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范文(通用21篇)
導讀: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戶戶都變得富裕起來,這種美德便漸漸被人們淡忘了,在你們家有勤儉節約的家風嗎?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范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1
我們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雖然沒有成文的家訓,但每個人都恪守勤儉節約的家風,爺爺奶奶就是我們家的“節儉標兵”。平時,吃完飯總會剩下一些飯菜,爺爺奶奶就會把那些飯菜留下來,下次再吃。而且,每次我吃完飯,他們會叫我把碗里星星點點的米粒吃下去。一次,我問奶奶:“奶奶,你為什么要把那些飯菜留到下次吃呢?涼了也不好吃了。”奶奶笑著說:“涼了,熱一下就行了,這些飯菜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來的,我們不能浪費。”
爸爸也傳承了爺爺奶奶的'好習慣。一次,爸爸工作回來時我們發現他的褲子被刮破了,變臟了。媽媽說:“重新買一件吧!”爸爸說:“不用了,只要把那些剪掉就可以了,而且還涼快。”說完,我和媽媽都笑了,覺得這個辦法還挺不錯的呢!
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熏陶感染著我,讓我也漸漸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每次看完電視,我都會把電源關掉。一看見水龍頭沒關,我就會上前擰緊它,并勸告小伙伴們:“如果不節約用水,我們的眼淚將是最后一滴水。”在學校里,我變成了同學們眼中的“勤儉小標兵”,我也很喜歡這個稱號!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慢慢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并把它發揚光大。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2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那么你想不想知道我的家風呢?
我的家風是大海上的燈塔,照亮著我這個漂泊的人找到停靠的海岸;也是那回家路上的一盞盞路燈,指引著我前進。我的家風就是勤儉節約。
奶奶從我記事開始就教導我,一定要勤儉節約,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忘記。一開始我只是陪著奶奶點頭,并不知道什么是勤儉節約。有一次,奶奶罰了我,我才知道勤儉節約的意思。剛開始吃飯的`時候,我總是只吃一點點,碗中還留著一半的米飯放在那里。奶奶看見了,用責備的眼神看著我,罰我抄了十遍的《憫農》,并教導我,以后不能有剩飯,要學會勤儉節約。這時,我才明白奶奶口中所說的勤儉節約是什么意思。以后,我就再也沒剩過飯了。我開始學著奶奶一樣,用洗菜的水拿來拖地板,用洗衣服的水拿來沖廁所,出門隨手關燈、拔插頭,盡量少用空調,多開窗戶。直到現在,我已經養成了好多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了!這都要感謝奶奶,我也是一名環保小衛士了。
請各位朋友們跟我一樣,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人民素質全面提高!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對不對?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3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勤儉節約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它是我們世代傳承的傳家寶,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傳承發揚的優良品質。在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不能讓勤儉節約與我們的孩子們漸行漸遠。作為家長,我們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在我家衛生間里我放了個大水桶,每個人的洗臉水、洗澡水都倒在這個水桶里,我們用收集起來的水沖馬桶、拖地。孩子受我們的'影響,總是把用過的水倒進桶里進行廢物利用,從不浪費一滴水,做到勤儉節約,低碳生活。有時我們還可以教孩子一些生活中的小竅門,比如家里的冰箱出現異味時,以往我會去超市買專用的除臭劑,不僅花銷大,而且失效后又會變成垃圾。而現在,我會跟孩子一起把剝下來的橘子、柚子皮洗凈擦干,放入冰箱內,幾天后,打開冰箱,清香撲鼻,異味全無,這可是天然的環保型清新劑,和去超市里買專用的除臭劑比起來既實惠又環保。現在我家的孩子儼然成了環保小大人,每次吃水果的時候都會急著先把能用的水果皮剝下來收集好,用作除臭劑。
我會繼續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也希望他可以把這種好的家風傳承下去。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4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家的家訓和家風。
春節伴隨著聲聲鞭炮聲到來了,大街小巷掛滿了紅燈籠,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我們一大家子吃完了團圓飯,坐在沙發上,聽奶奶講起了老一輩人的故事。
“我爸爸那時的事情了,當時是60年,那時可沒有現在這樣好的生活,戰爭過后我們這里非常貧窮,有人家孩子多的連飯也沒的吃更別提教育了,在那時,有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粥就別提有多好了,一個米缸,就是專門存放糧食的大缸,每次拿米都要一粒一粒數著拿,幾月前的谷殼在風中篩了又篩,生怕有那么幾粒遺忘了的,一大家子好像只要吃飽了就好像有不盡的力量一樣,所以你們不要浪費糧食要節約糧食。”
