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反思作文精選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反思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反思作文 篇1
很早就聽說于永正老師的名字,也聽說他的作文課上得很傳神。這次因要準備課參加“寫人文”教學研討,就上網查看于老先生的教學視頻,想從中獲取靈感,未曾想第一次接近于老先生,就深深地被他吸引,他的課才是真實、樸實、扎實于一體的課,他的語言并不華麗卻牢牢抓住孩子們的目光,他的設計看不見任何花哨的東西,卻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會了作文。我禁不住想拿于老先生的教學設計來模仿一把。于是,我就把于老先生的《學寫人物對話》略加修改搬進了我的`課堂。
三年級初學寫人物對話,我深知要完成教學目標是很難做到的,但這樣的語言專項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我學習于老先生,開課初: 師:小朋友,我姓普,叫普雁,來自新城小學。歡迎我嗎? 生:(齊)歡迎!
師:謝謝!那我們上課吧!
生:(齊)好!
師:小朋友非常熱情。我把剛才的對話寫下來了。想不想看看普老師是怎樣寫的?
生:想!
(幻燈片出示下面短文,請一小朋友讀這段話)
上課了,普老師走進教室,親切地對小朋友說:“小朋友,我姓普,叫普雁,來自新城小學。歡迎我嗎?
小朋友齊聲說:“歡迎!”
普老師高興地說:“謝謝!那,我們上課吧!”
想不到這樣的開場白也可以當作素材,更想不到,這樣信手拈來的素材能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顯而易見的是這樣的素材活潑、新鮮,現場感十足,而且把學生即刻推崇為課堂的主人,試問誰會不喜歡成為一堂課的主角呢?在這樣的情境中引入課題,學生即刻明白了何為“對話”。再出示提示語變化后的對話,讓學生找不同,并相機指出在對話描寫中,提示語位置可以改變,并導生發現提示語變了標點符號也跟著變了,隨即出示順口溜輔助讓學生記憶。
在這樣的學習熱情驅使下,我讓學生抄寫剛才的對話,又讓學生感到意外:作文課似乎不是這樣的簡單,抄寫誰不會呢?結果許多信誓旦旦能抄對的學生都因為粗心而出現或多或少的小錯誤。在備課時我曾無數次問自己,抄寫這一步有沒有必要,因為當堂抄寫非常費時,實戰后我才發現這一步是必須要做的,只有親自抄寫,才能強化標點符號在對話描寫中的變化,也才能讓學生親身經歷并發現寫對話必須要細心,才不會寫錯標點。正所謂“見到的,記住了;做過的,學會了。”
標點符號解決后,我隨即拋出有趣的對話:
小猴子:媽媽,我想吃桃子。
猴媽媽:一天吃三個,夠不夠?
小猴子:不夠不夠!太少太少!
猴媽媽:三天吃九個,夠不夠?
小猴子:夠了,夠了!謝謝媽媽!
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對童話永遠是樂此不疲的,這個有趣的對話再次勾住學生的注意力,我先引導學生用不同語氣分角色朗讀,再讓學生情境再現這組有趣的對話,指導學生在表演中加進動作、神態等,讓對話更加生動化。表演結束,在學生意猶未盡時讓大家把剛剛的表演寫下來,并提出要求:1、要分段;2、注意提示語位置的變化;3、注意寫好開頭第一段。引導學生明確第一段要交代時間、小猴子想吃桃的原因等。教學時,這一部分用時過多,語言不夠精煉,導致重復啰嗦;在讓學生寫前也是放心不下,啰嗦半天。其實正如課后議課時大家所說,可以在情境再現前,讓學生給對話加標點,再想想哪幾句話提示語可放在中間或放在后。情境再現前提醒學生觀察,注意表演時同學的動作、神態、語言等,寫時就會讓對話增色不少。 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我深感大師不是那么容易模仿的,但大師就是大師,其教學設計可以避免我們走更多的彎路,也能減輕學生的寫作壓力,讓學生不知不覺間學會了寫作。在此之前,很多老師曾不止
一次爭議:大師的課可不可以抄襲?今天的課讓我覺得:只要能教會學生,讓學生學會,是誰的又有什么關系呢?
