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端午節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
今天是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
我給你們先說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吧!
端午節,又稱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歷五月初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重要的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猶豫的情景下投汩羅江自盡。
由于對屈原的愛戴,汩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劃船在江內尋找屈原,并且將米丟入汩羅江中,一平息汩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并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然后,我再說說我怎么過的吧!端午節的習俗就是吃粽子,賽龍舟。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粽子能手——我的母親,母親說,包粽子用蘆葦葉包最好吃,母親先拿了山片蘆葦葉包卷了一個筒,然后放了點米,又放了一顆棗,接著又放米,又放了幾顆棗,包滿了以后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就完成了,然后又包了幾十個。最后放在高壓鍋里煮40分鐘后,放出來后等四個小時入味后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節那天晚上,我們院里的許多小朋友都出來玩,他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蛇板、有的騎賽車,熱鬧極了,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愉快而難忘的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2
充滿濃濃詩意的端午節到來了。
早晨太陽公公才露出了臉,我也正在睡大覺。可是,我突然睡著睡著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香味,我被那股香味所叫醒,情不自禁地起床了,想去吃一口。一起來,往廚房一看是:媽媽和姐姐正在包粽子,我就很感到疑惑,為什么會有端午節?端午節為什么要做這種事呢?帶著種種的疑問,我自己去尋找答案......
喔;原來是這樣啊:原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屈原,他為了自己的國家,在國家亡敗的時候,他自己不愿茍且偷生,所以就帶著滿懷的愛國之情跳下了江。
于是在每年的6月12日,人們就會到河邊包粽子,然后扔下去。想讓那些魚類吃掉粽子,不要吃屈原的身體。所以就因為流傳著這么一個傳說,才產生了今天的端午節。
媽媽和姐姐把粽子放下去煮,鍋里的香味飄出來很是宜人。大概過去了三十分鐘,粽子終于熟了。我和家人一起吃著粽子,我感到非常的開心,還有姐姐的朋友也來到了我們家,我們都過著一個開心熱鬧的端午節。 端午佳節,粽香萬里......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3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在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
端午節是一年中風光最好的時候,南北各地都流行吃粽子,當然也不例外,我們江南這邊吃粽子擇多熱,吃少涼,北方地區的人無法理解,但在江南卻是別有風味的!
我們有些家鄉人喜歡一大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里去洗澡,據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有辟邪的作用,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水洗呢?這是很多小孩子都有疑問的,據說端午節的前一天,月宮里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辟邪的作用!
小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看劃龍舟賽龍舟,一般都是在家鄉的河里,信號劃過天空,賽龍舟開始了,各色各種的造型的蛟龍如戲,如箭離弦,順流而下,欲爭群龍之首。此時每個龍舟上都有一色服裝的十四名比賽者分別在兩邊,他們奮力沖刺,我們在橋上為他們加油,在要開始時我們激動萬分,在一隊要加速超過另一隊時,我們屏息凝神不敢發出任何一點聲音,只是瞪大眼睛望著前方。在我們等候一會,他們得龍舟漸漸拉近距離,在沖向終點時,我們激動的跳了起來,一剎那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直到分出勝負,圍觀者才同意離開這里。
端午節雖沒有春節舉行的那么隆重,但是也同樣熱鬧,我們一定都在想,在這新的一年里,我們可以越來越幸福,越來越健康了!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4
我國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
為什么端午節會在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為“端午日”。