每次的故事中都有奶奶苦口婆心的'教導,而我們一大家子卻總像戲中一樣認可的點頭,在生活中也確確實實把奶奶的教導記住了,運用了。奶奶沒有文化,但說的話卻總是很有道理,老一輩的人經歷的比我們多,說的話我們也都照做了。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家的家訓和家風,我一定會成為一個節儉的人。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5
我的爸爸媽媽都來自農村。他們都是七十年代出生的,那個時代幾乎大家的生活條件都不好,他們經歷過艱苦的生活。因為這樣,他們總是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
我們家崇尚“光盤”政策,反對鋪張浪費。爸爸媽媽都會把飯菜做得剛剛好,一般都不會剩很多。如果有一點剩的,會在不影響健康的情況下留到下一餐吃。不過,剩菜剩飯爸爸媽媽吃得最多,他們都把好吃的、新鮮的留給我們。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是媽媽經常說的一句話。在生活中,她就是把物品的利用價值發揮到極致,并給它安個好聽的名字——價值最大化。舉個例子,我們長大了,衣服穿不了了,就會送給有需要的弟弟妹妹們。衣服穿舊了,就在家里穿著當睡衣;衣服穿爛了,還能當做抹布用,發揮它最后的價值。媽媽還說人也要發揮它最大的價值。我牢牢地記住了這些話。
爸爸媽媽還經常對我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因此,我明白一個道理:爸爸媽媽擁有的財富不屬于自己的,只有用自己雙手創造的財富才屬于自己。我要像爸爸媽媽一樣既能上班掙錢,又能做好家務,還能耕田種地。我會謹記爸爸媽媽的教誨,要自己勞動,不能依賴別人,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深深地受到了爸爸媽媽的影響,會像他們一樣勤儉節約,務實能干,將來還要告誡我的子女,將勤儉節約的好家風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6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雖然我們家并不是名人家庭,但我們也有家風家訓:勤儉節約。
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做人要勤儉節約,有些東西沒壞就再用用,壞了可以修就修,不可以浪費,要知道浪費是可恥的。
我之前一直沒放把勤儉節約放在心上,直到發生了那一件事:有一次我們在吃飯,我不小心把碗掉了下去,幸好我眼疾手快沒讓碗摔著,可是米飯撒了一地,但是他們并沒有罵我,只是和我說:“你這飯撒在地上,不僅臟了地板,還浪費了米,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浪費,這將是一筆多么巨大的財產啊!你知道嗎?如果中國十三億人這樣浪費,可以讓我們吃幾年啊!”聽到這些,我的心仿佛被刀割,落下了慚愧的淚水,小聲的說:“我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經過了這次教訓,我把“勤儉節約”牢記在心,從此不浪費一滴水,一粒米,不把錢亂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有一次我走在大街上,發現街上有許多殘疾人在乞討,可憐極了,可是當他們乞討幾位穿著時尚的年輕人時,年輕人十分嫌棄的.看了他們一眼,把手中的饅頭,包子……砸向他們,然后在食物上踩了幾腳,吐了幾口唾沫后哈哈哈地笑著走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憤怒極了,他們憑什么笑他們,他們也是有自尊的啊!
勤儉節約本乃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本就是每個中國人該做到的,如果人人都勤儉節約,世上便不會有這么多的貧困人民了,所以我希望人人都可以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7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教我背誦了,但不懂得其中的道理。隨著慢慢懂事,長輩們的一舉一動影響著我,使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爺爺是個老黨員,生產隊長,他對工作特別認真,誰也別想占生產隊的便宜,更不能給生產隊浪費,村民們還給他起了個外號“老黨”。對待家里“更”嚴。從我記事起,爺爺就把“勤儉、節約、不浪費”作為全家的口頭禪,當然全家也是這樣做的。現在我又拿“勤儉、節約、不浪費”的美德教育著自己的.孩子,。
記得在我七歲剛剛懂事的春節,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飯,媽媽端上了一年都沒吃到過的雞、魚,我一筷子夾了一塊大魚頭放到了自己的碗里,奶奶也恐怕我吃不上似的,往我的碗里不斷的夾菜,我狼吞虎咽的吃著,由于自己碗里的飯菜實在太多了,再怎么努力也吃不下了,我瞪著眼睛,摸著肚子,端起碗就要去倒掉,爺爺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心思,“孫女,把你的飯拿來給我吃,一米一粟來之不易,千萬不要浪費。記得爺爺曾經教給你《鋤禾日當午》的詩嗎?”我點了點頭。從那時候起,我學會了不浪費糧食。
