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高三讀書筆記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茶館》高三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茶館》高三讀書筆記1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劇作之一,我讀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想。
《茶館》的故事發生在清朝末期的北京,那個時期非常混亂,軍閥混戰、敵寇入侵,裕泰茶館里卻是熱熱鬧鬧,那里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人,掌柜王利發為了適應當時革命的浪潮,不斷改良茶館的經營,把茶館開了下去,但最終還是被軍閥霸占,成了他的歌舞廳,王利發便上吊自盡了。
茶館本是給人歇腳、喝茶的地方,在《茶館》中,它被描寫成一個縮小的社會,提鳥籠的有錢人、賣蟈蟈的窮人、算命的先生、專橫無理的士兵、奸詐狡猾的商人都聚集在這里,人物描寫得非常生動,有正直善良的王利發、常四爺,也有奸詐狡猾的劉麻子、吳祥子等,他們之間的交流與沖突都體現了舊社會的封建與腐朽,就像常四爺的經典對白:“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呀。”
當時的社會局勢動蕩,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館里每天都有悲慘的事情發生,這讓我體會到,我們能擁有現在美好的生活,非常不容易,裕泰茶館里的那些人,不正是為這樣的生活而奮斗的嗎?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幸福時光、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同時也要不停磨練自己,就像裕泰茶館的改良一樣,接受失敗、知難而上,這樣才會更上一層樓。
這篇劇作也讓我體會到了那時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是多么困難,談國事談多了就會掉腦袋,他們能堅持下來非常不容易,使我更佩服勞動人民的堅忍不拔,我要向他們學習。
《茶館》高三讀書筆記2
人民藝術家老舍筆下的《茶館》真不愧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
全劇的人物復雜多樣,卻簡單到從陳設的古樸變為新式,最后淪為簡陋,昭示出茶館在各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時代特征。
清末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藥是全劇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要反映的現實社會的特點。
為此,老舍先生精心刻畫了各色人物。
從舊社會小資產物、小商人的典型任務王利發的經營方式的改變,充滿愛國熱情、最后淪落為賣菜的常四爺……無不時刻在步步深入文章的主旨。
我們可以從這家老茶館中的精彩演出,看出就制度的必然滅亡。
老舍行云流水的筆法在語言特色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濃烈的“京味”語言籠罩了整個劇本,代表了中國的藝術劇本。
精練而又個性的語言,三言兩語就勾勒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廊來更能突顯老舍的戲劇特點。
當然少不了像“將,你完啦”這樣一語雙關的潛臺詞,讓人讀了很有味道。
語言中蘊藏了老舍先生高超的寫作手法。
茶館代表的`不僅是一個人,一個茶館的興衰,更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濃縮的典范。
《茶館》高三讀書筆記3
茶館是老北京隨處可見,在那里彼此嘮嘮家常,談天說地,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地方了。但誰能想到就是茶館竟能折射一個大的社會問題。老舍讓一個平庸無奇的地方有了更深的意義。
老舍的寫作手法與寫作角度都是對一無二的。我認為《茶館》雖一共只有三幕,但令人難忘,一幕一段,小而精,干練、簡潔。劇情從清末一直到民國初年,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期。在《茶館》中我們所能感到的不僅僅是時代的變遷,更是一種歷史的變遷。《茶館》中巧妙地表現出了年代變遷與人物的突出性格。盡管書中的“茶館人”呆,三教九流不少,但正是這些小人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茶館》中那些小人物如:茶館老板王利發,心不壞但膽小的松二爺,愛國情懷高的常四爺。在茶館中沒有幾個人是掏心掏肺的人,聽聽!說得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不懂,不懂老舍為何塑造這些人物,但不能不說從那些小人物的那些有“人情味”有“良心”的話中能讓人感到世態炎涼呀!
