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全運會的主題征文

時間:2022-01-24 13:25:47 初一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7年天津全運會的主題征文

 

2017年天津全運會的主題征文

  第十三屆全運會將于2017年9月在天津舉行,賽期為13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主題征文,歡迎參考。

  天津全運會的主題征文1:

  為了迎接全運會的到來,天津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水洗”城市、建筑“換顏”、綠化添錦色……今天,記者從天津市市容園林委獲悉:配合全市的總體目標,天津各區都在結合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力爭讓本區域的環境更亮麗、更潔凈。一些重點地區更是從細節處著手,個性化打造“津味風景”,讓八方來客和本地市民都能感受津城的魅力。

  河東區迎全運城市綜合整治工作包括13項任務,在夜景燈光亮化工程中,對大光明橋至劉莊浮橋段海河沿線堤岸燈光設施及沿線建筑燈光設施進行全面修復。天津站綠化將提升面積1.58萬平方米;社區綠化,將提升20.4873萬平方米。對津塘路、津濱大道、衛國道3條入市口道路以及快速路東南半環、東縱快速等入區道路進行市容市貌提升工程;對十一經路、新開路、華興道3條道路進行高標準的`市容整治和綠化提升。

  和平區對19條道路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展開,截至目前共開工點位158棟,已完工26棟。貴州路等3條道路已開工47棟,油飾施工已基本完成,衛津路改型樓已進入坡屋頂施工階段,外鋼骨架即將完成,下一步將進入飾面板施工,河沿路金泉里和河沿里,樓體整修已基本完成,進入后期規整階段;濱江道等4條道路,按照“分時分段”推進的原則,截至目前建筑立面整修工作,濱江道新華路至和平路段已基本完工,新華路至南京路段正逐步推進,各條支路施工已全面展開。牌匾提升方面,經過與各商戶協商推動,目前具備牌匾改造條件的有170余處,達到整體的70%;承德道等8條道路,已開工57處,開工率89%,其中17處樣板樓已通過項目部檢驗,確定了涂料顏色,正全面展開。

  南開區圍繞“迎全運”這一主題,全面部署綜合整治各項任務。3月份以來,啟動了奧體公園及周邊道路的花灌木、綠籬等春季栽植工作,目前已累計栽植喬灌木5800余株。實施建筑立面綜合整修工程,共需整修237棟建筑約61.2萬平方米。實施道路環境秩序專項治理,對全區范圍內的早餐車違規經營、店外擺賣、堆物堆料、違章棚亭、流動攤販、LED違法廣告等問題進行全面依法治理。在各街道執法大隊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時,區綜合執法局每日對區域重點道路進行不間斷巡查,全力解決“久治不愈”的頑疾。

  天津全運會的主題征文2:

  昨天,籌備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研討會在天津體育館接見廳舉行。市體育局、市商務委、市財政局、市旅游局等部門相關領導,人民日報體育部、中國體育報以及天津各主要媒體相關負責人出席研討會。與會人員獻言獻策,充分肯定了“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的主題,真正做到辦好全運為全民,辦好全運靠全民,辦好全運惠全民,以一流的競賽組織、一流的服務保障,舉辦一屆全民參與、隆重熱烈、歡樂祥和、節儉惠民的全運盛會,為天津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體育強國做出貢獻。

  在昨天的研討會上,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在籌辦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過程中,要著重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力推進全民健身的廣泛深入開展。承辦十三運的過程中,要加強群眾體育設施和組織建設,完善全民健身工作體系,促進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的有機結合、專業辦賽與群眾參與的有機結合,實現體育賽事與體育產業的共贏。

  第二,著力建設市民身邊的體育設施。在籌備十三運中,要充分利用好天津現有體育場館,著力建設市民身邊的體育設施,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使每個區縣都新建、改擴建一批體育場館,以滿足全運會比賽需要和市民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需要。

  第三,積極籌劃具有天津特色、全運惠民的時尚活動。初步設想在2016年和2017年選擇十個以上的省市,舉行“喜迎十三運、全民全運、全運惠民”萬人健身跑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宣傳“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的新理念。

  第四,有力地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十三運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相關工作人員以及熱心觀眾,預計要超過10萬人次。

  第五,促進市民素質和文明程度的提升。要抓住承辦十三運的難得機遇,在廣大市民中大力開展文明用語、良好衛生習慣、遵守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秩序以及文明觀賽等教育,大力弘揚愛國誠信、務實創新、開放包容的天津精神。

  第六,全面提升天津競技體育的整體水平。從目前天津競技體育的實際情況看,缺項較多,后備人才匱乏。全運會350多個小項,天津空白項目就多達127項。因此要及早動手,超常加快發展,提高天津的競技體育水平。

