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學論讀書筆記

時間:2023-04-23 12:11:22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大教學論讀書筆記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教學論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大教學論讀書筆記

大教學論讀書筆記1

  這個寒假,強迫自己靜下心來閱讀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看后雖然不太能領略其中的精華,但還是有些感觸。

  《大教學論》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主要目的在于: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并使基督教的社會因此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

  在《大教學論》中,作者以自然中的種種現象,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向我們揭示了教育中的許多原則和規律。

  如第十七章《教與學的便易性原則》中的原則六就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鳥兒孵出小鳥,它絕對不會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們快些孵出來,而讓它們在自然溫度下慢慢發展。后來,鳥兒也并不隨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鳥,急著讓它們快快長大,而是小心地為它們選擇食物,按照它們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們。這讓我想到了班里的后進生,難道不更應該學習鳥兒孵卵、喂食的方法嗎?“后進生”暫時比一般學生的學習能力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們把所有的學習任務都完成,出現的結果是,他們一樣都不完成。就如“我們拿一只仄口的瓶子,把大量的水猛烈地倒進去,而不讓它一滴一滴地滴進去”的結果一樣可悲:即大部分的水流到瓶子外邊去,最后,瓶子所盛的水比慢慢地滴進去的還小。這就提醒我們“教學生的時候,不是盡學生所能領會的去教,而是盡教師自己所愿教的去教”是愚蠢的行為。所以,對于這些學生,我們應該根據他們能力的大小,單獨為他們確定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他們的進步就會變得明顯;然后再確定下階段的學習目標。對于這些學生,我們千萬不能心急。因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進”。

  又如第十八章《教與學的徹底性原則》中原則八也舉了一個顯淺易懂的例子:當一只鳥兒形成的時候,肢體與肢體連接,骨頭與骨頭連接,筋肉與筋肉連接。一株樹木的情形也一樣,樹干是和樹根連接的,樹枝是與樹干連接的,嫩枝是與枝柯連接的;所以,這些東西雖則都有成千上萬,但整個都是構成一株樹木的。一所房屋也一樣,假如要能耐久,墻壁就必須建在基礎上面,天花板和屋頂就必須建軍在墻壁上面,總而言之,一切部分,從最大的以至最小的,都必須連接和裝配起來,它們才能形成一所房屋。這幾年,我們學校嚴格按照新課程實驗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等課程,一門也沒落下,還特別開發了校本課程,如朗讀、書法、形體、每周一歌等。看了《大教學論》這一章節,我對學校的這一做法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這是為孩子們打下良好的學習、發展基礎,建好牢固的連接、支撐框架。同時也為平時偶爾偷偷占用一點這些課程的時間去做語、數、英等區統考科目的習題感到慚愧,目光太短淺了,對不起自己的學生啊!是的,學生終生的學業應該組成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整體,他們將養成一種習慣,能夠輕易地、自然地從一件事情走向另外一件事情,讓他們的眼睛將看到一個非凡的范圍。

大教學論讀書筆記2

  聽說《大教學論》可以說得上是西方近代教育傳統的奠基之作,同時它也是當代青年不可不讀的一本經典名著。也許正正因為如此,黃校把這本赫赫有名的著作送給我們每位跟崗學習的老師。手捧著這本簽有黃校的親筆簽名的《大教學論》,我倍感珍惜,定要下苦功讀好這本巨作。

  《大教學論》的作者夸美紐斯熱情地贊美教育這一職業是世上最具自豪感的。他主張教師應當充分激發孩子們的求學欲望,并且運用溫和的、循循善誘的方法,用充滿愛心的言語吸引孩子們,而不是嚴肅的態度使學生疏遠教師。教師和學生的融洽關系是增進教學質量的很大的幫助。如果教師時常夸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他們表揚和肯定等等,如果教師把他們應學的知識結合我們日常的生活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可以輕松愉快的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并且牢牢地記在心里。再用其他一些方法來和善地對待學生,教師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對學習倍感興趣了。

