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作文7篇[通用]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創新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新作文 篇1
翁方綱和劉石庵都是清代有名的書法家。翁方綱講究“筆筆有來歷”,處處學虞世南、歐陽詢。劉石庵則廣師名家,而且著重發展個性,創造出一種自己的書體。翁評價劉說:“他哪一筆是古人?”劉則反譏道:“他哪一筆是自己?”我對劉石庵的不一味學古人表示贊同,因為事物貴在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
我們不能否認,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繼承以往的成果,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發展。但這并不是說,只要繼承就可以了,事物發展主要還是創新。以書法為例,假如中國的書法家都像翁方綱那樣,只知學古人卻不能創新,那第一位書法家又去學誰呢?退一步說,假設有一位天生的書法家存在,眾人都跟他一板一眼地學.不敢有所創新,結果又會是怎樣的呢?必然是“一式藍制服,滿街齊步走”。中國的書法藝術也就停留在這位書法家的'水平上,不能再前進了,更不可能像今天這樣百花齊放,多姿多彩了。
創新在科學上的作用更是顯而易見的,在本世紀初,當美國的萊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飛機的時候,飛機只是一個簡單的框架上加一個滑翔器,而且只能飛行很短的時間。而經過一代代人的創新、改進,今天的飛機不僅多種多樣,而且能夠在空中加油,速度更是快得驚人。假使萊特兄弟以后的人們只知繼承不圖創新、發展的話,歷史上就永遠不會有美國人乘坐航天飛機登月球的壯舉。
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也需要創新。新中國成立以后,港、澳、臺地區沒有回歸祖國。怎么辦?鄧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構想:一國兩制。這樣就不僅能統一祖國,而凡能保證港、澳、臺地區的穩定與繁榮。創新對于一個民族的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翁方綱和劉石庵的故事提醒我們,要想我們的事業繁榮昌盛,國家日新月異,就要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因為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
創新作文 篇2
新語文課標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其中創新思維是創新實踐的前提和先導,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作文教學占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同樣要培養學生創新作文能力,因此,必須對學生進行創新作文教學。從“創新作文教學研究”開展以來,筆者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著重培養了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側向思維能力和多向思維能力,旨在創新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寫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一、反彈琵琶,引發逆向思維
“楊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為一李姓男壽星寫賀詩,適逢滂沱大雨,壽典難以為續,眾人皆嘆奈何,板橋提筆便寫:“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時,旁觀者噓聲四起,板橋不以為意,接著寫道:“滂沱雨為李公壽,李公壽比雨更多。”當鄭公停筆,掌聲四起。鄭公能贏得一片掌聲,是因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勝,做出了令人羨慕不已的突破性發明創造。是板橋的逆向思維助他贏得掌聲。
逆向思維,是指采用通常情況下的普遍習慣的單向思維完全相反的思路,從對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思維。這種思維方法,看似荒唐,實際上是一種打破常規的,非常奇特而又絕妙的創新思維方法,如果,我們創新作文教學能培養學生逆向思維方法,寫出來的文章就有獨創性,以達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們的學生長期以來形成了思維定勢,作文常依賴《作文寶典》等拐杖,根據范文割割補補,拾人牙慧,步人后塵,提不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吃別人咀嚼過的東西,毫無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打破傳統的、常規的思維的束縛,大膽地反彈琵琶,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地進行探索和挖掘,寫出人人心中皆有,而個個筆底全無的文章。
如,指導學生寫《愛》一文,我就啟發學生: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愛,有愛才有溫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來……,有的學生說,我多么希望得到愛,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愛——無論是父母的,還是教師的,或者是人與人的;也有學生說,我得到了愛,因為生活中已經有人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它帶來了信心、力量和勇氣。而最令人贊美的是,一位學生用了逆向思維: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師過分的愛,因為過分的愛限制了我的發展,過分的愛使我與同學朋友之間產生隔閡,希望父母不溺愛,教師能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這樣的立意避免了單一與狹窄,顯得新穎、獨特,高人一籌。
