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說》讀書筆記

時間:2021-06-26 13:03:28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白說》讀書筆記(通用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可是讀書筆記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說》讀書筆記(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說》讀書筆記(通用5篇)

  《白說》讀書筆記1

  “有些話說了等于白說,可反過來想想,不說白不說。”知名新聞人白巖松的這句話讓我感觸頗深,這倒是也很好的解讀了本書的題目《白說》。真的是白說嗎?作為入行多年的資深新聞人,白巖松向來都是以能說而著稱的。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道出了“多說固然危險,但沉默更加危險”的內心感言,讓人不禁對新聞工作者有了重新的認識。看了這本書,我也不禁對自己從事的收費站工作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要敢說、要會說。

  要敢說,這是義務所在、職責所在。新聞人要敢說,這是肩負著實現大眾知情權的重任。我們要敢說,是出于對提升工作質量和使命職責的考慮,是在發現同事有違規違紀行為之后善意提醒糾正,是在發現司機有逃漏費行為時大膽指出制止。

  敢不敢說,更多的是體現了身為高速公路工作者的態度和信念。作為一名黨員,接受過黨的教育和國家栽培的,理應對不文明、不正當、不合法的現象和行為拿出堅定的態度。大膽去說,保證通行費足額征收,這是我們的義務所在,職責所在。

  要會說,這是技巧所在、方法所在。人們常說,對人做事要講究方法,不能意氣用事、盲目蠻干。比如和司機師傅的溝通,即便對方有錯在身,也不必得理不饒人,善待司乘,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依法依規處理,更重要的是讓對方真正意識到錯誤并加以改正。再比如同事之間性格不合、有誤會,我們也要講究溝通的技巧,換位思考,善待同事,不用侮辱性的、挑釁性的語言來攻擊別人。

  有技巧、有方法的表達,往往能促進事情往好的一方面發展。從在工作的角度出發,我們應該為保證工作質量和效率負責,如果不講究方法,想什么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那就失去了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成熟的收費班長的水準和操守。

  沉默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敢于去說就是一種進步,而有方法、有技巧的去說就更是難得。無論是治理不法司機偷逃費工作需要考慮;還是從同事之間交流經驗方法,溝通感情的角度考慮,我們都應該做一個敢說、會說的人。

  《白說》讀書筆記2

  《白說》是央視資深新聞人白巖松的一部“自傳”式的心靈履歷。

  “說了也白說,但不說白不說。”雖說這是作者白巖松對作品的謙虛,但作為新聞媒體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絕對是當下中國的現狀——不管你是誰,你說了什么,都有人會持懷疑態度,大多數,都會。

  就拿“羅一笑”來說吧,應該是近些天的事,可憐的小女孩羅一笑,患上了絕癥血癌,她的父親羅爾就在微信上眾籌,話說羅爾好像是個編輯,當然很能寫,再說女兒的病,做父親的,悲傷也是真情流露,在熱心網友的幫助下打賞很快到了兩百多萬,這事本來就這么完了,但不,隨后就有“熱心噴子”和“醫學專家”來挑刺找茬了“這臭不要臉的騙子深圳幾套房呢”、“這病撐死兩萬”。絕癥,兩萬就能給你治療,兩億也未必能挽回一個生命。不管這病要多少錢治,這都不叫騙,這都是自愿的,除非他女兒沒得病,這叫騙。就這幾天吧,羅一笑死了,捐獻了眼角膜、遺體。說句沒良心的話,虧是死了,捐了眼角膜,證明了清白。其實證明清白本身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但如果這件事一直是以一個騙局存在下去,以后,還會有人為更多的“羅一笑”出錢幫助嗎?寧愿它是假的,為騙子“捐”個10塊錢,也不能讓真的,可憐的人在騙局的陰影里掙扎著無助的死去。

  這個問題其實沒那么簡單,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最直觀的方面,真假難分,懷疑是有必要的。記得,那張表格試卷上有一題,“網民認為網上說真話的重要性”竟然有80%的人認為“不重要”或“無所謂”。

  這是最簡單的,沒什么好講。深點層面的,中國人不信仰,大多數,我說的信仰和白巖松說的一樣,不一定要信什么牛鬼蛇神,有的時候你信這些神啊菩薩的也沒用,只要你是為了利益而信仰的,你對他們沒有敬畏之心,而是把他們當交易對象“我給你燒香,你給我保佑”那就廢了,甭管你信的是誰。像白巖松說的信仰甚至可以是音樂,“總有一些時候當我們聽到一段旋律,會感慨世界也不是那么糟糕”。信仰,就是那么回事。白巖松的信仰,是新聞。

