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文山經典歌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黃梅戲》的歌詞
黃梅戲,舊稱“黃梅戲”或“采茶戲,源于湖北黃梅地區。”黃梅戲用安慶語言念唱,唱腔淳樸 流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黃梅戲的歌詞,歡迎閱讀參考。
編曲&和聲:華順文化
錄音&后期:華順文化
改編:田一龍 何欣
演唱:慕容曉曉
lrc:孤^心^淚
從小爸媽就對我講
黃梅戲可不是很好唱
模仿著大人身段模樣
實現了我的愿望
面對這愛情的考量
馮素珍是我學習的榜樣
女駙馬的故事伴我成長
我的公子又在何方
為救李郎離家園
誰料皇榜中狀元
中狀元著紅袍
帽插宮花好啊好新鮮
這是一段經典的旋律
讓我醉怎么能夠忘記
多想再回到當初的年紀
伴著音樂讓我唱起
這是一段經典的旋律
把我帶回那個世界里
多想再和你繼續這愛情
不管前途多少風雨
就像這戲曲
我考狀元不為把名顯
我考狀元不為做高官
為了多情的李公子
夫妻恩愛花好 月兒圓
再回到夢里
黃梅戲簡介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采茶戲等,起源于湖北黃梅,發展壯大于安徽安慶。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臺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燈、花鼓調,先于農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一個劇種。它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采茶戲、京劇等眾多劇種的因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
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6月9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申報的黃梅戲經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申報的黃梅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黃梅戲的特點
黃梅戲的唱腔分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黃梅戲角色行當的體制是在二小戲、三小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黃梅戲的服裝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延續;黃梅戲妝容重眉眼,講究神韻;黃梅戲最初只有打擊樂器伴奏,后才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樂器為主,西洋樂器為輔的混合樂隊。
1、唱腔,黃梅戲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有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
2、行當,黃梅戲角色行當的體制是在“二小戲”、“三小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演整本大戲后,角色行當才逐漸發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臉諸行。
3、服飾,黃梅戲的服裝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延續,較之京劇戲服,少了濃墨重彩、華麗妖冶,多了清雅秀麗、自然雋永,自成一段風流。
4、妝容,黃梅戲妝容重眉眼,講究神韻,類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妝,真實質樸,小生眉眼上揚,眉峰微聚,風神俊秀,清俊佳絕。花旦眉目含情,顧盼之間,自然一段瀲滟風流。
5、樂器,黃梅戲最初只有打擊樂器伴奏,而后才逐步建立起以民族樂器為主,西洋樂器為輔的混合樂隊。
黃梅戲優秀劇目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和《玉堂春》、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玉堂春》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
黃梅戲的優秀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槐蔭記》《女駙馬》《孟麗君》《夫妻觀燈》《打豬草》《柳樹井》《藍橋會》《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辭店》《玉堂春》等。
【《黃梅戲》的歌詞】相關文章:
黃梅戲的歌詞02-26
女駙馬黃梅戲歌詞02-22
家鄉的黃梅戲作文04-14
我身邊的黃梅戲初中作文10-05
家鄉的黃梅戲作文600字11-10
家鄉的黃梅戲作文2篇04-07
《傾心歌詞》的歌詞09-29
忘記歌詞的歌詞11-21
起風了歌詞辣椒歌詞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