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的基地讀書筆記

時間:2021-11-01 14:39:00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阿西莫夫的基地讀書筆記(通用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阿西莫夫的基地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阿西莫夫的基地讀書筆記(通用5篇)

  阿西莫夫的基地讀書筆記 篇1

  當初一開始能夠將《基地》聽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開篇介紹的“心理史學”。這是一個什么鬼呢?這是一套統計學理論,就像是統計物理,只不過它的應用對象不再是大量的微觀粒子,而是大量的人。換句話說,心理史學可以抓住大量人類進行互動的宏觀規律。這聽起來好像非常不靠譜,但是書中卻假設,他的發現者哈里.謝頓不僅為心理史學建立了精確的數學方程,而且還利用理論構造了一個龐大的謝頓計劃,即在銀河系的邊緣——端點星建立了一個基地以抵抗銀河帝國不可避免的滅亡命運,并以此為原點,蓬勃發展出一個全新的帝國。于是,所有的歷史演進全部按照謝頓計劃運行下去。

  作為系統科學的從業者,我當然知道心理史學是什么玩意兒。這不就是我們現在的人類行為動力學嗎?現在,隨著大數據的累積,人們已然可以做到為人類群體行為寫出精確的方程了。例如Barabasi的輻射模型可以精確預測兩地的通勤人流量。但是,要知道阿西莫夫是從1940年開始寫《基地》小說的,我不得不佩服他超前的洞察力。

  小說的第一部花費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基地人是如何一點點建立起一個全新國家的。然而,在大國構建過程中,每隔幾十年就會出現一次謝頓危機,于是端點星的人類就開始聚集在謝頓穹窿聆聽謝頓在上百年前錄制的教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謝頓本人死后將近好幾百年了,人類還是按照謝頓計劃發展,謝頓的每一個預言竟然全部正確。這不得不讓我產生了兩個問題:即使這是科幻小說,心理史學的預測也太準了吧,超級離譜了;二、謝頓到底是何許人也?竟能這樣牛B哄哄地預測那么久的未來?

  阿西莫夫的基地讀書筆記 篇2

  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大師,世界三大科幻小說大師之一,機器人小說大師,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云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的提出者,等等,說不完。

  我這人也不是什么瘋狂的科幻迷,只是幼稚地以為我這種理工科學生如果喜歡文學的話,首先必然是科幻作品?催^的科幻并不多,《基地》三部曲卻看了兩遍。第一遍在美國,借了圖書館的英文版本,當時就看得很爽。當時以為自己完全看懂了,可當我第二次看中文版本的時候才發現當初的很多印象并沒有在書中找到。語言啊,還是限制我們欣賞世界優秀作品的一大障礙。

  回到小說本身,我不想說太多,幾點印象。

  一、阿西莫夫的代表作,科幻經典里的經典,經典到已經超越了科幻的范疇,成為一部描述人類歷史向未來的投射的巨著。所有經典的文學作品的共性是超越文學形式的限制而成功的描述人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基地》值得任何品位、任何對人有興趣的人閱讀,而且一定會被其一針見血的睿智所折服。

  二、《基地》三部曲并不是特別長篇的小說,三本加起來也不比一本很厚的長篇小說更多?勺髡邊s能夠極其精辟地又全面地向我們展示了人類一段一千年(其實只有四百多年)的宏偉的發展史。沒有多余的廢話,只有精煉、簡潔卻到位的描寫。盡量精簡對科技部分的描寫,沒有任何賣弄炫耀的地方。所以讀起來非常順暢,即便是英文的版本我也是花了幾天時間一口氣讀完的。讀完后大呼過癮。

  三、學術大師哈里.謝頓的心理史學(這是中文譯本的翻譯,我倒覺得翻譯成歷史心理學更準確一點)是作者一個極其精彩的創造。It is so amazing! 太喜歡這個概念了。用高深的數學和統計的方法描述并預測一個由很多人構成的群體的心理和行為。有點類似與社會心理學,卻又完全不一樣,因為是建立在一個非常嚴謹的數學理論基礎之上的。

  a、要想成功的實現預測,對象必須是一個由很多人構成的群體,該學科不能預測一個隨機性極高的個人的行為,而只能針對群體。人的數目越多,準確性越高。如果有超過一個星球上的人的群體的話,則可以極精確的預測,比如謝頓就可以預測整個銀河系在未來超過3萬年的時間內發展的進程,準確度大道90%以上。

  b、被預測的群體不可以知道心理史學對他們的預測是什么內容,否則就會因此而產生對應的心理變化,歷史的進程就會出現偏差。而實際上正是利用這一點,謝頓通過對全部人類的心理的小而微妙的影響,實現了徹底改變人類命運的偉大理想——在他死后一千年的歷史。

  c、心理史學理論最基本的假設之一就是人類對于各種刺激的反應恒定不變。換句話說,人性是永遠不變的。所以人類的歷史是一個一遍一遍不斷重復的歷史,盡管形式、方式上會有變化,盡管技術不斷更新迭代,但是人性永遠不變,人類的進程無法阻擋。

