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700字初中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700字初中,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作文700字初中1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是要灑雄黃酒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是要在門前掛草藥,身上涂藥酒的呢?
沒錯,的確,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圣的節日。要說起來這端午節,還得從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說起。
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上大夫屈原上諫楚王,提出富國之計,可楚王不僅不聽,還將其流放。結果屈原悲憤交加,傷心欲絕,抱一塊石頭,帶著自己的憤憤不平,帶著他的高遠志向,一起永沉淚羅江底。
屈原死后,人們為紀念他,為了使他的尸首不被魚蝦吞食,人們便做了粽子,來喂魚蝦。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這天,滿街都有一股粽葉的清香。要說這做粽子,先得把粽葉洗凈,用粽葉把肉、糯米、豌豆包一起煮,從鍋里散發出的誘人香味,不禁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盼著,想著早點煮熟。終于,冒著熱氣的粽子上來了,一家人圍坐在桌子那兒一起吃,其樂融融。夾起一塊糯米,放入口中。啊!香甜可口,甜而不膩。讓我忍不住想把整個粽子吞下去。雖然家附近幾乎天天都有粽子賣,但今天的粽子仿佛有股節日特有的,濃濃的氣息。
吃完粽子,大人們便忙著去灑雄黃酒,據說可以驅鬼辟邪,以保平安。端午這天,滿街都有一股酒味,有些大人還會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個大大的“王”字,象征生龍活虎、虎虎生威。
灑完雄黃酒,大人們便在兩邊大門上掛菖蒲等中草藥,菖蒲那股刺鼻的味道可以驅趕鬼魔,使邪魔不敢靠近你家。掛完后,還要在孩子身上涂藥酒,可保以年不生瘡。涂藥酒也可使你百病不入,一生平安。
轉眼間,這年的端午就要過完了,但是,端午給我留下的痕跡是永遠也抹不掉的,又開始期待來年的端午了。
端午節作文700字初中2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童謠說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在戰國時期一位大詩人屈原所說楚國的都城被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汩羅江邊,懷抱石頭,投江自盡。楚國的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悲痛。他們含淚劃著船來打撈屈原遺體,還把粽子扔進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軀體。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初五定為了端午節。
每年端午節,外婆都會包粽子給我們吃。外婆和媽媽先買了一些新鮮的粽葉,清洗干凈。先放進熱水里煮一會兒,同時將準備的糯米浸泡好后,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外婆先選取兩片粽葉,從中間把葉子卷成圓錐狀,接著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米,豬肉,最后用棉線綁住,一個粽子“寶寶”就誕生了。外婆喜歡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歡蛋黃粽,媽媽喜歡肉粽,外公喜歡板栗肉粽……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還沒等粽子出鍋,空氣中就已經彌漫著粽子的香味,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馬拿出來大飽口福。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必備的活動。看,河上停著十幾條顏色各異的龍舟,龍舟上的健兒個個意氣風發,如同出征的戰士。比賽一開始,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沖了出去,你追我趕,誰也不甘心落后。每條龍舟上的指揮員站在船頭,隨著鏗鏘有力,節奏鮮明的鑼鼓聲。雙手揮著蒲扇,鼓動隊員向前奮進。站在兩岸的觀眾們,也是個個神采奕奕,目不轉睛地望著那一條條奮力前進的龍舟,心情像大海般波濤起伏。
端午節那天,外婆家門上還會插艾葉,外公在角角落落里噴上雄黃酒。聽媽媽說,艾葉和雄黃有辟邪驅瘟的作用。
