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反思的作文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反思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反思的作文 篇1
十天前,我參加了今年的中考監考。我和其他部分老師被派到兄弟學校三中監考。16號下午考物理,我和我的搭檔,城北中學的顏老師監考一個報考職校的考場。我們像上一場一樣,按程序地做著自己的工作。開考前十五分鐘,考生進了考場,考場里嘰嘰喳喳的聲音不斷,顏老師小聲制止了一下。都說報考職校的學生素質相對低一些,我們有思想準備,所以對于開考前的小小混亂也并不覺得奇怪。
考試開始,我也開始了我的并不可少的例行檢查,以確保考生已正確填寫了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查著查著,我發現一位考生趴在桌子上,兩手捂著一個手機,正在按著鍵,我有點出乎意料的感覺,隨即走過去:“這位同學,你不能帶手機進考場的,考試前已經交代過了。”
“我按著玩,又沒有作弊。”他咕嘮著。
“這是規定!”我嚴肅地說,“請把你的手機交到講臺上,考試結束了再還給你。”
“誰規定的?我怎么不知道?”他蠻橫地回絕著,對我不理不睬。
我見自己說服不了他,只好向外監匯報,外監找來局里巡視的領導,領導像我一樣給他講明規定,可他仍然橫著,不預理睬,領導找來監考守則,把相關內容指給他看,他卻不屑一顧,仍然我行我素。這位局里的干部一臉尷尬,只好叫來三中的校長。校長對著這位考生嘀咕了有兩分鐘時間,聽不清說什么,終于,手機被校長拿了過來。我舒了一口氣,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半小時過后,這位考生突然拿著試卷,走上講臺:“我要交卷子!”顏老師皺著眉頭說:“可現在還不允許交卷!”
“憑什么不讓我交卷啊?”考生甩下試卷,揚長而去。我和顏老師愣怔著,有點不知所措的感覺,特別是我,一直在全市最好的中學任教,面對的是全市選拔出來的好學生,即使最差的也多多少少能學點東西。這樣的現象實在是今生第一次碰到。我們再次向考點負責人匯報,心情不爽地繼續著這場監考。
在整個監考過程中,我注意到有部分考生一臉怪笑地觀賞著發生的一切,有的仰著臉傻坐著。三十個人的考場,只有一兩個在認真答題。考著考著,有五、六個人開始大模大樣地趴著睡覺,其中一位睡得很沉,突然一個驚厥,推動了桌子,自己一臉茫然地睜開眼睛,四下看看,又趴下,繼續睡。有一個女生,指甲染著刺眼的紫色,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仔細編排著自己漂亮的大頭貼,對于我的無聲制止和手勢提醒不作任何反應,全當沒有看到,其認真勁,像在進行一件很有意義的藝術創作一樣。
考試結束前一刻鐘,我有意識地在考場上來回走了兩圈,我發現大概有二十多位考生的卷子一大部分全是空白,我估計,這個考場上的考生物理成績均分肯定不會超過25分。
監考已經過去十天了,可我的心里一直被什么埂著,相當地不舒暢。有過去的老同學,在三中任教的一位老師這樣笑話我:“你也太大驚小怪了吧,像我們這樣的學校,不好好學習的學生占大多數,而且家長素質也很低,我們有些老師因為管教學生而被其家長指責是常有的事,甚至還有被家長打的。說老實話,我們教者心都寒了,工作熱情在一點點地喪失。”
我的心因為這樣的話而沉重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差,成績不好就一定會影響其整個素質的提高嗎?也許這是個大氣候的導向問題,“學習成績決定一切!”這種潛在的信號已根深蒂固于每一個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心中。作為教師,因為自己的學生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去接受自己傳授給他的知識而有種很強的挫敗感,從而影響其工作熱情與教學情緒;作為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好的學習成績,不能光宗耀祖而打罵訓斥,直至失望放棄,任由其頹廢、混世而無計可施;作為學生,因為不能順暢完成學習任務,又得不到好的勸慰、鼓勵而心灰意冷,自慚形穢,最后自拋自棄,混混噩噩,打架斗毆,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浪費青春,一事無成!
分數不能說明一切!其實每個孩子內心里都有一種向上的需求。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他們需要的是一種肯定,一種正確的引導,一種尊重,一種內在潛能的正確發揮,沒有了分數就等于沒有了一切了嗎?
給一個蘋果,讓他跳一跳就能夠得到,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教育模式,如果因為先天因素不能使其成為優等生,那就通過各種渠道提高他的綜合素質,讓他成為一個有涵養,有自尊,有追求,有作為的人,那么就不會出現考場上的.那一幕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提高全民素質應該從學校教育抓起,一味追求升學率是不可取的,從長遠看,從大局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拼命培養幾個大學生,要重要幾千倍!
中國的教育體制,我,一個微不足道的教師,又能做什么呢?在這個升學率決定學校命運,決定教師飯碗的社會,我的吶喊有何用?每年全國總有幾位教師因為不堪教學重負而采用各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讓繼續活著的教育者心痛而膽寒!他們似乎在用生命的代價來告訴人們:中國的教育體制需要動大手術!