在我國,端午節這天有很多的民間習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噴美味的粽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傳統的節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和窗戶上,我問奶奶“為什么要在門上插草呢?”奶奶說“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里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五毒葫蘆”,祈求保佑孩子健康。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卻在我們家鄉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雖然只是眾多節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愿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5
大家好,我是青年旅社的.導游,高研蕙。今天我將帶領你們一起去感受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五年初五,傳說就是屈原投江的日子。楚懷王是昏庸的國君,正是因為他很昏庸,所以楚國被秦國打敗,楚懷王也變成了秦國的俘虜,都城被秦國占領了,屈原知道了這個消息悲痛萬分,便投江自盡。
為了紀念屈原,老百姓準備了很多活動,大人們會忙著包粽子、釀雄黃酒,小孩子們忙著戴香囊和五彩線,當然也少不了熱鬧好玩的賽龍舟比賽。
“咚咚咚!”熱鬧的賽龍舟比賽開始了。遠遠望去,廣闊的江面上停著幾條龍舟,像模擬軍隊路線圖一樣,只聽裁判一聲槍響:“啪!”所有的龍舟就像離了弦的劍一樣沖了出去。
船頭的一個人像一只小猴子一樣為人們加油鼓勁,中間的人在大聲喊號子,船尾的人在敲鑼給水手們帶來了高亢的節奏,于是水手們像發瘋了一樣拼命劃船。有的水手卯足了勁像發條一樣飛快地轉動,就像是哪吒的風火輪一樣,飛快旋轉,有的咬緊牙關,流了滿頭大汗,還有的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他們沒有停止手上的搖動。于是船槳就像小鴨子的蹼一樣飛快地轉動,龍舟也飛快地航行。
中國的端午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有意思,記得要常來哦!我們非常歡迎你們!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6
大家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關于吃粽子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呢。
屈原是楚國大臣,秦國要攻打楚國,他主張聯合齊國一起抗擊秦國,可他卻被楚王罷了官,還被流放到很遠的地方。他抑郁不得志在農歷5月5日那天投進汨羅江自殺了。楚國人為了不讓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于是往江里投了很多食物。
有一天,有位老人在夢里夢到了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么多食物,您吃到了嗎?屈原說:你們送的飯都被魚蝦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魚蝦吃了呢?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棱角狀,魚蝦以為是棱角就不會吃了。于是人們都把飯包成粽子的樣子投進汨羅江。后人為了紀念屈原,就在每年的農歷5月初5包粽子、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肉粽、蛋黃粽、紅豆粽等,每一樣都很美味。我最喜歡吃的是奶奶包的肉粽,剛出鍋的肉粽香氣撲鼻,吃上一口美味極了。下次家里有材料時,我也想和奶奶學學怎么包粽子,要是學會了,以后就不愁沒粽子吃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粽子雖然美味,可是不能多吃,吃多了不消化。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7
一提起端午節,大家就會想起吃粽子,劃龍舟。可是,同學們你們知到“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節的風俗又是怎么來的嗎?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陰歷五月初五稱為“端午”。到了唐代,由于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為了避用“五”字,就用回音“午”替換了“五”字,從此,“端五”便改稱“端午”了。
為什么五月初五這一天會成為“端午”呢?民間流傳著很多種說法。其中最流行的說法,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大官,楚國不采納他的治國主張,反而將他免職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憤難忍,便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自盡。楚國百姓知道后,竟相劃船前去相救,但已來不及了,百姓們擔心江中的魚,鱉,咬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竹殼裹米投入江中喂魚。從此,劃龍舟,包粽子就是我們中國的風俗了。
我很喜歡端午節,我每年都盼望端午節的到來。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8