吃粽子,賽龍舟……這些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700字初中3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端午節作文700字初中4
端午節是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為國王出了一個富國強民的好辦法,但是沒被他采納,還把屈原趕出宮去。屈原十分氣憤,跳進了汩羅江。大家為了屈原不被江里的魚吃掉,就往汩羅江里丟粽子。于是,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每年都過端午節。
今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早早地來到了嘉陵江。那里早以是人山人海,我選了一個好地方坐了下來。
對面的那些龍舟有的裝飾著龍頭龍尾,栩栩如生;則有的卻沒有裝飾。隨著一棵紅色的信號彈劃過天空,龍舟競渡便開始了,水手們爭先恐后地向前劃,猶如千里馬,猶如飛箭。龍舟上還響著響亮的鼓聲、鑼聲和水手們“嘿唷、嘿唷……”的叫喊聲,還有岸上人們的“加油”聲。水手們奮力沖刺,互不相讓,誰都不甘落后。雖然天氣涼爽,但是他們仍是汗流浹背,誰都顧不得去擦身上的汗水。劃龍舟真是表現出了“千頃水面琉璃滑,百艘龍舟竟爭先”。
端午節不但要劃龍舟,搶鴨子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只只鴨子“嘎嘎”地叫著,撲騰到水面。搶鴨者也紛紛跳入水中搶了起來。鴨子們就像頑皮的小孩子,搶鴨者就像孩子的'媽媽,焦急地追著自己的小孩。突然,一個搶鴨者發現了自己的目標,便向那只鴨子撲過去,眼看鴨子就難逃一劫了,但是它又飛快地潛入水中,不一會兒,鴨子又浮了上來,搶鴨者又向它發起了“進攻”,他終于捉到了鴨子。接著,他又游到一個鴨子特別多的地方,再向兩只挨得很緊的鴨子撲過去,抓住它們的翅膀。這兩只鴨子也落到了這為搶鴨勇士的手里。那些搶到了鴨子的勇士們滿懷激情地把自己的“獵物”高高舉起,贏來了人們一陣陣的歡呼。
塞龍舟、搶鴨子編制了一個完整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700字初中5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吃粽子,賽龍舟,掛香包……”讀著這朗朗上口的歌謠,我們便能感受到這端午節獨有的氣息和氣氛。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等,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會舉辦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聽老人們說,端午節在古人心中是惡日、毒日,再加上夏季天氣燥熱,人很容易生病,于是人們就把有氣味的艾草掛在門上,阻擋蚊蠅進屋,防病免災。
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有許多種說法,但流傳較廣的還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因看不慣楚王的所作所為,便前去勸諫,可誰知楚王根本聽不進去,屈原看到百姓民不聊生的樣子,心中感概萬千,可是心中光有這一腔熱血卻無法大展宏圖,于是屈原便來到汨羅江邊跳江自殺了。老百姓聽說后,都非常難過,他們紛紛乘著小舟去打撈屈原的尸體,一些人還將飯團投入江中,喂給魚蝦吃,他們希望江里的魚蝦吃飽后,就不會再去吃屈原的尸體。這種習俗后來慢慢就變成了我們熟悉的吃粽子和賽龍舟。
在一年的365天里,我們有許許多多的節日,這些節日可能是春節、元宵節、中秋節、清明節等等,可是在我看來,沒有哪個節日可以和端午節相比,它獨有的氣息以及那獨特的習俗是其他節日里感受不到的。
聽!那龍舟上傳來的陣陣鼓聲和吶喊聲響徹天空,它代表了中華民族不怕困難的精神;看!那屋里一家老少聚在一起吃粽子的場面多么溫馨,它表現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家和萬事興的寓意……
朋友,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當你跟著西方人的潮流過圣誕節、萬圣節……的時候,對我們中國的節日又知道多少呢?你了解這些節日的習俗和活動嗎?你是否又知道它們的來歷?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讓這種獨特的節日氣息傳遍世界,讓它們在世界上能夠被更多的人所知曉,更應將這些中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端午節作文700字初中】相關文章:
初中端午節精選作文02-22
初中端午節的習俗作文03-16
初中開心的端午節作文02-22
初中歡樂過端午節作文03-11
端午節作文初中800字02-14
初中又逢端午節作文02-22
端午節趣事初中生作文03-10
端午節初中生精選作文03-03
初中端午節源于屈原作文02-12
初中關于愉快的端午節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