如今爸爸又開始教育起他的外孫,要愛惜糧食。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但勤儉節約的傳統不能丟。我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珍惜每一個人的勞動成果,倡導全社會人人勤儉、節約、不浪費。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8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從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離不開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是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
從小我的長輩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特別是在我的外公身上體現的特別明顯。外公一直是我們家勤儉節約的榜樣,不僅對我們要求節約,對自己更節約,無論是衣食還是住行。現在家里經濟條件好了,我們家的人覺得沒必要再節約了,我也是其中一人,不僅挑食還吃不完,總會剩下一點。有一天晚上,外公把豐盛的晚飯做好了,我吃了之后還剩余一點,于是外公就叫我全部吃完,但是我沒聽。為了教育我,外公把吃剩的'飯菜偷偷放到冰箱里冷藏。第二天中午,他先給我們燒好了豐盛的中飯,而他自己卻拿出昨天晚上我的剩菜剩飯放到蒸籠里蒸熱,然后拿出來吃掉。我霎間明白浪費是不應該的,我明白了外公做這件事的意思,我以后就再也不剩飯了也不挑食了,和我外公一樣勤儉節約了。
“成由勤儉敗由奢“父輩們教會我們勤儉節約,而如何傳承這種美德還需要我們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現階段,我們可以厲行節約,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節約一支鉛筆、一塊橡皮、一張紙,努力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9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兄弟姐妹多,全家8口人僅靠父親一人在外上班維持生活。為了讓我們兄弟姐妹6人有衣穿、有飯吃,母親精打細算,節衣縮食。多少個夜晚,一覺醒來,我們還看到母親在燈下做針線活兒。那時候,雖然家里很窮,但母親過日子會盤算,把我們6個孩子拾掇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經常引來街坊鄰居們羨慕的目光。母親沒有什么文化,用她獨有的方式,像“吃飯時掉飯粒,臉上會長麻子;碗里剩飯到老了沒飯吃”等觀點教育我們要節約不浪費。生活中母親可以容忍我們的倔脾氣,但絕不容忍我們浪費。
現如今,我們兄弟姐妹6個,一直傳承著母親勤儉節約的優良家風。哥哥和弟弟現在還騎著憑票購買的28加重飛鴿自行車上下班,我們姐妹4人至今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我繼承了母親勤儉持家的品格。在家注意節水節電,為了約束女兒網上游戲聊天,將上網費改為按時計算,超出部分由女兒自行支付,座機改為停機保號。同時還利用有限空間,將垃圾進行分類,然后變廢為寶并進行推廣。如將茶葉渣晾干裝枕頭可改善睡眠,中藥殘渣曬干摻上土養花,飲料桶洗凈控干用來裝米和小雜糧,丈夫和女兒從開始的`不理解,到現在主動參與其中。特別是我利用休息時間將家里的舊毛衣拆成毛線,洗凈晾干捐出來,和康大姐志愿者服務隊的隊員們一起做坐墊、織手套,然后送給敬老院的老人及溫馨家園的殘疾朋友們。
俗話說:身教勝于言教,在當前大力倡導節儉養德新風尚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生活小事做起,讓節儉養德的家風理念傳承下去。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10
人們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因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么,家庭中就有自己的家風家訓。這是家人們為了我們優良的行為習慣而對我們制定的制度。我們應該遵守這些規則,因為它們能影響到我們以后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我們家的家訓是:勤儉節約。
曾經有人說雷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傻子”,“傻子”也有“傻子”的好處啊,雷鋒常常對自己的戰友說:“國家國家,‘國’也是‘家’啊!”凡是國家的財產,他覺得,哪怕浪費了一丁點兒,都不應該。正是這樣的精神才影響著我們祖祖輩輩,正是這樣的精神,也影響著我的家訓。
我的爺爺是我家最節儉的人,他做的每一關于節儉的事,都讓我感到無比欽佩。
黑夜沉沉,仿佛無邊的濃墨涂抹天邊。像輕紗,如薄霧,繞在屋脊,繞在草叢里。我正要把洗手洗腳的水倒在平時積水的'桶里,不料,被爺爺逮了個正著,爺爺說:“先別把水倒了,沖馬桶還用得著呢!”我卻不以為事的說:“爺爺,這水都臟了,不能用了,還是倒了吧!”我順手端起盆子正要倒掉,爺爺見我我行我素,把我拉到前面,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孩子,學校里不是常說要節約用水嗎?我這樣做是為了節約每一滴水,你還向我宣傳要節約用水,好好利用水資。連這樣的事都做不到,該怎樣號召別人節水用水呢?”聽完這番話,我的心里一陣羞愧,臉上也發紅發熱。
雷鋒做過的事讓我銘記在心,他的襪子,補了一層又一層,最后,一雙襪子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他還舍不得扔。作為新一代的學生,要努力把優良的家風家訓傳承下,讓它成為一種潛在的力量,引領我們健康成長!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11
我的家是一個很傳統的家庭,雖然沒有成文的家訓流傳下來,但是勤儉節約一直是我們家恪守的家風。
爺爺常常把“家有千頭牛,不點雙燈頭。”這句話掛在嘴邊,教育我和爸爸“可吃不可糟”,爺爺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每次,前一天的剩飯剩菜,爺爺都舍不得扔。總是留著第二天早上做成雜燴當早飯吃。
我好奇地問:“好吃嗎?”
爺爺笑呵呵地說:“當然不好吃。”
“那你為什么要吃呢?”