在這本劇中“子承父業”,這是一句頗有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向前走,那人們的裝束也前衛起來了。西裝革履,看那些黃皮膚黑眼睛的“西裝同胞”們更讓我看到中國的境況不容樂觀。
從老舍那略帶諷刺意味的話語中讓人們了解到他的真情實感。讀了《茶館》這個劇本便了解了老舍處于那個年代的真實感覺,總體而論,《茶館》無論從場景布置,人物性格塑造,語言的精煉程度,都可稱之為一部不可不讀的作品。《茶館》可以作為現在許多劇本的榜樣,老舍可以成為現在劇作家的楷模。
《茶館》高三讀書筆記4
已經忘記了第幾次閱讀老舍先生的《茶館》了,但是每一次都是既有相同的感動,卻又有不同的感受。 《茶館》只是三幕劇,但是時間卻跨越了近半個世紀,書中人物并不多,卻囊括了當時世道上至皇帝太監下至流氓特務的三教九流,這些事情只發生在一間茶館中,可是我們卻能從中看到當時中國的縮影,不能不說這是老舍先生的功力,在他的筆下,每一個人物的選取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鮮活生動的,寥寥數筆幾句臺詞,卻能讓人起幽默沉痛之心,再看《茶館》會發現這短短的作品是如此完整而完美,再多添一字而不可得,再減一字而不可為,可見老舍先生的文字能力。
同樣的能力亦體現在《龍須溝》中,縱然《龍須溝》只是時代的產物,并無如《茶館》一般超越于時代之上的魅力,卻依然讓人過目不忘。老舍先生曾經說過:我想寫一出最悲的悲劇,里面充滿了無恥的笑聲。那么無疑《茶館》做到了這一點。 《茶館》是常看常新的,每次看都會給我不一樣的感受,以前年輕氣盛之時,最愛常四爺,因為他仗義執言,敢說真話,那一句“大清國要亡”在茶館中回蕩,他卻也因此下獄,這次卻更深切感受到王掌柜的痛苦,盡管他善良擅于變通,想盡辦法生活下去卻不可得,老舍先生說過:最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預備反抗。
而他的反抗不過是吊死在自家的茶館中,最后與兒媳及孫女的告別都是如此倉促,思之令人淚落。 而秦二爺與崔先生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存在,老舍先生塑造人物最妙之處就是寥寥數筆短短幾句話,卻勾勒出人物最鮮活的一面,秦二爺的實業救國之心,崔先生的心灰意冷,都讓人不禁沉痛感慨,這其中呼之欲出的問題就是我們應該如何救國,或許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在那個泥沙俱下的時代,在那樣的政府統治下,誰也沒有辦法救國,譚嗣同的死并未喚起大多數民眾的覺醒,甚至喚不起他們的一點同情,拳亂來了又去了,普羅大眾卻依然生活在痛苦中,甚至比清末時亦有不如,就像書中所描述的一般,好人如王掌柜一般逐漸無立錐之地,只有窮兇極惡之人卻生活得越來越好,在這本書中,作者不僅立意要探討中國人的人性問題,也是在探究高于時代之上的社會問題。
《茶館》高三讀書筆記5
在暑假中,我找出了爸爸珍藏的書《茶館》。
《茶館》是老舍的著作,里面寫了一個掌柜和他的茶館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叫王利發的人,因為喪失了父親,所以他二十歲就當上了裕泰茶館的掌柜。在這個茶館,你沒事有事都能待很久。
可是,好景不長,大清的警察宋恩子吳祥子天天來搗亂,攪得生意一塌糊涂。好不容易等到了民國,宋恩子吳祥子的兒子居然也當上了警察……
裕泰茶館一天不如一天,悲劇就天天發生:先是妻子被車撞了沒人管,又是傷兵天天來攪生意,最后竟然讓劉麻子給要走了。
最后的一天晚上,老掌柜叫來了朋友秦二爺、常四爺一起說起了自己的遭遇,朋友走后,老掌柜將常四爺揀來的紙錢點燃了。一會兒,就火光沖天,老掌柜依然坐在哪兒,他想起了年輕的時候……
《茶館》這部小說看后總是叫人悲憤不已。為什么可以讓小唐鐵嘴兒、小劉麻子、小宋恩子、小吳祥子這樣的家伙過得有滋有味,天天不愁吃不愁穿。而就不許像王掌柜、常四爺、秦二爺、松二爺這樣的大好人過上好日子?這種世道也太不公平了,但那時的人們又能說什么呢?
一鍋老湯、一壺釅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間悲喜劇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館”里上演,演繹著老舍先生蘸著滄桑寫出的舊時代里黑暗的一頁,把一幅沾滿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歷史民俗畫卷生動地展示在讀者面前,留下永恒的記憶。
【《茶館》高三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茶館好詞好句12-23
匆匆的讀書筆記高三12-22
高三《聊齋志異》讀書筆記12-25
狼王夢讀書筆記高三12-15
高三《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1-14
讀《月亮茶館里的童年》有感600字10-18
海底兩萬里高三讀書筆記800字02-18
高三心緒-日記-高三01-12
高三為話題的高三作文02-18
高三作文關于老師_高三作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