其實,這種逆向思維,反彈琵琶的手法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驚人手法,達到深刻表現的目的。巴爾扎克說得好:“藝術家的使命在于找出兩種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在于能從兩種最平常的事物的對比中引出令人驚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筆的奧妙:看似不合情理,實則相反相成,順理成章,是一種巧妙運思方法。當然教師在啟發學生時,應加以強調,不能隨心所欲,隨意逆向,毫無根據地懷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時不脫離實際。
二、旁敲側擊,引發側向思維
宋徽宗時的一次科舉考試,主考官出了一個畫題《深山藏古寺》,畫師們經過構思,有的在山腰間畫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畫在叢林深處。寺呢?有的畫得完整,有的畫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殘墻斷壁……主考官連看幾幅均不滿意,原因是這些畫均體現了半藏而不是全藏,與畫題無法吻合,正當主考官失望之余,卻有一幅畫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飛流直下,跳珠濺玉,泉邊有個老態龍鐘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著水倒進桶里。僅這么一個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現得含蓄深邃淋離盡致:和尚挑水,不是澆菜煮飯,就是洗衣漿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紀老邁,還得自己挑水,可見寺之破敗,可見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畫面盡管看不到寺,觀者卻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連連點頭,稱:“好,這才是‘魁選’之作呀!”這位畫師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運用了旁敲側畫,曲徑通出的側向思維,選擇了和尚挑水的新穎角度來表現主題。
側向思維,是指在特定條件下,通過旁敲側畫、曲徑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徑,將思維流向由此及彼,從側面擴展和擴廣,從新的角度探索被人們忽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它與逆向思維的區別在于,側向思維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維是逆向的。其特點是不受消極定勢的影響,對一個問題從側面進行換角度思考,隨機應變地將思路轉移到別人不易想到,比較隱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現有的論證和觀點,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觀念,獲得新的結果,產生新的創造。
著名美術家齊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畫人所不畫,不畫人所畫!钡莱隽怂鳟嫵鲂碌拿卦E。畫畫如此,寫作亦然。立意構思上妙用側向思維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產生無窮的藝術魅力。
美國著名科學家,電話的發明人貝爾說過:“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作文中運用側向思維,可以使學生“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收到獨辟蹊徑的效果,達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次學生作文,是學生司空見慣的文題《可愛的家鄉》,很多學生思維呆板僵化,產生“套板反應”,都寫家鄉的山美、水美、人美,寫家鄉的土特產,寫家鄉的……。當然寫這些東西未嘗不可,但寫多了,會覺得膩味,毫無新穎感。惟有一位學生妙用側向思維,摒棄從眾心理,避開大道走小徑,寫家鄉人民毀掉神廟建文化樓,反映家鄉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變化,體現了時代風貌,創意新奇,別開生面。
引導學生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學生運用側向思維。
三、縱橫馳騁,引發多向思維
多向思維實際上就是上述兩種思維的形式和其它發散形式的綜合,它要求發揮思維的活力,從正反、上下、內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問題,尋求解答問題的答案,它能散發出眾多新穎獨特的信息來。
當前,高考、中考都趨向話題作文,話題作文有它的優勢,給了學生充分自由的空間,如果長期的進行話題作文寫作和考試,學生也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于是平時寫文章或應試文章,只要能寫三五幾篇較好的記敘文、散文或小小說,什么考試都不怕,以不變應萬變,寫出來的文章勢必局限于舊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養學生縱橫馳騁多思遐想的習慣,讓其思緒在廣闊的天地里遨游,寫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吊死在一棵樹上,不局限于沿著一個方向或同一類擴散的思維,擴大思維量,提高思維變通性和流暢性,讓他們“橫看成嶺側成峰”。
如,《由牛所想到的》一文訓練,我就引發學生通過多向思維,引發若干觀點:1、魯迅先生的“俯首甘為孺子!钡焦糇员葹椤芭N舶汀钡矫┒茏员葹榕N舶蜕系摹耙桓,想到為人處世應謙虛;2、從牛作業時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們生活中應象牛一樣充滿活力、負重不辭;3、從牛到“韌”勁、“強”勁,想到學習中遇到困難,應有一股牛勁,知難而進;4、從牛的各種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領想到不管在什么崗位上,都要像牛那樣耕田、運輸、提供牛奶……全心全意為人民做貢獻;5、從牛的反芻的生理特點,想到學習也應有琢磨精神,要有溫故而知新的良好習慣;6、從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想到“我為人人”的高尚品格;7、像牛一樣吃苦耐勞、不計報酬……有了這么多的觀點,學生就能快速作出選擇(擇奇、擇新、擇美);付之于文,還愁達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嗎?