6月16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我的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后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著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里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著非常吃力。我在后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我的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里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里,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于,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9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它的過節方式雖然一直是劃龍舟,吃粽子,但是總能讓人們期待……
在端午節當天,家鄉的人總會劃龍舟,他們把龍舟抬到江上,頭一個上船,后一個穩扶著,輪流下去,直到每一個人上舟,領頭的那一個才開始擊鼓,舟上的人都喊出自己這一隊的口號,鼓舞一下氣勢,然后,把槳掄一圈,一平一劃,一平一劃。最后,當大家準備好后,便一二一二地喊了起來,大家齊心協力,動作一致,用力地劃,喔!還差200米,100米,50米,10米……到了,觀看的人都歡快起來雷鳴般的掌聲頓時響了起來。
除了劃龍舟,還要吃粽子。每年端午節我的父母都要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準備好咸鴨蛋黃,干菇,五花肉,剝了皮的綠豆,香脆的花生等食材,還要把竹葉和草繩分配好,洗干凈。然后,把竹葉包的像一個鏟子,先放一滿大勺加有綠豆的糯米,再依次放入咸鴨蛋黃,干菇,五花肉……最后再放一勺子糯米,再拿一片竹葉包好,用草繩綁好,一個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當然,還要把粽子煮熟。吃著美味的粽子,就是最好的滿足,但有時吃膩了,我就會東一家跑,西一家跑,跑完整一條巷子,也就吃飽了,用爸爸的話來說,我就是吃百家粽長大的,每次爸爸說的時候,我心里就一陣竊喜……
每次到端午節,我們都會唱起那首童謠:“端午節,好熱鬧,粽子香味滿街跑,人們刻苦又勤勞,大家歡聲笑語道…..”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0
端午在農歷五月五日,端午又叫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五月節、女兒節、詩人節等20多個。
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知道此消息后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后來,漸漸發展成賽龍舟。這就是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的原因。
端午有許多習俗,我映像最深的就是戴香包。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比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等。戴香包很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免等。
因為相傳端午是惡日。所以,端午那天,家門口都要掛艾草、菖蒲或石榴。通常將這些東西綁成一束,然后掛在門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插在門口可保健康。菖蒲等也各有寓意。
中國的文化真奇妙、豐富啊,吸引了多少外國人關注啊!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1
我喜歡喜氣洋洋的春節,喜歡熱鬧非凡的元宵節,也喜歡花好月圓的中秋節,但是,我最喜歡豐富多彩又有點令人悲傷的端午節。
每到端午節,超市的貨架上放著各種各樣的粽子和綠豆糕。有豆沙粽子,有肉粽,還有蛋黃粽。綠豆糕就更不用說了,有樓外樓的,有五芳齋的,讓人見了饞涎欲滴呢!那時,我們家最喜歡做茶葉蛋了,那可是我外公的拿手絕活。首先,外公會先將雞蛋煮熟。然后,拿來一雙筷子,把蛋殼一個個打碎,雞蛋發出“咔咔咔”的聲音,清脆又響亮。接著,外公抓了一把茶葉,放上調料,再加了水,蓋上蓋子。我在旁邊靜靜地等著,可我是個急性子,不停地打開蓋子,嘴里不停地念叨著:“怎么還不好?”“別這么急,再用心等等。”外公笑瞇瞇地對我說。茶葉蛋終于燉好了,外公一打開蓋子,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大吃起來。
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賽龍舟。傳說,春秋時代的楚國大夫屈原被壞人陷害,被流放到了邊境。過了幾年,他的國家被侵略了,屈原悲痛不已,心如刀割,最后投江自殺了。漁夫知道了,紛紛開著船來打撈他的身體,可惜沒撈著。于是,人們向河里扔飯團,糕點去喂魚蝦,希望它們不要去咬屈原的身體,這個美好的愿望一直流傳至今。
這個節日,對我來說,既快樂,又有一點悲傷。因為最愛我的外公就在去年的端午節前夕永遠地離開我了,我再也吃不到外公親手煮的茶葉蛋了。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2
記憶中的農歷五月初五,沒有別的,獨有滿屋子粽子的清香,或許這也注定我與粽子之間有一種緣份。
我記得在小時候,最喜歡過端午節了,到了端午節那天,外公、外婆總是忙前忙后地包粽子。而我則在一旁觀看著,好像很有趣似的,看外婆包粽子包的那么有趣,我也上去包,但不知怎么搞的,無論如何也包不好,但我并沒有灰心,不斷地去嘗試。最后,終于包成了第一個粽子,雖然樣子很丑,但是我懂得了如何去包粽子,這就是成功。我把粽子放進小鍋里,沒過多久,粽子就好的差不多了,雖然沒完全好,但我等不及了,迅速的拿起粽子吃了起來,心里美滋滋的。