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理性思維,學會堅強面對;學會善良、熱情;學會真誠、豐富;學會感恩、尊重… …然后自然而然的,他就學會了學習:學什么?為何學?如何學?
一個國家,只有讓不學無術的人的數量下降到最低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提高了整個民族的素質,而作為教育的主管部門,只有認真權衡了未來的教育趨向并及時地給予決策,才能從根本上真正解放教師,解放學生,讓教育工作真正成為一門精端藝術,讓學習成為一種無限快樂的精神享受!
我,懷著無限憧憬期盼著!
反思的作文 篇2
作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訓練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是給學生創設的情境、適時引導,讓學生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學生作文基于生活,高質量的作文又服務于生活。然而學生往往對豐富多彩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寫出的文章難免空泛。因此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作文教學。
一、留心觀察生活中周圍的事物,平時注意積累。
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干癟。寫日記和寫讀書筆記是豐富學生作文內容的有效辦法。我要求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生活中周圍的事物,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凡是覺得新鮮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事物就把它記在日記中;把平時讀得課外書、教科書中的好詞佳句段落寫在讀書筆記中。教師定時檢查或學生在小組內互評互查、合作交流、取長補短豐富積累。教師并用一定的時間形式進行總結表彰。
二、語文教學始終圍繞學生的“閱讀與作文”
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閱讀方法和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習一篇課文學生首先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要弄清文章主要內容;作者的寫作順序怎樣,他為什么要這樣寫;走進文本,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方法。走出文本,想一想,我為什么要讀這篇文章,通過學習我學到了些什么?然后把自己的學習收獲寫于的書筆記中。
三、加強“作前指導”的教學
學生寫作文時教師要從題目入手,在內容上、體裁上多角度的進行指導。如學生在寫《童年趣事》時,我從題目“趣”字入手,讓學生多角度的理解“趣”字,有情趣、樂趣、傻趣……這樣學生就可以抓住童年有事可寫。然后讓學生從例文中總結寫法,從而指導怎樣寫。如文章的開頭有“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引用式”“啟發式”……接著把事情經過具體的寫清楚。在寫結尾時可以“自然結尾”“總結式結尾”“啟發式結尾”……學生弄清寫法后,就鼓勵學生寫片斷,然后在全班評價交流學生寫的片斷,或把幾個片斷連成一篇文章再交流。讓學生在有成就感中再來完成自己的作文。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怎樣把想表達的意思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敘述清楚。又如學習《山中訪友》一文時,作者到山中訪問了那些朋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他的寫法上有哪些不同。再看文章整個寫作順序是怎樣的,與我們寫什么樣的文章順序差不多。然后讓學生進行“游——”小練筆。
事實證明,作文教學平時要加強積累,教師要多訓練。變換角度讓學生在作文時去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這是本學期作文教學閃光點。
反思的作文 篇3
四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不好,關鍵在于老師。老師要精心設計,悉心指導,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教會他們表達的方法。
一、 在教學實踐中實行這樣一套指導方法。第一步以本為據,總結寫作方法。課本是范本,課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導,細心的老師要從課文中尋找出切合學生學生實際的寫作方法,作為科學依據,文本結合讓學生仿效訓練。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進一步印證課文中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白運用這種寫作方法并不難,很容易掌握。第三步,點撥指導,讓學生明確運用這種寫作技能最容易出現的幾種毛病,進一步加深印象,進而掌握這種寫作方法。第四步,當堂作文,強調學生實際運用新的寫作方法,這樣就避免了學生抄襲他人習作的現象。第五步,習作改評,緊扣指導重點,凡能正確運用新的寫作方法作文的學生,盡可能給予滿分鼓勵。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不一定科學,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教學實際,總結出既合學生實際,又有個性特點的教學規律來指導作文的實際教學。
二、 、精心撰寫下水作文,體驗學生寫作的甘苦。在學生看來,教科書是專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師能運用新授的教學方法寫幾篇下水作文給學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定然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看,感到運用新的寫作技巧其實并不難。因此教師寫下水作文不但可以釋除學生的神秘心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也可以使教師體驗寫作的甘苦。還能使學生經常地練練筆,給學生以勤動筆的示范,還可以了解到學生習作實際,作文的重點、難點在哪里,學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這樣就能在備課與指導時有的放矢進行突破。
三、 批改作文緊扣重點,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批改學生作文是老師最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兩個“極端”,要么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面面俱到,教師實在感到力不從心,也難做到;要么只閱不批,只閱不改,寫上批閱日期了事,這兩種方式都不可取。筆者以為,批改作文必須緊扣指導重點進行。每次作文訓練都有一個訓練點,翻開學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對運用得法的學生,老師盡可能在“眉批”欄中用簡短的語言予以肯定和贊許,在“尾批”處予以總結性褒揚,在評定等級與分數時盡可能往高處靠,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對于運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責怪,因為訓練目標比較單一,一般學生稍加提示,便會明白,因而只需予以巧妙的點撥與鼓勵,便可矯正習作的問題。至于綜合性的錯誤,如錯別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時間集中加以解決。
