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作文通用(4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作文 篇1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又是一年的端午。每每端午來臨,腦海里總泛起這些即充滿童趣又膾炙人口的兒歌。伴隨端午的棕香,那彌漫了記憶的河床又勾起了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端午在兒時的記憶中,可不僅僅是家家掛艾草,插菖蒲,蒸粽子,煮雞蛋。更有趣的是孩子們能戴飾物,系彩絲,看龍舟。
“節氣端午自維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最初我也知道端午是與屈老夫子有關的,有兒歌為證:端午花,紅又紅,摘朵鮮花送金龍。端陽端陽,粽子粽,拿個粽子塞龍洞。龍戴鮮花吃粽子,吃飽粽子回龍洞,請你不要傷害屈原公公。由此,我還懂得了賽龍舟的由來:賽龍舟相傳起源于古時的楚國。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競相劃船追趕拯救,但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水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此事在全國傳開,也就演變成現在的龍舟賽。在我小時候,每年過端午,政府與民間也都會組織龍舟賽。地點就在縣城雙橋——即新豐橋與橫港橋——下端的排棧碼頭邊,時間是端午節的下午。那天,碼頭上人頭攢動,彩旗飄揚,大人呼,孩子鬧。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河邊那幾條龍舟:只見每條船都作龍的打扮,船頭裝扮有龍頭,船尾裝扮有龍尾,船身也作了龍身的打扮,但都掛有一塊號牌以示區別。每個龍頭邊都站著一位手持鼓槌的威武漢子,其面前都放著一面用來作鼓氣助威的大鼓。船身上坐著十位手持船槳而蓄勢待發的水手。每條船都披紅掛彩。但各船水手穿的衣服顏色與式樣不盡相同,以作區分。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但聽一聲鑼響,數條龍舟竟相向前爭渡。頓時,鼓聲雷鳴,吼聲震天,歡呼聲與叫喊聲連成一片......。令人惋惜的是,如今,現因河水干涸,那番熱烈壯觀的場面已有三十多年未曾再參與和領略過了。回首往事,不能不說給心中留下一份遺憾。
還有在額頭上用雄黃寫“王”字的習俗,那就牽扯到了另一則傳說——“白蛇精”的故事了。那時候,大人們告訴我們的可不是白素貞與許仙那凄美的愛情故事,只是說白蛇精會害人,涂上雄黃就不懼怕被“白蛇精”勾魂了。在端午這天,大人們都用調好的雄黃在孩子(不論男女)的額頭上涂抹一個“王”字,說是驅除“白蛇精”及其它害蟲。剛開始,還有點害羞,但出門后看見其他伙伴都一樣,也就無所謂了。時間一長,還不忘相互比比誰的額頭上“王”字大,誰是真正的“大王”。童稚童趣倒也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至于門上懸掛菖蒲可以辟邪,門插艾草代表招百福,其意義我們是不得其究的,自認為只是好玩。后來長大了,才從書本上知道了這些民俗的真正含義。
最有意思的是端午節來臨的前幾天。媽媽與姐姐們用五彩絲線編織好各式各樣的女紅飾物,有用來裝蛋的蛋絡,有母雞帶小雞的雞群香包,還有繡了“五毒”的肚兜兒......最好看的數那“香囊”:里面有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和銅錢、避蟲的雄黃粉。我們拿到這些女紅飾物后就會在小伙伴們當中進行炫耀比較,當然,每每都是我得勝而回。
過節的那天,孩子們還未睡醒,大人們卻一大早就忙活開了。家家炊煙四起,裹粽子、包包子、煮雞蛋、蒸咸鴨蛋等等,而煮熟的蛋還得染紅。小家伙們起床后,滿鼻子聞到的'都是粽子的清香、茶葉蛋的芳香。這時,好吃的我們早早地就把小腦袋擠到了廚房門口,這邊饞得貪婪地用鼻子吸氣,那邊還假惺惺地說,好香啊,是什么好吃的。這時,大人們總是慈愛地埋怨:好吃鬼,饞貓,還不快去洗手!“哇”,一聲歡呼。在“去洗手”三個字中,一早上的心神不定都被吹得煙消云散。洗手盆邊響起了另一種嘰呱的打鬧聲:“包子,大的我要四個。”“茶蛋,我吃6個!”“我要五子登科的粽子(一個大的串著五個小的粽子)。”......嘿,多么有趣的童年時光啊,那個時節家家戶戶都有這樣的光景呢。
每到端午節,我就開始回憶這等趣事與那美味食品。
端午作文 篇2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后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后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歷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說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母親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里錯了,不要放這么多肉。”“喂喂喂!你怎么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里搗亂呢!