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端午習俗作文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端午習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端午習俗作文1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華夏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融浪漫與現實,詩意與快樂為一體,深受人民的喜愛。端午——一個詩人的傳說,據《史記》記載,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于是遭讒去職,還被流放。后來,秦國攻破楚國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羅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篇章。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熱熱鬧鬧,忙得不亦樂乎。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將粽葉洗凈,然后取出三張粽葉,毛面相對,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加入蜜棗和少許葡萄干,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粽子根本難不倒聰明的我。可是當我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接二連三的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我這才舒了一口氣,心里一塊沉重的大石頭總算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挫折,終于到了最后的步驟——扎棕繩,我把粽子捆了好幾圈,這才放心地交給了媽媽,不一會,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鉆進我的鼻孔,再一品嘗,啊,粘甜有勁,回味無窮。
除了吃粽子這一習俗,小孩還要掛香囊。端午節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的習俗不會改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家鄉端午習俗作文2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
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歷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其中寓含著很豐富的意義。
家鄉端午習俗作文3
要說起習俗,就要說起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
其實在我們江浙地帶并不是紀念屈原,而是紀念為國而死卻被投入江中的伍子胥,當時百姓在端午節,也就是說他的祭日。于“江溯濤迎濤神”的賽龍舟。
端午節,大家必吃不可的也就是粽子了。
粽子又稱“角黍”,是為了魚兒不肯食楚國大夫屈原,所發明的美食。
端午節那天清早,早早的就聽見水在滴滴答答的響,原來是大人們開始淘糯米了,“刷刷刷”屋里頓時時飄滿了清香,咦,為什么還有一股樹葉的香氣呢?喔!原來是蘆葦葉,只見媽媽先將葉子、糯米、粽繩洗干凈,再用剪刀,剪去中葉小須,將粽葉光滑的面朝里圈成漏斗,將再放入糯米,最后合起來用繩子給他五花大綁就完成了。然后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放入蒸籠中。給他來個桑拿浴。
終于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裹上白糖,咬了一口,軟軟糯糯的入口即化,真好吃!
說起端午節,還有人會想到賽龍舟,這是一種競賽,考驗的是團隊的協作能力,力爭第一,只聽見鑼鼓喧天。“一二一二”叫著口號,有一支隊伍奪冠后笑容滿面,每個人都喜笑顏開,因為這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比賽,并不完全為的是輸贏,而是為了一種樂趣,一種參與,更重要的是將這種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傳統精神延續下去。
民諺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菖蒲做為重要習俗之一。端午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將家中打掃干凈,將艾葉,菖蒲插在家門前,為了辟邪祈求吉祥,而現如今,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看見門口擺放著艾草菖蒲,為端午營造出濃烈的節日氣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的我們應該認清歷史,研究歷史,將中華民族的歷史延續下去,并創造出新未來!
家鄉端午習俗作文4
端午節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農歷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這個節日為何而來,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會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系在一起的。
許是因為老家地處平原,沒有吃米的習慣,因此粽子并不是端午節的必備吃食,即便是備受寵愛的餃子,也不是主角兒。小時候,農村條件都不太好的時候,端午節的特殊只是體現在早飯上,即糖包子和咸鴨蛋。糖包子,用發好的白面包成三角形,里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紅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這樣,糖包子在平時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顯這是粽子的替代品了,至于為什么吃咸鴨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測,或許是因為家鄉的人以面食為主,不愛吃甜食,而腌的很咸的鴨蛋剛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對于小孩子的誘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時候甜食并不多,因此最喜歡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里,等出鍋的時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饞的孩子往往拿起剛出鍋的糖包子就吃,結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燙的直叫。
咸鴨蛋平時吃的也少,因為鴨蛋貴,一般家里養有鴨子的人家才會經常吃到咸鴨蛋,若是會過日子的婦人,還會把積攢下來的咸鴨蛋賣掉。沒有咸鴨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雞蛋來代替了。
小時候,早飯吃好就是過端午了,因為午飯又和平時一樣了,能吃的起餃子的人家很少。現在不一樣了,早上的糖包子和咸鴨蛋越來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餃子到慢慢變成了主要的過節吃食,一到做午飯的時間,家家廚房里都傳出“篤篤篤”剁餃子餡兒的聲音。
家鄉端午習俗作文5
近幾天,上學經過一片蘆葦地時,我總會看見幾個爺爺奶奶在采蘆葦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采來包粽子的,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那里住著我的爺爺、奶奶和很多親人。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包粽子、掛菖蒲、艾草,還要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后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粽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粽子煮好后,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粽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采艾葉,學著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說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后不容易得皮膚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0xx年還舉辦過國際龍舟賽呢,20xx年的龍舟賽也非常熱鬧。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后,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尸體。為了紀念屈原,食粽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著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
【家鄉端午習俗作文5篇】相關文章:
家鄉的端午習俗作文(10篇)02-25
家鄉的端午習俗作文10篇02-25
家鄉的習俗端午節作文04-01
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作文800字02-15
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篇02-15
家鄉的端午習俗作文集合10篇02-25
家鄉的習俗端午節作文600字范文04-01
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作文600字范文02-28
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作文(精選11篇)03-03
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作文(通用34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