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長征的故事作文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長征的故事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1】長征的故事作文
中國人一向以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為世界著稱,從秦始皇用暴政逼迫百姓修筑長城,到他的兵馬俑,似乎中國人總是在用一種另類的方式來表現中國人的智慧與才能,以及中國式的忍耐與退讓,再近看二萬五千里長征,這是一個壯舉,可是為什么會有這個壯舉,不得不承認,長征讓我聯想到了長城,兵馬俑,秦陵,中國的金字塔--成就這些奇跡的原因都是由錯誤造成的,古代的暴政是錯誤的并不難理解,可是為什么說長征的原因也是錯誤的呢,我并非說黨開始這漫漫征途的決定是錯誤的,而是為什么非得做這樣的決定不可呢,為什么當時是這樣的局勢呢,為什么清朝會衰敗,國內會大亂,而蔣介石手握政權不對外開槍而對內放炮呢,任意一個為什么或許都能使長征不存在于歷史上,然而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接連的內戰與抗戰,對于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場浩劫,如果沒有黨,今天的中國簡直不敢想象。
如果說是忍耐與退讓使中國走到了這一步的話,那也正是這中國式的忍耐與退讓使中國走出了低谷,或許正是印證了這樣一句老話: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國人的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或許可以讓他們暫時忍受壓迫,但當中國人不愿意被壓迫,當他們想抬起頭來,那無論是什么壓在頭上,也會被抬起來的頭顱給甩到地上,陳涉“一夫作難而七廟隳”幾乎頃刻間就推翻了強大的秦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而長征更是近代抗戰的杰作,在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造成紅軍傷亡慘重之后,黨中央及時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錯誤的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正是這次會議,正是這樣一位偉人,在當時的局勢下,為了保存實力,為了抗戰的勝利,開始了萬里長征。
透過那二萬五千里路,我看到了一種精神--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一種信念,一種堅信戰爭能取得勝利的信念,正是這些骨子里的品質和信念,讓紅軍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惡劣氣候以及被自家人窮追猛打的疲乏心態,長征已經過去了70個年頭,但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卻正在不斷的延續下去,而且會一直延續……。
雖說長征是中國史上的一篇光輝奇特的史詩,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偉大豐碑,但我并不希望會再有第二次的長征,因為我不希望中國會再落入那樣的境地,“落后就會挨打”,而為了不被挨打,如今的我們就必須開始另一段永無止境的“長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實上,這“長征”已經開始許久了,無數前人在這條“長征”路上奮斗前進,而我們也即將走上這條光榮的“長征”之路。
之所以清朝末期如此衰敗,如今接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大概的主要原因,那就是清政府的閉關鎖國以及國內自身的科技水平低下和國人素質較低所造成的,如今,中國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使得國力在二十多個年頭中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但在喜悅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如今的中國與世界列強相比仍有差距,在科學技術水平上尤為明顯,今后的世界將是一個能源與科技的世界,所以在這兩點上的發展就尤為重要,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更是應打好穩健的基礎,為將來接下前輩手中的交接棒繼續漫漫“長征”之途做好充分的準備。
【2】長征的故事作文
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后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饑,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只印著“謝”字的干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這個故事,心中無比的沉重啊!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饑餓中煎熬,也不愿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長征,對于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3】長征的故事作文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
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后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饑,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只印著“謝”字的干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這個故事,心中無比的沉重啊!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饑餓中煎熬,也不愿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長征,對于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七年級長征的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長征的故事作文01-28
長征的故事作文500字01-28
紅軍長征故事作文09-10
紅軍長征的故事作文09-10
長征故事作文400字10-20
在長征故事中成長09-03
紅軍長征小故事作文08-31
長征故事作文(通用31篇)09-27
長征的故事優秀作文(通用26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