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思》讀書筆記

時間:2021-06-24 16:52:50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天凈沙·秋思》讀書筆記范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凈沙·秋思》讀書筆記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凈沙·秋思》讀書筆記范文

  《天凈沙·秋思》讀書筆記1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題記

  我始終沒有弄明白,為什么一個人,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可以把秋意這樣深刻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看上去,渾似——漫不經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離人,哪一個不是尋常季節、尋常見得景物。就是道上隨便扯個農夫,也能認得出、說得清的東西。怎見得到了他馬致遠的手里,這么組合排列一下,就通了靈竅,輕輕掙壁而出,化身為龍了呢?“枯藤老樹昏鴉”,小令伊始,由近處著筆。在一株枯藤纏繞的老樹枝頭,寒鴉數只,啞啞枯叫。若你是離人,天涯道路無盡,日已暮,鄉關尚不知在何處,又怎禁得起,老樹寒鴉的逼促?一聲聲,叫得人心驚夢寒,歸途漫漫,牽動了鄉愁泛,腳步沉重的離人又如何能涉水而回?藤、樹、鴉本是郊野司空見慣的景物,并無特別之處,可一旦與“枯”、“老”、“昏”結合匹配,一股蕭瑟之氣立即從字里行間彌漫出去,像一朵漸行漸近的黑云,漸漸籠住人心。為何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歷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如說追求,如海闊天空,無法滿足。夕陽西下,斷送得一生憔悴,只消得幾個黃昏?

  “小橋流水人家”,枯澀發黃的歸途中,突然看見遠處有小橋流水,繞水而居的村戶,天空有炊煙飄蕩,隨風裊裊,像游子羈客身體里按捺不住的鄉魂。長風幾萬里,夢魂不到關山難。

  這個人,牽著那匹瘦馬,走過橋上,溪水清透。他看見自己的臉上皺紋縱橫如山岳,鬢發已斑白、蒼老。這個從未在心里停駐的詞,突然突兀地出現在面前,凌厲地讓人無法逃避。曾經是多么年輕的少年,策馬揚鞭,以為功名理想全在遠方,以為匹馬單槍,憑著胸口的一股熱氣,一定可以捭闔天下,出人頭地。天下?何處不可以成為天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再礦世絕代的英雄也不是這世間唯一一朵花,成開敗謝,時候到了,自然有新花頂替。

  好男兒都以為,自己與眾不同,命里帶著的福祿壽,格外要比別人重。可是,所有的雄心壯志都在時光中消磨成灰燼,才不得不認識到,或許我不過是一個尋常人。然后,想起那些昏黃如豆的燈光里,溫熱的湯水,母親溫暖的手,絮絮的叮嚀,妻子清亮的眼眸,纖瘦的身影,思念如雪紛紛落下,想知道,她們在家怎樣?

  那些賴以生存的溫暖存在,曾經覺得是那么無足輕重,從沒有像現在一樣,對悠閑地田園生活有無盡的向往和渴望。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落日也知道怎樣回家,那么人呢?

  在暮色蒼茫中,那個騎著瘦馬,遠離家鄉漂泊的人身上,凝聚著典型的中國落迫文人的氣質——潦倒失意,惆悵無奈,鬢先秋,淚空流,等待江山都老,頹唐帶愁歸……有人說馬致遠是一種情調,在中國,馬致遠并非簡單代表某個古代詩人的名號,而是混同于那首名叫《天凈沙秋思》的小令,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意境——馬致遠意境。

  馬致遠就是枯藤,馬致遠就是老樹,馬致遠就是昏鴉,而背景則是小橋、流水、人家,當然,馬致遠也是西風,馬致遠也是瘦馬……

  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但天涯又何嘗不是馬致遠,還有夕陽?這樣一幅年代久遠、畫在那種宣或絹上的水墨園畫,具有天然的頹廢之美,很適合騷客、雅士,乃至達官貴人的口味。

  時至今日,馬致遠依然是秋風肅殺、黃沙漫漫、紅日西沉時那條天涯歸路,大多數人都想去站一站,使疲憊無羈的靈魂消消休憩。馬致遠之后,秋思這盞離愁之酒,漸漸馥郁成斷腸之毒,有絕世香濃,可惜飲一口,會斷腸。

  《天凈沙·秋思》讀書筆記2

  平沙細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聲新雁,黃云紅葉青山。

  據元人盛如梓《老學叢談》記載,馬致遠的《天凈沙》實有三首,以上摘錄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與《天凈沙 秋思》相比,雖然也都寫的是秋景,都寫出了七八種以上的景物,文字精煉之極,像戰國時期的宋玉形容美女身量恰到好處說的“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文字簡約到不能再增或再減一字的程度。但第二首有景無人,高下分明。

  《秋思》除最后一句外,全部都是景語,卻字字扣著“人”扣著“情”來寫的。僅用28個字就生動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悲哀,“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這首小令極其出色的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我們來具體感受一下:一個秋天的黃昏,夕陽即將西下,余暉給小橋流水涂抹上淡淡的金黃色,橋頭的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小孩兒在門口玩耍,屋里隱隱傳出父母慈愛的呼喚。而抒情主人公騎著一匹瘦骨嶙峋的馬,風塵仆仆地疲憊憔悴地在古道上踽踽獨行,迎著裹挾落葉、塵土的冷颼颼的西風。道旁是纏著枯藤的老樹,歸巢的暮鴉在樹梢盤旋,不時凄厲的啼叫幾聲。看到別人正準備著晚餐,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想到自己漂泊至今,暮色漸濃卻不知投宿何方?不禁悲從中來,感慨自己是淪落天涯的斷腸人,心情何等孤寂愁苦,鄉愁何等濃重。

  這歸功于映襯得法。動與靜的映襯,如流水與小橋人家,映襯出幽靜;西風與古道,映襯出蒼涼。明與亮的映襯,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西風中的灰暗,古道中游子的悲愁,一面是小橋流水人家在余暉中的溫暖安適。背景與主體的映襯,前四句把背景寫充分了,成為游子心碎腸斷的觸發物,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

  最重要的是前面提到了的寄情于物,用有形表現無形,當詩人把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與小橋、流水、人家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認識和感受中。這些事物便被賦予了人的感情色彩,籠罩了一層悲涼的氣氛。我不由想到李煜《相見歡》里的詩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還有陸游《卜算子詠梅》里的詩句:“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何嘗不是“凡景語,皆情語”?何嘗不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天凈沙·秋思》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天凈沙秋思的改寫12-31

改寫天凈沙秋思01-02

改寫《天凈沙.秋思》06-01

《天凈沙秋思》改寫06-02

《天凈沙·秋思》鑒賞04-29

《天凈沙·秋思》改寫06-05

《天凈沙 秋思》改寫06-03

改寫《天凈沙秋思》06-03

《天凈沙·秋思》的改寫06-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视频 | 免费的aⅴ中文字幕 |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 五月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 |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