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冬至的作文集合六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的作文 篇1
老家南方冬至有三大風俗:做湯圓,掃墓,放鞭炮。
NO:1做湯圓
我們南方這邊,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湯圓。湯圓可是一門精細的學問,講究技巧,圓滑和精美,其內涵更是至關重要,“湯圓,湯圓,團團圓圓”,湯圓內涵不就是這樣嗎?在我眼里,湯圓可是不錯的“橡皮泥”。(捏動物)
今年,踏著冷月的氣息,帶著滿懷的欣喜回來家去了。吃過一盞有一盞的“盛宴”,重頭戲“湯圓”總算登場了。一座“面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著大人們將水調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來,看著看著,我的手也不知不覺癢癢了,恨不得上前去試試身手。回憶起去年和堂兄一起搓湯圓的情形真是回味無窮:那時我們做小豬,小狗,真是不亦悅乎。堂兄的叫聲打破了我的夢,我急忙“飛”了過去。當我再次“飛”回來時湯圓已經做完了,滿桌子,米篩上,一顆一顆圓滾滾湯圓,圓潤剔透,閉了眼,好像一碗熱騰騰,香飄撲鼻的湯圓就在眼前,But,這些我都沒參與,真可惜。委屈了我這個“湯圓大師傅”。
NO:2掃墓
冬至清晨,吃過一碗熱騰騰的湯圓,緊接著就是第二大風俗――掃墓了。
冬至那天,準備了成千上萬盤好吃的。呵呵,我看了都垂涎欲滴,更何況遠在地下的祖先呢。山路十八彎,果真名不虛傳,阡陌縱橫的羊腸小道太多了,轉得不知在哪了。(幸好有大人帶路,不然,我們可能要好幾天才能到)山頭山都是人,人擠人,人挨人。不管是生人,還是熟人,大家殊途同歸,同時山上掃墓者,互相打招呼,互相問好。掃墓,當然是掃除祖先墓前的雜草了,在我認為。用耙子一耙,一大堆一大堆的,這些都是大人要干的。而我和堂兄一起登高臨遠,“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雄壯景象;“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驚險景象。“陳勰,瀟越,快來跪拜祖先,求平安!”大人們喊我們了。我們學大人的:“同上。”,鬧得大家歡笑連綿。喊完了,我們又跑了,瘋玩去了。“清明時節雨紛紛”,可今天沒下雨,看看先人的墓,陡生凄涼,倒幾分似“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感覺。
NO:3放鞭炮
新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們常說:“冬至過后就到了元旦。”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不知爆竹是哪位高人發明的,妙趣橫生。想當年,我和堂兄買了好幾盒,自然高興了很久。我們點著香,用顫顫巍巍的手去引爆,火花噴濺時,我們嚇得屁滾尿流,捂著耳朵飛快地跑走了,站在屋里以那顆活蹦亂跳的心去看“戲”:“噼噼啪啪”,爆竹聲,狗叫聲交織在一起,我們樂得不可開支。
后記
每一年冬至,這“三重奏”總是這樣地演繹著,一切是那么有趣,讓我回味無窮……
冬至的作文 篇2
冬至要到了,干媽送來了一大包餃子餡。周五放學后,媽媽說:“妮妮,你來幫忙,我們包餃子吧!”我爽快的說:“太好了!”
開工嘍!媽媽和我都系上圍裙。媽媽挖了一塊餃子餡到盆里,然后把面揉好再搓成長條,切成小小的就像梨膏糖一樣的三角塊。我急促的說:“媽媽你快走吧。這不需要你了,我來搟皮。”
我先把面團壓扁,然后拿檊面杖往上搟兩下,往下檊兩下,再轉著檊,一會兒檊好了,一連檊好了7個。媽媽喊:“好了沒有?”我就像電影里的店小二一樣,高喊著:“客官稍等,馬上就好。”說完我就端起盤子飛快的跑到客廳,嘴里還說著:“小二來嘍。”媽媽聽了忍不住大笑著說:“呦!我們家來了個店小二呀!”接過盤子一看,說:“這個餃子皮檊得不錯,就是有點太厚了,能再薄一點就好了。”
為了改進,我在原來的基礎上把面皮又多檊了兩下,面皮又大又薄。媽媽看了又說:“這次檊的也不錯,就是又大了點,薄了點,這樣包出來的餃子豈不跟XX沒什么兩樣?再小一點就更好了。”
我又按照媽媽的要求努力改進,想辦法把面皮檊得再小一點。這次媽媽一看,高興的說:“呀!妮妮這次檊得最好了,不大不小,不薄不厚,而且很圓。以后就按這個標準檊。”
就這樣,我檊皮,媽媽包。每包一部分,就往冰箱里放一部分。剛開始我還納悶呢,今天不是吃餃子嗎?怎么都放冰箱里去了呢?媽媽說:“餃子餡不能放,必須包完,所以,多余的餃子都放冰箱里凍起來,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煮,這樣很方便。”
餃子終于包完了,我坐在沙發上少氣無力的說:“我都快要累死了.....。”抬頭一看表,7點多了,我們5點開始包,包了兩個多小時呀。媽媽笑著說:“妮妮真棒!這次立了大功。幫了媽媽的大忙。要不是你,我還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時候呢!謝謝!”