爺爺拍拍我的頭:“不能浪費糧食,你沒有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不知道糧食的珍貴。”
還有一次,爸爸在飯店請爺爺奶奶吃飯,結束時,爺爺發現米飯還剩很多,就要求一起打包帶走。爸爸覺得已經打包剩菜了,那一點剩米飯就算了吧,爺爺固執地說:“帶回去我們還可以繼續吃的,如果不帶走的話就會被倒掉,太浪費了。”最終爸爸被爺爺說得啞口無言,心服口服,打包帶回了米飯。
爸爸也繼承了爺爺勤儉節約的.習慣,平時總是教育我,吃自助餐時,要少拿多取,不要一次裝太多食物,免得吃不掉浪費;使用草稿紙的時候,邊邊角角都要利用上,寫滿了才可以扔掉;多用手絹、毛巾,少用面巾紙等一次性的衛生用品……
爺爺和爸爸的言傳身教,也讓我傳承下來。記得小時候一次吃完飯,我一推碗就準備離開,誰知道爺爺嚴厲地叫住了我,并把奶奶、爸爸、媽媽和他的碗拿給我看。我的臉刷的一下紅了起來,只見我的碗里還殘留著不少米粒和菜,而他們的碗里吃得干干凈凈的,沒有一點殘留。爺爺語重心長地教育我要珍惜糧食,想一想《憫農》,剩飯不僅是對奶奶做飯的不尊重,更是對農民勞動的不尊重,從此以后我每次吃飯都不會在碗里留下食物了。平時我也會注意節約用電用水,外出吃飯剩余時也主動要求打包帶走……
勤儉節約不是吝嗇,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良好的品質。作為新時代的主人翁,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勤儉節約的家風家訓!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12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也是我們家的家風。我出生在農村的一個普通的家庭里,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們要養成“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的好家風。
記得小時候吃飯時,我的嘴總像破了洞似的,邊吃邊漏。桌上、地上到處都是我掉的白花花的米粒。媽媽看到后,撫摸我的頭,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憫農》這首詩你還記得不?”我羞愧的看著媽媽點了點頭,心里懊悔極了。媽媽頓了頓,接著說:“詩的意思是說:每顆每粒的大米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我們不能隨意浪費糧食,要珍惜勞動成果。雖然我們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勤儉節約的傳統可不能丟。”頓時,我的臉變得通紅,覺得十分慚愧,媽媽的'話令我感觸很深。后來在媽媽言傳身教和時時的鞭策下,我逐漸養成了一種勤儉節約的習慣。
現在的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了。吃飯時,我會根據自己的飯量,吃多少盛多少,即使不小心掉米粒了,也會習慣地撿起來;學習時,一塊橡皮,一支筆,一個作業本,哪怕只用到只剩下一點點了,我也要堅持用完了才換新的;睡覺時,我絕不再浪費多一度電,不需要用燈的時候我絕不會讓燈一直亮著記得有一次,表妹來我們家做客,她洗完手忘了關水籠頭,水龍頭的水不絕地流著。我看到后,連忙跑過去關好,并告誡她說:“表妹,水是生命之源,請珍惜每一滴水,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籠頭關上,擰好。”還有一次,學校放學后,生活委員忘了把教室的燈和風扇關了,我發現后趕緊跑回去把它關好,因為我知道節約用電,人人有責!
勤儉節約這就是我家的好家風,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歷來的優良傳統。我會一直傳承下去,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只有自己做好勤儉節約,身邊的人也會受影響,變得勤儉節約起來,一個傳一個,一個影響著一個。我們社會就會慢慢地會形成一種勤儉節約的風氣,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才會發揚光大,我們的祖國才會變得更加富強!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13
“勤儉節約是傳家寶,祖祖輩輩傳到今天,不管什么時候都要記心間。勤儉節約,國更富,民更安,咱生活幸福美滿。”這首歌不但是我們家族的家風,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詞在上幼兒園時老師就教會了我。記得,有一次我和爸媽一起去飯店吃排骨米飯,由于肚子餓的“咕咕”哭,我頭也不抬,低著頭狼吞虎咽地吃了一碗又一碗,媽媽笑咪咪地看著我說:“這孩子,真能吃。”而爸爸則留心于碗中的米粒兒,瞧!我剩的米粒一個個晶瑩剔透,遍布于碗中。爸爸有點不耐煩地說:“先別吃了,先別吃了,自己看看你的碗。”我低頭一看,哇哦!我慚愧的臉都紅了,爸爸有點生氣:“今兒早上才看的新聞,要進行‘光盤行動’,怎么?一會兒就忘了?快,馬上吃干凈!一粒米也不許剩。”我應了一聲,便行動了起來。是啊,每一粒米都包含著農民辛勤勞動的汗水,每一元錢都是父母辛勤勞動的'成果。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本也。”回憶2010年的暑假,我收獲無窮。我與媽媽去北京游玩,那些我們家鄉沒有的食品、玩具,牢牢的把我那充滿好奇的心勾住,使我流連忘返,見什么都想據為己有,媽媽自然不同意,開導我說:“孩子,戒奢從簡,是自古以來傳下來的警句,大人們賺錢不容易,我們應該節約才是啊。”10歲的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滋潤著枯涸的土地。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陽光,給予我們溫暖與溫馨。勤儉節約的美德似花朵,點綴著青青的草原。