創新是人類發展永恒的主題,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21世紀的通行證,我們在創新作文教學時,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就能誘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學生就能寫出富有創意的佳作。
創新作文 篇3
語文新課程標準總目標中第四條明確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創新思維能力是一種深層次的心理分析能力,是一種沖破舊習慣舊思維的束縛,進行多向、多維、多層面地思考,富有創意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思小學作文教學,以新的教學觀念,探索作文教學的新方法、新思路,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思維能力,尤為必要。我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做的:
一、逆向思維,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一種主動的、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它往往突破習慣性思維意識的束縛,在作文時產生富有創意的觀點。事實上學生作文時往往習慣地只寫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視其彼一面,若能用逆向思維破除“從來如此”的作文思維定勢,從這彼一面去寫作,就會有新穎獨創的見解。我認為任何事物自身的矛盾對立和外在的人為界定,都會給學生在寫作中訓練逆向思維提供憑據,同時培養學生寫作的逆向思維能力。平時我還注意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事物的兩面性。比如:老虎有勇猛的一面,即所謂虎虎生風
;也有兇惡的一面,即所謂如狼似虎。又如:蠶有無私的一面,即如“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描寫;也有自私的一面,即如“作繭自縛”。再如:哭本是痛苦的表現,所謂:“人不傷心不落淚”,“男人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但哭也有特殊情況,所謂出嫁女兒哭是笑。這些思維的兩面性,為學生作文開拓了逆向思維立意的天地。作文教學中就應該積極誘導學生運用質疑、逆向的思維方式去構思作文,從而使文章主旨別有新意。為了引導學生作文時打破常規思維定勢,使思維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擴散,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在作文命題上我作了多種嘗試。眾所周知,作文是一種精神勞動,思維是作文的催化劑,選材、立意、布局、謀篇都離不開學生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參與。因此,作文命題中,我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命題從形式到內容都力求新穎、有趣,如:《班級的新鮮事》、《二十年后的我》、《書包減“肥”后》、《假如我是班長》等題目,來自學生自身的“生活近區”,自然有興趣,學生也樂于寫。我還時時讓學生參與到不命題作中來,如出示作文要求,自擬題目;將作文命題補充完整再作文等等。這樣學生就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自由、快樂地作文,自己獨特的創新見解也躍然紙上。
創新能力雖不是天生的,但每個人都具有創新的潛能。但是潛在的創新力轉化為現實的創新力,必需有一個激發潛能,形成創新力的環境與氛圍。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托蘭斯’曾認為創造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才能進行。作為教師,應拋棄傳統課堂對學生的‘新異思維、特殊行為’給予的諷刺,挖苦孤立或否定的做法,鼓勵學生樹立獨立的角色,建設性的態度,提出質疑,同時應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處于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讓學生自由想象,讓學生思路打開,自然會碰撞出創造性寫作的火花,引發其創新的潛質。我還重視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愛好,拓展作文思路,暢所欲言,寫自己所想,想自己所寫,充分鼓勵學生獨特的寫作創見,使他們在良好的心境下作文,養成良好的作文創新意識。
二、培養興趣,激發學生作文的創新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作文的動力,學生有興趣就能發揮作文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釋放出巨大的作文潛能。反之,作文沒有興趣,將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課堂教學也就缺乏生氣,變得機械沉悶。小學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尤其是對于剛開始要求寫完整的文章,有了字數的要求,學生很為難。為了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視積極鼓勵,啟發誘導,發展學生的寫作創造力。
在教學中,要學生對作文有興趣,首先要讓學生玩得有趣。玩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主要方式;玩不僅是學生放松身心、勞逸結合的形式,也能增加作文的內容,是他們親近大自然、親近生活和伙伴的場所,發揮潛能,陶冶情操,增進學識,鍛煉能力,發展創造力的大學校。好動是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開展一些競賽、游戲、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都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如玩“貼鼻子”游戲,同學們通過現場表演,把學生帶進特定的情境之中,學生的積極性頓時高漲,這樣,寫出來的習作,言之有物,感情真實。在教學中,也可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中大為重要!绷己玫膯栴}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引導學習,提高學生作文的創新能力。
教會學生多方思考,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是培養學生作文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突破常規,從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方位進行審視,讓學生寫出新穎獨特的作文,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作文能力。《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高年級同學作文提出這樣的要求:“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睂Υ私處熆梢龑W生們打開想象的閘門,他們作起文章來就會得心應手!
