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學生關于烏鎮的導游詞作文600字
【第一篇】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要一起游覽半個烏鎮,是烏鎮的一級景區,也是它的精華所在,叫東柵。
誰知道這里為什么叫烏鎮呢?大家的猜測都很有道理,因為這里有很多歷史傳說。剛才有的游客說這兒古代烏鴉多,有的游客說這里的人喜歡吃烏雞白鳳丸。其實呢,你仔細想想,“烏”很顯然就是黑的意思。因為唐代這里的土地非常的肥沃,而且土地是黑色的,大家看,周圍房子頂上的瓦也是黑色的,所以這地方就取名“烏鎮”了。
烏鎮這個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比較適合拍電視劇,像《似水年華》《天下糧倉》等都是在這里取景拍攝的。眼前的這一條河,叫做“東市河”,深四米。它不僅連接著烏鎮的東柵和西柵,還跟世界第一運河——京杭大運河是直接通著的。
大家看一下河的對面,對面的房子叫做水閣,就是水上的閣樓,這是江南六大水鄉中烏鎮特有的民居建筑。你走近點看,那個水閣的下面的石柱和我們平常見到的有什么不同?對,它是方的,而不是圓的。為什么呢?因為水里會有蛇啊,方形的柱子蛇爬不上來,怎么樣?設計很獨特吧?
再看前面的橋,左右相鄰,名叫逢源雙橋,也叫廊橋。因為橋本身是走廊的形式,橋下面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于一座水城門的作用。這座橋同時還有另一個作用:江南一帶,每逢過節都很熱鬧,特別是到了元宵節,男男女女,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都走出來去看花燈。
古代認為男女授受不親,所以這橋就起到了“男左女右”把人群分開的作用。
過了橋,對面有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一會兒,小肖會帶大家去看江南百床館、江南民俗館、歲俗廳、節俗廳、壽俗廳,并請大家品嘗烏鎮的特產三白酒。現在請大家隨意地游覽,半小時后再在此處集合。
【第二篇】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蘇,你們可以叫我蘇導。今天由我帶你們去游覽烏鎮東柵。注意,請大家不在在景點里亂扔垃圾。
到景點了,請大家下車時注意安全。現在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烏鎮是大文學家茅盾的故鄉,烏鎮古時候稱為烏墩,春秋時此地為吳疆越界,到唐代咸通年間始稱烏鎮。好了,咱們廢話不說,走,我們要進去了。
這里是大染坊,染坊里有許多布,這里的藍印花布制造起來有一步,第一步是織布,第二步是拷花,所謂的拷花就是把不需要染色的地方上漿,第三步是染色,第四步是曬干,等四步都好了就開始第五步刮漿,一條藍印花布就這樣產生。接下來請大家在此景點內自由活動一下,等一會我們要在外邊集合了。
接下來我們去看皮影戲,皮影戲就是表演的人在布幕后面,操控皮影,使它的影子被照在布幕上,觀眾就能看到活靈活現的人物了,現在大家自由觀看,看完這場后在外邊集合。
下個景點審百床館,百床館里有上百個木床,都是很老舊得了……
今天的游程結束了,我們要乘車回賓館休息了,明天還要繼續游覽其它的景點了,那么咱們明天見了嘍
烏鎮水閣
江南古鎮的民居都是沿河,沿溪而建。臨水的一側,往往用一些木柱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人稱水閣。這就是所謂的“人家盡枕河”。
烏鎮水閣起源于何時已無從考查了,早在1936年的上海《申報》上,便已登載過《烏鎮水閣》的照片,可見在當時就是一首獨特的風景。
藍印花布染店作坊
藍印花布俗稱“石灰拷蘭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它始于漢代,發展于宋元。早在明清時代就已在桐鄉民間流傳。此布以靛藍印染而成,故名藍印花布。它的原料土布來自鄉村,圖案也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舊時,在浙江一帶農村家家戶戶都使用它作窗簾、頭巾、圍裙、帳子、臺布等。整個工藝流程也全部采用手工操作,制-作-工-藝十分簡單,但往往簡單的東西更能顯示制作者的靈氣和悟性。你在此作坊,可親自觀摩體驗一下制作藍印花布的艱苦和樂趣。
米酒作坊
烏鎮人自古就有自釀米酒的習俗,稱此酒為“三白酒”,何謂三白?據《烏青鎮志》記載:“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其名。”
三白酒醇厚清純,香甜可口,在烏鎮民間,還有一個別名,叫“杜搭酒”,民謠云“貓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此酒的魅力可見一斑。你在此作坊不僅能觀賞到整個釀酒過程,還可自釀自飲,此樂無窮也!
夜景
烏鎮1.3公里景觀線內,裝設了近百盞外型獨特的路燈。每到黃昏,這些路燈使長長的石板老街顯得更加幽深、古樸。仿佛使人回到了民-國初年的江南小鎮。
從修真觀到應家橋一帶,水中和廣場上裝置了幾十盞漫射燈。入夜之后,這些燈使古鎮一派流光溢彩,富麗堂皇,尤其是在應家橋,水底的燈光使其化為一輪滿月,漂浮于東市河上。香山堂藥店
位于東柵財神灣入口處,距今已有120年歷史,由寧波藥商陸慶馀創建。早先開設在“王恒鹵紙馬原址,后由其長子陸辛甫搬至“金家廳”對面。此后又由其孫陸渠清搬至財神灣開業經營。雖幾經搬遷,其陳設格局、加工用具都未曾改變。
桐鄉花鼓戲
花鼓戲又名挑香擔,屬小戲。因其題材源于農村生活。劇情短小精悍,曲調流暢活潑,且以方言演唱幫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修真觀前的古戲臺是上演花鼓戲的主要舞臺。目前上演的都是一些當地居民津津樂道的傳聞舊事為原型的地方戲劇,如《烏鎮北柵頭》、《陸雅臣賣妻》、《尼姑庵里賣草藥》等。
皮影戲及烏鎮拳船
皮影稱為30-40年代的動畫片。它是用牛皮、羊皮做成各種人物、動物造型。表演的時候,在臺前豎一塊白布,打上特制的燈光,配上鑼、鼓等伴奏。使人物、動物的形象栩栩如生。
拳船是中國武術中的一種表演形式,是江南一帶所獨有的。它是在此船上搭上木板,邊行船邊武拳的娛樂活動。一九九一年國慶時,曾舉行過拳船表演活動。
【初一學生烏鎮的導游詞作文600字】相關文章:
家鄉的烏鎮作文05-17
美麗烏鎮作文12-19
烏鎮小學作文08-22
美麗的烏鎮作文08-02
烏鎮旅游作文02-07
烏鎮美景作文02-26
描寫烏鎮的作文04-05
美麗的烏鎮作文01-24
烏鎮的作文300字09-22
烏鎮的作文600字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