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3安徽卷高考作文題目:當自己被欺騙時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13安徽卷高考作文題目:當自己被欺騙時,歡迎閱讀與收藏。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為什么會這樣?”
我卻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然后追問:“為什么不能這樣?” --蕭伯納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審題立意】
命題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質:生活哲言類(關注社會生活、人生和哲理)
材料內容(關鍵詞):蕭伯納,有的人,已發生的事,“為什么會這樣”,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追問,“為什么不能這樣”。
材料特點:安徽試卷今年的高考作文恐怕是今年各省高考作文題目中審題立意及具體操作最難的一篇。雖然材料只有兩句話,但推究起來卻需要考生費一番心思。即使探討出了材料的主旨,但寫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
審題立意:我們理解蕭伯納的這句話可以把它切分為兩部分,然后在把這兩部分建立起有機的聯系。首先,我們來看這兩句問話的前提:一句是“有的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一句是“我卻夢想從未有過的事”。“已經發生事”是已然的,不可改變的事實了;“從未有過的事”是未然的,是夢想。我們再來看兩句問話:一句是“為什么會這樣”;一句是“為什么不能這樣”。前者是對現實的不滿,后者是對未來的期望。所以,我們如果把背景和后面的問話聯系到一起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世界上的許多事本來應該按照人們意愿(夢想)去發展,可是卻沒有按照人們的意愿(夢想)去發展。另外,我們從作者的說話口氣來看,顯然作者對已然的現實表示了十分強烈的不滿。所以,蕭伯納的這句話在我看來是既有對未來理想追求的鼓動,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發展脫離人們意愿的一種強烈不滿的嘆悔。
如果考生不能做出上面的分析,那么考生還可以用類比法來分析。比如,中國國家足球隊今天被泰國足球隊踢了個5:1,我們看到這已經發生的事就會問:為什么會這樣?但我們卻夢想中國足球隊將來有一天能踢巴西足球隊為5:1,接著追問:“為什么不能這樣?”再比如,今天的房價上漲的已經讓普通老百姓無法承受了,我們看到這已經發生的事就會問:為什么會這樣?但我們還夢想將來有一天能夠“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并接著追問:“為什么不能這樣?”通過這樣的類比,我們就可以得出這個材料的主旨,那就是現實生活中不該發生的事卻發生了,應該發生的事卻沒有按人們的想象去發生,所以這是對現實不滿的質問,也是對追求夢想的鼓勵。如果考生僅僅把把這個材料寫成對什么“夢想”的追求,那恐怕就失之片面。
(一)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在出人意料之外地發生著,對于已然發生的事,我們只能無奈地嘆惋道:“為什么會這樣?”在嘆惋中,有的人覺得司空見慣了,有的人覺得習以為常了;在嘆惋中,我們消磨了意志,我們失卻了對夢想的堅守。然而,我們就不能像蕭伯納那樣,面對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追問一句:“為什么不能這樣?”
(二)為什么會這樣:“公仆”以“救世主”自居,執法者帶頭違法,房價越壓越長,環境越治理越差,學生越減負擔越重,安全事故會議開得越多事故越頻發……
為什么不能這樣:最好的大樓不是政府辦公大樓而是學校,政府官員能不貪污腐化,老百姓不再怕領導,老百姓能夠住得起房看得起病……
面對這些,不知你是怎么想的,我卻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
【作文范文】
改 變
我們常常只對過去的事問一句“為什么會這樣”,卻忘了對理想狀況的未發生追究一句“為什么不能這樣”。
或許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只能終生哀嘆而 有的人能從失敗中獲取新生。沉溺于過去的失意便等于又錯失了一次邁向成功的機會。與其抱怨 ,不如改變。
改變是一種領悟,勇于改變則是一種態度。蕭伯納充滿詼諧卻又不乏 沉重的兩個問題也不失為對其自身經歷的印證。他原已對英國戲劇徹底失望,所寫的相關評論中也盡是尖 刻嘲諷,但機緣巧合下易卜生的著作使他受到啟發。自此他停止抱怨,開始著手按照自己的理念 進行全新的創作。最終他不僅改變了自己此前一直黯淡的人生,更改變了他曾認為不可救藥的英國戲劇。 改變有時需要機緣,它可能是剎那靈感的啟發,更多的則是一種對舊日成見的放棄和向新態度的轉變。
改變是一種值得的嘗試。古代戲曲理論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曾說:“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無論改變的結果如何,這種機會都不應被放棄。搖搖欲墜的晚清 統治遲早都會湮沒于歷史大潮中,但諸多仁人志士仍為挽救它而作出了各種嘗試與努力。這種改變難道全是徒勞?抑或是他們愚蠢?歷史的車輪碾壓至今,來時路上的車轍印已清晰顯示事實并非如此, 他們的改革變法推動了近代化進程,也為后來更加成熟的新思想和新政權作了準備。因此無論何時,改變都將是一次值得的嘗試,敢于行動始終好過坐以待斃。
改變是長久的積累。擁有了改變的領悟, 堅定了改變的信念并不是全部。說一句“不如這樣”簡單,以行動回應它卻太難。真正的改變需要破繭成蝶前的磨練,或說這種堅持正是改變的意義所在。梵高任教區牧師時曾與礦工一同下井,下降過 程恐怖得令他幾乎窒息,然而同行的工人卻無一人抱怨。他們已被恐懼改變,明白了既然抱怨無 濟于事那么不如平靜應對。也許他們根本無從改變這種必須經歷恐懼的生活,但他們至少選擇了以高貴的 姿態面對而不是屈服。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多如那些礦工,并不能從根本上改 變我們所要面對的,但我們至少還能選擇轉變自己的態度,從積極的方面思考,而不是被那些不 可避免的問題打倒以至于淪為只會抱怨的庸人。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選擇承受也可以成為一種改變。問自己一句“為什么不能這樣”將會成為一種激勵,它給予我們勇氣一步步邁向我們真正 的心之所向。再小的改變亦勝過無意義的抱怨,因為改變即使微小,只要存在便好。
【安徽卷高考作文題目:當自己被欺騙時】相關文章:
安徽卷高考作文題目: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精選10篇)06-12
2023安徽新課標II卷高考作文09-20
2020全國新高考Ⅱ卷作文題目及范文02-13
重慶卷高考作文題目及范文:租房06-12
山東卷高考作文題目:開窗看問題06-07
2023湖北卷高考作文題目:故事的力量06-08
2015年廣東卷高考作文題目:感知自然06-08
江蘇卷高考作文題目:智慧(通用17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