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

時間:2022-07-26 10:29:07 冬至 我要投稿

實用的冬至的作文錦集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冬至的作文錦集八篇

冬至的作文 篇1

  冬至要到了,干媽送來了一大包餃子餡。周五放學后,媽媽說:“妮妮,你來幫忙,我們包餃子吧!”我爽快的說:“太好了!”

  開工嘍!媽媽和我都系上圍裙。媽媽挖了一塊餃子餡到盆里,然后把面揉好再搓成長條,切成小小的就像梨膏糖一樣的三角塊。我急促的說:“媽媽你快走吧。這不需要你了,我來搟皮。”

  我先把面團壓扁,然后拿檊面杖往上搟兩下,往下檊兩下,再轉著檊,一會兒檊好了,一連檊好了7個。媽媽喊:“好了沒有?”我就像電影里的店小二一樣,高喊著:“客官稍等,馬上就好。”說完我就端起盤子飛快的跑到客廳,嘴里還說著:“小二來嘍。”媽媽聽了忍不住大笑著說:“呦!我們家來了個店小二呀!”接過盤子一看,說:“這個餃子皮檊得不錯,就是有點太厚了,能再薄一點就好了。”

  為了改進,我在原來的基礎上把面皮又多檊了兩下,面皮又大又薄。媽媽看了又說:“這次檊的也不錯,就是又大了點,薄了點,這樣包出來的餃子豈不跟XX沒什么兩樣?再小一點就更好了。”

  我又按照媽媽的要求努力改進,想辦法把面皮檊得再小一點。這次媽媽一看,高興的說:“呀!妮妮這次檊得最好了,不大不小,不薄不厚,而且很圓。以后就按這個標準檊。”

  就這樣,我檊皮,媽媽包。每包一部分,就往冰箱里放一部分。剛開始我還納悶呢,今天不是吃餃子嗎?怎么都放冰箱里去了呢?媽媽說:“餃子餡不能放,必須包完,所以,多余的餃子都放冰箱里凍起來,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煮,這樣很方便。”

  餃子終于包完了,我坐在沙發上少氣無力的說:“我都快要累死了.....。”抬頭一看表,7點多了,我們5點開始包,包了兩個多小時呀。媽媽笑著說:“妮妮真棒!這次立了大功。幫了媽媽的大忙。要不是你,我還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時候呢!謝謝!”

  爸爸回來了,媽媽自然是向爸爸訴說我的表現。爸爸微笑著說:“我知道,妮妮是一個具有潛能的孩子,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最好。”我聽了心里特別高興,高興的不是爸爸夸我,而是我終于能幫媽媽分擔一點點家務。

  通過這次包餃子,我體會到媽媽做家務是多么的辛苦。同時我也悟出一個道理,無論做事還是學習,除了認真仔細以外,還要學會思考,研究,不能遇到困難就放棄。善于聽取意見和建議,再努力改進,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到更完美。

冬至的作文 篇2

  冬至的陽光灑在地上是最長的,穿過老屋的窗戶懶洋洋地抵照射到炕頭下邊,讓墻角一年中也有一天能享受上日日可見的陽光。

  冬至在氣象上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日子就顯得珍貴。過去在黎民百姓眼中,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兒時也常聽老人們念叨“冬至如小年”。我記得冬至這天,也是祭天祀祖的日子,古書中有記載,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因為舊時冬至這一天,農、工、商要放假休息一天,就連騾、馬等運力也要停止勞動休息一天。我剛剛有記憶的第一個冬至是在80年代中期,當時的農村依然物質匱乏,雖然已經改革開放了,但人們的生活過得還是緊緊巴巴的。就是這樣,冬至這天,人們不論貧富都要擠出錢給孩子們解解饞,吃頓餃子。

  記得冬至的早一天,父親和母親就會到集市上采購一些羊肉、胡羅卜等食物,傍晚時分,就要剁肉陷、和面,準備包餃子,因為冬至當天早上就要煮餃子吃。冬至早晨,母親總是先對天地神進行祭拜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后,才開始煮子。當第一鍋餃子出鍋后,必須先夾出幾個放到盤子里,供奉“家神”也就是擺到祖先牌位前供奉先祖,同時還要擺到屋外窗臺上一碟供奉外祖母家的先祖,同等對待,同等敬奉。祭拜結束后,我們一家子才開始吃團圓飯。吃餃子的過程中,父親總要夾一對餃子扔到院外,意思是讓家蓄們也要嘗一嘗,因為家蓄也勞累一年了,讓它們也過一個美味的節日。

