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作文

時間:2022-08-17 08:03:42 冬至 我要投稿

【精華】冬至吃餃子作文集錦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冬至吃餃子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冬至吃餃子作文集錦十篇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中華傳統節日冬至快到了,我們又能吃到香噴噴的餃子了。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傳統,比如:賽龍舟、吃粽子、吃月餅、吃餃子等一些文化。

  我最愛吃餃子了。看著媽媽在廚房里很忙的樣子,我就跟了過去,只見媽媽把剁好的肉餡,還有韭菜放進盤子里,又放了各種香油,餃子正在煮。

  媽媽給我說了一個故事,相傳,在東漢時期有一名醫,他醫術很高,什么病他都能醫,妙手回春,人們稱他醫圣張仲景。有一年冬天,寒風刺骨,大雪紛飛,張仲景從外行醫回來,一路上看到很多人穿的破爛單薄,耳朵都凍爛了,于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熬好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耳朵一樣的東西,分給大家吃。

  故事講完了,餃子也煮好了,我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2

  中國24節氣大家應該都十分熟悉,這算是中國上下5000年凝聚出的文化瑰寶之一,而今天是24節氣中的冬至。

  冬至最重要的一個習俗便是要吃餃子了,這到還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張仲景在冬至歸鄉時,發現很多貧民們露宿街頭,耳朵都給凍壞了。他見狀便心生可憐,用羊肉辣椒等做成餡,再用白面皮包起來包成耳朵的樣子,稱為焦耳,也就是現在的餃子。然后人們一吃著焦耳,耳朵就都好了,于是在冬至時節,吃餃子的這個習俗便一代代地傳了下來。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雖然這從科學方面來看,實在有些不切實際,但這是我們的民族文化,是把所有中國人串在一起的重要因素。不穿秋褲,是對這個冬天的不尊重,而冬至不吃餃子,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尊重。一個失去傳統文化的民族就像失去了靈魂。

  所以今天中午媽媽給我做了餃子吃。可惜的是因為時間不夠,我們是從超市里直接買來的水餃。雖然品嘗起來味道十分的不錯,讓人很有食欲,但又總感覺少了點什么,吃起來感覺怪怪的,大概就是因為這餃子并非我們自己動手做的,我只吃了五六個也就不再想吃了。

  現在想來,似乎明白了什么。冬至的餃子,元宵的湯圓,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這一切并非是人們想去品嘗美味,而是以這些食物為載體,裝載了那些大家聚在一起團圓的幸福與快樂。

  總之,這些食物是讓人們在制作的過程中享受唯美的親情。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3

  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吃南瓜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關于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還有很多。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后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出國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4

  餃子,我所欲也。都知道過年要吃餃子,小時候家里也不寬裕,所以都盼著過年,就能吃到美味的餃子。

  有一次過年,我在屋里看電視。媽媽叫我到廚房幫忙包餃子,我極不情愿地洗了手過去幫忙。我包的慢不說,還包不好,所以只好搟餃子皮了。搟了一會兒又不想搟了,于是我也開始包餃子。突然看到了旁邊碗里盛放著辣椒,我眼睛一亮就說:“ 在餃子皮里包點辣椒吧!做一個辣椒餃子。”媽媽笑著說:“你是像整人呢?還是想看誰有福氣?”我嘿嘿一笑說:“都差不多吧!”于是,我拿了一個餃子皮,挖了些辣椒,把餃子塞得鼓鼓的,捏好后和其它的餃子放在一塊。包了一會兒,就又去看電視了,我卻把這“辣椒餃子”完全忘了。

  餃子熟了,我舀了一碗,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吃了沒幾個后,又咬到一,“哇”的一聲叫了出來。是那個“辣椒餃子”,都進水了。里面的辣椒連汁一起噴涌而出,而且又辣又熱,滿嘴都是紅辣椒。媽媽也大笑起來說:“還是你有福氣,今年肯定能紅紅火火。”我吸溜著嘴也笑了起來。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5

  早晨,我剛起床,看見姥姥買回了許多的菜:香菇、白菜、蔥、羊肉……我好奇地問:“姥姥,買這么多的菜干什么呢?”“后天就是冬至了,我們先包餃子啦。”姥姥說。我一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以前,雖然常常吃餃子,可從來沒有親手包過餃子,今天正好讓我小試牛刀一把!