  “以人為本”關注每個人,不要忽略個體。夸美紐斯說:“誰也不能野到不能馴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傾聽教導與知識。”這正正可以說明后進生的教育需要用愛去引導,我們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他的心理特點,并根據其心理特點而進行教育。他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和微細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鼓勵、贊揚,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進步,從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點燃起自尊心的火種,獲得克服缺點的勇氣和自信。就像書中所說的:“施用任何強力的`結果,我們反而只能使人厭惡學問,不能使人愛好學問。所以,我們每逢看見有人心靈受了病,不愛用功,我們就當用溫和的療法去除掉它的毛病,絕對不可采用粗暴的方法。”

  《大教學論》還有許多精彩語言:

  凡是在知識上有進展而在道德上沒有進展的人,就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學校沒有紀律便如磨坊沒有水。

  應該當心,只允許勤勞努力、德行優良的學生進大學。不實在的學生,只知道在安逸與奢侈中浪費他們襲產與光陰,因而給別人以壞的榜樣是不能寬容的。這樣,沒有病毒,自然就沒有傳染,大家便會專心工作了。

  愛好真理的人容易看到真理,尋求真理的人容易發現真理。

  須得學會敢于正視別人,學會應付真實的勞苦,不要畏縮。否則他們便會變成遁世的人,厭世的人,或是變成懶惰的人,礙事的人。

大教學論讀書筆記3

  《大教學論》是夸美紐斯的代表作,他生活于是1592年到1670年,是一個介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間的時代。他終生從事教育工作,是一位偉大的教育思想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上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而被推崇為教育學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體系為現代的系統的教育學奠定了始基,所以人們又稱它為“現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學說包括在他的《大教學論》里。《大教學論》實際上包含了整體教育學的內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學法的基礎。

  這本書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大教學論》它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書中是這樣解釋這句話的含義的:這是一種教起來準有把握,因而準有結果的藝術;并且它又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就是說,它不會使教員感到煩惱,使學生感到厭惡,它能使教員和學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樂;此外,它又是一種教得徹底、不膚淺、不鋪張,卻能使人獲得真實的知識、高尚的情誼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藝術。

  夸美紐斯的這本《大教學論》的主要目的在于: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并使基督教的社會因此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

  本書全面論述了人的價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舊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學制度、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紀律等。全書共33章,每一章都談到一個具體的問題。既有豐富的教育理論,又有生動的事例。作者強調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對人發展的作用,認為所有的人都應當獲得教育;對教學內容,方法及其藝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說明;提出了一套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奠定了教學論的理論基礎;系統地制定了分班上課的教學制度。

  班級授課制是夸美紐斯對近代教育學最大的貢獻之一,在今天已經廣泛普及。在17世紀之前,西歐各國仍普遍采用的個別施教的教學形式,全年不同時間都會招收新學生。這樣使得同一教室內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教師的個別施教使得學生相互干擾,效率不高。適應社會生產的日益發展和擴大,參照耶穌會已有的實際教學經驗,夸美紐斯從理論上闡明了班級授課制度,開創了新的教學形式,有了劃時代的意義。

  作者指出:“我認為,一個教師同時教幾百個學生不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要緊的;因為,對教師、對學生,這都是一種最有利的制度。教師看到跟前學生數目愈多,他對于工作的興趣便愈大;教師自己愈是熱忱,他的學生便愈會表現熱心。同樣,在學生方面,大群的伴侶不僅可以產生效用,而且也可以產生愉快;因為他們可以互相激勵,互相幫助。”(p139)

  “把全體學生分成班級,比如十人一級,每組由一個學生去管理,管理的學生又由上一級的去管理。”(p140)

  在論述班級授課制優越性的基礎上,夸美紐斯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1)教導從每年的一定時間開始。

