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作文

時間:2024-11-05 17:25:42 端午節 我要投稿

【推薦】端午的作文匯總8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的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端午的作文匯總8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歐陽修

  風中飄過一朵哭泣的云,撕扯著六月的鱗片。如果思念的風還能吹醒季節,就像吹醒汨羅河橋頭熟睡的記憶,我乘坐一枚艾葉在《離騷》與《天問》之間自由的泅渡。屈原的詩是淋漓的血液和著淚水的苦澀,一滴沾唇便讓人永遠保持清醒,而不是美酒讓濁世在慘笑中,醉倒……屈原,這位愛國將士,不僅為后人留下了經典名詩著作,還為人們留下了一個唯一可以紀念他,屬于他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粽子節。我想這是為了使端午節變得不再抽象,而用端午節最具有代表性的吃食來起的名字吧。也許端午節各地的習俗都不同,但是唯一相同的就是吃粽子!雖說南方北方的粽子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為飲食習慣是和當地產物有關,但是畢竟“一方水土一方粽”,各有各的特色還是可以給大家帶來新鮮感嘛!原來過節都是各家在過節前幾天,就開始忙乎包粽子,買箬葉(粽葉)、小棗或者蜜棗、豆沙餡、江米、備好線繩,線繩是每次都讓長輩們很苦惱的一個物件,因為總會出現繩子不夠用的狀況,線繩看似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但是在“粽學”中,它可是起到“橋梁”的重要樞紐!等到后來,大家也吃出比較來了,一致認為媽媽包的粽子不管從形狀、大小、口感來講更略勝一籌,于是后來,這個包粽子的任務就發配到了媽媽的身上。雖說任務量大了一些,但是每當媽媽看到自己的`一個個的“小成果”,心里也是非常高興的。媽媽包粽子的手法甚是講究,如果不是細細觀察,很難發現其中的門道。媽媽把一張張箬葉卷成一個圓錐漏斗形,然后用飯勺填進,盛上滿滿的糯米,用筷子插實,里面再藏幾個金絲小棗,然后用嘴中咬著的一根細麻片捆扎,翠綠的粽葉在手中自如地翻卷著,一繞一扎只幾下,一個菱角分明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包好裹扎而成了。箬葉怎樣翻折,多少江米放多少棗和餡,還要保證粽子在蒸的過程中不能外漏。這樣用心去操作,媽媽的粽子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粽子用翠綠的箬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后,開扎藤,剝開墨綠色的箬葉,粽子從內向外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粽香。只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幫極了!粽子就像一首渾然天成的古曲,經過時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觸。粽子又像一首古詩,從悠遠的時代流出,遂帶了幽遠的氣息,仿佛初夏午夜的長夢流轉出前生往事的嘆息。“佳人辟新葉,婉轉裹柔絲。心如青葦葉,層層有相思。”那時的浪漫當是如此吧,魂牽夢繞中為遠在他鄉的佳人親手送上一個粽子,一顆小小的粽子卻情系兩個人的心,令人向往,令人陶醉......

  在天津,端午節在古文化街會有一些廟會,但是遺憾的是卻從未見過盼望已久的龍舟表演。雖然只能通過電視來觀看賽龍舟,但是也可以置身于龍舟之上,去感受那種龍船競技。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賽龍,是龍船節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號令一發,傾刻喧天鑼鼓如春雷滾動,漫天水花似春雨飄灑.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纏著一束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平靜無波的塘河上來去如飛.兩岸看龍舟的人都大聲吶喊,有的還把家中的鑼鼓都拿出來,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輕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連環響”鞭炮掛到樹上點燃.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河面上回蕩,震耳欲聾.這種龍舟競渡,是意志的角逐,是毅力的較量,是團結合力的大比拼!