勤儉節約的美德似小鳥,唱響了寂靜的森林。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古往今來,多少名人志士,是以樸素、節儉來約束自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是三國名相諸葛亮的修身之道;毛澤東則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大到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小到一個家庭,每個人。要想生存,要求上進,絕對離不開勤儉節約。翻閱我們剛剛學習的歷史書,哪一位勵精圖治的開國皇帝不懂得節儉?翻閱世界歷史,哪一個國家不知道節約?“節約便士,英鎊自來。”這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諺語。聞名世界的日本現代豐田汽車公司的“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他們公司的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換,紙張用完了正面要接著用反面等等事例讓我們震驚。
總而言之,勤儉節約是我們炎黃子孫的一種美德,讓我們一起傳承下去,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把鋪張浪費的現象徹底消滅掉。讓我們90后、00后的后代人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14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受祖輩和父母的言傳身教,勤儉節約的家風滲透到我的工作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上班節約用紙、用電。全家節約糧食,節約用水,從不亂花錢,日子過得年年有余。
記得在兒時,奶奶經常在給我梳小辮的時候講“早起三光,晚起三慌”這句話,當時小,不能完全理解是啥意思。只記得奶奶每天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打掃院落,給我們做早飯,疊被、收拾屋子,要好一整子忙碌,那時想來可能奶奶就是那種沒有文化的.農村老太,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相夫教子就是她們的生活。
直到今年春節回家,大年初一,母親又非常認真地講起了“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在我家的由來。母親是四川人,我的奶奶是河南人,母親嫁進家門奶奶就對她和父親經常說這話,意思就是早上時間是最寶貴的,不能貪睡,早上起得早了,什么事情都有條不紊的干完了,晚了慌慌張張就啥事也干不好。聽了母親大年初一又提起已故30年奶奶的話,讓我又想起了奶奶和父親經常說起的老話,“大年初一早起,勤快一年”、“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勤勞土生金、節儉五谷登”、“晴帶雨傘、飽帶干糧”,這些聽來是順口溜的話語其中蘊藏的深刻道理卻能讓我們受用一生。
從我記事起,我的父母親就非常的勤儉節約,母親每天晚上在燈下給一家人做鞋子、織毛衣、毛褲,從奶奶那里學會了做棉褲、棉衣,衣服褲子穿爛了洗干凈補一補繼續穿,她還經常教導我們,衣服只要穿得干凈整潔就是最美的。這樣家里一年可以省下許多穿衣的費用。
父親是受奶奶的言傳身教,從不浪費一粒糧食。記得小的時候,我家是面多米少,我們都愛吃米飯,每次吃面條等其它面食我總要剩飯,父親就把我們吃剩下的飯也都吃了,家里的剩飯菜父親總是舍不得浪費,也是熱一熱自己吃,留給我們吃新鮮的,母親有時也勸他,倒給自家的雞吃得了,父親總是非常固執地自己吃,他總說浪費糧食就是犯罪,我們為此都不以為然。他還有屯糧的習慣,家里隨時保持有2袋以上的面粉、大米,占地方不說,有時來不及吃還會生蟲,就這樣固執地保留著他的屯糧習慣,這就是父親認為的“飽帶干糧”,因為他是遇到過饑荒年代的,有錢也買不上糧食,受盡了饑荒的折磨。我就是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
現在生活富裕了,但我的父母依然過著勤勞簡樸的生活。我現在特別能夠理解父輩、祖輩們日子是怎么過得,我們的生活又該是怎樣,還是那句老話,老理不認不行,還得輩輩往下傳。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15
聽老一輩講,勤儉節約是我家的傳家寶。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我們全家人都信守“勤儉節約”,從不鋪張浪費。
爸爸是單位上出了名的“老煙鬼”。過去每天抽兩包煙還不夠,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不僅從數量上減少了,連質量也下降了。幾十元的香煙平常很少買,偶爾出去應酬才抽,上班時就抽十元的“云煙”或“紅河”。壓縮煙錢只是爸爸的一個小習慣,其實幾十年前爸爸就很節約。但在讀書學習、孝敬老人和幫助他人方面,他花起錢來連眼睛都不眨,許多發生在爸爸身上的故事,讓我至今還難以忘懷。
我的媽媽是一個非常勤儉的家庭主婦,雖然掌握著全家的財政大權,但自己從不亂花錢,就連購買生活必需品都要精打細算,最近更是把“節約”發揮到極至。過去做紅燒肉時,肉占三分之二、土豆占三分之一,現在全被顛倒過來了。幸好媽媽的廚藝相當不錯,飯菜依然鮮美可口。過去家里的`面包、牛奶、糕點吃不完是常有的事,現在卻很少出現這種情況。我和爸爸說她“摳門”,媽媽卻說這是“美德”。
在家里,我是唯一的“小皇帝”,花起錢來大手大腳,有時還喜歡跟富家子弟攀比。為幫助我改掉壞習慣,爸爸媽媽真是苦口婆心,經常講過去家里如何貧窮,走上社會如何艱辛的故事,終于讓我明白了“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現在我正悄悄地發生變化,很少向父母要零花錢、很少買零食,還擔心會變成有錢不會花的人呢!