  2)學科的劃分要使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小時都有一定的工作,因為這樣會使計劃好的一切工作易于完成。

  3)要使用固定的課本。

  4)要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導。

  此外,讀過《大教學論》,自然”一詞在我心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位“現代教育之父”,以自然中的種種現象通俗易懂地向我們揭示了教育中的諸多原則和規律。遵循自然法則,教育就會有可喜的結果。在《大教學論》中,夸美紐斯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鳥兒孵出小鳥,它絕對不會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們快些孵出來,而讓它們在自然溫度下慢慢發展。后來,鳥兒也并不隨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鳥,急著讓它們快快長大,而是小心地為它們選擇食物,按照它們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們。而教師對于后進生的教育,更應該學習鳥兒孵卵、喂食的方法。后進生”暫時比一般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加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們把所有的學習任務都完成,出現的結果是,他們一樣都不完成。對于這些學生,我們應該根據他們能力的大小,單獨為他們確定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他們的進步就會變得明顯;然后再確定下階段的學習目標。對于這些學生,我們千萬不能心急。因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進”。

大教學論讀書筆記4

  《大教學論》是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教育理論方面的代表作,他是近現代教育和教學理論的最偉大的奠基者之一。古德教授曾說過:“17世紀開始了教育和科學的新時代,在一定程度上,夸美紐斯是這兩個方面的先驅。”特勒爾博士在一次報告中說:“夸美紐斯在教育史上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他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引來并支配者整個現代化運動。他與我們現在的教學的關系,類似于哥白尼、牛頓與現代科學的關系以及培根、笛卡爾與現代哲學的關系。”由此可見,夸美紐斯不愧為近代教育理論的先驅,他的泛智思想是近代百科全書的先驅。在教育史上,《大教學論》是他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看著這本書的名字,夸美紐斯說過的話不由久久地回蕩在我的耳畔:“我的主要教育事業之一是改良教育,這是我多年來的努力,想幫助學校里的青年,使他們擺脫所受的苦惱。”想想夸美紐斯所受過的苦難,國破家亡、喪妻失子、顛沛流離,書稿一再被毀,都沒有動搖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獻身精神。我敬佩他,愛戴他,我要帶著這份敬重之情細細地品味他書中的文字,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以下我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作者創作這本書的背景

  夸美紐斯于1592年3月出生于捷克摩拉維亞的烏爾斯基--波羅特附近的一個手工業者家庭,父親是新教徒。他的一生也與兄弟會結下了不解之緣。12歲時就成了孤兒,夸美紐斯中斷了初等教育,后由兄弟會資助受完了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夸美紐斯擔任一所文法學校的教師,開始研究教育問題。1618年,擔任兄弟會牧師兼兄弟會學校校長。1618~1648年,捷克人民為反抗德意志天主教會的統治進行了長達30年的戰爭。捷克戰敗后,夸美紐斯離開祖國,開始了終生的流亡生涯。

  流亡波蘭期間,夸美紐斯繼續在兄弟會創辦的中學里任教,并探討教育改革問題,他的幾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繼問世,如《語學入門》《大教學論》《母育學校》。《大教學論》于1654年首次正式公開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將其列入《外國教育名著叢書》之中。

  二.內容概括

  《大教學論》這本書共三十三章,有其完整的體系,大體可劃分為六個組成部分:

