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作品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作品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作品讀書筆記1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而今日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
下頭,我來說說《弟子規》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能夠隨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我,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厭惡自我,自我仍能盡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恩情無以為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當盡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樣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我言行的守則規范,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范,不要以為事小而能夠擅為,也不要應為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當以《弟子規》來規范自我的一言一行。
弟子規作品讀書筆記2
《弟子規》也許在我們大家還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接觸過了吧,《弟子規》中的每一個字都蘊藏著極其深刻的道理,是我們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徹。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著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著,父母到了家里必須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當的。我們應當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一天放學回到家,爸爸勞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渾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卻因為作業兒發著牢騷。“來,好閨女,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憊的聲音又在我的耳邊縈繞,“沒時間,沒看見我這正寫作業呢嗎?”我不耐煩的應對著。我錯了,爸爸累還不是為了我,為了這個家?我就算是毫不猶豫的去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說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于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后,我明白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完美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今后,我必須要管好自我,自我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孝、悌、謹、信、愛、仁”就是一個人最應當擁有的,我必須要努力去愛做學習孔圣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弟子規作品讀書筆記3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而構成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圣賢所創造的啟蒙經典。自從讀了《弟子規》后,我深有感觸。
“弟子規,圣人訓,守孝弟,次謹信”,這幾句話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自我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在《弟子規》眾多經典名句當中,這幾句是我最喜歡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雖然做到了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可是,卻沒有做到友愛自我的兄弟姐妹。一次,媽媽買了一些零食回來,妹妹正在做作業,并不明白有吃的,于是,我自個兒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頓。結果,妹妹做完作業后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號啕大哭,我還不以為然,昂著頭,興高采烈地玩電腦去了。還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場滑旱冰,表弟不細心摔倒了,手脫了臼,大哭大嚷著要回去。我無可奈何,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旱冰場。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責罵表弟,說他是懦夫、毛毛蟲等弱不禁風、經受不了風雨的.事物。此刻想起這些事來,我真是覺得無地自容、羞愧不已。
“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我們中華民族就有許多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來說吧:孔融在四歲時,家人買梨給他治瘡,可孔融覺得自我應當關愛關心自我的人,便將大梨讓給了別人,自我只吃最小的梨。以后我也要像孔融學習,更加關愛自我的兄弟姐妹,處處想到他們,有好的東西時與他們共同分享,而他們有困難時,我也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當他們煩惱時,也要為他們排憂解難,和他們共同開心,共同憂傷,團結互助。
今后,我必須會做到“首孝弟,次謹信”,與親人共處一片藍天,互相關愛幫忙。而《弟子規》也將陪伴我走過以后的人生!
弟子規作品讀書筆記4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提高,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么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當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折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折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日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里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后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后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終,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作品讀書筆記5
學校的讀書節讓我有了一次機會接觸《弟子規》。品讀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來,竟能編出如此圣明的書來。原本一些同學還說是因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學校才會要求我們朗誦。其實不然,學校之所以選它是因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許就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做的。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頗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們應當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或許此刻的兒女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能夠為父母做一些自我能夠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當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當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為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應當恭敬地聽而不能夠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里;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并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悲痛。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么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能夠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為雙親溫席;沈云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向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當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們要做孝順父母的人!
【弟子規作品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02-07
文學作品讀書筆記01-09
《席慕蓉經典作品》讀書筆記02-10
呼嘯山莊作品讀書筆記02-10
高貴的施舍作品讀書筆記02-10
文學作品的小學讀書筆記01-05
輪椅上的霍金作品讀書筆記02-10
羅密歐與朱麗葉作品讀書筆記02-10
金字塔原理作品讀書筆記02-10
關于文學作品的學生讀書筆記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