兒童時期是想象力表現得最活躍的時候,而一切創新的活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教材中原有的童話故事進行續寫或改寫:例如學了《會搖尾巴的狼》之后,可以引導學生改寫《會搖尾巴的狼》,也可以引導學生續寫《老狼得救后》。平時我還引導學生從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入手,通過大膽合理的想象,以童話的形式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表達出來。如我班個別同學對學習用品不太珍惜,隨便亂丟或損壞。
針對這一現象,我讓同學們寫一篇《鋼筆對我說……》這樣的想象作文。有的同學寫:“鋼筆對我說,小主人,你這次把我的臉弄臟了,讓圓珠筆取笑我不講究衛生……”有的同學寫:“小主人,你這次得了第一名了,但你要記。禾撔氖谷诉M步,驕傲使人落后……”這樣學生發揮想象學著寫,使得世界萬物都具有人的靈性,提高了他們作文的創新能力。
四、運用知識,開拓學生作文的創新思維能力。
進行創新,并不是要掌握了很多知識才可以開始,而應以他對這個領域的知識領悟的深、淺和能否用它來解決問題為標準。學的多少并不重要,掌握了多少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能運用所學來解決問題。如小語六冊《口語交際》——根據“聲音”講故事,學生能夠想象到雷聲、雨聲、風聲、哭聲、笑聲等各種聲音。這樣學生的創新作文能力,通過文化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自己的主動思考和探究,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我放手讓學生嘗試,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交融在一起,讓他們的寫作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如教學《秋天》后,讓學生進行一次觀察,然后寫一處景物,讓學生先在山野、林中觀察秋天里的花草樹木和田野風光,再讓學生在習作后互相交流。又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我該怎么辦》時,寫小男孩找不到媽媽時該怎么辦;接著聯系生活實際,寫一寫在你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該怎么辦;在你與同學發生矛盾時該怎么辦;在你遇到危險時該怎么辦……這樣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寫實際生活中的事,進而開拓學生作文的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作文的創新熱情,提高學生作文的創新能力,開拓學生作文的創新思維能力。要優化作文教學過程,運用各種形式的作文訓練,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寫作的能力,切實讓學生的創新作文能力得到激活,創新人格得到發展。
創新作文 篇4
喬布斯,IT界的神話。這個硅谷商業家仿佛擁有強大的魔力,使一批批狂熱的年輕人成為“果粉”。它的到來是一場IT界的革命。對他我也仰慕已久。今天,我有幸閱讀了《喬布斯傳》,了解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喬布斯一出生就被人收養。長大后,他憑著對計算機的執著與夢想,和沃茲尼亞克成立了蘋果公司?稍谒麄兿碛谩疤O果”時,斯卡利的出現成了喬布斯人生的`轉折點:把喬布斯逐出了蘋果門外,顏面掃地。但他沒有放棄夢想,他成立了NEXT公司。后來當蘋果公司“搖搖欲墜”時,喬布斯“元帥”再度出山,大刀闊斧地改革,拯救了蘋果,保住了“香甜”,并一直執掌蘋果到20xx年8月。
喬布斯曾有一句名言:“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迸f的公司管理制度,舊的時代觀念被他一一打破,才創造了如此的神話。就拿“神機”iphone來說吧:以前的手機都是帶有數字按鍵的小屏幕手機,而喬布斯的設計理念卻是:手機上只能有一個按鍵!這在當時被人們看做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在如今,iphone已經成為人們瘋狂搶購的“奢侈品”,以至于出現了“一機難求”的局面,創造了巨大的輝煌。如果把創新比作一條荊棘路,那么喬布斯就是“開路先鋒”!