  吃過早飯,全家人就開始忙了起來,姥姥調好餃子餡就開始和面、搟皮。等一切準備就緒,爸爸媽媽開始包起餃子,只見他們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攤平,然后夾了一些餡放在上面,把兩邊對齊輕輕一捏,一個餃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學著媽媽的樣包了起來,結果剛上“戰場”就敗下陣來。我把我包好的和媽媽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媽媽包的餃子飽滿、結實、整齊,像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餃子卻像一個個“傷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傷”、有的……實在是有天壤之別。我只好向媽媽虛心求教,媽媽看了看我包的餃子,告訴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為餡放得過多或過少,包的時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

  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重新開工了,根據媽媽指出的原因,終于親手包成了一個“神氣十足”的大餃子。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爸爸給我講了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相傳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當他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親們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餃子”。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聽了爸爸的講述我才恍然大悟為什么人們說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了。

  第一次包餃子,不僅使我學會了包餃子,而且讓我明白了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真是一舉兩得呀!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6

  冬至即將來臨,這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這樣又可以一起歡聚吃餃子啦!

  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么得人管!”

  冬至吃餃子可是有來由滴哦。東漢末年,有一名醫生叫張仲景,被稱為“醫圣”。正值冬至,因為年年戰亂,老百姓饑寒交迫,不少人耳朵都凍爛了,痛苦不堪。于是為救濟百姓,張仲景就把中草藥包進餃子里煮熟,分發給百姓們用于驅寒,稱其為“祛寒嬌耳湯”。為了紀念他,人們把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延續了下來。

  “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長白日最短的一天,在古代也是一年循環的開始,被看作一個吉日,北方人說:“冬至大如年”,南方人說:“冬至就是過小年”。

  一到冬至,天氣就到了最冷的時節。“交冬數九”,從這天起就進入了數九寒天,這使我想起小時候的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耕牛遍地走。”

  所以,冬至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讓我們一起吃餃子吧!還可以再加點湯圓,大家團團圓圓,新的一年圓圓滿滿!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冬至要吃餃子,因為“冬至不端餃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春節更是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因為餃子諧音“交子”,寓意:新舊交替,萬象更新等;元宵也要吃餃子,因為兒女們要外出工作了,父母包上一頓踐行餃子,這才有了“上車餃子下車面”的習俗,寓意:壯行和牽掛。

  今天正是春節,所以我們一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包餃子。做餃子時,要先和面再剁餡。媽媽先把一些面粉放入盆中,邊放水邊攪拌,直到把所有的面粉都拌成面碎,然后再把所有的面碎都揉到一塊,俗稱“和面”。最后把面盆蓋起來,俗稱“醒面”。

  爸爸把買來的新鮮瘦豬肉先切成小塊,蔥切段、姜切片混在一起,剁成肉泥;再把蘿卜片放在開水里焯一下,把水分榨干,剁碎;然后和肉泥混在一起,放入鹽,香油和各種調料,攪拌均勻,溢出濃濃的香味,餡就做好了。

  餡做好后面也差不多醒好了。媽媽把面放在案板上,盤一盤,搓成長條,再切成約兩厘米的小段,用手按壓成一個個小圓餅,最后搟成薄薄的餃子皮。

  接下來就該包餃子了。爺爺、奶奶、爸爸,還有我都圍在放餡兒的桌子周圍,開始大顯身手了。爸爸在圓形的小面皮中間放一團兒餡,餃子皮像薄薄的嘴唇一樣,輕輕一合,就把餡含在了“嘴”里,爸爸輕輕地一捏,一個鼓著肚兒的餃子就做好了。托盤上,餃子在我的手下站的整整齊齊,像等待檢閱的儀仗隊一樣。

  水燒開了,奶奶端起托盤,餃子就像跳水運動員一樣一個個爭先恐后地跳進水里,在鍋里沸騰著,歡舞著,在慶祝我們歡快的春節……

  奶奶說肉餡的餃子要煮上三滾,直到餃子漂起來,就熟透了。

  我聽爺爺說:餃子的來歷可大著呢,餃子是中國的傳統美食,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鄧州人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我看著那優美的“水中芭蕾”就垂涎三尺了,奶奶剛把餃子盛出來,我就迫不及待的含在嘴里。“慢點兒,別燙著”,媽媽說。