四、 及時反饋篇評價,讓學生再生寫作沖動。農民種地有“三分種,七分管”之說,指導學生作文也應該是“三分導,七分評”,有效地評講作文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1、 評講必須及時。講評是反饋的一種重要形式,必須講究其時效性,學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須反饋評講,不能久拖不評,拖久了就會模糊學生對訓練重點的印象,沖淡學生寫作興趣,進而阻礙學生急切獲取新的寫作知識的欲望。
2、 評講準備必須充分。評講的目標必須明確,評講的'方法必須不斷的創新,評講的程序必須清楚,評講的材料必須詳實(講評原始材料必須源于作文批改記載)。
3、 評講必須緊扣重點。訓練什么,評講什么,必須有針對性,不能胡子頭發一把抓,正反例證也必須來源于學生習作,通過對此評講,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新授的寫作方法。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必須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加強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必須引起每個管理者與執教者的高度重視。筆者堅信,只要我們主動地去探究,不斷地去實踐,認真地去反思,就不難從中總結出帶規律性的作文教學法則來。
反思的作文 篇4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高中作文教學也在不斷的改革,逐漸的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主,思維品質是語文各種能力的核心所在,面對現在作文教學少的情況,高中作文教學應該將重點放在發散思維訓練上。而要想擺脫目前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筆者從幾個不同方面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與其他語文教學工作者進行交流與探討。
一、新形勢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聚合性與發散性思維
現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交流也日漸頻繁,高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社會的信息化與開放化直接決定了學生思維的多元化與立體化,思維能力訓練目前已經成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積極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維品質。從思維的形式上來看,發散性與聚合性思維是思維的擴展與組合,同時也是演繹與歸納二者之間的統一。其中,發散性的思維具有多維性與獨特性等特點,作為語文多種能力的核心,思維能力始終貫穿于各種能力之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對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離不開聚合與發散性的思維。在這種情況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對高中語文的大環境進行充分的利用,一方面對學生已有的語文知識進行鞏固,另一方面應該重視語文教學中聚合與發散性思維的訓練[1]。教師必須要充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以及聚合性思維,從而來提升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作文寫作水平的提升。
二、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追求作文教學的新發展
筆者從自己多年的高中語文教學中了解到,為了對高中學生的作文水平進行提高,語文教師已經做了種種努力,但是現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很多學生始終會感到厭倦和畏懼,教師在這種教學氛圍中也會感到失望與乏味,因此出現了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情況[2]。因此,作文教學成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很多高中語文教師的精力并沒有完全用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上,也不能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培養,多數教師的教學都屬于微效勞動,甚至是一種無效勞動。同時這也正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學難以得到較大發展的原因之一。
都說“文章時思維信息的載體”,在很多命題、半命題的材料作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的創作思路枯竭,即使寫出了文章往往也是非常空洞的,所依據的論據多數也是相同的,這一點與傳統作文教學中所使用的思想模式有直接關系。高中作文教學普遍呈現程式化特點,抓住中心論點,圍繞論證結構進行論證,在這種情況下直接造成了作文的'乏味與枯燥,甚至有時全班學生都是圍繞一種文章模式展開寫作。學生在這種教學環境中不能對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進行發展,同時也會對思維品質的塑造產生影響。
三、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高中作文教學存在一定的規律與特點,通過初中作文教學中的寫作訓練,學生們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奠基工作,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選材與布局等方面的能力,進入高中以后,在這些基本能力的鞏固與加強的同時,也應該對發散性與聚合性思維能力方面進行相應的訓練,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必然會在記敘文、議論文的水平上產生一個巨大的飛躍[3]。例如在議論文訓練過程中,筆者曾經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一些雜志上刊登的材料作為作文材料,材料的主要內容為:挪威人多捕殺沙丁魚,如果抵港的時候魚是活的,那么價格就會高出很多,因此很多漁民試了各種方法讓沙丁魚活著抵港,但是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只有一艘船總是能夠帶著活魚抵港,這是因為這艘船上的漁民在魚槽中放入一條鯰魚,這樣沙丁魚就會面對一種陌生的環境,鯰魚就會四處亂游,從而產生摩擦,沙丁魚發現這條鯰魚的存在之后就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沙丁魚就這樣堅持到了漁港。
這則材料在課堂上一出,學生們經過片刻的思考之后便展開了討論。材料中這種現象被稱為“鯰魚效應”,是一種超自然界的生物現象,通過教師的點撥之后,學生的思路馬上開始擴展。一些學生認為是運動延長了生命,同時生命力也得到了增強,比如家兔雖然沒有飲食上的煩惱,但是它們的壽命一般不會超過十幾年,而野兔經常遭到獵人的捕殺,需要與其它動物之間進行相互追逐,其壽命卻可以達到三十年。
【反思的作文】相關文章:
反思作文12-04
反思的作文11-03
反思的作文(精選)03-16
反思作文(精選)03-29
反思作文(精選)03-28
反思作文【經典】01-11
[精選]反思的作文01-11
(經典)反思的作文01-29
反思的作文11-03
(精選)反思的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