朋友,如果你生長在這樣一個“勤儉為本、節約為榮”的家庭時,你會不會與父母親翻臉?我可沒有
因為我們家一直保持勤儉節約的好傳統。
爸爸媽媽經常說:“做人關鍵是要有愛心、有責任心,不亂花錢的人并不意味著家里沒有錢,而是要把省下來的錢用在最需要關愛的人身上。”我們家年年都給受災的群眾、上不起學的孩子捐款,就在汶川大地震后,我們又把近段時間節省下來的錢寄給災區群眾。
良好的家風,就好像燦爛的陽光,新鮮的空氣,非常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能生長在勤儉節約的軍人家庭,讓我感到幸福和自豪。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16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要是一點規矩都沒有的話,就像一盤散沙一樣,成不了形。爸爸媽媽也經常在我耳邊說:“做人做事,每一樣都離不開規矩的約束,有規矩方有秩序。”我聽了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媽媽跟我講過她小時候節約的許多故事。她告訴我:她小時候每天早上洗臉,都是跟大姨共用一盆水。洗完臉后,這水還可以拖地。每次吃飯都不會浪費一口糧食,因為每一口糧食都是外公、外婆辛辛苦苦、起早貪黑自己種出來的,多么的來之不易。媽媽說她小時候很少穿新衣服,都是大姨穿小了外婆改改給她穿。外婆手很靈巧,要么在舊衣服上繡上一朵花,要么綴上一個可愛的小動物。雖然是舊衣服,但媽媽穿了心里也美滋滋的。媽媽說她小時候穿的鞋都是外婆一針一線手工做的布鞋,因為買太費錢了。布鞋只要用舊衣服做就行了,這樣她們就能用節省下來的錢買學習用品。
外公、外婆勤儉節約的精神感染了媽媽。媽媽也不知不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我。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媽媽去學校對面的小店,給我買作文本。我看見一支特別好看的'筆,班上有位女同學有,我很羨慕,很想也買一支。可媽媽不同意,她不想讓我有一種攀比的心理。我傷心極了。媽媽看出我的不高興,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看你有的東西別人沒有,別人有的你不一定也非要有。作為學生,不要一心只跟別人比筆好不好看,而要比學習認真、書寫是否美觀。”我覺得媽媽說得很有道理,想到這里,我就不再那么難過了。在媽媽的耳濡目染下,我懂了,盲目攀比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我們應根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需要來買東西。在媽媽的影響下,我逐漸地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我也懂得了把自己存錢罐的錢留著,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
勤儉節約就是我家的好家風,我會努力將它一代代傳承下去。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17
流芳百世的黃氏家訓“勤儉崇文”,從外祖家的始祖起便代代相傳,深深印在每個黃氏子女心中。外始祖黃作賓創建了“崇文學堂”,后代們秉承家訓,二百多年來陸陸續續創辦了七所學堂,后來這些學堂都變身為地方上的中小學校。
母親把這條家訓也帶進了夫家,帶進了我的生活中。母親的嘴上喜歡掛著一句話,“勤儉持家”。在家里,父母總是諄諄教誨我要勤儉節約,每日三餐都要光盤,不能浪費食物;他們又總叫我不要亂花錢買不需要的東西,現在的人都追新求異,而他們呢,身上的衣服永遠是那幾件,年年如是。“勤儉”之外,在“崇文”這一點上,我體會得更為深刻。
在祖屋“宏琳厝”的三進大堂里掛滿了國畫、書法作品,每次回到外祖家,我常常溜到祖厝里四處閑逛,欣賞母親父輩們留下的各種作品,流連忘返,樂不思蜀!外祖父的大書柜是我最喜歡的地方,那里記錄了我無數個如癡如醉讀書的'歲月。
父母都愛讀書,可謂是“志同道合”。家里落地的大書柜放著經典文學、建筑、美術等各種不同領域的作品。父親最愛的是古籍,經常捧著書津津有味地看,有時我問他一些典故,他都能應答如流。我們常常一起研究題目,給對方講解……,最有趣的則是一起背古文。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到崩,今天下三分……”喲,父親又在“炫”他那“一口流利的古文”了。瞧他那一副聲情并茂的樣子,聽那忽高忽低、自信滿滿的聲調,我總會忍俊不禁,故意一字一句地對照原文,“不懷好意”地想挑出他的錯處,一旦發現了,就一定錙銖必較。父親對古文可謂“倒背如流”,而我則經常背到一段就有些卡殼。這時,父親常鼓勵我:“再想想!”我絞盡腦汁搜索每一個詞,但又想不起來。“不宜…。”父親提示到。“啊,懂了!”我一下子想起來了,高興地喊著,又接著背了下去。每當這時媽媽總是在旁邊微笑地看著我們父女。
母親最喜歡的地方是圖書館,常常借一大堆書回家閱讀。母親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就像是我的一本流動的字典。相比之下母親更加耐心教育、引導我。不論我遇到什么難題,她總是耐心一一解答。母親在教的同時也在學習,常重看一些她孩提時代看過而我正在接觸的兒童文學,與我討論和分析。母親偏愛游記,對旅游有獨特見解。我們會一起閱讀,游記仿佛帶著我們領略那優美而令人向往的朝暉與晚霞,神圣美麗的宮殿,動人的傳說,迷人的自然風光,每次閱讀有身臨其境之感。對于我們這對愛閱讀又愛旅行的母女,這使我們更加親近,它給了我們交流的機會。可以說,是母親讓我愛上了文學。
人們常說“父母是你最好的老師”,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的學校,家訓是永遠伴隨你的誡言,在無形中規范你的言行,涵養你的氣質,塑造你的靈魂,更讓你的家庭更為和睦溫馨,通過它,我與父母之間更加親密融洽,有了更多交談和互相理解的機會。以后,“勤儉崇文”這條家訓也將從我這里傳到下一代,延續不斷,傳承不絕。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18
一說起我們家,街坊鄰居們都滿口夸贊我們一家老老小小非常勤儉節約,是大家學習的榜樣。聽著他們嘖嘖的贊嘆聲,我心中滿是激動和自豪,心想:這多虧了奶奶,奶奶可是我們家勤儉節約的“模范”,是她把我家的這一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呢!