  這濃濃的家鄉味,團圓情,彌漫在千家萬戶。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8

  那一天晚上,當我還在沙發上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的時候。突然從陽臺傳出了爸爸惋惜的驚叫,本性八卦的我頓時從沙發上一躍而起,迅速跑到陽臺邊上。只見爸爸左手提著一個白色的瓷盆,那是我們家用來養一只小烏龜的盤子。右手五指微微彎曲著,像是想抓住什么東西似的。“那只小烏龜掉下去了……原本我站在陽臺邊上,想用瓷盆里的水澆花,那時我用右手抓住那只小烏龜,當我想把它放回盆子里去時,它太滑了,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爸爸輕輕的說。隨后,迎來的是大家的沉默,爸爸的話像是給了我一個晴天霹靂:天啊,那可是我最喜歡的一只小烏龜了,它比我的拳頭小一點,卻很調皮,每天都在那里不知疲倦的爬來爬去。想起這些,我的眼淚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緊接著是媽媽的一番埋怨,埋怨爸爸不該在陽臺邊上給小烏龜換水,埋怨不該把小烏龜抓在手里……可是又怎么樣呢,小烏龜都掉下去了,我躺在沙發上,再也沒有心情去看電視節目。爸爸的嘆息使我更加的難過,爸爸找來了手電筒,還拿了望遠鏡,爬上飄臺往三樓的陽臺上望啊望,我也緊張的跑去幫忙,抓著手電筒往下面照啊照,可這一切都是徒勞的,什么都看不到。倔強的我還是不服,繼續拿著手電筒找,后來我們又從房間的窗子向下望,結果還是和上次一樣。媽媽說,如果我們和小烏龜是有緣的話,肯定能救回來。那天晚上我們大家都睡不著,我也忐忑不安,心里總是七上八下的。也不知道小烏龜怎樣了。

  如果是你,你肯定會問,要救小烏龜有這么難嗎?直接去三樓找那戶人家開門,找回來不就行了嗎?可是我們這棟樓的一樓、二樓和三樓的構造和上面的不太一樣,聽說從前是用來做商場的,可是后來又荒廢了。而現在一二三樓的門全用防盜網封起來了,怎么進去呢?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被爸爸媽媽的說話聲吵醒了,我坐了起來,揉了揉惺忪的雙眼。房間的窗戶打開了,爸爸一邊用著望遠鏡向下望,一邊驚喜的說:“小烏龜還活著,他掉到三樓的陽臺邊上了,它正在爬出來呢!。”我興奮極了,接過爸爸的望遠鏡,向下望。真的,小烏龜的尾部插在泥土里,它把脖子伸得老長,兩只手動來動去。不一會兒,便恢復了平衡。也許是因為好奇,小烏龜向三樓陽臺地磚下面的隔熱層爬去,隨著小烏龜一點點的進去,我的心也一揪一揪的,小烏龜慢慢的從我們的視線消失了。看見小烏龜還活著,我的心像是有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可是,我們要怎樣下去就小烏龜呢?想到這里,我又開始緊張起來。

  中午1點多的時候,我正在吃飯。爸爸特意從單位趕回家,想去救小烏龜。可是從哪進去呢?爸爸告訴我,他今天去上班的時候,順便問了問樓下店鋪的老板,他們都說以前的確有通往3樓的鑰匙,不過后來物業公司再次把3樓賣給了別人,所以他們就上不去了。爸爸的話使我心灰意冷。唉,沒有希望了。當我和爸爸又習慣性地從窗戶向下望去時,看見了五樓的阿姨在陽臺邊上打掃,我就一股腦兒把小烏龜的'事告訴了阿姨。阿姨告訴我,在樓下龍騰家具后門的隔壁,有一到樓梯,是通往三樓陽臺的。就有一次偶然看見樓梯外的鐵閘被打開了,便好心把它拉下。從那次以后,就再也沒開過了。也不知道鎖了沒。你們可以去看看呀。爸爸也猛然醒悟了:“是啊,我怎么沒想起來呢?”說罷,便準備出門。我這八卦妹也跟著去了。我們到了鐵閘面前,望了望下面的把手。喲,沒鎖。還真是有緣啊。我和爸爸拉開鐵閘,上了樓梯。喲,都替周圍都是黑黑的蜘蛛網,墜了下來,到處都臟兮兮的。不過為了救小龜,一切都值得了。我們翻過了一個窗臺,終于到達了三樓的陽臺。那里到處都是垃圾,小烏龜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們拿了木棍,把垃圾翻了個遍,還是見不到小烏龜的身影。我們又拿了些仙人掌,捅那個隔熱層,又拿手去掏,可它還是不出來。爸爸有一不小心,踩著了大頭釘,把腳刺破了。沒辦法,我們只好回家去了。我們全身變的臟兮兮的,像黑鬼。

  第三天,我又老早的起了床。看見爸爸又急匆匆的開門下去。媽媽告訴我,小烏龜出來啦。我可高興了。只見媽媽興沖沖的指揮下面的爸爸,右面,爬到洗衣粉袋子里去啦,……不一會兒,爸爸上來了。它抓著一只黑咕隆咚臟兮兮的小龜。爸爸立刻到廁所給他清洗。媽媽在一旁對著小烏龜說:“小家伙,你和我們真是有緣啊,哎呀,差點就救不到你啦……我在一旁笑了。洗完后,爸爸給他上碘酒,因為它的龜板裂了。過了幾天,小烏龜又恢復調皮的模樣了。