同樣,創新這一點也可以從拯救蘋果說起。當蘋果這棵搖錢樹搖搖欲墜,要轟然倒塌之時,喬布斯回到蘋果,把這顆腐朽的蘋果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才挽救了蘋果。試想一下,如果蘋果的血脈里沒有創新的基因,會怎么樣?這顆蘋果會失去它的香甜,變的惡臭,甚至爛掉!而喬布斯回到蘋果,并沒有向舊制度妥協,而是大膽地實行了新制度,蘋果才重新富有生機。難道不是創新在起作用嗎?
在生活中,我們只有創新在能讓生活更美好?墒,當今的社會公司幾乎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有一點:仿照和抄襲!設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沒有這類“喬布斯”,這些公司將何去何從呢?失去了創新的基因,社會就無法發展!只有創新才能改變世界!
喬布斯的職場生涯走到了盡頭,享年56歲。他去世了,可創新的腳步永不會停止!今后,我一定要學習喬布斯可貴的品質,使我漫長的一生像蘋果一樣香甜!
創新作文 篇5
創新固然重要,傳承風俗,是更為重要的,機器的速度固然快,但人工制造所擁有的“人情味”,是機器不能比擬的。
——題記
又是一個大年夜,記憶中老家是熱熱鬧鬧,歡天喜地的,可今年冷清的味道卻在在街上彌漫,原先在大街歡唱的鑼鼓隊,變成了一個個冰冷的音箱,把宋祖英激昂的“歌聲”傳遍了大街小巷。一進門,就看見奶奶在電視機前看莆仙戲,咦,這時不應該在祠堂的戲臺前演出嗎?奶奶笑吟吟地說:“這年頭,誰還去看戲,電視上都有!蔽铱戳丝措娨暽细吒璧难輪T,點了點頭說:“嗯,是不錯!
姑姑、叔叔們陸陸續續地回來了,她們坐在椅子上,拆開一包包橄欖、瓜子、蛋糕,“姑姑,以往不都是我們自己炒瓜子,做甜橄欖蒸年糕嗎?”“現在科技發達,都用機器做了,省得我們自己做,這創新,多方便哪!”我嘗了一顆橄欖,甜得發膩,完全沒了橄欖的清香,我想起奶奶制作的姜橄欖,清香清香的!皠撔隆遍蠙煺娴暮脝?
年夜飯開始了,奶奶搬出了一堆速凍餃子,“啊,為什么,奶奶包的餃子多好,我不想吃!惫霉媒虒遥骸翱,這些餃子有蝦仁餡的,青菜香菇餡的、韭菜豬肉餡的、還有牛肉餡的、、、、、奶奶年紀也挺大了,包餃子怪累的,你就體諒一下吧,說不定,味道不錯呢!”奶奶又夾給我一把青菜,“喏,你最愛吃的春菜,剛摘的,嘗嘗!蔽見A起菜,翠綠的`菜葉在燈光下閃著誘人的光,咬一口,呸,味同嚼蠟。我問奶奶:“今年菜怎么這么難吃!薄安粫,剛從大棚里摘的,這幾天,一群人剛建起了疏菜基地,菜放在里面,不怕凍,也不怕蟲咬,不挺好的嘛!蹦棠陶f。
我放下筷子,看著碗里的餃子和菜,為什么創新后的東西,會失去一種讓人溫暖的人情味呢?