  有的地區還喝雄黃酒,相傳雄黃酒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于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蟲。各地的習俗不同,帶來的樂趣也就互不相同,也是因為這些不相同的習俗,匯成了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

  閉上眼睛,想象著,我獨自站在汨羅江的江頭,微風送走梅露,花已動,情正濃。聽胡音,誦離騷。慢慢路遠修.....一顆粽子,情系著人們對屈原的思念;一條龍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壯志豪情!端午節,傳承了一種情懷,悲壯而凄美,氣吞山河。端午節,沉淀了一種精神,厚重而堅固,歷久彌新。端午節所特有的這種情懷和精神,從來未曾改變……

端午的作文 篇2

  陳老四的真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知道,也忘了哪個人最先這么喊他,于是全廠的人都這么喊他了。

  陳老四下班后徑直回到宿舍,把行李箱從床底拖出來,打開攤著,人就坐在床上盯著箱子發呆。這是個大號的行李箱,里面已經裝滿了東西,有還沒撕去標簽的新衣,有簇新的電動玩具,漂亮的書包,有幾條平時自己都舍不得買的雙喜煙,還有幾包藕粉菱角粉。陳老四就這么盯著,嘴角似乎在動,仿佛在一一清點,又仿佛要想出少了些什么。然后他輕輕拿出一樣細細撫看,又輕輕放回,看過幾樣后,終于輕輕合上箱子,抓起飯盒奔向食堂。

  自從有消息說今年端午節會放三天假,陳老四就是第一個沖進廠長辦公室并得到廠長親口證實的人。那天,陳老四顯然格外激動。倉庫卸貨裝貨的活時有時無,沒事做時,他那雙粗糙的大手一會插進褲腰袋,一會兒又伸出來干搓,好像是剛長出來的一雙新手,極不習慣。下班后,陳老四飯也不吃,跑到市場里買了個大號行李箱,這些天,一向節儉的他時常去逛市場,每次都買回些東西。工友們都知道,陳老四端午節要回家去了。

  聽老工友說:陳老四在這個廠子打工有6年了。當初,他媳婦嫌他窮,跟人改了道,留下個1歲的兒子給他,陳老四也一狠心,從西北出來打工掙錢。頭兩年還回去過,現在只怕有三四年沒回過家了。

  其實,心里最清楚的還是陳老四自己,兒子去年秋天上了小學,春節就想回去的,可又逢著冰凍。今年端午,是兒子7歲的'生日,老爹老娘的身體又一日不如一日,還給他帶著兒子。陳老四心酸酸的——都不知兒子長啥樣了。這次,是一定要回家看看;年底,等把工錢結了,就安心回家,給爹娘養老,盼兒子上學、上大學,以后不受這份窮罪。想到這,陳老四那雙正在卸貨的大手顯得更有力了。

端午的作文 篇3

  時間如流水般流逝,眨眼,又是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已不記得有多少年沒有在家里過過端午節了,離家幾年的節日也總是過的平平淡淡,豪無節日的韻味。

  有句話說越長大越孤單,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孤單的不僅僅只有自己,就連節日,也變的冷冷清清。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節了,只要一過節,就會有好吃的好喝的,小時候,過節對于我來說都是一種簡單的快樂,只因有好吃的。

  出生在一個偏僻的農村,能感覺到有節日氣息的日子也就那么幾個,像現在的一些節日對于那時的我們來說都是聞所未聞,更別說什么過節了。

  端午在我們那算一個重要的節日。每年端午學校都會放一天假給我們過節,也許那時候喜歡過節,除了喜歡吃喝,就是因為學校可以放假給我們,可以不用起大早去上學,可以帶著玩伴瘋狂的玩一天,所以都很期盼過節。

  每年端午,都會起個大早,就連平時的懶覺都不見了。每次睜開眼,都會發現綁在胳膊和腿上的花線繩,五顏六色的,擰成麻花狀,綁在胳膊和腿上,因為在我們那老人圣言,如果端午當天不綁花線繩,出門就會有蛇纏上胳膊和腿。對于我們小孩來說,因為很害怕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敢有人去試試,所以在端午當天都會或多或少的綁一根花線繩。

  記得我問過父親不綁花線繩真的會有蛇纏上腿和胳膊嗎?父親笑笑說當然不可能,不相信我可以試試。看著父親的笑,聽著父親的話我半信半疑,卻不敢去試試看,現在想來都覺得很好笑。

  早上一睜開眼,花線繩母親就早已替我綁好了,看著胳膊腿上的花線繩也就安心了,因為花線繩要綁三天才能取下來的,這三天之內是不能往下取的,所以看它綁結實了,也就放心了。起個大早挨家挨戶叫上村里的玩伴,向山上爬去,任務是摘柳樹條子,因為要向家里所有的門窗上插柳樹條子,至于為什么要插柳樹條子,從來沒有問過,就是覺得好玩,可以放心大膽的去糟蹋樹木,不怕被抓住了受批評。

