個創新的大腦,具備足夠的理論知識,發明事物,更好地改善生活。愛迪生一生創造了1300多項發明,都源于他的發散性思維。當然,和創新一樣,創造也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過于空虛的創新是不可能鑄造發明與創造的。
“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絕世的名唱。”創造要不怕失敗。愛迪生發明電燈,試了數千種電絲,才尋出正確的一種。堅持也是創造的基礎。
創新是創造的源泉,創造是創新的結果。只有學會創新,才會創造,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改善生活。
創新作文 篇7
當大多數人都按照父母的規劃,老師的期望,上級的要求,轉動自己命運的方向盤,讓自己的車輪強行碾在一條毫無生氣的路上時,前人研究制出四大發明,為國為民的創新之路上的車輪印,早已被塵土掩蓋不見蹤跡了。
他們—那些想做“明星”,“老板的孩子”,那些從未關注國家發展只顧眼前利益的大人,一心只想著自己幸福富裕的人,又有沒有想過自己身體還流著中華民族的血呢?
當中國期待進入科學相關行業從業學生比例的數據與發達國家相對比時,那赤裸裸的百分比確實令人心寒,我始終認為中國人“格物致知”的精神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但這種精神,許是安逸的生活過的太久了被遺忘了,被塵封了,它需要被喚醒。
我想,目前的時局下,我們該感謝美國,感謝它又激發了東方一頭沉睡巨龍將有的.又一次咆哮,“美國芯”曾對中國科技,生活造成的壟斷,現在瓦解了一角,美國認為這對我們的發展將帶來重大打擊,殊不知,是激勵,是挑起我們,特別是我們青少年的斗志。
其實答案早已在我們心中,當中國研究出屬于中國人的“北斗”導航系統時,當中國不斷發射衛星,火箭時;當中國擁有核彈時,當被譽為“第五大發明”的支付寶,微信支付橫空出世時……我們的答案就應該很清晰了。
建議是要聽的,挫折也得受。可有時也需要“一意孤行”的勁兒和斗志,才會有創新。
創新作文 篇8
花兒,有了綠草的襯托,所以更美。天空有了小鳥的徘徊,所以更廣;有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鉆研,一次又一次的創新,所以才變得如此發達,如此美好。
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鉆研。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做一個正方體盒子和一個長方體盒子,我一回到家,說道:“老爸,能不能幫我折一個正方體紙盒和一個長方體盒子啊?”老媽走出廚房,氣呼呼地說:“自己的作業自己做,別人幫你做,考試有這樣,題你還是不會做。”我回到房間眼淚一個勁兒往下掉,老爸老媽都不幫我,我就自己動手做。說做就做,我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紙、一個雙面膠、還有一把剪刀;我再拿出折紙大全,按步驟一步一步做。可是最后一個步驟把我難倒了,我反反復復地研究最后一個步驟,還是被我聰明的大腦想出來了。大功告成,我跑到廚房,對老媽說:“我做到了!我做到了!”老媽給我豎起了大拇指,說道:“再接再厲啊!”我充滿了信心,接下來的長方體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了。我按照上面的步驟去做,在每個關鍵的部位進行分析,仔細鉆研一番,結果不僅被我輕而易舉的想出來了,還在長方體的各個面進行一番裝飾。我興高采烈地叫道:“哈哈,我獨立完成作品了。”老爸老媽欣慰地笑了,是老媽的一句話,激勵了我對鉆研的決心。
鉆研吧,讓問題變得更容易;創新吧,生活變得更有情趣!
創新作文 篇9
當巴士在滿目翠綠中穿梭,越過崇山峻嶺,一霎那,車窗擁進的那縷刺眼的陽光不見了,消失在進入隧道的那一秒,頓時燈光昏暗,聲音稀渺,睜著雙眼,卻感覺在夢里穿梭游行,仿佛耳邊的風聲不只是風,而是時間的聲音,有種飛逝而過的錯覺,好像這不是山下普通的隧道,而是時光機里的通道,又是一霎,陽光耀眼,空氣新鮮,好像那十六天只是個夢,夢里有611基地,有個叫老雷的連長,有小吳洋,華仔,笑瞇瞇,還有張可愛一蹦一跳的模樣,這些日子有苦有甜,有委屈的淚,也有釋懷的'笑,每幅畫面都是那樣清晰,卻又像鍍上一層金色的光,很真實卻又有些難以相信,這些人和我們相聚16天,然后各自歸位,從此不再有交集。我伸個懶腰就像蘇醒一般,表情平靜,內心淡然,眼睛眨動,卻發現,眼角有淚。
該怎樣訴說你,我的軍訓。
你讓我受了好多苦啊:越來越難吃的飯菜,小的像淚的淋浴,尖利刺耳的哨聲,大如蠶豆的飛蟲,正午灼熱的陽光,教官嚴厲的訓練,兩腿酸痛的軍姿,就這樣一天一天的迎接挑戰,感受疲憊。
創新作文 篇10
我的人生格言是:只要能坐著就絕不站著,只要能躺著,就絕不坐著。因此,我總是想:為什么不能發明一個能隨地而坐的椅子呢?
既然是隨地可坐,那肯定要方便攜帶,我們總不能去哪都拿著一把椅子吧?那樣十分麻煩。綁在腿上吧,會招人嘲笑,行走也不方便。怎么辦呢?可想來想去,椅子只能綁在腿上呀,除了這樣,也就沒別的辦法了。
現在攜帶的問題解決了,怎樣做到最方便呢?倘若我們真的把椅子綁在腿上的'話,那又怎樣行走呢?可能動也動不了吧。我又開始苦苦思索,用什么樣的東西能夠代替椅子既能坐,又方便攜帶呢?為了想出這個代替的東西,我去圖書館里閱讀了相關的書籍,但都沒有發現。正在我絞盡腦汁的時候,我突然想到,為什么不用三角形穩定性的原理來解決呢!
我是這樣打算的:我們可以做個可折疊的椅子,但這種椅子卻不是普通的椅子,而是包含著高科技的椅子。這個椅子構造很簡單,拆下就如同一個字母y,y的旁邊有兩個按鈕,有著不同的作用,顏色分別是白色,黑色。使用方法也十分簡單,想要戴上時,按一下白色按鈕就行了,棒上會伸出兩個小爪,緊緊,脫下也一樣。我們需要坐的時候,按一下黑色的按鈕,兩條腿就會出現兩條鐵管,呈三角形,這樣我們就可以坐下了,十分舒適、方便。
但有人會問,鐵不是很重嗎?戴在身上那不是走幾步就氣喘吁吁了嗎?而且,就算我們真穿上了它,那也不是很方便呀,上廁所怎么辦呢?其實這些問題我都想到并且解決了。我們所用的鐵,并不是我們平常見到的厚重不堪的鐵,也是極其輕微的“超級鐵”,穿上猶如沒穿一般。如果要上廁所也十分簡單,我們只要按一下白色按紐,它就脫下幫你自動折疊好,我們就可以上廁所了,十分快速,不會脫延一秒。
現在的一系列問題都已搞定,就只差發明出來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發明出來。因為我知道,創新,靠的是我們的智慧和雙手,也唯有創新,才能讓這世界更加美好!
【創新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超越01-27
有關創新的作文:懂得創新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成功01-27
以創新為話題的作文:創新01-29
呼喚探索與創新描寫創新的作文01-31
關于創新的作文:我們需要創新01-26
關于創新的作文:勇于創新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插上創新的翅膀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無止境01-27
創新的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