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春節的作文匯總五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敘事春節的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敘事春節的作文 篇1
我印象中的春節可美好了!
一到春節,家門口的馬路兩旁掛滿了大紅燈籠,大街上人來人往,夾雜著商戶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那叫一個熱鬧啊!到了晚上那就更熱鬧了,路兩旁的大紅燈籠在黑夜里顯得格外溫馨喜慶,逛街的、聊天的、燒烤的、還有小孩在玩耍的……
我最期待的就是放煙花了!每次買煙花爸爸都會帶上我,我會挑我喜歡的竄天猴、飛毛腳、孔雀開屏……可多了!點燃時的激動現在一想起還在心中回蕩……
因為我的老家依山傍水,一到晚上放煙花的人特別多,在小溪邊放煙花看煙花那感覺一點都不比在西湖邊差噢。每當新年鐘聲快要敲響時,爸爸媽媽就帶著我和弟弟到溪邊看煙花許愿。因為這個時間還有個特別的意義,就是鐘聲敲響的那一刻,我爸爸的生日也到了,普天同慶的日子卻老是被遺忘的生日。媽媽說:她和爸爸認識這么多年,也是從我出生后才不會忘記爸爸的`生日,我出生后爸爸就說每年在這時刻就帶我看煙花許愿,這個美好優良的傳統已經十年了(哈哈~當然兩歲前的愿望是爸爸媽媽幫我許的)。
但今年的春節卻不同以往,沒聽見一聲鞭炮響。我興致勃勃的來到煙花店想買煙花,老板居然說今年政府不允許放煙花了!哦!天哪!過年不放煙花那還叫過年嗎?實在是太失望了。老板又說:這也沒辦法,現在霧霾這么嚴重,我們為了大家的健康,也不售賣鞭炮了。媽媽看我悶悶不樂,說:是啊!以前在過年時是不是經常聽到消防車、救護車的鳴笛聲啊?那是因為放煙花引起的火災,即造成經濟損失又危害到人的生命,太危險了。
我點了點頭,想起每次煙花過后不散的煙霧都嗆得我不住咳嗽,現在霧霾這么嚴重,煙花也是罪魁禍首之一吧!難怪現在回老家總覺得空氣清晰了許多,天更藍了,風景也更美了。這么一想,我就能理解也支持政府的決定了。
雖然這個春節沒有了我最愛的煙花,但我覺得這個春節也是最有意義的春節!
敘事春節的作文 篇2
【第1篇】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按照我們這的規矩,春節是從臘月開始的。
臘月初,春節的喜慶氣氛就開始蕩漾開了:大街上掛起了五顏六色的彩燈,店鋪里也掛上了燈籠。
到了臘月中旬,家家都忙活了起來:炸馃子,做饃饃,還要置辦很多年貨:買牛肉,殺雞宰羊,買些瓜子和糖,就像是北京的`“雜拌兒”。
臘月末,大家就更忙了:要把家里里里外外地打掃一遍,還要做年菜,整個大街上都是一股酒肉的香味,還得把過年的東西都準備好。
除夕這天,無論在哪,都要回來和家人團聚,一起吃一頓團圓飯。還要在家門上貼福字。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小輩要給長輩磕頭,大人們要給孩子壓歲錢。這天晚上還要守歲,只有過了十二點放完炮后,才可以睡覺。
初一至初五這段時間,家家都要走親訪友,向親戚朋友說些祝福的話,祝愿生活能更加美好,一派喜氣洋洋。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這天,人們都掛上花燈,觀燈,猜燈謎,還要吃元宵。尤其是晚上,五顏六色的花燈發出的那耀眼光芒,令人陶醉其中。
正月十五一過去,年就過完了,一切都又恢復平靜。孩子們去上學,大人們去工作。但是,這段喜慶,團圓的日子還深深地印在人們心中。
【第2篇】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如:對聯、剪紙、圖畫、刺繡等。還有許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端午后、重陽節……
我最喜歡的是家鄉的春節。我的外婆老家住在浙江仙居,家鄉有好多親人,還有一個年過一百歲的老阿太。所以每年春節我總是跟著外婆到家鄉過年。
在外婆的家鄉過春節最熱鬧了。各家各戶早就忙著準備年貨,做年糕、包粽子、買各種各樣的炒貨、水果等。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貼上大紅對聯,殺雞、殺鴨的老板忙都忙不過來。在這一天,在外地工作或求學的親人們千里迢迢都要盡力趕回來與家人團聚,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大家有說有笑,談新聞、談工作、談理想,真是開心極了!