  一路向山上跑去,見到柳樹就往上爬,不管三七二十一,見到柳樹條子就往下摘。一人爬一棵樹,拼命的摘,摘下N多之后,先把所有的柳樹條子堆放到一起,然后每人開始用柳樹條子編個草帽戴著,再擰幾個響響兒,比比看誰的響響兒最響,聲音最好聽。等這些忙完以后,戴著自己做成的草帽,吹著自己擰的響響兒,每人扛著一捆的柳樹條子滿意的向家里走去,滿山都是所謂的響響長長短短,尖尖悶悶的聲音,好聽就不說了。

  等回到家里時,母親的攤葉餅早已烙好,蜂蜜早已熗好,就等我們來吃了。先把那些柳樹條子挨個的插在窗子上門上,就準備吃端午節的飯了。母親的攤葉餅做的很棒,攤葉餅攤的那叫一個圓,把攤葉餅卷成一個棒棒,蘸著熱熱的蜂蜜,一大口送進嘴里,那叫一個爽。剛做的攤葉餅軟軟的,薄薄的,提在手里看有點透明,明啾啾的,泛著亮閃閃的光。吃蜜太甜總會膩的,再配一碗剛剛出鍋的大米稀飯,才明白這就叫過節啊。

  那時候,只知道端午節是吃粽子的,可是生于北方,又生在一個小農村里,根本不知道粽子長什么樣,也不知道是個什么味兒。那時候就想,總有一天我要將粽子吃個夠,于是在端午節這天能吃到蜂蜜已是一種奢侈了。

  第一次吃粽子是在T市上學的時候,也是長那么大第一次一個人在外面過節。端午當天,和舍友興致沖沖的跑出去買了好多粽子,打算好好補償一下長那么大從未吃過粽子的遺憾。看著裹的嚴嚴實實的粽子不知有多興奮,棱角分明,立體感超強,也真無法想象那發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的能干聰明。慢慢的拆開,紅白相間,可以清晰的看見露在外面的大棗,紅紅的,黏黏的。迫不及待的一口咬去,等一口下咽時才發現,粽子原來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因為是第一次吃糯米,黏黏的感覺,覺得不好吃,有點小失望。

  從到T市讀書以來,就從未在家過過端午節,也是從那以后,過端午再也沒有買過粽子。反而每年端午,都好懷念母親做的攤葉餅和熗的蜂蜜。

  那時候,每年端午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游林。我們鄰村,有一片原始森林,相傳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一片森林,那里本來有大片的森林,可是由于一次地震,只剩下了現在的那么一小片,說起來小,可是走起來卻一點也不小。

  每年端午都會約上同學玩伴一起去游林,于是游林也自然而然成了如今記憶里的一部分。一大片的綠色,如瀑般傾瀉而下,繁茂的樹葉,層層疊疊的,腳底下是厚厚的樹葉,陰暗潮濕,茂密的樹葉遮擋住了太陽,偶爾風吹過,有細細碎碎的陽光灑落,照射在厚厚的落葉上。

  因為是很久以前的樹林,里面的樹又高又粗,喜歡找一棵很粗的樹,然后幾個同學伸出胳膊圍個圈,來圈下那樹到底有多粗,然后回去告訴其他人,那棵樹真的好粗好壯。如今想來,覺得好傻,卻又傻的那么真,那么可愛。

  今天端午,哥哥突然問我說小時候端午節我們經常摘的花叫什么名字?我想了又想卻沒想起來。狗蹄蹄花?還是馬蹄蹄花?哥哥問我,馬蹄蹄花吧,我想了想回答。才發現,小時候最喜歡的花,我居然忘了它叫什么名字了。

  給母親打了個電話,問她我們小時候端午節經常摘下來編花冠和做胡須的花叫什么名字,母親告訴我說狗蹄蹄花,我才想起它叫狗蹄蹄花。真的很納悶,為什么如此好看的花居然叫狗蹄蹄花呢?