有一次,奶奶在垃圾桶里發現了一件上衣,這下可把她氣壞了,她一邊撿起這件上衣,一邊嘴里犯起了嘀咕:“這幾個孩子太不懂得珍惜了,好好的一件衣服就這么扔掉了,一點也不心疼!換做以前,這樣的.衣服我們都不舍得穿的,只有等去做客了才拿出來穿一下,哪像現在的孩子,不喜歡就扔了,真是太浪費了!”說著就把這件衣服捧在懷里,小心地撣去衣服上的灰塵。
媽媽見了,小聲地回應到:“這件衣服已經穿了好幾年了,現在穿不著了,只能扔了!”奶奶一聽,還是喋喋不休地說:“那也不能就這樣扔了呀,自己賺錢買來的衣服扔掉太浪費了,穿不著的衣服我們可以送人,可以用來擦地板、擦桌子、擦鞋子,用處多著呢!”媽媽見拗不過奶奶,也就隨他去了。
有時真拿我奶奶的“勤儉節約”沒辦法。記得有一次,我發現奶奶蹲在廚房的一個角落里,正在小心地整理著一個大麻袋,一邊整理一邊還在輕聲數著:“1、2、3……”我走進一看,大吃一驚,麻袋里面的東西頓時讓我眼花繚亂:有易拉罐、可樂瓶、奶粉罐,還有洗衣液瓶子和油瓶……反正你能想到的瓶瓶罐罐這里都有,簡直就像一個瓶子俱樂部!我驚訝地問到:“奶奶,你收集這些瓶子干什么呢?”奶奶朝我一笑說:“這些瓶子可以用來換錢,一個大瓶子大約5角,一個小瓶子大約2角,如果扔掉了多可惜!”我又問:“那么弟弟的奶粉罐呢?難道也可以換錢?”奶奶回答說:“這你就不知道啦,奶粉罐可以用來儲存東西,還可以用來種花,用處可大了!”聽奶奶這么一說,我終于明白我家的“勤儉節約好家風”果然名不虛傳!
這就是我的好奶奶,不僅勤儉節約,還很環保!我要向奶奶學習,也希望大家都向我的奶奶學習,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束束鮮花,盛開在每個家庭。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19
聽,“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離不了。”建國初期的勤儉歌如今也只能在爺爺的口中聽到了,并且多年來始終身體力行地告訴周圍親朋好友們,什么是勤儉。
我爺爺今年已經73歲了,他瘦瘦的,如竹竿那般纖瘦,但是你可別小瞧這“竹子”,風吹不倒,他老人家精神矍鑠著呢。前兩年的暑假,我都有回爺爺家小住一段時間。爺爺總是有很多奇怪的行為,比如他在廚房淘米做飯的時候,有些米掉在水池里了,他會細心地把它們一粒一粒的撿起來,洗干凈放回去。我問爺爺為什么撿那些米,爺爺卻對我笑了笑,問我懂不懂得背古詩?然后他念了第一句:“鋤禾日當午……”我當然會接下去念:“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說:“這就對了,每粒大米都來之不易,我們是不是應該珍惜它們呢?”對呀,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們竟忘記“儉”了。接著,我又發現爺爺把洗菜的水倒進一個桶里,放在衛生間,他要做什么呢?爺爺說:“洗菜的水還可以拿來沖廁所啊,這樣就不浪費了。”我還發現爺爺只要沒人看電視了就會把電源拔掉,房間沒人就把燈都關了……
爺爺家的東西都很舊,無論是家具還是電器。陽臺還收了一堆沒用的.東西。連他家的掃把,拖把,還有衣架都是爺爺自己做的,我問爸爸:“爺爺是不是很窮啊?”爸爸笑著說:“也許以前是,但是現在不會啊,爺爺的退休工資可多了。”“那為什么爺爺的電視都那么舊了也不換?洗衣機也是壞的?”“因為那些都還可以用啊,爺爺一輩子都節約習慣了,他能把我們三兄弟拉扯大,就是因為勤儉節約啊!”爸爸對我說到。然而,我聽說爺爺知道老家的一個親戚生病了,沒錢治療,卻直接拿了一萬塊錢給他,我才懂得爺爺不是窮,爺爺真的是一個勤儉節約又善良的老人家啊!我對他心生敬佩。
小的時候,我不明白爸爸為什么每次吃飯都把碗里的飯吃光光的,我以為他很餓,自從從爺爺家回來后,我懂得了吃飯要光盤,不亂花錢,而且我還開始教媽媽,淘米不要浪費,洗菜的水可以拿來沖廁所,電視電腦用完了,要及時關閉電源……媽媽夸我長大了,懂得了勤儉節約,我好開心!以后我還會教妹妹,讓她也學會勤儉節約!
