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年全國2卷高考作文題目及范文:知行合一,前路可期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16年全國2卷高考作文題目及范文:知行合一,前路可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文題目】
全國新課標Ⅱ卷
(貴州、甘肅、青海、西藏、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內蒙古、云南、海南、重慶等)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語文學習關系到每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的整體語文素養,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個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上述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選好角度,明確立意,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字三種形式的內容,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范文 1
去年今日,我絞盡腦汁、遣詞造句,把自己兵荒馬亂的高中歲月落筆在紅格紙之間。此時此刻,我在做同樣的努力,卻發現一年的時間,遠離了“夜闌猶夢,文學當枕”的日子,少了過去高中胡老師語文課堂上文學氛圍的濡染,現在已是語言干澀、言辭匱乏。卻仍執拗的強撐,想要再去寫一次高考作文,實是羞愧難當。
提及語文素養,在我看來,是知識與能力的并行不悖,是思維觀念和文化品位的相互浸潤,是積累語言和拓展視野的相輔相成。抑或通俗來講,素養本身絕非僅僅是格紋紙上的筆走龍蛇、揮毫灑墨。它可以是,當你聞知楊絳先生駕鶴西去之噩耗,不需要瀏覽潮水般的紀念文章,就能流利地背誦出蘭德的《我和誰都不爭》,得以明了先生“走到人生邊上”內心的質樸和平和。同樣,它也可以是,未諳世事的我們,甘愿成為文字的信徒,甚至把文字當成信仰去膜拜——那種迷戀情懷所以得以深曉一切陰晴冷暖。
好比社會之建設需要民智開啟,我們語文素養的養成也的確需要一位優秀的老師為我們指點迷津。有效的課堂教學,不拘泥于形式,不在于灌輸知識的多少,重要的是對于我們興趣點的激發和培養,是嚴謹治學精神的影響和陶染。幸運至極,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我有機會每日聆聽老胡的諄諄教誨,受提攜之情與栽培之恩,沒齒難忘。
如果說課堂上的講授是一個引領,那么課外的大量閱讀就是一種延伸。我們都期待著自己寫作的時候可以筆下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詞藻信手拈來,深情娓娓道出,可這些,都是需要閱讀背后的文化底蘊進行積淀的。連亙的文字排列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只要潛心發掘,便有值得借鑒的菁華,永世難忘。
談及社會生活實踐對于提升語文素養的影響,我認為其是如虎添翼,而非雪中送炭。也就是說,社會生活實踐是要建立在扎實的教學和海量閱讀的基礎之上的,缺一不可。所謂實踐,強調行動力,猝不及防的魯莽斷不可取,內心的豐富和飽滿不可或缺。
誠然,題中之義的三條途徑全部親力親為,知行合一,堅持到底是足以支撐語文素養的提升的。然而,大多時候,我們總是害怕自己的努力石沉大海,擔憂獲得的回報遙遙無期。因為語文素養不同于數理計算,它的反饋周期太過于漫長,倘若沒有足夠大的執念和孤注一擲的勇氣,太容易泄氣和崩潰。
可鮮衣怒馬少年時,愿我們有朝一日可以奔赴近在咫尺的成功,也同樣敢于征服遠方始料未及的失敗,前路漫漫但可期啊。、
范文 2
在我的鋼筆上,刻有一行字-----“一生俯首拜陽明。”陽明,是王守仁的號,而王守仁,是我最敬佩最崇拜的人,因為他提出的一個觀點,那就是“知行合一”。
千百年來,關于知和行的關系這個問題,人們總是爭論不休,有人說知難行易,而有人說知易行難。經歷了幾千年,王守仁站了出來,提出了知行合一。所謂“知行合一”,就是說:懂得道理與實際應用都是重要的。說得再明白些就是要想實現理想,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方法。這看上去是句簡單的話,實際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
關于知易行難,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紙上談兵”了。故事內容是這樣:趙括飽讀兵書,但卻不能領悟兵書真諦,帶兵時,死套書上的辦法,不能靈活應用,結果,40萬趙兵全軍覆沒。由此看來,似乎是實踐更重要。但反過來說,要連道理都不懂,又如何去指導實踐?因此“知行合一”這種觀點便被提了上來。