  這個季節,狗蹄蹄花會漫山遍野的到處開放,纖長的腰身,細細長長的葉子,白色的花瓣,紅紅的花苞,小小的,圓圓的腦袋,像一個繡球。而狗蹄蹄花從來不是一枝獨秀的,它總是一株一株的生長在一起,所以一摘就是一大把。

  那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將狗蹄蹄花摘下來,將花多倒過來,攤開手掌,將花朵在手心里慢慢的敲,嘴里還念叨著抱,抱,抱個狗娃子,于是會發現手心里會有好多黑色的小東西在跑,開心的向其他人炫耀,看,我的狗娃子抱出來了。長大了才知道,那根本就不是什么狗娃子,而是花里邊的小蟲子。真不知道長大是好是壞,破壞了我太多兒時天真無邪的念頭和幻想。

  和小伙伴們摘好多的狗蹄蹄花,坐在山坡上,做一個長長的胡須,掛在耳朵上,粗聲粗氣的學男孩子講話。編一個漂亮的花冠戴在頭上,一簇簇堆積在一起的狗蹄蹄花,周圍吊著長短不一的花朵,高傲的像一位公主,活在自己編纂的故事里,簡單而又快樂著。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小時候我們所說的,最喜歡也最鐘愛的花,它有名字,叫狼毒花,不叫什么狗蹄蹄花。我又一次納悶了,這么漂亮的花,名字卻是那么的毒辣。不管多么的毒辣,都改變不了兒時對它的鐘愛,也改變不了,它帶給我們的快樂。戴著用它編織的花冠,仿佛自己就是高傲的公主,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陪襯。

  如今,這些美好,都已成為了永遠的過去。端午節再也沒有了兒時的韻味,也沒有了兒時的樂趣,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節日,沒有期盼,沒有欲望,沒有節日的氣息。節日對于奔波的我來說只是一個休息日,可是放松放松心情。

  母親打來電話說今天端午,讓吃好點喝好點,過節嘛,就好好過個節。可是于我而言,過于不過,根本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多想回家陪陪日漸年邁的父母,陪他們過一個團圓的節日,哪怕只是說說話也好。

  端午一年一個,可是深埋在記憶里的過去,那些曾經的美好,會不會像我忘記兒時的花朵一樣,不經歷,不碰觸,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忘卻?忘記沒有理解,沒有借口,時間帶走的,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快樂,還會剝奪我僅有的記憶。

  記憶里,那年端午,那滿山的狗蹄蹄花,那雜亂不成聲的音樂,那尊貴的花冠,那高傲的公主……

端午的作文 篇4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華夏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融浪漫與現實,詩意與快樂為一體,深受人民的喜愛。

  端午——一個詩人的傳說,據《史記》記載,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于是遭讒去職,還被流放。后來,秦國攻破楚國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羅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篇章。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熱熱鬧鬧,忙得不亦樂乎。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將粽葉洗凈,然后取出三張粽葉,毛面相對,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加入蜜棗和少許葡萄干,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粽子根本難不倒聰明的我。可是當我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接二連三的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我這才舒了一口氣,心里一塊沉重的大石頭總算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挫折,終于到了最后的步驟——扎棕繩,我把粽子捆了好幾圈,這才放心地交給了媽媽,不一會,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鉆進我的鼻孔,再一品嘗,啊,粘甜有勁,回味無窮。

  除了吃粽子這一習俗,小孩還要掛香囊。端午節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p雄黃p香藥p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的習俗不會改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端午的作文 篇5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這句詩正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寫下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

  相傳公元前278年,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都時,正在被流放的屈原聽說后悲痛欲絕,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來救,后來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汨羅江里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不損傷屈原的身體。后來屈原托夢說,米糧實為江中蛟龍所食,所以之后人們用艾葉包裹大米,用五色繩捆綁,以免遭蛟龍吞食,這便成為了后來的粽子。

  粽子是我的最愛,每逢端午節,心里就莫名其妙地興奮。每次媽媽都會把糯米掏干凈,將三片粽葉卷成一個倒立的圓錐體,在里面放上糯米,加上幾個大棗,最后用細線捆好,一個粽子就這樣包好了。看著它們在母親靈巧的雙手上變成一個個小而精致的粽子,心里覺得蠻簡單的,但讓我自己去嘗試就做得沒那么好了。包好的粽子在鍋里煮上幾個小時就能吃了,香噴噴的粽子一入嘴,心里就甜滋滋的。在外面買的粽子雖然個頭大,吃起來甜膩,但比起家里的'粽子總覺得缺了點什么。

  在家鄉,人們還有掛香囊和放艾葉的習俗。每年端午節這天都能見到不少小孩在身上佩戴著香囊,每個香囊都形態各異,小巧玲瓏。聽奶奶說我在很小的時候也佩戴過,現在我已記不清了。在這天家里人也總不會忘記在門口放上艾葉,聽說是因為艾葉是能治療各種疾病的藥草,掛在門前可以驅蚊蟲、保人身體健康。

  現在,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端午節的氣氛正逐年減弱,但我覺的應保護好我們的傳統節日,因為它蘊含著人們很多美好的愿望和積極向上的愛國情愫,它體現著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傳統節日永駐我們心中!

