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作文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為什么會這樣?”
我卻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然后追問:“為什么不能這樣?”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對2013年安徽高考語文作文題目的點評一: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題引用了蕭伯納的一段話,讓考生選好角度、自擬標題。今年安徽省高考題目屬于思辨性的作文題目,考察考生的思維水平,與往年作文題相比形式較為新穎。
此類題目是近些年來高考作文改革和探索的一個結果。一直以來,泛化的作文題都因為沒有區分度而飽受詬病,那種作文題85%以上的學生都可以拿到二類文,而像今年這種題目就有較好的區分度,可以拉開考生間作文得分的差距。2011年上海卷,2012年江西卷和福建卷都曾出現類似的題目,考生也不會感到陌生,難度也并不十分大。
“這個作文題關鍵在于選好角度。”劉老師認為,這段材料可以理解為人們對現實的世界存在探索精神,但年輕人更應該要有夢想和希望,生活的意義實際在于為目標而奮斗、為夢想全力以赴的過程。“在當下社會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年輕人比較容易迷茫和困惑,這個作文題的現實意義非常好。”
這種思辨性作文題會引導學生認識到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思想性,而不是靠華麗的辭藻和“文藝腔”就可以成就一篇好文章的。
對2013年安徽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點評二: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題是一則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是因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得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的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而說為什么如此呢?我卻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并問自己為什么不能呢?”,那么,對于2013屆的安徽考生,這則新材料作文題在考場應該怎么寫才比較合適呢,筆者結合自己的高考作文閱卷經驗和一線寫作教學體會來談一談自己的一孔之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應試寫作審題立意最重要。這則材料的審題,我個人覺得要抓住材料中“一般人”“已經發生”“夢想”“為什么不能”這四個關鍵詞,仔細審讀:“一般人”應該是說話人也是命題者所否定的,“已經發生”說明是過去的事物,“夢想”一詞則是最關鍵的中心詞,也是這個作文題的題眼,廣大考生應該要牢牢抓住,反復出現,“為什么不能”則體現的是一種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逆向思維,如此一來,這個作文題的較好立意,我們就基本可以把它確定為“勇于創新,敢于夢想,成就精彩人生”,這個立意應該是既比較符合說話人蕭伯納的原意——他的作品就以富有理想主義而著稱,也比較符合命題人的引導意圖——當今社會尤其是對于年輕人來說,夢想和創新都是比較缺乏而又必不可少的。當然對于這種新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是比較多的,比如大膽合理質疑,換個角度思考等等,應該都是可以的,不過恐怕不一定是最佳的一類立意。
應試寫作材料組織不可少。對于廣大考生來說,安徽的這個作文題,我覺得,審題立意的難度并不是很大,但應試作文是會分類分檔打分的,所以我們的考生要想拿個理想作文分,還得從寫作材料的選擇和運用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其實,如果是根據上面筆者提煉的那個作文立意,寫作的材料是比較好找的,現在很多媒體都在討論“夢想”這個熱詞,廣大考生只要平時稍加留意便不會陌生,問題是要讓自己的材料與眾不同有亮點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覺得,如果考生能夠做到這四個方面“熟例略說”“生例詳述”“以小見大”“貼近自身”,即大家都熟悉的材料要少說略說最好不說;大家相對陌生的材料則可以敘述地比較詳盡些;運用材料時最好能小中見大,小切口深分析;所用材料要符合自己的年齡身份和生活實際等,如此,才會讓自己的作文在眾多的考場作文中脫穎而出。
應試寫作語言表達是重點。在高考作文的評價體系中,發展等級的得分事關重大,一篇作文能不能得個高分關鍵就在這里,而在發展等級的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意這四個方面,有文采相對來說是廣大考生最有可能的,實際上,每年的高考考場高分作文也大多是因為在這個方面打動了閱卷老師而獲得一個滿意分數。所以說,我們的考生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力求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有亮點。其實這些要求在我們高考語文復習中的語言運用模塊就已反復訓練了,只要我們的考生平時加強積累,考時學會遷移就完全可以了。
綜上,縱觀這次的安徽省2013年高考作文題,我個人覺得,如果我們的考生真正做到了立意精準,材料新鮮,表達新穎這三點,作文得分就應該會比較理想。
【安徽高考作文】相關文章:
2022安徽高考作文06-08
2012安徽高考作文09-01
安徽高考作文:孝心無價01-30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09-22
安徽高考作文題09-24
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08-24
安徽省高考作文09-11
2022年安徽高考作文06-09
安徽高考作文真題:讀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