年夜飯吃完后,就給小孩分發壓歲錢。除夕之夜,每家每戶燈火通明,這叫“守歲”。大人們看春節聯歡晚會,小孩們玩小鞭泡。轉眼到了12點鐘,整個小縣城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新的一年開始了。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最漂亮的新衣服和親人們一起逛公園。公園里人山人海,節目五花八門,真是熱鬧極了!
我愛家鄉的春節!我愛中國的傳統文化!
敘事春節的作文 篇3
春節到了,大家都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吃著團年飯,聊著天,但是遠在遙遠的那些人,他們為了自己的親人出門打工,有苦又累,都頭來有些連工資都拿不到,過春節誰不想和自己親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吃一頓團圓飯,但是這個小小的愿望卻辦不到。
前些天電視里就報道了,一些在外打工的工人們到了春節還沒拿都錢, 老板就跑了,最后還是政府給的錢,當那些人拿到屬于自己的錢時,心情是多么的.激動,“可以回家過年了。”這是一位工人拿到錢說的第一句話。看見回家過年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就讓我們祝愿他們新年快樂!
敘事春節的作文 篇4
大年三十到了,我們帶著禮品、年貨,來到了奶奶家過年。
“來,奶奶給你紅包!”我來到奶奶身邊,取了紅包。紅包鼓的厲害,我激動萬分。我迫不及待的問:“奶奶,你給我多少壓歲錢?”“20xx。”“哇,我發大財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我幫爺爺和爸爸貼春聯,哥哥幫奶奶折元寶和金條,媽媽和大媽包餃子,大爸爸和他兒子一起燒香、燒紙。一家人在一起忙年。
“十一點到了!放鞭炮!”爺爺喊道。鞭炮爆開了鍋,像無數個金色的小精靈在空中響。我和哥哥笑開了花。“餃子來了!”大家爭先恐后的吃餃子,我心想:你們一定是為了吃出錢!爺爺給我找了好幾個餃子,都有錢,我體會到了爺爺很愛我。我狼吞虎咽的吃著餃子,媽媽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像一枝臘梅在寒冬中,忍著寒風,競相開放。寒風在門外呼呼地吹著,天冷,但人心不冷。大家能在一起吃團圓飯,是最幸福的家了。
春節聯歡晚會開演了,我們全家一起興高采烈的看著,不時爆發出爆笑聲,熱鬧非凡,無比快活。有的小品無比幽默,大家不停附和著,一同唱起了美妙的歌。
今年春節太快樂了,我希望我們家每年都能過一個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春節,也希望我們在20xx這一年,共同創造輝煌。
敘事春節的作文 篇5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地方的文化都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就像北方文化的粗獷,南方文化的細膩。一個地方的文化是該地方的群體在學習積累生活經驗、行為特質、道德規范的過程中形成的,它對每個人的成長都具有巨大的影響,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屬于地方的文化烙印。正如馬林諾夫斯基在《文化論》中認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風俗—人體的或心靈的習慣,他們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滿足人類的需要。”
文化是特殊的而又是普遍的,相比于整個中華文化,家鄉文化是特殊的,但家鄉文化的特殊并不與中華文化相悖,相反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家鄉文化豐富著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寓于家鄉文化的洪流中,可以說家鄉文化是樹之本、水之源。習俗是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積久而成的,而春節和中秋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代表團聚的日子,有關習俗更是難以數盡。
我的家鄉是在湖南省衡陽市的祁東縣的風石堰鎮,現在就讓我來說說我們家鄉關于春節和中秋節的一些習俗吧。春節在中國來說,是最大的一個節日了,不管身在何處的游子都會想盡辦法回家來和親人團聚。在過年的前一個月,家家戶戶都會早早開始準備年貨,這是因為越靠近除夕,東西越貴。大部分的東西會被儲存起來用作春節期間拜年時給客人享用,而少部分就是我們小孩子每天的零食。在除夕前