  流傳了千百年的民俗文化,到了當代忽隱忽現,有的甚至被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保護起來。只是可惜中國人引進西歷紀年后,這些傳統陸陸續續都丟掉了,殘留的痕跡也就剩下冬至這天吃頓餃子。

  時序更迭、寒來暑往。陽光移動得很快,屋中的光影任憑什么力量也留不住,它不顧及你的多愁善感走到極致,然后再慢慢回頭。地處南回歸線的太陽在這一天折返,又向我們靠攏,讓我們在寒冷中知道珍惜,更多了企盼。

冬至的作文 篇3

  “冬至餃子夏至面”,每年冬至媽媽都不忘煮餃子。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一早,當我捧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時,驚喜地發現媽媽已經把透明桌布下鋪上了喜慶的冬至節氣畫,餃子的熱氣裊裊蒸騰在邊上,倒像是畫中的一盤吃食。窗外,陽光溫暖地傾瀉在對面房的墻壁上,讓人心情大好,我趕緊跑進房里,在桌子上涂九九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是什么呢?就是數九。上幼兒園時,媽媽就教我念:“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上學后,她告訴我入了冬至就開始數九。數九得有個記錄才好,她讓我選擇一種記錄方式。一種是寫毛筆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先描好或打印好空心的字,九個字,每字繁體九劃,每天填一筆。第二種是梅花消寒圖,枝上九朵,每朵九瓣。還有一種像銅錢,可以在數九的同時記錄天氣,所以,我們選這種來記錄。媽媽教我“上點天陰下點晴,左風右雨雪中間”,我們還約定好不同的天氣用不同的顏色,晴用紅,陰用灰,雨用藍,雪用粉,待它被涂滿之時,寒盡春歸!用這樣的詩意打發漫漫長冬真是有意思。

  我一邊在“銅錢”的下邊涂上紅色,一邊問:“媽媽,你說‘晴冬至,爛年邊;爛冬至,晴過年’,那么在20xx年的春節,我們這是要下雨或下雪啰?”

  “嗯,應該是!”

  我和媽媽已經連續觀察幾年了,準確無誤,可好奇心還是讓我特別盼著過年,看看這次準不準!古人真是太聰明了,有這么多智慧,媽媽說那都是他們對大自然的規律總結,就比如說這張九九消寒圖,以前有經驗的老人還能根據九九里記錄的天氣情況預測來年是否風調雨順,指導農耕。

  晚上奶奶打來電話,她自己在家灌了十斤香腸,豆絲也做好了,下次帶來。武漢的臘月都會腌魚、腌肉、灌香腸和打豆絲,這些是我們的必備年貨,外婆說腌東西在冬至這天是最好!

  冬至了,媽媽帶我出去逛,看冬天的大自然。銀杏那滿樹的金黃已經變得稀稀拉拉,上個月還像芭蕾舞裙般舒展的葉子現在大多卷縮,掛在枝上搖搖晃晃,卻也好看,像冬姑娘的風鈴,風兒一吹,上下翻飛,有的悄而沒聲地落下,化做來年的春泥。梅花的骨朵已經冒尖了,紅梅的大一些,很堅硬,白梅的還尚小。“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過不了多久,梅花就要開放了!

  聽說這個冬至節氣里會有一場雪,盼著下一場漫天大雪,我們一起在雪里飛奔——冬天快樂!

冬至的作文 篇4

  冬至又稱為冬節,依照我國傳統的歷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在一年里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擇日學上是依農歷的節氣來選定吉課,而所謂的農歷則為陽歷與陰歷的結合,陽歷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把太陽運行的周期分為十二個階段,再劃分二十四個節氣,一節一氣為一個月。),陰歷乃為純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國歷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兩日。

冬至的作文 篇5

  當我仰望那一輪被城市工業煙遮擋的明月,似乎再也望不見故鄉了,低頭看那滾滾而來的錢塘江水夜潮,騰然回首,已不見故鄉幾年余。

  在南方冬至還是一個祭奠的日子,今年冬至隨著父母回到了故鄉,

  “噼啪,噼啪……”一陣鞭炮聲響在陵園里回蕩,隨后老人們,舉著香,莊重地向一塊墓碑拜祭,那是我兒子的記憶,當時我年少不懂得何為死亡,何為思念,何為冬至,唯一知道的是用來大家聚在一起的日子,幾個表兄妹一起玩耍,吃著自己小時候滋養味蕾的食品。我讀小學的時候隨著父母來到了杭州,在城市里每年冬至也準時出現,但漸漸對它沒有什么概念了,也只是幾片零碎的記憶告訴我那種感覺是歡快的!