  第七,全過程全方位地做好十三運的宣傳工作。在全運會的籌辦過程中,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健全新聞報道機制,整體推進新聞輿論宣傳和社會動員,不斷掀起宣傳熱潮。

  天津全運會的主題征文3:

  2017年9月,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將在天津市舉行。為全面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落實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總體要求,推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讓廣大市民群眾充分享受到舉辦全運會帶來的巨大成果,天津市人民政府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同協商決定,在舉辦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周期中協同推進“全運惠民工程”,直至2018年12月31日結束。2016年1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下發《天津市“全運惠民工程”實施方案》,拉開了“全運惠民工程”全面實施推進工作的序幕。

  明確總體發展目標

  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探索和建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新思路、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全面發展的新機制,創立全運會舉辦地推進群眾體育事業優化發展的新模式,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營、惠及全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形成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市場資源推進健身產業服務和市民消費享受健身服務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新格局,促進廣大群眾參與體育的意識全面提升,群眾體育的場地設施、健身組織和體育活動等得到全面改善,使廣大市民的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舉辦全運會帶來的體育成果。

  加快體育設施建設

  推進體育設施建設規劃。實施天津市體育設施建設空間布局規劃,建設市、區縣、街鎮、社區(村)四級全民健身設施,打造體育設施“15分鐘健身圈”。各類體育健身場館、設施得到大幅度增加,實現新建城市社區和行政村公共體育設施達到100%覆蓋。

  加大各區縣體育設施建設力度。實施體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推進社區、行政村體育健身園的配建和更新。建設200個以足球、籃球項目為主的綜合性社區籠式足球場或多功能運動場;新建和提升改造社區、鄉鎮健身中心150個;60%的區縣實現體育設施“五個一工程”建設目標,即每個區縣擁有一個體育場、一個體育館、一個游泳池、一個全民健身中心、一個體育公園。

  搞好全運場館綜合利用。高質量建設和改造承擔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競賽任務的體育場館58個。做好場館賽后全民健身綜合利用的規劃,將賽事功能需要與賽后群眾健身服務有機結合起來,使體育場館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健身活動。

  挖掘體育設施新資源。本市各級各類公共體育場館實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開放率達到100%。有條件的學校和單位體育場館在課余、工余時間向青少年和社區開放。改造一批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用于體育健身。在公園、公共綠地、林帶、屋頂、人防工程及城市空置場所等配建一批群眾體育設施。配建郊野公園的健身步道、自行車騎行及輪滑道30處。

  打造休閑運動營地。利用本市的山、河、湖、海、濕地等自然環境打造市民健身休閑、體育旅游等運動營地,鼓勵支持興建一批冰雪運動場地設施。提升改造山野運動基地,依托薊縣山林修建登山、攀巖和滑雪場地及登山步道50條;在郊野公園增建戶外營地50處及配建一批運動休閑設施。建成海河劃艇運動基地,打造東疆港海上運動基地、武清南湖體育休閑圈、七里海濕地戶外營地、團泊湖自行車運動營地、大港航空運動營地等時尚、多元化的健身休閑營地。

  吸引社會資本建設體育設施。支持各類企業、社會機構及個人投資興建以健身休閑、場館服務、競賽表演及健身培訓為主營項目的全民健身服務設施。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體育健身服務業,較大規模的健身服務機構增加到2000家。推進體育場館體制改革和運營機制的創新,探索引進社會力量運營公共場館、學校體育設施開放的新模式。

  健全各級體育組織

  加強基層體育組織網絡建設。健全街道、鄉鎮綜合文體工作機構,并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設立全民健身崗位,配齊工作人員,推廣社區、行政村“居民健身會”體育社團組織管理模式,創建1000個“綠色健身站”,實現街道、鄉鎮和社區、行政村體育組織的100%覆蓋。

  創新體育組織發展模式。加強市和區縣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推行“4+X”模式,即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農民體育協會,加上對本市群眾體育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體育協會,充分發揮在推動全民健身活動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發揮綜合性體育社團的核心作用,組織各類人群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推動單項運動協會實體化建設,提升規范化發展水平。完善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政策,推動體育社會組織或機構承擔舉辦競賽活動、健身服務、體育培訓、科研等公共服務事項。建立對“草根”體育組織、網絡體育組織的引導機制。

  加強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優化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結構,強化體育指導員在健身活動中的指導、組織作用。新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1.2萬人,總量達到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5%。。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網格化、定位化、崗位化的工作與服務機制。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與服務崗位“二位一體”的管理模式。試行社會體育指導員網絡化實時管理,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激勵辦法。

