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話說端午作文9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話說端午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話說端午作文 篇1
今天五月初五,過端午節。
為紀念屈原,我們放三天假,我們這里有包粽子、插艾草、系五絲線(長命縷)等風俗習慣。
我聽外婆說,“端午”又叫“端五”,早在兩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屈原抱著大石頭跳進滾滾汨羅江中。為避免魚蝦損害他尸體,人們包粽子投進江里,喂飽魚蝦。當地百姓也劃船四處打撈屈原尸體,演變到現在也就有吃粽子、劃龍舟習俗。
我們利津每逢端午,小孩子手腕和腳裸處都系上五彩繩(長命縷)。據說,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拴住。有人說這是迷信,我看這是寄托父母對子女深愛一種習俗,每個父母都在祈求自己孩子能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它代表是一種美好意愿!
我喜歡端午節!
話說端午作文 篇2
每年五月五,歲歲端午節.這一天,我國人民習慣飲雄黃酒,吃粽子,賽龍舟.這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稱名正則,字靈均.出自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佐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革新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因此,遭到貴族子蘭,大臣勒尚和鄭袖讒害去職.
楚懷王死后,頃襄王繼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終熱愛祖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了楚國的郢都。楚國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滅,大約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當地老百姓聞訊,曾紛紛劃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魚鱉去吃屈原的尸體。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的來歷。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卻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如《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離騷》為例:這首詩共373句,249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離騷》辭藻華美,想像豐富,文采絢爛,氣魄雄偉,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義杰作。
屈原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對后世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說:“屈平詞賦懸日月”。這代表后人對他的作品的景仰。
話說端午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哼著兒歌,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是個“多名節”,它有許多別稱:浴蘭節、詩人節、重五節、龍日......哎呀,說得氣都喘不過來了。
端午別稱多,習俗也很多,有吃粽子、賽龍舟、吃五黃、插五端、畫五毒、吃五毒餅......必不可少的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據說,端午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當年,屈原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是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她的真身,有人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紛紛模仿她的做法。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中,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它們傷害屈原。對了,聽爺爺說,有關端午的傳說,各地有各地的說法。有的地方說是為了紀念赤膽忠心的伍子胥,也有的`地方說是為了紀念孝順懂事的曹娥。
今天就聊到這兒,我所說的這些關于端午的小知識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你可以去問問電腦小博士哦,拜拜!
話說端午作文 篇4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每年的5月5號端午節又到了,我又可以看精彩的賽龍舟,又可以吃到香甜美味的粽子了,想想都開心,可是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
我對這個問題疑惑了半天,于是決定去問我的“百度”爸爸,爸爸想了一會兒,又看了看手機,說道:“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端午節,本名端五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天長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作端午。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于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為了討好皇帝,避“五”字的諱,將“端五”正式改為“端午”。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如紀念屈原、紀念孝女曹娥、紀念伍子胥……其中,紀念屈原說在民間影響最大。傳說愛國詩人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提出了一個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當時的社會腐敗,國王昏庸。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迫害,流落到漢北一帶。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委曲求全,不愿看到國破家亡,看破紅塵,跳進大河里自殺,以死捍衛正義。當地的漁夫得知他跳河以后,非常痛心,怕河里的魚兒吃掉屈原。于是,劃著船,把竹筒里的米拋入河里喂魚,讓魚兒餓了吃米,不去傷害屈原的尸體。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以后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就以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聽完爸爸說的話后,我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說到粽子,昨天媽媽在手機上看到了小區物業發來的一條信息:“在我們小區,5月5號這一天,每棟樓房的居民都可以免費體驗做粽子。”剛看到這條信息,媽媽就告訴我爸爸,我也聽到了,我開心的從房間里跑了出來,叫爸爸媽媽帶我去體驗一番,于是,我們來到了包粽子的地方,那里有包粽子的葉子,有許多糯米,還有一些餡兒,后來我們在教我們做粽子的那位叔叔的指導下,做出了一個有點丑的`肉粽,后來,包粽子活動結束了,那位叔叔還送給我們了一個紅棗粽和豆沙粽,還給我們講了端午節的故事,我開開心心的吃著粽子,開開心心的聽著,叔叔講的端午節故事,雖然我已經聽爸爸講過一遍了,但是,我國詩人屈原的精神是,一種偉大的精神,我寧可聽一百遍,也還想聽,因為這種精神實在太偉大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著爸爸和那位叔叔講個故事,自編了一首詩:“讀完離騷吟頌橘,吃完粽子看龍舟屈原偉大人知曉,學習傳承這精神。”
