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作文優秀[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作文 篇1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見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因此,我向大家提議:大家都是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作文 篇2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賽龍舟。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們一家也團聚在一起。我的奶奶和我在廚房里包粽子。老爸和姨夫們在一起打麻將、斗地主。而我的媽媽和姨媽們則在一起聊天,而只有我的奶奶和我在廚房里心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在廚房里也心得挺開心。我和我的奶奶在比賽包粽子,比誰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致,只有做到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贏者。我們先一起將粽葉清洗干凈,洗過了粽葉,然后再將糯米清洗,洗干凈了以后,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醬油,和少許的糖和黃酒,這樣要等上二小時。
等醬油、糖和黃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時,再拿來粽葉,先折成一個小船似的樣子,一頭有邊,一頭無邊。用糯米在“小船”有邊的地方鋪上一層糯米,接著就是放肉了,我將一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后再把糯米輔在肉上,最后再把“小船”無邊的地方蓋在上面,然后將多余的地方彎折一下用線扎緊。我和我的奶奶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地包著愛心粽。
終于,我們包完了,我數了數我的,又數了數我的奶奶的`,發現我的奶奶比我少一個,我頓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這時我的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說:“孩子,比賽的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參加了,如果你贏了也不能驕傲,只有沉著冷靜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我的奶奶的這番話語,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里,令我受益匪淺。
端午作文 篇3
端午節,大家往年留意過這個節日嗎?或許我們大家都沒有在意過這個節日。但今年與往年不同,端午節全國放假一天。下面大家就來和我一起了解了解這非同尋常的端午節吧!
周六那天,姐姐對我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傳說屈原抱石投江死后,當地百姓們哀痛異常,想打撈回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向江里投去,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咬屈原的.身體了。這時候,一位醫師則拿來了一壇雄黃酒向江里倒,說是用黃酒把蛟龍暈倒,以免蛟龍傷害屈原大夫。后來人們又怕飯團被蛟龍吃掉,于是又想出了新辦法,就用樹葉包飯團,外纏彩絲帶,就發展成了粽子。以后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都吃粽子、劃龍舟、喝黃酒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啊!每年的五月五日,原來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端午作文 篇4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于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閑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
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
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著塊大石跳河自殺了。
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么痕跡。大伙很傷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里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
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后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農歷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重午節、端陽節。這個節日大約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它與春節、中秋節一起,并稱中華三大節日。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各地說法不一。影響最大的一說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戰國時代楚國人,出生在湖北秭歸縣三閭樂平里。
由于他學識淵博,明于治亂,嫻于辭令,便做了楚懷王的左徒。他主張對內“舉賢授能”、對外“聯齊抗秦”,最后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然而,他的這一政治主張卻遭到楚國一班奸臣的反對,受到排擠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帶,流落在洞庭湖畔。
不久,又聽到楚國都城被秦國軍隊攻破的消息,他難忍亡國之痛,于是在農歷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救他,競相劃船尋覓并向水中拋粽子。還有的認為過端午是為了驅邪避毒。
《楚荊歲時記》說:“五月五日,士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風俗通》中說:“五月五日以彩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東北農村還保留著端午節清晨到野外采摘艾蒿掛在門旁和在兒童的臂上系五彩線的習俗。
【端午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作文02-16
【經典】端午作文01-08
端午作文【經典】02-24
端午的作文【經典】03-12
端午的作文【精選】08-20
端午的作文(經典)12-13
端午的作文(經典)01-01
(經典)端午的作文12-09
端午的作文11-25
端午的作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