  你有這樣的經歷么?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9

  冬至馬上來臨,今天便是接冬至,應該吃餃子,不然會凍耳朵,這雖然只是諺語,但吃餃子是我們不會改變的習俗。所以媽媽和姥姥就開始包餃子,我也來幫忙。

  包餃子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餃子餡,一部分是餃子皮。餃子餡兒已經有姥爺攪拌好了,我們只需要做好餃子皮就好。媽媽用一個大盆裝了許多面粉,再加上水就可以開始和面了。我在一旁看著媽媽和面,原本又濕又粘的面,被媽媽一拳一拳砸硬,砸光滑了。我也來試了試,挺費力的,手砸下去后會被黏住,不好拔出來。

  好不容易和好了面,姥姥說:“和面講究三光,手光、面光、盆光,你這樣還不行。”媽媽就幫我和面,面團變光滑了,這才算和好了面。媽媽把面團分成了八個球狀面團,再把它們分別搓成環狀,用刀割開,切成小塊。我拿到了一小塊,用搟面杖搟成面皮。可我不會搟面皮,面餅粘在搟面杖上面,皮成了長條,這些都是我做出的。

  媽媽在一旁指點我,搟面皮要一手推一手拉,面皮就會轉起來,就能搟成圓形了。雖然經過了一番周折,但面皮還是搟好了。接下來的包餃子就簡單一些了,有姥姥和媽媽來做,她們包的餃子,又快又好看。餃子放鍋中,用開水煮,煮好了,一道美味的食物就出來了。

  吃著自己參與包的餃子,心中十分開心,果然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吃自己的勞動果實,心里感到驕傲與快樂。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10

  眾所周知,冬天里最冷的一天就是冬至,冬至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

  記得我第一次過冬至節,是在一個周末。

  那天早晨,我還在床上做美夢,姥爺叫我,說讓我跟他去買菜。我一骨碌就爬了起來。我們到菜市場后,姥爺又領著我來到一家豬肉店,我以為今天要吃回鍋肉呢,但姥爺卻讓賣肉的人把肉剁碎,難道今天要吃餃子嗎?不出所料,今天的確是要吃餃子。

  我問姥爺:“今天為啥吃餃子嗎?”姥爺回答我:“寶貝,如果今天不吃餃子的話,你的耳朵就沒了,要不這樣,你和我一塊兒包餃子,不過,你自己包的餃子自己吃。”我這才知道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的,我很爽快地答應了,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餃子。

  話不多說,姥姥準備好肉餡和面團,我們就要包餃子了。廚房里,我學著姥爺的樣子,把餃皮放在手心,挖了一勺肉餡,放在餃子皮上,兩邊對折,手使勁一捏,沒想到,餃餡全擠了出來,我看姥爺已經包好一個餃子,準備包下一個了,我想:如果我把肉餡放少一點,不就不會擠出來了嗎?我把餃皮打開,挖出一半肉餡,再捏在一起,可我一看,這哪像小耳朵呀,咋看都像月亮,我放棄了。后來,我腦子又有一個新的想法,我把一勺子的肉餡放在一個餃皮上,我又拿了一個餃皮放在上面,然后沿著邊捏住,一個像太陽的餃子大功告成了!

  姥爺哈哈大笑:“你把餃子包成啥樣子,你耳朵就會長成啥樣子。”啥?我可不希望我的耳朵長成太陽的樣子。姥爺看我還想包餃子,他就手把手地來教我,有“師傅”教,我自然很快掌握了“技術”,我不僅學會了包餃子,還包了十幾個呢!

  那天,吃了熱騰騰的餃子,果然,一個冬天,耳朵沒有凍掉。我到現在喜歡過冬至,冬至是一個熱氣騰騰的節日,是一個有愛的節日,我們與家人相守在一起,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既暖心又暖身體,這才是最溫暖的時刻。

【冬至吃餃子作文】相關文章:

冬至吃餃子作文12-30

吃餃子的冬至作文12-14

冬至吃餃子的作文精選12-25

冬至吃餃子的作文12-23

冬至吃餃子作文06-23

冬至吃餃子01-10

2015冬至作文:冬至吃餃子的學問12-31

「冬至作文」冬至,吃餃子(8篇)12-31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作文07-29

冬至吃餃子習俗作文11-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精品久久人人躁人人噜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色五五月影音先锋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_亚洲 | 中文字幕天堂手机版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不卡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