  冬至是祭奠嚴肅的節日,不能大聲說話,小輩們心領神會地跟著大人們帶著一些祭品去掃墓,這里的風俗是女性不上墳的,在家準備冬至節日的飯菜。記憶中很早以前上山的路上要吹吹打打還有五花八門的民間手工藝精致的祭品,現在基本看不見了,路上遇見有幾撮人在說一些聽不懂的方言,很肯定這不是本地方言。這次回故鄉過冬至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想和表兄妹們聚在一起玩耍。但他們這次都沒有見到,舅公說“他們都跟著叔叔,阿姨去外地讀書了。”叔叔、阿姨為了生計好幾年冬至都趕不回來了,這次冬至顯著格外的冷清,一些村里的老人也隨著子女去了城市里幫忙帶孫輩,村民對冬祭這項傳統的祭祀活動逐步降溫了。

  農村城市化進程中,人民似乎遺忘了這個曾經熱鬧的小漁村,也淡忘鄉情緬懷逝去親人的節日,時代更新的腳步沒停息下來,這或許是一個不可阻擋的社會變遷。

  祭奠完下山,冬至要吃餃子,想開車去鎮上買鎮上特色的“小豬羔餃子”舅公黯然地說“不要去了,鎮上已經沒有多少人會做了,那里都是外地人的食品,但你舅婆會做的,這種家鄉食品的傳承也快逐步消失了。”聽到這里我便黯然傷神。中午吃過飯索然無味,便早早地返杭了。

  太陽正從錢塘江升起好像故鄉的灘涂,月色退去冬至這一節日也被淡忘了,新的時代即將開始,難道他鄉的月亮會更圓嗎?

冬至的作文 篇6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民間有“冬至大似年”的說法,在我國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在我國南方卻流行著包菜包餃和吃麻團的習俗。

  這個星期老師宣布,為了讓我們感受冬天里的溫暖,為了不忘傳統習俗,更為了同學間的團隊精神,在本周五班隊課上,組織一次冬至包菜包餃活動。

  我們按挎不住內心的激動,紛紛動員家長幫忙,提前做好活動的一切準備工作。

  周五下午,老師把我們全班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組長帶隊。教室里我們七手八腳的把課桌拼成六個長方形,上面鋪上從家里帶來的桌面布,五顏六色的桌面布立刻把教室打扮一新,像六朵盛開的鮮花插在教室里,場面一下子變得熱鬧又喜慶,有一種過大年的氣氛。

  “同學們快去洗手,包菜包餃嘍。”隨著老師的一聲吆喝,同學們有秩序的排隊,以最快最節能的方法,洗完手立馬跑回教室,開始包菜包餃的活動。

  菜包餃的材料是白米粉團和青米粉團,餡是菜餡和豆沙餡。我們迫不及待的把從家里帶來的材料通通搬到桌面上放好。

  老師先耐心地教我們捏“碗”。她拿起一顆青粉團搓圓,兩手把它壓扁,變成了一個古代的“銅錢”。只見她一只手拿著這個“銅錢”,另一只手沿著“銅錢”的邊緣慢慢捏,轉一圈捏幾下,“銅錢”變成了一只小巧的`碗。老師在碗里盛進了一勺菜餡,然后把碗的對邊捏在一起,再捏平一些,最后用大拇指在碗的邊緣上,忽上忽下的捏著,幾秒鐘后,一條漂亮的花邊出現了,一只挺著“將軍肚”般威風凜凜的菜包餃,展現在我們面前。

  “菜包餃就是這樣包的呀,看上去好簡單呀。”

  “我也要學,我也要學,學會了以后就有的吃了,哈哈哈……”

  “快!快!我們先捏碗,然后包餃,看誰做得最好。”