  也許這些概念對很多人來說都太無聊了,可我卻覺得這是值得為之興奮的東西。這和我從事的投資職業也有關系。交易行為正是一個虧損和賺錢不斷重復,人性不斷重復的地方;是一個個體行為高度隨機而群體行為非常具有預測性的場所;也是一個存在無窮正負反饋的地方,就是說任何已知的預測都會高效地作用于交易群體的心理,而導致預測結果必然不能完整實現。所以如果謝頓能把他的理論應用在證券市場的話,他可以成為藐視一切股神的股神!想想這個idea就讓人興奮啊,這也是我一直夢想的理想境界。雖然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即便只是能夠粗略的懂掌握心理史學的一點皮毛,就已經能夠笑傲江湖了。

  四、《基地》三部曲之后,作者又前前后后寫了8部相關作品,完成了一個11冊了系列。我頓時感到無語了。新增的內容估計是基于《基地》的成功之后應多多少少有“應讀者要求”補充的意思吧,還引入了和機器人的感情故事,總之和原三部曲有所不同。8本,是一個很有分量的閱讀量。等我醞釀好了情緒再開始新的探索吧。

  阿西莫夫的基地讀書筆記 篇3

  《基地》故事背景設定在人類發展到無數年之后,科技高度發達,星際航行普及,人類遍布銀河系, 橫跨銀河系的龐大帝國屹立千年, 社會空前繁榮。一位名為Hari Seldon的數學家建立了心理歷史學,根據人類對于社會變化的普遍反應建立數學模型實現了對未來的統計性預測。Hari Seldon預測銀河帝國必將走向衰亡,如果任其發展,人類將會經歷三萬年的戰亂和倒退才能重新建立其第二帝國。因此Hari計劃在銀河系兩端建立起兩個基地用于保存人類的科技和文明火種,然后在適當的時機發展壯大,最終在第一帝國瓦解1000年后建立第二帝國,這一計劃史稱Seldon計劃。

  《基地》第一部介紹了Seldon計劃的秘密籌備,第一基地的建立,Seldon計劃的真正目的的揭開以及第一基地早期嚴格符合Seldon預測的`發展歷程。第二部《基地與帝國》前半部分講述了基地建立以來最大的危機,即基地與殘存帝國最后的戰爭,帝國有很大的機會獲勝,然而卻隱晦的歷史規律作用下失敗,Seldon計劃再次勝利;后半部分講述了具有強大精神力量的基因突變人“騾”的出現,“騾”的突變特性使Seldon預測的基本假設失效,導致現實嚴格偏離了Seldon預測,Seldon計劃瀕臨破產。第三部講述“騾”對一直不曾出現的第二基地的尋找。第二基地是Seldon為整個計劃留的后手,作用更加深遠,隱藏更加神秘,騾與第二基地人(繼承Hari Seldon知識的心理史學家們)斗志斗勇,最終第二基地戰勝騾并將Seldon計劃重新拉回正軌。

  整個《基地》前三部曲可以看作一個整體講述了基地的三百余年的發展歷程。而后續的4至9部可以分別理解為基地前傳和基地后傳。

  阿西莫夫的基地讀書筆記 篇4

  理工科出身的阿西莫夫的作品中無處不透露著成熟的科學思維,其中表現最為顯著的是貫穿《基地》始終的心理歷史學。心理史學的構思非常符合科學研究的思維:合理的假設,大量的數據支撐,以及統計的分析方法,讓預測未來這樣一個虛無縹緲的命題變得頗有說服力。在現實中,正是基于類似的基本思想,人類實現了在量子力學、氣體動力學、通信科學以及人工智能的巨大突破。實際上我們做的預測未來的事并不少,金融市場分析,工業無損檢測,天氣預報等等,只不過預測的準確性可能還遠遠不夠。然而前段時間AlphaGo以4:1戰勝韓國棋手李世石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因此有理由相信也許某一天人類真的可以預測社會層面的未來。

  這樣的結論是有些恐怖的,如果未來可以精準預測,那么人類個體的意義何在?每個人的言行都被看不見的規律擺布而且永遠不可能掙脫。阿西莫夫似乎也思考過了這一點,因此在《基地2》中描繪了Seldon計劃成功運行百年后所引起的社會變化,人們相信Seldon計劃必然成功,因此喪失了開拓進取的精神。就好像《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太變態了,其他人只需要依計行事,導致蜀國后期人才凋零(個人愚見)。不過,“騾”的出現對Seldon計劃的扭曲以及第二基地心理史學家的修正告訴我們,規律仍然是可以挑戰的。挑戰的條件是:一,像“騾”一樣的“突變”讓規律的基本假設失效。二,像“心理史學家”一樣掌握規律可以從上層控制規律。