  “沒信仰的人不會想活著,因為他的生活沒意義。”“中國人大多沒有宗教信仰。”兩句話好像都對,但很矛盾,我可沒見到過中國人集體跳樓。其實中國人不是不信仰,我們信仰利益,這不是錢什么的利益,而是最原始最簡單的利益——人自己的快樂,任何以自己為中心的信仰都是虛無的,人本身需要信仰來維持精神上的需求,你卻信仰人,這不就和某個邪教有“異曲同工之妙”了嗎?當然,夸張了。中國人不還活得好好的嗎?為什么?因為我們大多數還受點儒、法、墨、道的影響,知道點基本做人原則,再加上人對幸福快樂的追求本身沒錯,前提是你對幸福快樂的定義是可以有的,或者說就算你的定義不對,你的追求能在道德面前讓步,這也行。

  說這么多,還沒說做事沒原則,喜歡疑神疑鬼和信仰有什么關系。舉個例子,《血戰鋼鋸嶺》里的醫療兵多斯,在大部隊撤回的情況下,他獨自一人冒著日本人的槍林彈雨救下了72人,這和抗日神劇不一樣,這兒的子彈是會殺人的,這里的日本人不是智障,這是真正的戰爭,他始終想著再救一個“save one more!”,他從不懷疑,這是對的,為什么這么堅定?因為這是上帝跟他說的。

  這種對真理的堅信不疑,中國人,缺。對于信仰的話,不會有人因為我說了就怎樣。說了也是白說,但不說白不說。

  《白說》讀書筆記3

  寒假期間,正好有充足的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讀書”,“茗婉書吧”再次發起讀書活動,和喜愛讀書的書友們一起共讀了《白說》這本書。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常讀書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種有效方式。讓我們跟隨著音樂和書友們的“讀后感言”走進這本書的內心世界。

  關于“白說”。《白說》是央視資深新聞人白巖松繼《幸福了嗎》《痛并快樂著》之后的全新作品,一部“自傳”式的心靈履歷。通過近年來于各個場合與公眾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態度,分享其世界觀和價值觀。時間跨度長達十五年,涵蓋時政、教育、改革、音樂、閱讀、人生等多個領域,溫暖發聲,理性執言。在有權保持沉默的年紀拒絕沉默,為依然熱血有夢的人們敲鼓撥弦。盡管“說話不是件好玩的事兒”,依然向往“說出一個更好點兒的未來”,就算“說了白說”,可是“不說,白不說”。

  關于“幸福”。幸福能夠無限靠近,無法徹底到達。書中白巖松提到幸福和人、國家、信仰都有關。別人對你的一番言語或者評價可能就會改變你幸福的心態。國家政策制度的一舉一動也會影響你對幸福的感受。信仰更是能夠改變一個人對幸福的明白,大多數人的信仰都是人民幣,人民幣嚴重影響著這些人的幸福感。如果你有屬于自己的其他信仰,你就會有一種屬于你的另一種幸福。其實在作者看來,幸福不僅僅僅和人、國家、信仰有關,還和每個人的價值觀、心態、性格都有關。

  關于“失敗”。漂亮的失敗是另一種成功。看完《白說》這本書,作者的很多觀點我都非常認同。作為一個文字的傳遞者,他沒有隱藏自己,而是將生活中許多不同面的事情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并揭示出來。漂亮的失敗是另一種成功。作者舉了許多例子來論證這個觀點,從我自身來說,我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就是由許多失敗積累而來的,而我還比較滿足于現在的生活。通過失敗,我們會往更深處去思考自己,由此得出來的結論或思考總比順暢時的感受要深得多。讀大學時我經常有這種感受,但現在不常有了。不過,我還是非常喜歡失敗所帶來的迷茫與痛苦,因為它又在警示自己:你成長的機會又到了!