爸爸回來了,媽媽自然是向爸爸訴說我的表現。爸爸微笑著說:“我知道,妮妮是一個具有潛能的孩子,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最好。”我聽了心里特別高興,高興的不是爸爸夸我,而是我終于能幫媽媽分擔一點點家務。
通過這次包餃子,我體會到媽媽做家務是多么的辛苦。同時我也悟出一個道理,無論做事還是學習,除了認真仔細以外,還要學會思考,研究,不能遇到困難就放棄。善于聽取意見和建議,再努力改進,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到更完美。
冬至的作文 篇3
廈門的冬至,有濃濃的閩南味道。是糯米丸子的味道。
一年一度傳統佳節—冬至到了。冬至系二十四節氣之一。
樂府詩集有詩:“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在鄉村按傳統習俗人人清潔房子四周,有的用竹竿橫掃天灰板上蜘蛛網雜物,讓街巷潔凈一新,干干凈凈過冬至。
冬至,農村人稱冬節,是潮汕民間一個較大的傳統節日。許多農民在做好糯米、粘米的就位后,紛紛上圩鎮購買魚蝦及糖類食物。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有的精心下鍋蒸成菜頭果,有的用糯米制的冬節丸,有甜丸、豆沙丸和點綴有色彩的紅丸。這些用來祭拜祖先,表示對先祖的敬意。
根據我的記憶,家鄉這種習俗,源于何因何時?現無考證,但老者講,“食冬節丸”的習俗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鄉村人把冬節當成吉得的團圓日。
在廈門冬至,在我的腦海里沒什么大事小事的就是平凡的一天而矣就是中國的節氣日,閩南人要吃一些時補的食物糯米丸子。這種糯米丸子是媽媽親手做的,里面有各種的餡,承載了媽媽對我們的各種愛,也是對團圓的一個很好的象征。
在廈門冬至承載了深深的愛,深深的團圓之情。我喜歡廈門,喜歡在冬至的時候吃上媽媽包的糯米丸子。
冬至的作文 篇4
從小到大,我最愛家鄉的臘肉。
每年農歷冬至到臘月是湖南農家熏制臘肉的季節。家家戶戶把腌好的肉掛在灶臺前,讓一日三餐的柴火炊煙一點點沁入肉里,同時,松枝、椿枝和麥積桿混合著柴煙蔓延的氣息,任意穿梭其間,不斷繚繞上升……不久,那些雞肉、牛肉、豬肉也失去水分,慢慢地被一層黑亮亮的“盔甲”包裹,接著湖南的特色臘肉成型了。
臘肉有很多種做法,簡單的是放辣椒大蒜葉干炒,也可以下火鍋或燉粉條,但我最喜歡吃的還是過年時外婆做的蒸臘肉。它的做法是先把整條臘肉洗干凈過水,用菜刀切片,切好后裝盤,再把處理好的臘肉放進鍋蒸一蒸。只過了幾分鐘,從鍋中就散發出撲鼻的香味,讓人忍不住流口水,甚至不顧一切提前打開鍋蓋一吃為快。蒸熟后,盤中臘肉一片片肥瘦相間,是未經修整的均勻。那肥肉呈半透明狀,透明得像薄膜,似乎能讓人能透過它看到一切。最后一道工序——淋上點點香油,天啊!肥的不膩,瘦的緊致,十分有嚼勁,簡直是唇齒留香!那色,那香,那味必能讓五歲小孩至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挪不開眼、回味無窮,止不住地滿足、贊嘆。臘肉上桌前,我們小孩子是一定要偷吃的——輕輕地溜進廚房,用手指拈上一片放入口中,偷笑著提前享受美味。可當我們再躡手躡腳地走出廚房時,總能被大人們抓個正著,因為我們的`嘴邊還殘留著油亮亮的印子呢!
在我的記憶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臘肉才是真的過年了。這時出門在外的游子總會回家,吃著父母做的臘肉。大家喜氣洋洋、歡聚一堂,筷子上夾著一片剛出鍋的臘肉,嘴里同時道著這一年發生的大事小事,訴說著對來年的期許和心愿。我想,在享受家鄉風味食品的背后,我們最饞、最割舍不下的并非它本身,而是無法割舍的親情,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濃濃的家與愛的味道。
冬至的作文 篇5
今日冬夜——冬至的前夜,明天冬至——寒冬開始。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
我國歷來對冬至這個節氣很重視,曾有“年大不如冬大”和“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冬至后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所以冬至到來的這一天,北方人要吃餃子,南方人要吃湯圓餛飩,還要全家老小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
從天文學角度講,冬至是北半球進入冬季的第一天。冬至過后,北半球大部分地區將進入一年中氣溫最低,天氣最冷的時期,寒冬數九就是從冬至這天開始的。
天氣也真的靈驗,從今天——冬夜開始,天就轉陰了,而且氣溫也真的開始下降。一個較大范圍的寒潮即將來臨。
“冬”至了,天氣也就會越發寒冷,對于一向怕冷的我來說,又是一次考驗啊!我得做好保暖的準備,不能再感冒了哦!
“冬”至了,年也不遠了,年關將至,我又得老一歲了!
但是,“冬”至了,春也近了呀!
那么,“冬”至了,好事否?壞事否?
冬至的作文 篇6
傾聽著20xx年的腳步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來到了外婆家,想與他們共同度過這溫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樂呵呵的迎接我們呢!
該吃晚飯了,外婆端來兩碗赤豆糯米飯,笑著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我聽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長大!弟弟也想早點長大,一邊夸飯香,一邊埋頭“苦干”哩。
吃完飯,我開始聽外公講有關冬至的傳說,“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還有,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
【冬至的作文】相關文章:
「冬至作文」淺談冬至12-28
冬至作文:冬至漫筆11-30
關于冬至的作文:“小年”冬至01-14
冬至的作文:冬至夜的溫暖12-27
有關冬至的作文:冬至的湯圓12-26
「2015冬至作文」關于冬至的作文12-25
冬至作文11-28
冬至的作文12-31
冬至的作文08-05
冬至的作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