  普及全民健身活動

  營造迎接全運會良好氛圍。廣泛開展以“迎接全運會、建設新天津”為主題的系列群眾性體育文化活動,營造人人當好東道主的良好氛圍。打造全運文化、看臺文化、體育文化、健身文化、東道主文化、體育與藝術、無煙全運會等為內涵的全國運動會文化體系,弘揚奧林匹克和中華體育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民文明素質。舉辦“我要上全運”系列全民健身活動,使一批優秀健身項目進入全國運動會,走上開幕式、進入比賽場。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各區縣和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學校及體育社會組織等廣泛開展各類全民健身活動。推動社區和青少年、職工、農民、婦女、少數民族、老年人、殘疾人等人群的健身活動開展。提升廣大市民參加體育健身的意識,養成科學鍛煉的良好習慣,樹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質。推動政府機關、企事業等單位實行工間、課間健身制度等,倡導職工每天健身1小時。實施體育總局、教育部、全國總工會印發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體群字〔2013〕153號)。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達到43%以上。

  加強青少年體育。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實施青少年體育訓練體系工程,建立100個青少年訓練基地,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和運動能力。

  普及科學、文明、時尚的健身方法。普及健身跑、健步走、健身騎“活力三項”活動。推廣水上運動、航空、登山攀巖、冰雪、輪滑、戶外休閑等群眾喜聞樂見、現代時尚的健身項目。推動具有歷史傳統的武術、舞龍舞獅、花毽、風箏、龍舟、中國式摔跤等體育項目。扶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開發適合老年人特點的休閑運動項目。推進群眾性足球、籃球、排球運動的廣泛開展。

  打造一批全民健身品牌活動。辦好每年的全民健身日、新年登高賽、健身大拜年、“三八”婦女比賽、“五一”職工長跑、海河龍舟賽、環團泊湖自行車賽、天津馬拉松賽、山野運動大會、青少年陽光體育活動等群眾體育系列活動。創辦市民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業余聯賽及水上運動會、航空運動節等賽事。各行業和各區縣結合行業特點和地區特色,舉辦健身賽事活動,形成“一地一品”、“一行一品”全民健身活動的特色品牌。

  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服務水平。支持體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社會機構和社會資本開辦大眾健身的科研服務。開展市民健身的鍛煉方式、健身方法、體質狀況、運動康復、運動營養、場地器材、網絡技術及政策法規等的科學研究與成果利用,構建本市全民健身科學研究體系。推廣運動處方、健身咨詢和調理等服務,發揮體育鍛煉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完善市民體質監測和發布制度,建立市民健身鍛煉和體質監測評價體系,實行市民體質監測中心標準化管理。市民體質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優秀率保持在20%左右。

  建設“互聯網+全民健身”服務平臺。催生全民健身新業態,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全民健身服務內容和手段。在已啟動“天津市互聯網+全民健身入戶工程”的基礎上,整合健身信息聚合、健身應用程序(APP)、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線培訓教育等新業態,充分利用電視、手機、電腦等媒介平臺豐富全民健身服務內容和手段,為實現全民健身基本服務全民覆蓋奠定基礎。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體育場館及全民健身設施的管理維護手段,做好全民健身績效評估,健全全民健身激勵機制。

  強化組織保障工作

  落實政府責任。各區縣人民政府要將實施“全運惠民工程”、推動全民健身發展作為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工作。要把全民健身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綜合績效考核內容,制定實施“全運惠民工程”的工作方案。

  強化部門協同。完善全民健身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市發展改革、國土房管、建設等部門要做好公共體育場地建設項目選址、立項、投資、建設等方面工作。市文化廣播影視、教育、旅游、衛生計生等部門要推進體育健身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農委、市民委、市殘聯、市老齡委等部門及駐津部隊要發揮組織推動作用,推進全民健身活動的蓬勃開展。

  實現全民健身多元投入。本市各級人民政府要把實施“全運惠民工程”、推動全民健身工作的經費納入財政年度預算,支持全民健身場地建設以及建立組織和開展活動等。各單位要加大資金投入,為全民健身活動開展提供保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提供豐富多樣的體育產品和健身服務。出臺天津市體育產業扶持政策,用好體育產業引導資金,通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扶持社會機構興辦全民健身的服務。按國家規定,體育場館、從事體育產業的企業及機構,可享受減免稅收的政策。

  推進京津冀體育協同發展。會同北京市、河北省體育部門,共同制定三地體育事業協同發展規劃。借助本市舉辦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的契機,建立協同合作的良好機制,在發展全民健身的資源利用、賽事舉辦、經驗借鑒、人才交流、信息共享、科研成果及推動健身產業等領域進行全方位的合作,服務于本市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

  建立“全運惠民工程”宣傳體系。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新媒體等平臺,加大對實施“全運惠民工程”內涵的宣傳力度。普及科學健身知識,推廣科學健身理念,提升廣大市民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營造良好的全運氛圍,激發廣大市民參加“迎接全運會、建設新天津”活動的熱情。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 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 久久精品人人看人爽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