反思作文 篇2
每到上作文課,有些老師常為“無題可出”而嘆息。真的沒有題目可出嗎?不是!題目就在學生身邊。現列舉一位老師結合學生生活命題三例,就足以能說明這一點。
扒拖拉機的教訓
有一天,語文課已上了一半,教室外響起了“報告”聲,原來是遲到的朱興同學來了。當老師把門一打開,全班同學頓時都愣住了,朱興的臉上用紗布包扎著,嘴唇破裂,腫得又紅又大,雪白的襯衫上還留有斑斑血跡。老師以關切的口氣問:“你怎么啦?”朱興忍著痛說:“我家住在郊區,離校遠。今天早上,我背著書包出了家門,看見一輛拖拉機,那多快啊!于是,我追呀,追呀,終于追上了。我縱身一跳,由于拖拉機開得快,我的腳還沒跨進車廂就被重重地摔了下來……這是我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結果。”說到這,全班同學都輕輕地嘆了口氣,仿佛從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下課前,老師給大家留了下一篇作文的題目:《扒拖拉機的教訓》。
他倆爭擦分界線
一天中午,語文老師發現同桌的小麗和小強下課時間在爭論什么。老師走過去一問,原來他倆經過文明禮貌月活動的教育,決心擦掉自身在課桌上劃的“分界線”。過去,誰越過分界線,誰就會遭到對方的拳擊。這條分界線嚴重影響了他倆的團結。現在,這兩個同學爭著擦掉分界線,表示今后要互相尊重,互相諒解,互相團結。老師聽了,覺得這不只是思想教育的好資料,也是學生作文的好素材。于是老師在課堂上首先褒揚了他們講團結、懂禮貌的好思想,而后給全班同學留了一道作文題:《他倆爭擦分界線》。
出奇的`天氣變化
一天,剛上第二節課時,還是天氣晴朗,陽光絢爛,可不到10分鐘,天氣急劇變化,沉悶的雷聲一陣陣從遠處傳來,刺目的閃電不時劃破堆滿烏云的天空。教室四周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就像一大群老虎從四面八方吼叫著猛撲過來,震得窗子咯咯作響。豆大的雨點,由稀到密,傾盆而降,像鞭子一樣毫不留情地抽打著一切,還帶來了一陣陣潮濕的冷氣。約半個鐘頭后,太陽又出來了,教室內外又恢復到剛上課時的情景。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真是寫景的好資料,學生對此也感到新奇。于是,語文老師給大家出了作文題:《出奇的天氣變化》。
這里僅舉出三例,還可舉出一些。這些題目,就在學生身邊,他們熟悉,寫起來有底,受他們歡迎。只要我們老師時時留心,處處留意,堅持教學上的機敏,是能把題目出好的。
反思作文 篇3
抄襲作業,電腦術語叫復制,英文叫“copy”,是指把別人的作業復制過來,變成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做法雖然不光彩,但確深受一些同學的青睞。盡管有的教師對抄襲作業的同學再三勸告,甚至是磨破了舌頭也無濟于事,這些學生就是浪子不回頭。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發現學生抄襲作業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說聽不懂老師講的課,對聽課不感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作業不會做就產生抄襲的念頭;
二是學生正處于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沉迷于電腦游戲或上網聊天,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復制;
三是由于作業太多,學生為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省時間的“copy”。
由此,我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課程的環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為什么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呢?為什么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們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脫節,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復制”了。
反思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游戲等,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復制”作業了。
反思三: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布置的作業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制作、繪畫、上網搜集材料等作業,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復制”作業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讓學生樂于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作,各學科之間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
反思作文 篇4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的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進步,幾乎成了一頓年三十兒晚上全國人民必不可少的一頓“年夜飯”,可是令人傷心的是,春晚這頓“年夜飯”已經“做”得一年不如一年了。從“廚師”到“原料”,再到做菜的“手藝”,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唯獨一直在上升水平的,是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盤碟”,可是,又有何用處呢?
今天在網上,無意間又看到了一篇關于金越導演在春晚結束后對今年春晚的熱點人物的“點評”,許多話讓人看了心里就堵得慌:“央視出于對著作權人的尊重”、“作為一臺晚會必然會有很多遺憾的地方”、“但遺憾是相對于大家對完美的追求而言”……這些話,不是在為“這頓飯的難吃”去找各種各樣的借口,還是在做什么?春晚啊春晚,你每次敗,就是敗在這些借口上了,可還是有各種各樣的“花言巧語”去迷惑觀眾。
對于之前各個媒體都競相報道的關于小品《兩毛一角》的版權問題,央視竟然好意思說出是“出于對著作權人的尊重”而放棄了這個小品,天啊!難道央視連最基本的法律都不懂了嗎?那個小品的版權是馬未都先生的,是毋庸置疑的,哪里需要他們去假惺惺地“尊重”?
我想,每年都看春晚的朋友估計不用看節目單,就能過非常輕松地說出春晚的風格、節目順序、主持人……曾經的春晚,總能引領接下來一整年的時尚潮流,總能讓許多人一夜紅遍大江南北;現在的春晚,總是拾起上一年的流行詞作為笑料,就算使出渾身解數,卻也不見得能捧紅一個人。
這些,難道是偶然?
是與否就不用我來講了吧。
春晚,你該反思了!說好聽點,是眾口難調;說難聽點,是廚師水平太次。你現在要做的不是怎樣去回絕和彌補,而是應該好好想一想,為什么每次春晚過后總有怨聲載道?應該好好想一想,怎樣把晚會辦得有點新意?應該好好想一想,怎樣讓廣告少一些?
春晚,你該反思了!