端午的作文 篇6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今日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吃粽子,劃龍舟,而且這天也要紀念屈原。

  聽媽媽說,屈原是楚國的臣子,但是他的`報復得不到君王的認可。只能跳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粽子投到江里,認為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因此端午節就這樣來的。所以這天要包粽子,劃龍舟。

  今日媽媽說要教我包粽子,只見媽媽把棕葉包成漏斗形,然后把米到一半進去,把蜜棗或醬肉放進去,再把米倒滿,接著把粽葉蓋上,最后用繩子把粽子綁好。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煮,過了一會香噴噴的粽子就好了

  我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還是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的作文 篇7

  不禁想起家鄉的饅頭來。

  家鄉的饅頭不是像如今在城里吃到的饅頭,白白胖胖,蓬蓬松松。家鄉的饅頭是自己土里剛收割的新麥子磨成粉做成的,是用新梧桐葉墊在高粱稈子的蒸鍋里蒸出來的,顏色深暗,像紅非紅像黑非黑像黃非黃像紫非紫的那種顏色,里面包著一點紅砂糖,熱熱軟軟的,咬一口,流出一股黃黃黑黑稠稠濃濃的糖水來,口齒生香,眼角含笑。

  說到小麥,現在的人似乎有一種偏執的印象,那就是北方大平原的物產。其實在南方山區,至少在我的家鄉,在我青少年時代以前,小麥實在是十分尋常的農家作物。那時的村人,視土地為寶,只要是不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不論是旱田旱土還是開墾出來的山坡,在冬季都要種上一季小麥。當漫天瑞雪飛舞,花草樹木蕭疏,山溝路旁,村邊河畔,一垅垅麥苗已碧綠如茵,如毯如被,如絲如縷,給沉寂的冬天帶來了生命的'活力。

  春暖花開,麥苗嘩啦啦拔節瘋長,直往云天里上竄,用不了多久,就能把人淹沒在綠海里。這時的麥地里,生長著嫩嫩的豬草,當中有一種我們叫爛布筋的草,沿著麥稈攀爬向上,如絲如縷,鮮嫩非常,是最好的豬草,扯了來,又干凈又清爽,甚至不用水洗就可以直接剁碎煮潲喂豬。小麥抽穗的時候,麥地里能時常發現壞了的黑麥穗,這也是我們那時不可或缺的玩具,拔了來,俯在地上一彈,一條黑黑的直線就印在了上面。

  麥地很快就轉黃了,麥穗像長了長胡須的老人,在太陽的照耀下,一天天干瘦枯萎。開鐮割麥的日子,村莊像招惹了的蜂巢,人來人往,嘈雜紛呈。割麥用的不是割禾那種短把密齒小鐮刀,是砍柴割茅草用的那種鋒利的長把鐮刀,站在干燥的土地上,俯身割麥,沙沙有聲。南風吹拂,陽光朗照,一片片麥浪倒伏,土地又變得空曠起來。小麥一捆一捆用棕繩或油茶樹條子縛起來,用柴槍一擔一擔挑到村里的禾場上。

  打麥子用的全是手力。打麥子的人字形木架斜撐在打掃干凈的禾場上,上面擱置一塊青石板,周圍用麥捆圍一個大圈。打麥子的時候,光腳跨開站在禾場上, 雙手掐緊一把麥稈揮過肩膀,猛力朝著青石板打擊麥穗,口里不自覺地發出一聲一聲“哼,哼”的用力聲。隨著節奏均勻的打麥聲,麥粒飛濺,落滿一地。

  這段日子,村前公路上來來往往的拖拉機多了起來,山村上空整日響著噗噗突突的轟鳴聲,有時甚至還有大汽車駛過的嘎嘎喇叭聲,是來收麥稈的,據說是拖到縣城的造紙廠里去,能夠變戲法造出一張一張寫字的紙來。家家戶戶便將打完麥子的麥稈重新捆縛起來,一擔一擔挑到公路邊的收購場地,換回多多少少的鈔票,赤手赤腳的臉上笑逐顏開。拖拉機和汽車裝滿一車一車麥稈,堆得活像高高寬寬的蝸牛殼子,一搖一晃駛出了村莊和山嶺。

