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4篇(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桑旅媸切【帪榇蠹艺淼姆此嫉淖魑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反思的作文 篇1
學校搬遷到新德西路,爸爸媽媽讓我獨自乘車上學,并給我買了一部手機。我乘到藥師弄站下車,就給媽媽打電話報個平安。手機啊手機,不料卻因它惹了禍。
我的手機屏幕上有個小人,十分可愛,而且配有動聽的`音樂,讓人愛不釋手。每天放學回家,一放下書包,我就打開手機玩個過癮。手機里有很多游戲,我最喜歡“花樣摩托艇”,每個賽道都有幾只跳板,駛上跳板騰空而起,按“上下左右”鍵,就在空中做出各種不同的造型。摩托艇來了個“晴空霹靂”,連翻好幾個跟斗,越過了一堆石頭,并且順利過關。一天又一天,已經闖到了第4關,游戲難度越來越大,我的級別也越來越高,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闖關。
我竟沉迷于手機游戲,作業質量越來越差,成績也直線下降。這天,我又在玩手機游戲,恰逢媽媽提前回家,來了個突擊檢查。我來不及藏起手機,終于露出了馬腳,她奪過我的手機,看了看屏幕就嚴厲地說:“你們老師打電話說,你‘隨堂小卷子’上的數學題目,每次十道題都要錯掉五六題,單元考試成績也落到了平均分之下,原來是這么回事!”我低頭不語,她又說!敖o你買手機是為了方便聯系,打電話報個平安。你卻沉迷在游戲里,學習一落千丈,真是個不爭氣的孩子,手機沒收!”我又慚愧又后悔,恨不得找個地縫鉆下去。這是手機惹的禍嗎?玩物喪志,我真該好好地反思。
反思的作文 篇2
在講完《時分的認識》后,我告訴同學,有了時和分,我們的生活有了規律,我們認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與公平性。是不是表示時間的只有時和分呢?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導課時,我先展示了110米欄的的冠軍劉翔的照片,問:您認識他嗎?你怎么認識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我有說,你們誰知道他的最好成績是多少?我接著問:如果只知道時和分,能記錄劉翔的成績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秒的認識。
2、充分利用多媒體
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打開一個表,讓它一秒一秒的走動,在嘀嗒嘀嗒的.聲中,讓學生看一看秒針走一圈時,分針的變化,學生看的很認真,當秒針再一次走到12時,學生很快得出結論,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即一分鐘。從而得出1分=60秒。在學生全員參與的情況下,自主感受,然后讓學生拿出自己的鬧鐘,驗證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否成立。 從而加深印象。
3、感受秒
秒的時間很短,所以感受起來很難,我問1秒你能做什么?學生回答:一秒能翻一頁書 ,一秒能寫一個字……看來一秒我們能干的事情太少,是不是一秒就干不很多事呢?我告訴同學:1997年,我國第一臺集成電路計算機投入運行,一秒運算500萬次;20xx年我國平均每分鐘出生31個新生嬰兒;三峽水電站每秒發電2685千瓦時…… 讓學生充分認識一秒的作用,積少成多,就會充分利用時間。
反思的作文 篇3
如果說文章的主題是心臟;結構是骨架;語言是細胞;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選材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血肉的好壞。
然而素材的缺乏卻讓職業高中的學生選起材料來捉襟見肘,寫出來的'文章空洞而沒有說服力。近年來更是有些學生有材料可寫,但是都有以下幾個通。
、宄缟泄糯,缺乏現代感。㈡空發議論,缺乏事實感。㈢書齋味濃,缺乏生活感。㈣濫用熱點,缺乏加工度。㈤細碎繁瑣,缺乏典型性。
因此,知道學生如何積累材料,如何去選擇適合文章又富有新意的材料迫在眉睫。本教案就是針對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懂得如何去收集整理材料,并且讓學生把握六種選材的基本原則。