  1. 總論:第一~十四章。

  2. 體育:第十五章。

  3. 教學論:第十六~二十二章。

  4. 德育論:第二十三~二十六章。

  5. 學制系統及課程論:第二十七~三十一章。

  6. 實現教育改革計劃的呼吁:第三十二~三十三章。

  三.感悟

  夸美紐斯認為,“不僅是富人和有權勢的人的孩子,而是一切孩子,不分男女,不分出身高貴或出身平民,不分富裕或貧窮,而是生活在一切城市和小鎮、村落和小村莊中的孩子,都應該上學。”這種普及教育的思想不正是體現了受教育的人人平等性嗎 ?這種普及教育為了使人成為理性的動物,成為萬物的主宰,從而有益地利用此生,利于社會的長遠發展。想想我們當今社會中的人,也許不受教育可以很好地生存,但是真正意義上成功的人一定受過良好的教育。也許你會說許多有錢的人不是照樣沒受過教育嗎,但是他們所謂成功的道路又能走多遠呢,靠什么去支撐呢?就像索爾蒂斯說過的一句話:一個教師不學教育學,照樣成為好老師;但是,好也好的有限,而壞則每況愈下。所以一個人沒受教育就像一個老師沒有教育理論,好也好的有限。

  夸美紐斯說:任何人的心性愈是遲鈍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幫助,使他能盡量擺脫粗曠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個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進都能地步。一只篩子,如果你繼續不斷地用水潑去,它便愈來愈干凈,雖則它不能夠把水留住;同樣,魯鈍和悟性孱弱的人,即使學問上面得不到進步,但是心性可以變得比較柔和……這些話語真的非常富有見地。他還對人的成長有先后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有些人小時候身體強壯,但是后來變得多愁多病;有些人青年時代多病矮小,后來卻長得壯健魁梧;智性也是一樣,有些人發展得早,但是不久就凋枯了,變魯鈍了,有些人原來很愚鈍,可是以后變得敏銳、聰明。夸美紐斯的思考與我們現在的思想是多么的接近呀!想想我們的學校老師,對待一些智力有些遲鈍,性格內向的學生又是怎樣呢?有的老師會認為這個孩子有抑郁癥,也許他只是性格內向而已。由于老師的疏忽,同學的疏遠,孩子的自卑心越來越嚴重,只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所以,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平等地對待學生,不能給學生過早地下定論,應該讓每位學生感受到人文的關愛,沐浴到教育的陽光。

  夸美紐斯提倡教學組織班級化。他總結了當時的新的教學組織的實踐經驗,把它們上升為理論,推動了教學組織的班級化。首先他論證了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能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和有利于學生學習;調動了教與學的積極性;節省時間、精力、避免了干擾。其次,他確定班級教學是學校工作的基本單位,并據此制定了學年制以及學期、假期制和學時工作計劃。再次,他還具體說明了班級教學制的要求,應有一定的目標;每個班級應有固定的課本;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導;全班的學生在同時做同樣的功課;每種科目應該與相關的事項一道講授等。他所確立的班級教學制的理論和他所提出的關于班級教學制的要求,在近代教育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夸美紐斯對于教學方法的重視程度很高。他對舊時學校缺點的體會是很深刻的。他說,舊時學校“教導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嚴酷的,以致學校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屠場。他自己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悲慘地損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節上面浪費了青春的鮮美的歲月。” 所以他提倡青年們能夠迅速地,愉快地,徹底地進行學習。因為,人是有可塑性的,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見教育辦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學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夠,也不是學科太難。所以,我們每一位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總結出一套適合學生的有效教法,而不能死搬硬套地用舊的教學方法,不注重創新,這樣只會害了學生。

  《大教學論》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給了我很多啟發。從這本書里我可以看到夸美紐斯熟悉以往全部西方教育發展史,熟悉西方歷史上的教育家,教育著作和教育經驗。他對教育的研究理論是令人敬佩的。他提倡民主教育和泛智教育。我相信這部著作也是他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典范。但是我想,夸美紐斯處于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他的思想肯定兼帶時代的特點,充滿著矛盾。一方面他同情貧窮人的疾苦,提倡普及教育,民主教育,泛智教育。他的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資本主義發展的客觀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發展資本主義的教育思想和措施。另一方面,在世界觀和教育觀上都未能徹底摒棄宗教神學和唯心思想。這也體現了他內心的矛盾。即使這樣,也不影響《大教學論》在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中,我會把這本書當做一面鏡子,時刻照著自己不斷向前。