  磨坊就在村南河壩邊,是幾間低矮的青瓦房,中間圍著一塊三合土打成的禾場。從高坎水圳里落下嘩嘩的水流,沖擊大水轱轆一圈一圈緩緩轉動,流經磨坊前門,匯入河中清流。端午節臨近的日子,磨坊熱鬧忙碌起來,水轱轆不停旋轉,麗日白云下,磨坊的小禾場上,放了幾排高高的木架,架子上用短竹竿掛著一掛一掛長面條,密密麻麻,如瀑如簾。晾曬干的掛面,切成一截一截,扎成一把一把。村人用麥子換了面條,帶回家,做成湯面,放點豬油,放點蔥絲,放點紅辣椒灰,噴噴香香的,是過端午節的好菜,也是招待客人的佳肴。

  端午節的大清早,村前河邊大大小小的梧桐樹,都有各家的大人孩子在采摘肥大的梧桐葉子,用來墊在大蒸鍋里的高粱稈子做成的圓篾子上篜饅頭,這樣篜出的饅頭既不粘連,又有一股梧桐葉的清香。饅頭做成兩種,一種沒有放糖,圓圓的像個拳頭;一種里面放了紅砂糖,做成半月模樣,熱熱的拿一個在手里,從尖角角上小心地咬一口,一股熱糖水就流了出來,親甜,噴香。

  小河里沒有船,所謂端午節劃龍舟的事情,我是在青年時代走出山村才看到過,那也與我沒有什么關系。在我遠去的歲月里,端午節其實很簡單,就是全家人一起吃一碗作菜的湯面,吃一天母親做的饅頭,這已經足夠我們津津回味一年,并期待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對于我,對于每一個頑皮的村童和少年來說,端午節更意味著河水不再冰涼,天氣晴熱,可以下河洗澡了。

端午的作文 篇8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遠山上繚繞著,然后不停地跟著風兒飄啊飄,飄綠了家家戶戶,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陽的詩篇。

  印象中的端午節,在流蘇般的綠絲中穿梭。

  那些從峭壁上垂下來的綠色絲線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寶貝”,通常是前一天去擷來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時候,那細細的綠絲所蘊含的清香便透著那層層的筍葉,滲進去、滲進去。

  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葉是那種帶著點毛的棕黑色花紋的筍葉,那是不知什么時候拾來存著的,雖已經卷成了一幅幅畫卷般,卻仍透著勞動藝術的芬芳。洗筍葉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幾十年的井水,井邊放著一個因滲進太多水而變得十分沉重的木桶

  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黃,而桶壁卻是早已生了點點青苔的。有陽光的時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許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

  它們是太陽的縮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滿希冀的神色。

  記憶中的端午節,在沾滿了糯米粒的嘴角邊流淌。

  我喜歡左手拿著一個破了頭的咸鴨蛋,右手拿著一個剛拆了紅線的豆粽;更愛把一支筷子戳進一個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個,然后將其余3個角輕輕咬去。

  剛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掛在竹竿上晾涼的。于是乎,才不一會兒,那些冒著熱氣的.粽子就將它的清香繚繞了整個堂前。

  待晾涼后,取下幾串來,配上幾個圓溜溜的咸鴨蛋放進竹籃子里便挨個送粽子去了。這時候,也同樣會有人將香噴噴的粽子送到我們家門口的。而奶奶卻是很少收下的,兩大鍋的粽子剩得只夠家人吃一兩個便足矣。

  本以為是奶奶深知鄰里嗜愛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僅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見的卻散發著濃郁香味的東西。那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都在那個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兒般美麗的笑靨,卻只嘆那人兒喲,滄桑已然嵌滿了面頰。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滿香甜的粽子喲。我聳聳鼻尖,深深地嗅,確乎又嗅到了空氣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飄啊飄,飄進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午的詩篇。

【端午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作文02-16

端午作文[精選]01-19

端午作文(精選)01-19

端午作文[經典]03-10

端午作文(精選)05-06

端午的作文【精選】08-20

端午的作文(經典)01-01

(精選)端午的作文12-10

端午的作文(精選)12-13

端午的作文(經典)12-1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免费在线黄a网站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资源网久久 | 亚洲欧美天堂在线 | 亚洲国产91高清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