  教室里一片沸騰,同學們摩拳擦掌,都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紛紛脫下棉衣,挽起袖子,像上戰場一樣,捏起了粉團,包起了菜包餃。

  看著老師輕巧又簡單的包餃過程,我信心滿滿的拿起了一個粉團捏了起來,也想包一只老師那種有“將軍肚”的菜包餃。我先捏好一只碗,盛進菜餡,兩邊對捏,可我捏了這邊那邊出現了口子,急忙補救那邊,救了那邊,“肚子”又破了,油膩膩的菜餡弄了我一手。手忙腳亂的我,最后捏成了一個四不像的半圓餅。我像泄了氣的皮球,真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呀。

  再看同學們,起先我們都是各自分工好的,可是包著包著,大家都不按照自己的分工干了。

  包青粉團的同學來搶包粉團的,包菜餡的同學來搶豆沙餡的,你不給我就搶,你一言我一句,雖然嘴上大家都不依不饒,可是手里一點也沒有空閑下來。場景又熱鬧又有趣。不一會兒,我們的臉上,手上,身上,頭發上都沾上了白白的米粉,個個像圣誕小老人。我們面面相視,然后互相取笑。

  “一個兩個三個……”有同學開始點數了。看著桌面上我們包出來的菜包餃,大的,小的,圓的,方的,三角形的,奇形怪狀,有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樹上長的。看著各種四不像的菜包餃,老師無奈地搖搖頭說:“只要不露餡的都放進碗里,放到電飯煲里煮熟了吃。”

  不一會兒,一碗琬熱氣騰騰的菜包餃分到了我們手里。看著自己親手包出來的菜包餃,心里別提多開心了。吃到嘴里又明白了,只要是自己的成果,無論怎樣難看也是最好吃的。

  這次冬至包菜包餃活動真好,不但讓我們體會了冬至包菜包餃這個習俗,還品嘗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更讓我們從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

冬至的作文 篇7

  “叮叮當當”,廚房里傳來的聲音打斷了我與周公的約會。我揉揉惺忪的睡眼朝廚房喊:“奶奶,一大早忙什么呢?”

  “今天冬至,我們在準備過冬至節,你快起床幫忙……”

  我連忙起床,走進廚房,看到全家人正各司其職。媽媽正在做冬至團,爺爺忙著殺雞、煮肉,奶奶在擺放祭祖用品。我也加入忙碌的隊伍,和奶奶一起往桌上擺放祭祖供品。供品可豐富了,雞鴨魚肉,糕餅水果,酒水茶飯,樣樣齊全。看著奶奶一絲不茍擺放供品的樣子,我想起了每年冬至奶奶都說的老古話:“冬至大如年。”果然奶奶又開說了:“冬至大如年,這些個供品得仔細擺放才是。”經奶奶再三檢查沒有遺漏后,爺爺點上香燭,祭祖儀式開始了。全家人懷著虔誠的心從大到小依次祭拜祖先。

  祭祖儀式結束后,奶奶開始準備豐盛的晚餐,她一邊準備,一邊又說起了她的老古話:“有的吃冬至夜,沒的吃凍一夜。”我問奶奶這啥意思?奶奶樂呵呵地說:“今天晚上我們要吃一頓豐盛的團圓飯。”不一會兒,奶奶就把晚飯準備好了。果然豐盛,滿滿一桌子菜,特別是那熱氣騰騰的老母雞,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奶奶給我盛了滿滿一碗雞湯,又夾了一個大雞腿說:“冬至要吃雞。”我連忙接一句:“冬至吃雞,大吉大利!”奶奶連聲說:“對對對!冬至吃個雞,來年好身體。”全家人哈哈大笑,奶奶的這些老古話真有意思。

  我一邊吃一邊問媽媽:“冬至怎么來的?”媽媽說:“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了冬至。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至南,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媽媽知道的真多,但我更喜歡奶奶那些老古話。

  我家的冬至就在奶奶的那些老古話里,在隆重的祭祖儀式里,在豐盛的團圓飯里。

冬至的作文 篇8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到冬至,這句童謠就回蕩在各個臨海人的腦海中,呼喚著在外奔波的臨海人回家過冬至。

