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
工匠精神體現了一種踏實專注的氣質,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鉆勁背后,是對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小編收集了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當我聽到耳熟能詳的品牌名字,如“百達翡麗、江詩丹頓、萬國、卡地亞”時,我腦海中常常浮現出一位年邁的老人,戴上老花鏡,在深夜的臺燈下,一次次打磨著不足幾毫米的零件。手表,在生活中或許是件奢侈品,但也因此體現出了工匠精神的偉大。老鐘表師們夜以繼日的'堅持著每一個沒有絲毫偏差的零件,才做出百年不停的機械手表。
工匠精神是堅持認真、堅持細致。
日本賽車手井田在職業生涯結束后開始著手改裝汽車,每一輛保時捷都由他親手只用眼睛與彩筆在模具上畫出,精心打磨剪裁一星期甚至一個月后,才安裝在車體上,完美無缺。不得不講,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著實讓人佩服。
工匠精神是少而精,不求利。
德國人生產的汽車每年都會限量,但他們只用半年工資便買得起,每一輛汽車都可以使用二十到四十年。對于工匠精神,可謂完美的詮釋。
相反,馬虎與湊合終釀惡果。
舊時,有一位畫家在畫馬時覺得不像,便將其改成了老虎。他的兩個兒子問他時,他便解釋道一個是馬,另一個是老虎。于是他的兒子出去打獵時,一個將馬誤看,射死了一匹千里馬,另一個將虎誤看,騎上去被咬死了。湊合看著像,卻終釀成了悲劇。
中國目前的工匠精神是稀缺的。
在如今這個變化萬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安靜下來,持之以恒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論是身邊微末之事的變化,還是宏大的社會政事變化,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在萬千改變中卻總有一些東西歷久彌新。它們經歷時間的淬煉,依然散發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們頭頂的蒼穹一般,日升日落,亙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產物。 我們必須具備工匠精神。或許現在的我們如少年般浮躁豪言“差不多”,但成熟后,反觀自己的不足,由虛而實剝落浮華,將自己從一彎急流瀑布點化為靜水深流時,我們才會發覺工匠精神如此重要。所謂工匠,亦是認真細致。
第二篇: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工匠精神,是生產、設計者在技藝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以質量和品質贏得行業領先和消費者信賴的精神。工匠精神體現了一種踏實專注的氣質,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鉆勁背后,是對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離不開工匠精神。大到汽車、電器制造,小到制筆、制鞋,國內許多產業的規模居于世界前列,使用的也是一流的機器設備,然而,這些產業長期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偏弱。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視。只有當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執著融入生產、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的突圍,中國制造才能贏得明天。
升級的消費需求在呼喚工匠精神。消費正在成為支撐國內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解決溫飽之后,市場面對的是一群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他們固然喜歡物美價廉,但同時也愿意為新技術和高品質體驗“埋單”。近年來,中國游客在海外搶購一些小家電、化妝品等,一方面反映出國內制造業品質的短板,一方面證明國內消費需求正在升級。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必須發揚工匠精神,善于從細節發現需求,臻于至善地追求品質,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也在呼喚工匠精神。一個充滿活力、創新驅動的中國,既需要天馬行空的“創造力”,也需要腳踏實地的“匠心”。在這個充滿創業創新機遇的時代,需要一種不投機取巧的拙樸,真正創造出經得起挑剔目光檢驗的產品。
工匠精神需要厚植的土壤。當前,中國經濟正在深度結構調整,這為那些在品質、創新上有遠大追求的市場主體創造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需要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戰略眼光,持之以恒地“補鈣”,從職業精神的培養,到職業教育的改革,再到榮譽體系的激勵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才能讓中國制造的筋骨更強健、品牌更響亮。
第三篇: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動畫是藝術,但首先是一門手藝,當下的動畫專業高等教育以培養藝術家的態度教育學生,卻忽視了培養學生老老實實打鐵的能力與耐心,輕視了專業人才的“工匠精神”
從某種角度講,近年來動畫專業高等教育對動畫產業的貢獻并不如想象中大。動畫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眼高手低,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很難融入業界,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復雜,人才專業性的不足是關鍵。而這里的“專業”二字,包括兩層含義——專業的手藝與專業的心態。
國內的動畫專業學生如果畢業兩年后還在加中間畫(動畫中一個動作是由很多畫組成的,這些畫中的第一張和最后一張被稱為“原畫”,其余中間的部分稱為“中間畫”)就會被人看不起,因為他們的“人生規劃”是畢業一年后就做原畫師,兩年后當導演,三年后做制片人,四年后就開公司,并且公司規模要超過迪斯尼。而在“動畫強國”日本,一名優秀的中間畫師的待遇絲毫不比導演差,60歲還在加中間畫的大有人在,這樣的人才在中國卻會被視為“不思進取”。
這一畸形現象背后有深刻的社會原因——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對“工匠精神”重視不夠。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做科學家、藝術家,而很少有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木匠。同理,在動畫公司,導演的地位與收入遠遠高于中間畫師,這也難怪學生們削尖腦袋都要做導演。動畫是藝術,但首先是一門手藝。我們的大學是以培養藝術家的態度教育學生,卻忽視了培養學生老老實實打鐵的能力與耐心, 老師們往往在第一堂課就灌輸給學生“偉大的觀念”,而手藝卻得靠學生自己摸索,于是就出現了畢業生眼高手低,什么都學了卻沒有一門精通,不能滿足行業需求的尷尬現狀。
缺失了專業手藝的動畫專業畢業生們以為,只要有創意就所向無敵,寄望于“四兩撥千斤”的成功。對此,動畫導演于勝軍說,“四兩撥千斤”對中國工業有致命的'打擊,我們老想著“四兩撥千斤”,殊不知世界上所有優秀的工業、好的項目都是一點一點地做出來的。不管是制造業還是文化創意產業,我們老覺得趕快學個殼兒,做個漂亮東西就可以了,實際上扎實的東西卻沒做到。以動畫為例,如果沒有畫10年二維動畫的功力,就想去做動畫表演,這是不可能的。但誰又愿意拿10年時間去踏踏實實地畫原畫呢?正因為愿意并且能夠“站碎方磚,靠倒玉柱”的動畫人才寥寥無幾,現在連在國內找一家有專業實力的動畫中期加工公司都非常難。
很多高校特別是名校都以“培養將軍而不是士兵”的說辭標榜自己。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本來就涉世不深的藝術類大學生更是容易眼高手低,不能踏實找準方向。不止一位動畫公司負責人跟我說過,很多名校的畢業生不像是來應聘的,像是來談融資的,他們常常是抱著拯救的心態進入公司。公司愿意尊重學生們的才華,但學生們并不尊重甚至并不了解這一行業的基本規矩,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姑且不論高校能否培養出將軍與大師,就算培養得出來,難道上戰場打仗都只靠將軍嗎?
有后輩曾問快板書大師高鳳山,為何現在的快板書藝人沒有過去說得好了?老先生答曰:“因為他們沒要過飯。”話糙理不糙。沒有一種對職業的敬畏,沒有踏踏實實的服務精神,幻想一夜成名,任何藝術都將只是空中樓閣。提醒中國的動畫人,還是先做好工匠再談藝術吧。
【最新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相關文章: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01-15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薦」12-22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主題征文05-24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12-16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1200字12-24
2016年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01-15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600字01-15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作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