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1上海卷高考作文:事物價值的本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上海卷高考作文:事物價值的本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事物的價值有普遍的一面,也有個性的一面。大米對所有人都有維持生命的價值,大糞則不同,它是我們工作場合中盡量要避免談論的事物,農民和蒼蠅可能都愛它,但愛的原因,即大糞對于他們的價值又各不相同。
談論至此,我們發現,“時間”這個元素并沒有參與其中。既然如此,為何坊間一直流傳著類似于題目中的言論——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還有很多類似的成語俗語,例如蓋棺定論,時間會證明一切等等。
其原因在于,判斷價值的那一刻,是誰在言說,以什么樣的視角和立場在言說。如果他言語中的價值推翻了前人的價值判斷,這時,他免不了跟一句:你看,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被我發現了!
至此,我們看出,認識事物價值的本源是人。由于人的不同立場,不同利益,不同文化背景,我們對于事物價值的判斷也是言人人殊,沒有統一的尺度標準。時間沉淀和認識事物之間最多有相關性,沒有什么必然的因果關系或正比例關系。時間對于我們認識事物的影響是復雜的。
在我們的理想中,隨著時間的沉淀,我們對事物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我們發掘出的資料越來越多,我們聽到越來越多的聲音,我們越來越趨近理性客觀——然而這一切都是我們的想象而已。就拿人盡皆知的“王安石變法”來說,從造成“北宋滅亡的原因”,到“積極大膽先鋒的改革”,再到“辯證認識其價值”,這一路的變化并非朝向“王安石變法”的真正價值,反倒是顯示出不同時代,不同利益的群體對這一史實的加工利用。
時間是“可怕”的,它像風沙一樣“打磨”著事物,隨著它的“打磨”,越來越多的真相被“侵蝕”,越來越多的“言說”覆蓋其上,我們很難說時間的沉淀就一定能讓我們認識事物的價值。
如果說時間能幫助我們認識事物價值的話,那也不是來自“沉淀”,而是“攪動”。事物不是“渾水”,靠著地心引力能自動澄清。為了讓我們達到理想中的理性和清明,我們必須利用“時間”,不斷地傾聽不同的聲音,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立場,不斷地承認并打破自己的局限性,在有限的時間內不斷突破升級自己的認知視野,這樣才能讓時間對我們認識事物起到真正積極的作用。
現代會計學創始人麥西金有云: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同樣,時間只會給主動探究者以事物的價值。
【上海卷高考作文:事物價值的本源】相關文章:
高考作文命題:回歸寫作本源01-27
2015上海卷高考作文預測:時光01-23
2015年上海卷高考作文范文01-22
2017上海卷高考作文真題01-27
2023上海卷高考作文(精選21篇)06-08
2023上海卷高考作文(通用20篇)06-07
2017年上海卷高考作文真題及點評01-21
2016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目及范文01-23
實現人生價值高考作文01-28
高考作文素材:人生價值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