  冬至,這個節日對其他一些地方的人們來說無足輕重,但對于淳樸的臨海人無異于如過年,甚至比過年還要熱鬧幾分。

  清早,天才剛剛破曉,集市上已是人山人海,每個人手上都提著一袋又一袋的蔬菜、肉、海鮮。滿載而歸后,就要開始準備一大桌菜肴了。這時家里全體成員都該忙活起來,遵從主婦安排,洗菜的洗菜,燒火的燒火,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十分的熱鬧。大概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才能燒好滿滿一桌子菜。琳瑯滿目的豐盛佳肴惹得我們的口水就像打開了水龍頭一般,不停地流淌。我們幾番想伸出手偷點吃,都被爺爺機警地逮住,眼睛一瞪或打下手給縮回來了。忙到月剛過樹梢,菜終于齊全了,有紅燒肉、糖醋魚、龍井蝦仁、整雞、整鴨等等,簡直是滿漢全席。

  好不容易挨到菜全做好了,我們終于可以動筷子了吧?才不是,哎,美食擺在面前卻不能享用,真是對我們這群小饞貓最大的折磨。這時,爺爺恭敬地請出一個金燦燦的香爐,在上面插上兩根點燃的蠟燭,手里拿著五炷香去大門外把曾曾曾公太太太婆們請進門,入座,布筷子,斟酒,請老祖宗們喝酒吃菜。我們做小輩的一個個排著隊跪拜祖宗,奶奶在邊上請老祖宗們保佑我們平平安安、順風順水、身體健康、聰明伶俐、學業進步等等。酒過三巡,香也燃得差不多了,爺爺請老太公們放筷子,把恭敬地送出門去,還要燒些冥錢給他們,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生活過得富足。這個請老太公儀式盡管不是十分隆重,但在臨海是不可以不舉行的。儀式過后,就是我們想說美食的時候了。

  吃完盛宴第二天,依然是忙碌的一天。大家準備好一份豐厚的禮物,送給辛苦了一年培育國家棟梁之材的老師。這在東漢崔定“四民月令”中也有說到: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可見拜年來歷之久,東漢時期就有了。

  臨海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有著獨特的文化特征,那又怎會沒有極具特色的美食呢?擂圓,是冬至必食的食物,也是重頭戲。圓,意味著團圓,,跟平日吃的湯圓不同。擂圓不僅食材豐富,還意味深長,寄托 著臨海人對團圓的期望,希望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開始做擂圓有兩個步驟,一搗糯米,二磨豆黃粉,搗糯米是要很多人參加的,一個巨大的石臼,里面放著蒸熟的糯米,大家喊著號子,輪流上來使力,把錘子高高舉過頭頂,有節奏地搗著。我們小孩也會要求試上一試,看大人那樣輕松,自己親身體驗才知沒實力是絕對不行的,我們努力舉起石錘,但顯得是那么的弱不禁風,打在糯米上一點印記都沒有,純粹是湊熱鬧,走米,開始推磨黃豆,在老街中,此時只有磨盤碾動的聲音。擂圓是糯米做的,先將溫水和搗好的糯米粉攪和在一塊,放水也是見功底的事,不可放多,也不可放少。將和好的面團摘成一個個醋碟大小的圓子,放進煮鍋里煮熟,再放到早已磨好的豆黃粉中滾,使它均勻地粘上豆黃粉,因為這個過程叫“擂”,所以圓子叫擂圓。因為是糯米做的,極其下肚,吃三四個就飽了。

  古代,家長極其重視孩子的毛筆字,所以也會讓我們填寫lt;九九消寒圖gt;。傳說始于清朝道光初年,道光皇帝親書“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空心字,每個字都是九筆。從交九開始,每日一筆,寫完需要九九八十一天,填完九字,正好是九盡春來。可我們小孩總急不可耐早早寫完這九個字。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這首童謠又響在我心中。

【冬至的作文】相關文章:

「冬至作文」淺談冬至12-28

冬至作文:冬至漫筆11-30

關于冬至的作文:“小年”冬至01-14

冬至的作文:冬至夜的溫暖12-27

有關冬至的作文:冬至的湯圓12-26

「2015冬至作文」關于冬至的作文12-25

冬至的作文12-31

冬至作文11-28

冬至的作文09-12

吃湯圓過冬至的作文精選-冬至作文12-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99 |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Av一级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在线一本三区四区 |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