爺爺用行動告訴我“勤儉”的家風,并且影響著我們家一代又一代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我們也不能丟了傳統家風,就像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說:“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的雙重生活方式。”才是新時代青少年該有的生活態度。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20
社會大發展的大浪已經迅猛地將許多民風民俗排入大海深處,但這也是表面上的消失而已,而它們卻早已植根于我們的心中,一言一行都在實施這些。在過去,許多家庭都會有自己的家訓來維持家庭的一切。如今,家訓已經銷聲匿跡,但其所蘊含的家風卻早已深深刻在我們的心中,同時,我們也在踐行這影響深刻的家風。
我的家庭,很普通,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家庭,其中也蘊含著影響我生活的家風。簡單的說,我的家風有三點,即勤儉節約,堅強面對困難,有寬容之心。而這些家風,還得從我爺爺身上說起:
那時我很小,爺爺的話便如同圣旨一般不敢違抗,爺爺也是家中最有威望的人。在飯桌上,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著午飯,但就是小小的兩件事,他教會了我勤儉節約。我因不小心將碗中的米飯掉到了地上,他那嚴厲的目光便迅速地看向我,頓時,心中波濤洶涌,臉瞬間嚴肅起來,微微地向下低去,他的臉上毫無表情,突然嚴厲地說;‘把地上的飯粒撿起來。’我便聽從旨令。屋外陽光高照,白云無憂無慮地飄在其中,悠然自得。想起還有小伙伴在召集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吃幾口,放下碗筷便飛向門外,身后又是那熟悉而嚴厲的聲音;‘往哪兒去,回來。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只因碗里剩了一小撮飯,又被狠狠批評了一番。從此以后,我的碗總是很干凈,地上也很少再掉飯粒。因為他告訴我應該學會勤儉節約。
直到現在,我也很少去浪費東西,在生活中,也學會去節儉,不僅如此,他還從他的人生中給我講了不少道理。他曾說過;‘如果現在我還能有力氣走,我一定要帶你走一遍我當初上學的`路途。’當時他在大河讀書,而從我的老家三胡走去,聽他說要走上一天,而且身上還要帶上自己的衣物,糧食等,那時沒有布鞋,只有用稻草制成的草鞋,他每次需要帶上兩雙,因為長途跋涉會使鞋磨損嚴重變形,所以要穿上另外一雙繼續趕路。就這樣年復一年,他才得以在堅強中成就自我,正是他經常說起以前的事,我才懂得他的堅強,才知道堅強面對困難。
現在,他已經70多歲,卻仍很堅強。我想這種精神已經融于他的心,顯現于生活的一舉一動中。寬容,更是他一生中的行為。曾經還是農村公社化時,農村當時是按公來記錄,最后分發糧食。每個隊上都有一個大隊長,不免出現以公謀私的現象,甚至針對他。他們狼狽為奸,處處針對他,而且惡毒的整他,他只是接受,忍耐,以寬容之心對待他們的惡行。故意少算工分,排擠他,最后他不得他出村去城里闖蕩。他和我說這些時,臉上絲毫沒有憤怒,他很平靜,輕輕地訴說著他的過去。他說;‘沒有必要記住這些,相反,正是他們的排擠,我的人生才發生了變化,至少我們不該去懷有恨意。’
這就是我的家庭里的大家長,我的家風也都是從他身上傳播。是他,讓我學會珍惜每一粒飯粒;是他,教會我堅強面對任何困難;也是他,讓我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家風如同一條隱形的紐帶,將整個家庭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我的學習,我的生活都被這無形的家風熏陶,更重要的是已將它融化于心,顯現于行。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 21
家風其實就是一道道標準,約束著我們,讓我們和這個家的精神融合,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就是我奶奶提倡的勤儉節約。
奶奶從小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要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粒米飯。奶奶平時非常節約,祙子破了,會縫一下在穿,棉毛衫洗洗縮水,袖子太短了,她會把袖子在接一段,這樣又可以穿了。我有時非常浪費,面包吃一半就扔掉,飯吃一半就吃不想吃了,奶奶會和我說:每一滴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成的,不能浪費,要想以前二萬五千米長征的時候,紅軍沒有糧食吃,吃草和皮帶,是多么艱苦啊!雖然現在我們生活條件好了,但也不能浪費,要時刻想著我們的幸福日子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小時候,我很怕黑。每天晚上,我總喜歡把家里所有的燈都打開,照得整個屋子亮堂堂的`,這里,奶奶總是嘆了口氣,對我說:“丫丫,要懂得節約”!我疑惑地問:“什么是節約”?奶奶隨手關掉一盞燈,告訴我:“這就是節約”!從此,我明白了要節約用電。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擰開水龍頭洗手,放了滿滿一臉盆的水,差點滿出水池,奶奶看到了說:“你怎么能這樣呢?我委屈的說:怎么了。奶奶說:你洗手時水龍頭一直開著,這樣太浪費水了。在許多邊遠山區里,很多小朋友連喝的水都沒有,快把水龍頭擰緊吧,以后一定要注意節約用水。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已經造成了浪費,所以我們更應該小心的做好每一個細節。
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就想換一個書新包,奶奶認為我的書包還能用,又沒破,就是有點舊了,就不讓媽媽給我買新的了,說到了4年級在換新書包,到六年級畢業剛好兩個書包,如果三年級就換新書包,就太浪費了,我當時心里特別不高興。開學了,我發現同學們都換了新書包,只有我還用舊書包,覺得很沒面子,一整天都和奶奶生氣。現在想起來,奶奶是對的。奶奶說從小就要學會節約,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也不能太鋪張浪費,能用的東西就用。今天我還看到報紙上寫著92歲崔崑院士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了420萬積蓄幫助貧困生,感覺太偉大了,看完我都流淚了。
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一定要勤儉節約,不隨便浪費電、浪費水、浪費食物。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相關文章:
勤儉節約家風作文02-08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02-07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精品)09-21
勤儉節約好家風作文10-21
【熱】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11-20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三篇09-28
精選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40篇04-10
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6篇【經典】12-03
精選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三篇06-08
精選勤儉節約的家風作文四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