創新很重要,可是,在創新的同時,就應拋下傳統,去追尋所謂的“美味”?傳承是創新的土壤,創新是傳承的動力,傳承是一種指導,一種啟蒙。就像我們在生活學習中,應充分認識自身的特點,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在傳承中我們變得理智,并把創新做為指南針,不斷地探索。這樣,把傳承與創新統一起來,才能讓自己不斷地進步、發展。
創新作文 篇6
曾經有一位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民族沒有創新,那么這個民族就不能發展!笔前,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但是創新又離不開教育。這不禁使我聯想到我國當代的教育現狀。
眾所周知,每一屆世界奧林匹克的數理化比賽中,我國派出的選手們總是不負眾望——包攬全部的金銀牌,而在諾貝爾獎項中,總和我國無緣。按理說,這些獲得奧林匹克獎的中國選手們應該也能捧回諾貝爾獎杯,這是為什么呢?我認為這與我國的教育觀念密密相關。在我國的大部分學校中,學校只注重學生的基礎教育,卻忽視了對其探索未知的培養。這就使中學生探索未知的愿望變為幻想。很多教師也想教給學生新奇的、開闊的、靈活的知識,但一看到考試的“緊箍咒”,就不敢“越過雷池一步”,回到“正軌”上來。很多學生更是被考試指揮棒轉得昏頭轉向,無以適從。這是畸形的教學扼殺了大多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精神。
在當今社會,科技爆炸,知識更新速度快得驚人。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如果我們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那么我們也就應了孫中山先生說得那句話:“落后就要挨打”。要培養出創新人才,就要求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如何發現知識。正所謂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綜上所述,只有教育的改革,教育方法的改變,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創新人才。
創新作文 篇7
生活中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有些人只以普通的頭腦去想,而有些人就會多一些觀察、思考和鉆研,從不同角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這就是創新。我就有一次這樣妙不可言的經歷!
記得那一天,天氣悶熱,一絲風也沒有,空氣稠糊糊的,好像凝住了。炎炎烈日高懸當空,紅色的光射到地上,地面好像著了火,發出逼人的熱浪。小路兩旁,一些花草熱得彎下了腰低著頭,狗們則是不停地吐出舌頭。
十分愜意的.我正在客廳吹空調,突然心頭一震,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老爸一臉壞笑地向我走過來,說要跟朋友出去喝幾杯酒辦點事,回來給我帶些禮物,并且把媽媽交給他的任務——把樓上的缸里的水換掉,這個任務交給了我。然后向我指了指樓上的缸,便頭也不回地走了,此時的我欲哭無淚啊!
沒辦法,我只好關掉空調,爬上樓。當我走到樓頂,只見一個比我大兩倍的缸出現在我的眼前,我不禁呆住了,暗暗叫苦:這要打多少次水啊?猴年馬月也做不完呀!沒辦法,也只能硬著頭皮干了!
第一次換水,我嘗試著把缸搬到樓下,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胖子”絲毫不領情,還是穩如泰山,我含著淚說后悔,只想一個人靜一會兒。
第二次換水,我試著用工具來換水,把家里翻了個底朝天,也只有打湯用的勺子。唉,沒辦法,只有這樣了,可打了半天,這胖子絲毫也沒有減肥?磥碛质×!
第三次換水,我想起了同桌小凱說過:“我雖然走路很慢,但我從不后退”!皩,我不能后退。”突然,我靈光一閃,猛地蹦起來,記得林老師說過的虹吸原理,這可謂是急中生智啊!我連忙從家里找出三條管子。天無絕人之路!首先我把一條管子放在水缸里,用嘴吸一下水,倒管子的中間時要停止吸氣,口要離開,然后水就自動的流出來了。就這樣,我換完了一缸水。
創新無處不在,只要你用敏銳的眼睛去發現他,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鉆研,一定會在你身上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