大教學論讀書筆記5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從讀師范時就對17世紀捷克大教育思想家夸美紐斯的重要著作《大教學論》有所了解,但卻沒有真正認真的研讀過,很是慚愧。所以本次假期,我找到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xx年6月出版、任鐘印翻譯的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教學法解析》來讀。

  一開始閱讀的時候感覺作者好像在進行基督教講義,似乎和教學關系不大,可是慢慢堅持讀下去才明白作者的精要所在。夸美紐斯在尋求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

  夸美紐斯生于1592年3月28日,卒于1670年11月15日。他終生從事教育工作,是一位偉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上做出了跨時代的貢獻而被推崇為教育學上的哥白尼,《大教學論》一書承載了他的重要的教育思想,全面論述了教育的目的、作用,以及學制、教學法、體育、德育、宗教教育、學校管理等一系列問題,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步體系完整的教育學著作。斯皮爾曼曾這樣稱贊夸美紐斯和他的《大教學論》:“倘若各時代的關于教育寫的著作全給丟了,只要留得《大教學論》,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做個基礎,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學。”《大教學論》的主導思想是熱切希望所有的人都受到完善的教育,都得到多方面的發展,成為和諧發展的人。他要求把“一切事物”的知識教給“一切人”。

  讀完此書,我有以下感悟:

  一、尊重生命,讓學生幸福學習

  《大教學論》的第一章標題“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純粹、最卓越的”是全書的指導思想之一。第二章“人的終極目的在于來世”,第三章“今生只是為永生做準備”,這兩章,夸美紐斯在闡述教育的目的。因為夸美紐斯是一個基督教徒,他的學說借助宗教來宣傳,所以我們要去掉其唯心成分,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夸美紐斯對生命、對未來、對學生的.幸福的關注。

  二、適應自然,讓學習變得有趣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許多章節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把“教育要適應自然”作為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原則。換句話說,夸美紐斯希望學習在以興趣為基礎的活動中展開。“如果不首先喚起學生的興趣,就不要施教。”

  三、研究對象,讓教學變得有效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教育和教學工作要按照自然發展的“規律”或“法則”來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要依據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傾向來進行。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夸美紐斯以下幾個有效教學的觀點。

  1.教學內容的選擇,突出有用的原則。

  2.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采取班級授課制并提出小組合作學習。

  夸美紐斯主張“一個教師同時教很多學生”,并建議采用大班和小班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要求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十人,各組都有一名學生負責管理,協助教師監督和檢查小組成員的功課。

  3.教學過程的理論基礎是感覺論,即建立“感覺、理解、記憶、練習”的過程。

  4.教學原則的確定,強調適應自然。

  教學過程的展開,除了要以感官為基礎外,還必須遵守一些“規則”才能使教學過程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有所成

  在書中第十二章第十八小節,夸美紐斯對學生六種不同性格的劃分是這樣的:“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遲鈍的;有些人是溫柔和順從的,有些人是堅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識,有些人較愛獲得機械技巧。這三對相反的性格,我們一共得到六種不同的區分。”

  綜上夸美紐斯的這些論述,明顯讓人感受到其中滲透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原則,同時也滲透了他對全體學生的關愛和有關教育平等的智慧。在當今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怎樣對待學生?是不是應該因材施教,分層對待?答案當然是不言自明的,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有所成!

【大教學論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大教學論的讀書筆記08-08

大教學論的優秀讀書筆記07-14

《大教學論》讀書筆記(通用13篇)10-31

大教學論讀書筆記(通用5篇)08-03

大教學論的優秀讀書筆記(精選5篇)07-13

大教學論的優秀讀書筆記范文(通用7篇)07-13

關于教學論的讀書筆記02-03

《有效教學論》讀書筆記09-22

優秀的教學論讀書筆記參考09-02

論自由的讀書筆記01-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不射视频网 | 日本手机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女同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 思思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