當然,作文的選材絕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學生自己在作文中多練,多積累,培養語感和文感。
反思的作文 篇4
第三代作文圖書對小學、初中、高中段的作文訓練進行整體的認識與規劃,并注意其間的銜接。新作文雜志社曾編發了一篇高中段的以親情為話題的作文訓練案例,執教老師有意引導學生對親情進行縱向對比思考,豐富親情的內涵,使學生先完成由“事”到“理”的升華,再完成有理性認知到細節的體驗與觀察、由對親情事例地感受到對親情內蘊的理解、由對親情的感動到對孝道的理解與體悟。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書讀多少是限,路行多遠為度?粗放式的學習方式與今天快節奏、廣信息、多元立體的生活環境有明顯的脫節。第三代作文圖書的編撰必須建立在對作文形成規律的認識與把握之上;作文訓練應分解到具體的環節,不少家長、學生甚至老師將關注的焦點放在考試作文上,豈不知,考試作文猶如秋天糧屯中的糧食,在收獲之前有春的播種、夏的蓬勃。作文訓煉不應該將目光只放在中、高考作文這樣佟極目標上,不應該只盯著演員在舞臺上動人的“一分鐘”,而是應該關注過程的展開,關注演員臺下艱難困苦的“十年功”。
作文訓練總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老師、家長、學生、文化氛圍、讀書、思考、心境,等等,這些因素構成一種特定的個性化作文空間和作文氛圍。作文訓練要注意協調各種因素的關系,形成訓練的合力。這樣的訓練才是高效的、經濟的。
其實,作文訓練最根本的是思路問題,“沒得寫”是不知道寫什么,“寫不來”是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寫。如果寫作者文思泉涌,寫作就不成為問題了。這最終要看寫作動力能否被激活——發動機發動起來了,走不走不就是一個時間問題了嗎?
此外,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的習得與發展,這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社會上所謂“快速作文”、“一點通作文”之類的只是商家吸引讀者眼球的手段,其實與作文能力形成的規棒完全相悖。
不難看出,寫作學習與訓練對學習者的情商、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提出了嚴峻挑戰。如果不對學習者的非智力因素予以呵護與關懷,寫作訓練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這是兩條腿中的一條,少了它,路將走得艱難、痛苦。非智力因素訓練是一種隱性訓練,是一種附著式的訓練,是一種長期積累、漸顯成效的訓練。第三代作文圖書重視這一因素,以滲透的策略和漸進的方式對學習者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讀與寫的關系是語文教學中的老話題,也是大家爭議了很長時間的話題,結論是“讀是寫的基礎,以讀為主”、“讀為寫服務,寫來引領讀”、“讀是吸收,寫是輸出”,等等。中國古代以科舉取士,一文定終身,寫一統天下的狀況延續了好幾個朝代。后來,這種格局被一場空前的文化運動給顛覆了,于是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折,寫從此成了讀的附庸。當國人的寫作水平江河日下,當人們從這場無意與無知造成的噩夢中醒來時,讀與寫誰是“老大”的爭論仍然讓語文界熱鬧不已。其實,在筆者看來,這個爭論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許多人沒有弄清楚閱讀與寫作各自的內涵與作用,而是把兩個互為你我的問題當作一對矛盾來討論。
第三代作文圖書本著讀寫和諧合一的認識,對閱讀與寫作進行平行處理,引導讀者從閱讀中汲取寫作的營養,在寫作中體悟文章閱讀的意義與途徑。比如,對的閱讀將為寫作輸送新鮮血液,使寫作充滿時代氣息,而在寫作過程中對時事信息的深層解讀又將深化對信息的理性認識。這是一個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誰主誰從的問題。
【反思的作文】相關文章:
反思作文02-03
作文反思01-29
作文:反思01-28
反思作文12-04
反思的作文11-03
(精選)反思的作文08-07
【精選】反思作文08-26
【精選】反思的作文08-16
[經典]反思的作文08-25
(精選)反思作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