反思作文 篇5
今天,我們在音樂課時,非常吵,亂哄哄的,還有人在那里玩。然后,我們就受到批評。
我們在那里排隊時,在那里你推我,我推你。我和其它同學被李梓田和陳秋碩“玩”了一樣。陳秋碩首先,不知道為什么朝著我們這邊撞,撞到我有點站不穩,然后李梓田應該是因為陳秋碩,他又朝我們這邊撞,撞到了很多人,我也被撞倒了。后來,梅偵皓過來了,叫我們站出去,說不是我們,而是找出是誰撞的,很快就找到了。于是,我們又站回去了。因為前面實在太擠了,所以,我又跑到了后面站,到了前面沒那么擠我又走了回去。不過,我又想了一下,覺得這樣非常不正確,因為前面剛調整好位置,我又回去,那后面的同學又要后退。過了十分鐘,趙老師來了,我們才安靜,才去上音樂課。雖然只留下了五位同學,可我覺得,肯定不止五個同學,那五個同學只是剛嚴重一點。
音樂課下課了,本來要排隊,結果,體育委員說:放學了,不用排隊。有些人就飛快的`跑回教室,有些人走路回教室。還有些人慢慢的走回教室。
我們以后排隊要安靜遵守秩序,不能像今天這樣吵個不停。不在教室上的課,要排隊去,排隊回,要聽體育委員的指令。
反思作文 篇6
這次作文指導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備課時高估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我這次講授的內容是指導寫人。備課時,我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先聯系所學課文,多媒體出示高爾基、李四光、列寧、宋慶齡的填空題讓學生復習舊知;接著讓學生互相說說自己身邊最熟悉的人;然后出示一篇經典的寫人范文,讓學生讀一讀,評一評,互相啟發,明確寫一個人要通過寫一件事,抓住外貌、動作、語言、神態來寫,突出人物的特點;最后讓學生參照范文來寫自己最熟悉的人,寫完后請一兩個學生讀習作,集體來評講。結果上課,學習范文時,體會不出寫人的方法,和預設的效果相差甚遠。評講習作時,學生讀出來的習作記流水賬,語言干癟,人物特點突不出來。
2、課堂中問題情境設計的趣味性不濃。
三年級學生剛接觸學習習作,總覺得太難太難了,提不起寫作的興趣。如果課堂中問題情境設計的趣味性不濃,學生就更不樂意上習作課了。這次習作研討課,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也就體現了問題情境設計的趣味性不濃,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和老師的心靈不能產生共鳴。因此,多數學生寫的習作,寫事的過程不夠具體,寫人的人物的特點不夠突出。
通過這次研討活動,我認為在今后的'備課中,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加強備課,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一、要全面了解學生水平。
在備課時,在備學生中,特別要關注每名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關注學生素質的提高這個核心目標。我們要根據所教內容,找出新舊內容之間的關聯,尋找學生的現實水平,明確未來要達到的水平,以便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二、制定恰當的切合學生實際的學法。
事實上,學生智商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每名學生都有其自身優勢。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辯證的思想看待學生,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深挖不同層次學生的潛質。特別要尊重學生由生活經驗引發的思維,堅持思維無禁區論,視學生
為自主的人、發展的人和有潛力的人,最大限度地調動其潛能,促進自身主動發展。對于學困生應采取補救措施,對優秀生采取特殊的額外措施。通過備學生,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學生情意和人格的健全發展。
三、課堂中問題情境設計的要有趣味性、典型性與層次性
課堂教學中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是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情境和問題解決中實現的。為了使學生積極地進入思維狀態并能獲得成果,所設計的問題必須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層次性的,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而這些在經歷了教學實踐后,當然就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更好的改進。此時,再反思和進行教案的改進,就變得更有針對性。
總之,在備課活動中,認真做好“備學生”的工作,對于切實提高備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認真地備課,教師可以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反思作文 篇7
三倉中學 陳潔
《想北平》屬于“月是故鄉明”專題中“漂泊的旅人”板塊,在本文要著眼于讓學生領會故鄉施予每個人的深刻的烙印。但是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城市的面貌,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北平這樣的大城市,就更為不易了。老舍寫“我的北平”,采用對比手法,集中地表現了北平最主要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老舍在文中表現出了對故土的無限眷戀之情,其情繾綣,足以深深打動讀者,但是對于生活閱歷比較貧乏的學生,對于這種情感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那么只能指導學生在品讀文章的過程中去慢慢地理解、體會。在教法上著重文本研習,不妨充分利用對話欄,讓學生課前預習中進行評點,選擇合適的問題,全班研習。
另外,本文前半部分寫自己對北平難以言傳的熱愛與思念,以抒發感情為主,學生不易深入體會;后半部分通過對比的方法寫出北平的特點,以此表達對北平的熱愛,學生易于領會,因此,授課時決定由后半部分入手,調整授課順序,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本。
最后,對本次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問題加以總結,遺憾還是有的。文章中某些細節的處理還嫌粗糙,如有些生動的描寫,正恰到好處的表現作者的感情,但課堂上細細品位不夠,教學時各個環節的勾連還有些牽強。
20xx年9月24日
【反思作文】相關文章:
反思的作文(精選)11-12
反思的作文[經典]09-26
反思的作文[精選]10-29
(經典)反思的作文01-29
反思的作文【精選】11-06
【經典】反思的作文11-17
反思的作文【經典】11-17
反思作文(經典)05-05
反思作文(精選)03-28
反思作文(精選)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