好了,回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卷成一個圓錐筒,然后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后,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著母親的步驟做的,但是感覺怎么也不像一個粽子。但是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人們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劃著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游動著,人們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后來,當人們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著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端午作文 篇3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地包著粽子,家里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氣氛。一會兒,一股香噴噴肉粽香味撲鼻而來。
突然,媽媽從背后拿出一個香包,說要送給我。我看著形狀可愛、色彩斑斕的香包,真是愛不釋手。
此時,電視機里正在轉播精彩刺激的龍舟比賽,加油聲、鑼鼓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品嘗粽子的時候,爺爺給我講了端午節的由來:在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學問淵博,受到楚國的重用。可是,有些奸臣嫉妒他的才能,故意在楚王面前說他壞話。懷王死后,屈原就被放逐到長江以南。他眼見國家日益衰敗,心急如焚,更希望全體國民振作起來,于是抱石跳進了汨羅江,以死相諫,那天正是農歷五月五日。
聽完故事后,我感慨萬分,難怪屈原如此受后人景仰。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但品嘗了好吃的粽子,得到了漂亮的香包,最高興的事了解了愛國詩人屈原的偉大抱負,這真是一個意義非凡、令人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作文 篇4
聽說端午是用來紀念屈原投江自盡,為了不讓江中的魚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人們像江中投粽子,所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都與紀念屈原有關!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一段來歷啊!記得去年,我就體會到了端午的快樂。
端午節前幾天,我看見媽媽正在包粽子,心里也手癢癢,也想學學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蜜棗做餡,將蜜棗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折疊,圍一下,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包出棱角。然后把蜜棗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最后把粽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看著媽媽靈巧的手在那左搖右擺,我也手忙腳亂地開始了,只見我這邊折折,那邊疊疊,就是包不緊。好不容易把糯米裹進粽葉里去了,紅棗又放不進去了。最難的還在最后的程序,粽子包得好不好看,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我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差不多都揉成一個圓團子了。媽媽看我的粽子還不禁發笑:“這就是沈大廚的‘杰作’,細線都系哪了啦?”唉,這個世上為什么就沒圓粽子呢?看著媽媽做的粽子寶寶我真是口水直流啊!
我終于可以吃上我自己包的粽子了!當然,等粽子熟是件漫長的.事,一般要用大火煮,煮40-50分鐘才能吃上熱騰騰的粽子。終于看到粽子寶寶露面了,我趕緊剝開粽葉,拿筷子加了一個,哇,好美味啊,我還專門撒了一些糖,更加好吃了,蜜棗在里面讓粽子變得很甜!那年端午節,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做的粽子,心里真的很甜蜜。
去年的端午節我的粽子做得不好,眼看今年的端午即將來臨,今年我還要包,爭取讓家人吃上既美觀又可口的粽子,也讓我這個端午過得更有意義!
【端午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作文[經典]03-10
端午的作文【經典】03-12
[精選]端午的作文03-15
端午的作文(精選)12-19
(精選)端午的作文12-16
【精選】端午的作文12-16
端午的作文(精選)12-13
端午的作文(經典)12-13
[經典]端午作文12-14
端午的作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