一周,我們這的農貿市場將會連續一周趕集,而父母就會把除夕夜的東西都準備好。而在這期間,我們全家會把所有的屋子打掃干凈,說是可以把上一年的晦氣全部都清掃出去。春節中,春聯是必不可少的,在除夕那天,我們會用漿糊在每個門口天上帶有祝福的對聯,以此來表達對來年的期望。在除夕夜里的飯菜是最豐富的了,許多我們平時不怎么吃的都搬上桌子了,像我家,荷葉煲雞、米粉蒸老鴨、酸辣魚、魷魚、豬肚,泥鰍等,這些是絕對會出現的。在吃飯前,我們會被勒令先不準靠近桌邊,因為大人們會先擺好碗筷放桌上,再添一點米酒,這便是我們的祭祖了。而我們這時便拿著已經切好成圓柱狀的白蘿卜和紅蠟燭去門口,把它們擺成一條,然后一一點燃,目的是避免那些“先祖們”迷路,引導它們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家。一般等天黑了以后,每家都點上了,那時候放眼望去,一排排閃閃的星光,在夜里特別美麗,耀眼。大概要等上半個小時后,“先祖”們吃玩了,我們也就上桌一起吃年夜飯了。打開電視機,調到中央一臺,看著聯歡晚會,說說笑笑的,一頓飯在觥籌交錯,歡聲笑語中過去了。然后就是守歲了,除夕守歲是我們很重要的習俗之一,一家人圍坐爐旁閑聊,看著聯歡晚會,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到來。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唐太宗李世民也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然后就是“開門爆竹”了,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除舊迎新。一般在除夕那晚的12點50開始就有人開始放爆竹了,就是為了第一個放這開門爆,等這第一聲響了后,便陸陸續
續的一聲接著一聲的響起來了。就如在對山歌一樣,這里唱來那里和一樣。接下來就是拜年了,因為奶奶在家里,是長輩,所以一般我家是初一都在自己家,清晨起床,穿上準備好的新衣服,新衣服也是必須的,從里到外都是新的,這是希望新的一年有一個新的、美好的開始。從初二開始,就會一直走親戚了,這是我們小孩子最興奮的時候了,因為可以拿很多的壓歲錢,而我們拿著這些壓歲錢,大部分會給大人,小部分就去買鞭炮。幾個小孩子在一團,看誰扔得遠,誰的又比較響亮。這種日子大概持續到初十的時候才漸漸減少了。 現在再說說中秋節吧。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關于節日的神話故事有很多種說法,而被我們所熟知的就是嫦娥奔月、吳剛砍桂樹的故事了。而歷史的記載也有很多,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外地打工了,中秋節在家鄉感覺漸漸的淡了,但是基本的還是不會變的。在我們家鄉,當一縷縷桂花的香氣從遠處飄來時,我們便知道是中秋節將要來臨了。家里早早就會準備代表團圓的月餅,還有各種各樣的圓圓的水果。
月餅的種類很多,有蛋黃的、綠豆的、桂花的、花生的等等,琳瑯滿目。在秋高氣爽的晚上,迎著陣陣的桂花香,一家人吃了熱熱鬧鬧的吃了一頓晚飯以后,就提著孔明燈跑到山上或者空曠的地方去,每個人在燈面上把自己想對家人的祝福的話語都寫在上面,然后一起放到天空,看著它們慢慢的升上了寧靜而深邃的夜空中,好似將要把這些祝愿都帶給遠方的親人之中去。當又圓又亮的月亮已經高高的掛在夜空時,我們會搬一張桌子到樓頂上,然后擺著各種各樣味道的月餅,蘋果,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擺滿了桌子,都是圓圓的,像極了天上那一輪圓圓的明月。大人們會一人一杯酒,圍坐在桌邊,一邊聊天一邊賞月,而小孩子們便會一邊吃著月餅,一邊互相猜對方的謎語,或者玩著熟悉的游戲。有些人還喜歡在們門口兩邊各掛這一個紅紅的燈籠,徹夜亮著。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過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有人說,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許多傳統的習俗被我們漸漸地遺忘了,大為傳統文化的遺失而痛心,其實大可不必這樣,仔細觀察一下,真正的體現中華文化精神的習俗都還在,一起吃團圓飯、走親訪友、中秋賞月。吃月餅不都還在嘛,真正流失的只是那些與社會發展相背的,比如以前帶有迷信色彩的習俗,沒有一成不變的習俗,時代在變,生活在變,我們的需要也在變化,因此習俗也必然會跟著變化,死守著幾千年不變的傳統,任何習俗都會失去它的生命力的,如何在新的條件下變化而不失其本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敘事春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敘事春節的作文09-14
敘事作文:春節11-10
春節敘事作文07-15
春節敘事作文06-23
春節的敘事作文08-22
敘事春節作文04-17
春節敘事作文03-06
關于春節敘事作文10-28
春節的煙花敘事作文11-14
關于春節的敘事作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