  《白說》讀書筆記4

  這天抽空讀了下前些日子買的老白的《白說》這本書,書的開頭就談了我這幾年一向在思考的問題,人活著的`好處究竟在哪里?書上說大多身處中年危機的中年男子會思考這個問題,但是我今年才26就時常在思考這個問題,這說明我提前遭遇中年危機么。

  人生的好處到底是什么?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有時也會問導師,導師說談論這個問題沒有好處,哲學研究的方向早已遠離本體論,我們就應關注更具體的問題。對于導師這個回答我是不滿意的,但是導師粗暴的回絕我問題的態度令我也沒有進行再次深問。

  我很喜愛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頭的故事,人的好處就好比上帝懲罰西西弗里斯推石頭一樣,欲望就是石頭,滿足了一個欲望就會產生下一個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斷的把石頭推向山頂然后石頭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復,想想人生何嘗不是。

  史鐵生說人生本是沒有好處的,但是沒有好處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我們自己要賦予人生一個好處,這個好處就是自己給自己的人生設置一個個目標,然后全力以赴完成這個目標,重要的不是達成目標,而是達成目標的過程,過程就是好處,如果達成了這個目標就設下下一個目標,直至生命結束。雖然這短話乍一聽很有道理,但是剝開一些言詞的包裝,其實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樣,所謂的目標與欲望也相差無幾。叔本華說人的一生是杯具的,雖然人生是有喜悅的,但是總體來說杯具的時刻會長于喜悅的時刻,而且喜悅總是短暫的,悲傷卻是很長久的。

  加繆說人的一生是虛無的,人類對于這個世界這個宇宙來說就是毫無好處的存在。

  《白說》讀書筆記5

  還記得幾年前讀了白巖松的書《幸福了嗎》,感覺他寫的文字就像他做的節目一樣,直抵人的心靈深處,給人一些思考。所以挺喜歡他的書,最近閱讀了他的新作《白說》一書,我對作者又有了一種認識。書中秉承了主持節目的風格,充滿了睿智,以其凌厲且平實的筆鋒直面現實,讀來親切自然。印象最深的是其在汶川地震災區時的直播,朗誦了一首詩《生死不離》,并用《德意志安魂曲》配樂,白巖松稱之為‘莫名其妙覺得它對’,歸納出沒有信仰的時候,音樂也是信仰。白巖松的書中文字處處有這樣的妙句,讀后受益頗深。 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時自己也在想,我用什么塑造學生的靈魂了?還是應該就像白巖松在書中說的那樣“用新聞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那我們是不是應該用我們教育者應該有的信心和力量去塑造人?我也并不相信世界上的哪一本書能一下子改變你的人生態度或者軌跡,但是我卻相信這世界上一定有這樣一本書能在你不知所措的時候給你安慰,能讓你冷靜下來整理思緒再次前行。我想這就是閱讀的意義,也是這本書對我的意義。

  讀完《白說》,覺得白巖松并沒有“白說”。金句層出不窮,比如“幸福可以無限靠近,無法徹底到達”“漂亮的失敗是另一種成功”等。書里的內容一如既往地呈現出一位媒體評論員的思想性。雖然白巖松自己說“說話不是件好玩的事兒”,可他卻說得樂此不疲,“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這是他對自己職業的一種擔當。尤其欣賞的是他在書的封皮上寫的一段話:“我沒開微博,也沒用微信,只能確定這本書里的話是我說的。”很平淡的話,卻擲地有聲,他的責任感,他的作為新聞人的擔當無不令人佩服。

  他文字背后有時間的沉淀和文化人的隱憂。每篇文章后都有一篇“自己的讀后感”,像小說的番外一樣,增加了文章的豐富性;用與讀者相同的身份,做進一步跨越時空的交流。《白說》,真不會白說,總會有那么一些文字打動你。

  每次讀白巖松老師的書都會覺得是對自己靈魂的一次洗禮。在這個浮夸的社會當中,人們難免會碰到各種問題而變得找不到真正的自己,白巖松老師總會通過親力親為給我們指引方向。《白說》亦然如此。它集中了白巖松老師近幾年在不同場合的講座,通過后期對內容的重新編排使得文章邏輯更清晰,語言更“白巖松”,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

  從《白說》中可以看出,老練睿智果敢的白巖松,依然堅持在自己的立場上用著作發聲,依然向往“說出一個更好點兒的未來”,就算“說了白說”,但“不說,白不說”。單憑這份氣概和氣度,足以令人欽佩。而作為一個普通人,閱讀一本好書,就像結交了一位好友,帶給我們的是讓我們能夠在現實中,尋找一點生之哲理,活之泰然的勇氣和信心。

  這次全國職工讀書活動讓我結識這本書,書只讀了三分之一,但這些文字就像一個個小精靈,讓人無法不喜歡,欲罷不能,繼續讀之。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在线电影 | 在线看片免费无毒 | 亚洲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全国 | 色综久久综合桃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