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讀書,寫書的作文
正兒八經地讀書是因為教書。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那個特殊的時期,二十剛出頭的我,就開始當高中語文教師。那時不像現在教輔書鋪天蓋地,僅一本語文書而已,要靠自己挖空心思找書來參考。沒有電的日子,就在油燈下捧著書度過漫漫長夜,就如同海綿吸水一樣,拼命去汲取書中的營養;謴透呖己,大學的學報也紛紛復刊了,讀了許多之后,覺得自己也能寫得出這樣的文章來。于是,就開始發表論文了。
1983年底,我調到742廠子弟小學當語文教師,其時市面上像樣的書也漸漸多起來,一有閑暇就可以暢游其間,于是,買的'書也多起來。平時喜歡在書中獵奇探幽,特別喜歡古典文學,古文字學,文物考古學之類,喜歡像福爾摩斯探案一樣去探究其中的奧秘。雖然這一切于我的工作也不怎么搭界,但是我仍然樂此不疲,享受讀書的快意,享受探索的滿足與樂趣。有時為了檢驗自己讀書的成果,也寫一些文章發表。
年青的時候很喜歡寫字畫畫,以后讀書的興致高了,寫字畫畫也就退居二線了。但是喜歡讀帖讀畫,喜歡讀些書畫的理論著作,讀著讀著也就有點“登堂入室”的味道,有了“一覽眾山小”的眼界,出手的文章也常常為海外專業雜志轉載,有些并有較高的評價,前些日子在網上瀏覽,無意中發現,我在十幾年前寫的一篇論文,現在還有人大段引用。
常常和無錫的書畫家談書論畫,聊聊無錫書畫的歷史,開始不過是為了增加一點談資吧,常常讀一些相關的書籍,讀得多了,也就能融會貫通,去年還為“無錫文化叢書”寫了一本《無錫書畫》。當時邊寫邊讀,逐漸有了一個疑問,為什么無錫周邊城市大者如上海、南京,小者如太倉、常熟,都能形成畫派,唯獨無錫沒有畫派之說呢?在一堆資料中爬羅剔抉,刮垢磨光,一時興起,接連寫了《“錫派畫家”管窺》,《試論無錫畫派》、《無錫畫派散論》,有機會我還要寫一本《無錫畫派》,為第二故鄉無錫的文化建設增添幾塊磚瓦。
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驀然回首),那人正(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其實,讀書也當經歷這三種境界。我把“天下路”改為“天下書”,獨上高樓,望盡天下書,廣泛搜求,凡書必讀,這是讀書的第一重境界。從書中求索,泛舟學海,攀登書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讀書的第二重境界。一旦精神升華,學有所得,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人生第一快事,也即讀書的第三重境界。
我讀書既閑且雜,喜歡在學術邊緣行走,業余時間寫些自己想寫的東西,不屬于任何“門戶”與“學派”,無師也無徒,我行我素,在書中自由跋涉,頗有幾份天馬行空的味道。從讀書為工作,到為充實提高自己,再到讀有余力為文化建設出點兒力,既不輕松也不累。
【教書,讀書,寫書的作文】相關文章:
不跪著教書讀書筆記04-28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05-26
《不跪著教書》讀書筆記01-21
描寫書作文08-25
描寫書的作文07-13
寫書的初中作文07-08
不做教書匠的讀書筆記04-28
不做教書匠讀書筆記04-28
教書匠的讀書筆記范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