話說端午作文 篇5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媽媽買來粽子,我和哥哥一起吃粽子。
我看見粽子外形像一個金字塔,外皮包裹著綠色竹葉,上面還纏繞著白線。里面餡兒各種各樣,有糯米、豆沙、和咸肉等等。
我們邊吃粽子,哥哥邊給我講粽子來歷。他說:“屈原這位愛國志士當年蒙屈含冤,抱著石頭,跳進汨羅江。當地百姓為不讓龍和魚蝦傷害他尸體,所以用竹葉把糯米卷起來扔進江里。后來慢慢就形成包粽子和賽龍船習俗。
我想,怪不得主席用一首詩高度贊揚屈原。我記得那首詩是這樣寫“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
今天,這個端午節我覺得過很有意義。
話說端午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唱起這首歌,就仿佛聞到了滿街飄的粽子香。
關于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呢!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兒吃飽了不再去傷害屈原。所以賽龍舟、吃粽子成了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有聯系。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稱為長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蒜頭、石榴花、龍船花。我們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并佩戴上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奶奶會包各種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紅棗粽。奶奶從蘆葦蕩里扒回新鮮的粽葉,把米和紅棗混合在一起包在粽葉里,包成一個個三角形,再放到鍋里煮上個幾小時。這時,滿屋子都會飄著一股濃濃的香味。我不斷地纏著奶奶問,可不可以吃了?奶奶總是笑著搖搖頭。終于在我問了無數遍之后,奶奶打開鍋蓋,拿出一個粽子,剝開墨綠色的外皮,只見瑪瑙般的紅棗緊緊依偎著米粒,紅白相間,香味撲鼻。我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而不膩,黏而爽口。頓時感到幸福無比。
從20xx年開始,端午就成了我國的法定節假日,我真盼著這個有吃、有玩、有假放的端午節快來啊。
話說端午作文 篇7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你們知道它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臨死前,他還寫一首詩。人們為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把每年農歷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劃龍舟、包粽子。
賽龍舟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水泄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人拼命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粽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為打撈投汩羅江而死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河里,是讓魚蝦蟹吃飽,不再去吃屈原遺體。
話說端午作文 篇8
我國有許多有意思的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愛端午節,因為在端午節這天,許多有意思的活動也相繼而來了。
關于端午節有許多傳說,其中傳說范圍最廣的還是因楚國愛國詩人屈原而來。傳說有一年,秦國來攻打楚國,結果楚國慘敗,屈原不想背叛祖國,便投江自盡了。一些老百姓知道了這個消息,十分傷心,連忙劃船去打撈屈原的尸體,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尸體,就把一些食物投入江河,讓魚蝦吃食物,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從此,賽龍舟和吃粽子的活動沿襲下來,便成了現在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要賽龍舟,因此,河面便成了人們歡樂的海洋。河邊人山人海,河中央龍舟上的選手都奮力地劃起來,希望取得最后的勝利,到達終點。當然,觀眾們都不忘給自個兒喜愛的龍舟加油助威呢!看,中央的人敲響了大鼓,場面別提多壯觀了。
端午節,小朋友們最愛的當然是吃粽子了。每當端午節去外婆家時,我都是沖著粽子去的'。在外婆家,每當午后,外婆便會給我們包香噴噴的粽子,外婆包的粽子花樣可多啦!有肉粽、栗子棕、蛋黃粽……其中我最喜愛吃的就是肉粽了,每當拿起了一個肉粽,我都先細細咬一口,可還不見肉的影子,再咬一口,肉的香味撲鼻而來,見到了肉,那心情不亞于發現新的寶藏。
我愛過端午節!
話說端午作文 篇9
從今年開始,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為法定節假日。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我國著名的歷史人物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雖然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但是在長期的文化交流中已經逐漸地融入鄰近國家的文化中,已經具有了獨特的生命力和特點———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早就聞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還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后祈求豐年的日子……
韓國、日本、越南等許多國家都有過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而我們卻正在漸漸淡忘,陶醉在“圣誕節”“情人節”等一個又一個“洋節”中;或者被形形色色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所異化,節日的意義日漸淪為經濟學上的統計數字;漸漸丟失了我國傳統的節日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親情、團聚,以及文化的傳承與智慧。
突然聽到我們的鄰國要將端午節向聯合國申報為文化遺產時,我們會是什么表情呢?表情之余,就是反思。
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子,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而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時候都有得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傳統文化怎么會一天天地遠離我們?是誰拋棄了中國傳統節日呢?
是否可以這樣說,今天我們確實有了吃了,但吃得實在是沒文化。
文化是不可以量化的,是一種精神的外顯形式;更不可以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就象我們的愛心是不可以用捐錢的多少來衡量的,一億大洋是愛心,一分小錢也是愛心;他們的愛心是等價的,因為愛心無價。文化不僅是形式,重要的是內涵。
今年開始,端午節終于有了法定假日的外衣,開始了我們傳統節日保衛戰。
今年我們只問:你放假過端午節了嗎?
明年我們會問:你的端午有文化嗎?
【話說端午作文】相關文章:
話說端午作文02-21
話說端午作文(合集)01-01
話說端午作文(精華)01-17
話說端午作文三篇07-18
精選話說端午作文五篇05-02
【精選】話說端午作文五篇04-29
話說端午作文四篇04-30
精選話說端午作文5篇09-07
精選話說端午作文六篇08-18
精選話說端午作文8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