雖然這是個看似守中立的方針,況且有時凡事守中立不一定對,但這個觀點無疑是對的。懂得道理也好,實際運用也好,都不能只強調一個方面:有了理想,空喊口號沒有行動,最終一事無成;埋頭蠻干,而沒有目標,也只能是像無頭蒼蠅一般沒有時效。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做事要有一定的目標,并加以切實的行動,有力目標,就有了方向;有力切實行動,就有了前進的動力。這樣,二者合一才能做成一件事。
我最討厭的人,就是古代的隱士,他們看到了社會的腐朽,他們也有滿腹的才華,卻偏要隱居避世。我不知道什么厭惡官場,不媚流俗;我也不知道什么不攀權貴,隱居避世。我只知道既然看到了社會腐朽我們就應該立下改變社會的目標,并為之努力,運用“知行合一”,來讓社會不再黑暗,這才是應該做的。而像隱士那樣,非但不會有何好處,還會讓社會更黑暗。
是,我們看到了某些不良現象,就應去立志將其改善,然后付出行動。
生活中,不乏空喊口號的人,比如某些政府官員,整天叫著降房價,減課業負擔等,就是不見實際行動,不來真格的。當然也有不少只知蠻干的人,比如有的學生,只知學習,沒有目標,一旦進入社會就暈了,不知道如何運用知識。所以說“知行合一”是一個偉大的觀點。
有了志向,就要有切實的行動,知行合一,這個偉大的觀點希望每個人都能明白它的真諦。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范文 3
長期以來,我們往往更注重“鞭打快牛”,追求好上加好,容易忽視“鞭打慢牛”,促使迎頭趕上。對待優者,過于苛刻,對于差者,過于寬容。實際上,優者,更需要寬容。
俗語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健康的社會評價心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建立公平、公正社會的基本保障之一。對于個體而言,關系到個人前途命運;對于單位和組織而言,關系群體的生存發展,對于國家而言,關乎國運興衰。
今天的中國,升騰著偉大的夢想。這需要各領域涌現出一大批敢于擔責,勇于創造的“能臣”和“干將”來支撐。行業發展的引領者、區域發展的帶動者,無疑是助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快牛”,對于他們,應該給予更加科學社會評價和激勵,以激發和帶動全社會、多領域更多的人,想事干事、創新創造,讓中國加速向夢想航行。
對于混在一些重要領域、行業和單位的庸官、懶官,特別是主要負責人,其無能力、不作為、不擔責,所形成的庸政、懶政,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危害難以估量,甚至令人發指,超過一些有為但有過的官員。這里指的是誰,你們自己清楚,請自覺對號入座。對于這樣“慢牛”、“懶牛”、“害牛”,決不能僅僅因為一些浮閃的表象成績而給予過高評價,而應該看成績背后的本質和基礎,務實評價,嚴加處置。
環視中國社會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持續增速發展,近年來經濟增速有所減緩,但在全球范圍,依然保持相對較高增速發展。國際國內一些輿論就因此看衰中國經濟,對中國給予不客觀的評價。在中國民主政治、人權、民生、環保等事業不斷進步中,國際國內一些輿論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對于一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民主、人權等方面改善,輿論卻大加贊美。這無疑也是一種不科學的認知。
作為領導者,當我們“鞭打快牛”時,更應該關注更多的“慢牛”,適當的時候,也應該抽打幾下;作為輿論的關注者,當我們從“雞蛋里挑骨頭”看待優秀者的時候,應該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后進者那里,給予必要審視;作為社會的一分子,當我們學會用寬容的心理,容納“快牛”之“慢”,我們就更懂得如何讓“慢牛”變“快”。
如此,社會將更美好。
【全國2卷高考作文題目及:知行合一,前路可期】相關文章:
2024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匯總06-07
2020全國新高考Ⅱ卷作文題目及范文02-13
2023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匯總08-29
2024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出爐06-11
2024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目匯總06-11
2024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目06-11
2023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目匯總08-26
2024年全國甲卷高考作文題目解析06-11
2014新課標I全國卷高考作文題目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