  因此,對于AlphaGo引起的新一波關于“當機器超越了人類,人類該怎么辦?”的討論,我認為還不用擔心。一來,人類有“突變”的可能,當然不單止基因的突變,還包括意想不到科學進步和方法創新。二來,機器的創造也是基于人的智慧,只要人類還能夠在更高的層次掌握規律,就不怕機器能“造反”。說到這里需要回去重提一句,第一銀河帝國衰亡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科技和文明高度發展,人們喪失了繼續進步的欲望和能力。所以,機器超越人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類忘記了機器如何超越了人類。

  我很慶幸能生在這個人工智能方興未艾的時代,迎接著新的挑戰。我相信無論科技如何發展,決定性要素的仍然是人。懷揣野望,我們依舊可以憑借著個人的才華“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套用一句最近很6的話,“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阿西莫夫的基地讀書筆記 篇5

  一口氣讀完了銀河帝國的第一部,基地的七本。對于楊早說的暢銷書不能等同于好書,比如流量明星不能等同于好演員,我不能更同意了。

  或許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吧。

  我覺得,我還是更喜歡三體。

  阿西莫夫的基地七部曲和劉慈欣的三體,哪個賣的更多,我沒有去考據,或許都是屬于暢銷書的行列吧。但一口氣將七部讀完,我腦子里跳出的第一句話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基地七部曲,其實是探討在未來,人類會有怎樣的發展方向,哪個才是正確的。

  第一種模式是我們目前的,也是基地一的模式:科技模式。

  物理數學的被重視,被高度開發和使用,未來的科技達到了很驚人的水平。人活在穹頂之下,溫度濕度氣候都是人造的。公共交通快捷而便利,星際之間的飛行十分普遍。喜好擴張的人類的足跡早就踏出了銀河系,占領了許多的星系。因為基地一對于別的星球的技術上的絕對實力,使他們擁有了能統一各住人星球組建一個超級帝國的實力。

  第二種模式是隱藏在幕后的基地二的模式:精神模式。

  在建基地二時,他們挑選的就不再是科技人才,而是精神控制天才。能夠用精神力來影響控制別人的行動與思想。通過控制別人而達到統一的目的。

  我以為,這就是描述基地一在建帝國時候與基地二的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

  然后,又出來了另外一種模式,顯然也是作者比較偏向的模式:蓋婭模式。

  所有的人,不止是人,應該是星球上的所有東西,既是一個整體又是一個個體。

  他們享有共同的感覺記憶,一切以需要進行分配。需要雨了,飄來一朵云,下一場不多不少剛剛好的雨。肚子餓了,吃一些維持你身體機能的食物,只為補充能量而進食,不講究任何色香味這些多余的東西。房子有一切它該有的功能,但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墻壁也有墻壁微弱的意識。真真正正的按需分配,沒有一點的浪費,沒有一點的多余的花俏技巧。任何事物都是因為被需要而存在。就連孩子的出生,也是需要增加人口了,就分配給一對夫婦生一個。不被需要的均不存在。不傷害生命,很善良樸實的一個世界。沒有欲望,也不需要領導者。

  我想,老子心里的理想世界大概就是這樣吧?

  但我不喜歡。我一點都不喜歡。

  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的毛病,但還是喜歡獨立的作為個體的我。我不希望被人窺探到我不想暴露出來的情緒,我不想我竭力包裹的幼稚可笑的思想被攤開,我不想我的生活都被不知名的手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當當,我喜歡生命中的各種突如其來的意外,即使它不太美好。

  我沒有往下看,不知道后面兩部里作者是怎么想的。但看到被選中做選擇的男主面對心中的疑問,一次次尋求的結果都是蓋婭最為合適時,我不太想往下看了。大約最后也不會選擇蓋婭吧?不然男主心中的不安定因何而來?但看出這套書是在給人類的未來尋找出路后,我沒有什么興趣了。

  我覺得,不論如何,生命總能找到出路,未來,沒有那么悲觀。

【 阿西莫夫的基地讀書筆記(通用5篇)】相關文章:

勞動基地作文通用4篇12-31

學習基地_1000字01-21

勞動基地見聞作文11-25

高爾基的童年讀書筆記通用12-14

難忘的基地生活作文(9篇)01-11

難忘的基地生活作文9篇01-11

軍訓基地作文4篇12-29

基地生活作文(15篇)01-01

基地生活作文15篇01-01

勞動基地作文(14篇)01-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本一本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 性饥渴少妇推油按摩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多 | 日韩a级中文字幕视频 | 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