我長大了。在讀書,沒有時間去看外婆包粽子了,就算過節的時候也去不了,到了今年,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過端午節,爸媽同意了,我很開心,因為又可以吃到外婆親手包的粽子了,但回到外婆家,似乎和我想的不太一樣,只看到外公一個人在那包粽子,而外婆卻躺在床上。我想,這次,我讓大家嘗一下我包的粽子,我馬上行動起來,臉上的汗水不斷的往下流,但我不覺得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給大家吃,香噴噴的粽子終于出鍋了,大家都吃得有滋有味。
回想童年時代包粽子的情景,真令人回味無窮!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3
今天,微風習習。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早上,我興致勃勃地來到江邊。哇!氣勢洶洶的龍舟停在江邊,大家爭先恐后地爬上龍舟,只聽發令槍“嘭”地一聲響,一條條龍舟立即以離弦之箭的速度沖了出去。你看,甲組挺直腰喊著他們的口號:“人心齊,泰山移。人心齊,泰山移……”他們的口號夾著連綿不斷的掌聲與此起彼伏的加油聲,在空中回蕩。
很快,乙組就超越了甲組,甲組不甘示弱,更加團結地劃著。不一會兒,甲組就又繞到了乙組的前面,反敗為勝了!甲組隊員興奮得像只獅子,其他組的隊員卻垂頭喪氣地走了。
劃龍舟比賽結束了,當然要給各組隊員提供一些美食嘍。于是,各組隊員便舉辦了一個“粽子美食比賽”,能夠現場報名。我心想:那么好的比賽,怎能少了我這大名鼎鼎廚師呢?于是,我便信心滿滿地報了名。
我先準備材料:粽葉、糯米、肉……包呀,包呀——終于包完了!接下來是蒸煮,最后出鍋!我拿著托盤把粽子送去給隊長們,甲組隊長看看眼前的粽子,哇!有的粽子像小貓,有的像小狗,還有的像兔子。他順手拿起一個,去皮后兒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啊?他居然越吃越想吃!幾個隊的隊長商量了一下,都給我評了10分。我就這樣拿了金牌,還得了“給力粽”的稱號。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4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因為這一天不僅有粽子可以吃,還有賽龍舟。這是一個歡樂喜慶的日子。
“五月五,過端午”,媽媽時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端午節的早上,媽媽和奶奶很早就起床了。因為要忙著祭拜祖先的東西。媽媽和奶奶早早地準備了粽葉,又準備了一些香噴噴的糯米飯,糯米飯中有板栗、紅棗、蛋黃、香菇等餡料。將它們攪拌在一起后,媽媽和奶奶就用粽葉將它們包成一個有棱角的球形,這是粽子。每年的端午節都要吃粽子,據說這是為了紀念一位叫屈原的祖先。包好粽子,將它們放進蒸籠里蒸煮后。奶奶和媽媽又忙著準備另外一些魚肉。等一切準備好后,媽媽和奶奶就開始祭拜祖先。而我就和爸爸一起跑去看賽龍舟了。
我和爸爸來到一個湖邊,放眼望去,到處是人山人海。湖面上,兩只龍舟齊頭并進。吶喊聲,敲鼓聲,劃水聲此起彼伏。我和爸爸激動地鼓著掌,大聲為他們吶喊助威。十分鐘后,比賽結束了,和爸爸開心地回家了。
晚上,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一邊吃著粽子,一邊看電視上播放的各地賽龍舟比賽。歡聲笑語飄出了家門。大街上,還有許多男女老少正在猜燈迷。鼓聲“咚咚咚”的響著。幸福洋溢在大家的臉上!
多么開心的端午節啊!希望這樣幸福快樂的節日,能夠傳承下去,這種歡樂的氛圍能夠一直保持著。這是我的一個小小心愿。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5
今天是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床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粽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后把蜜棗、肉和糯米放在一個鍋里,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里,緊接著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后,媽媽便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粽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著放一些餡在里面,然后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后用一根線扎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粽子來。粽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粽子放在鍋里煮,過了不久,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只粽子,剝開粽葉,細細地品嘗,我看著媽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媽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粽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相關文章:
精選關于端午節的作文04-19
精選關于端午節的優秀作文04-21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04-03
關于端午節由來的作文(精選20篇)03-30
關于端午節的450字作文(精選7篇)03-30
關于端午節的大學英語作文(精選10篇)03-28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200字(精選12篇)03-25
關于端午節的英語作文:端午節的由來06-14
關于端午節的英語作文:端午節的來歷06-15
關于端午節風俗的作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