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觀后感

時間:2022-05-05 08:10:06 觀后感 我要投稿

《起跑線》觀后感精選

  最近上映的印度片《起跑線》,其話題性再次引起國人的注意,接下來小編搜集了《起跑線》觀后感精選,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起跑線》觀后感精選

  篇一:《起跑線》觀后感精選

  最近幾年的印度電影總能給我帶來不小的驚喜,印度電影《起跑線》也是如此哦。看過這部電影后,我覺得特別的感動,特別的欣慰。

  在印度這樣的社會中,孩子們的教育成為了家長們的頭等大事,他們認為只有好的教育,才能有好的出路,才能結識更多上層社會的精英,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能讓自己的孩子上上好學校比什么都重要,家長們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對孩子們公平么,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呢,他們的童年還會快樂么,有沒有留下陰影呢。

  在影片的結尾處,劇情終于反轉嘍,充滿著無限的正能量哦,讓人看了不由得覺得很感人,很滿足,給予了人們很大的`希望,讓做家長的人們終于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出路。不要太重視教育的硬件了,好的教育可以在各種環境中出現。做教育前,先做人,唯有人品過關了,交出的學生才會在社會上有很好發展,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哦。

  希望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們都能從中學到些東西,拓寬自己的思路,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哦。

  篇二:《起跑線》觀后感精選

  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一對印度父母為女擇校演繹“孟母三遷”的故事,雖然題材聚焦當下熱門的擇校話題,卻在點映時讓不少觀眾樂出聲。多數觀眾表示觀影過程非常輕松愉悅,也有部分觀眾表示有些情節讓自己哽咽,不刻意煽情,但有著感同身受的力量。雖然電影中涉及到擇校、學區房、入學面試等現實元素,但導演卻選擇了用輕松的喜劇來呈現,不僅能從電影中照見現實,更能從這對印度夫妻身上看到愛的力量,尤其是片中拉吉和米塔這對夫妻為了女兒入學搬到貧民窟學區房后“水土不服”的情節,更是讓人又好笑又心酸,“原本以為印度電影就是燃,就是感動,沒想到可以這么歡脫,還能讓人思考更多”。亦有觀眾表示《起跑線》打破印度電影的煽情套路“個人覺得好看過《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更好笑,也更貼近我們的現實”。

  據了解,電影《起跑線》在印度上映時就曾引發媒體和觀眾的討論,票房成績與同期上映的《神秘巨星》不相上下,更在有“印度奧斯卡”之稱的Filmfare中力挫《神秘巨星》獲得最佳影片的殊榮,同時伊爾凡·可汗所飾演的拉吉更摘得最佳男主角獎項。不少觀眾表示影片中父親的角色有溫度,有厚度,“吵不過媽媽的時候,特別可愛”,“為了女兒很拼命,也有很多手腕,但沒有丟失良心”。不少帶著孩子參加點映的家長覺得這樣題材的電影國內太少,“這就是我們的真實寫照”,“沒想到孩子很喜歡”,“我孩子說這是他的心聲,我可能要重新考慮他的教育問題了”。該片在年輕觀眾當中的認可度也頗高,“忍不住深思”,“在職場上有時會被逼得無路可走,就像(電影里)爸爸那樣,但他的選擇確實感動了我”。

  該片點映時,不少觀眾對于媽媽米塔的焦慮感同身受,執意要上最好的學校,進行最好的教育,認為這和當下的情況太過相似,有年輕女觀眾分享自己的經歷,“想起那年中考沒有考上時我媽的樣子,真的心疼,女主角演的真好”。電影《起跑線》中這對活寶夫妻為了讓女兒接受最好的'教育,從普通人家“穿越”到上流富人區,又“穿越”到貧民窟,在媽媽米塔一次又一次對“最好”的追求中引發層層笑料,同時也帶來思考——所謂的最好,對于孩子而言真的是最好嗎?不少觀眾很認同父親拉吉最后的演講,認為現實很強大、擇校很重要,但“成為什么樣人更重要”,拉吉那句臺詞“如果你都不是一個好人,那你就不可能做個好老公或者好爸爸”,引發了他們的強烈認同。不少年輕觀眾有感于爸爸拉吉最后的正能量選擇,表示“很戳心、卻又很溫暖,有一種善良和底線在”。

  同時,電影中上流富人區和貧民窟的兩極展現,也讓觀眾對孩子應該窮養還是富養有諸多討論,窮養練意志,富養開眼界,年輕父母觀眾覺得“只有當了父母才真的能切身感受到這個問題,怎么選擇都很難”,未婚觀眾則認為要給將來第一次做父母做好足夠的準備,“如果自己不能成為好的父母,就無法給孩子做榜樣”。影片中關于人格教育的討論倒是幾乎達成一致,“學校教育無法替代家庭教育”,“人格教育要以父母為表率”。

  篇三:《起跑線》觀后感精選

  《起跑線》是一部印度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對夫婦為了自己的小孩可以進印度前五所的私立學校讀書,從舊市區搬到新市區,從炫富到裝窮的過程。最后他們在貧民窟里遇到一個樂于助人又很真誠的家庭,他們很信任米圖一家,認為他們是落難的新貧民,甚至分享自己的配給給他們。最后那個很窮的貧民為了給皮婭賺生活費,還故意出去給車撞拿賠償金。最后不幸的是他們家沒被校長抽簽抽中,米圖他們家就覺得有虧欠于他們的兒子。就資助了公立學校。后來另外驚喜的是,不是那個很窮的叔叔去學校告發他們,因為他認為皮婭也是他的孩子。后來米圖的丈夫醒悟了,主動發聲,說很多有錢人冒名去占領那些貧窮孩子的名額是不對的,自己也主動將皮婭送去公立學校。

  說實話,這部電影是有戳到我的淚點,我有一個朋友。她小學初中都是在一些很普通的學校讀書,家里人也沒有知識分子,從小就沒什么要上重本大學、重本高中的壓力。但是她遇到了一個數學老師,那個數學老師會和他們講一些以前她從來沒聽過的雞湯。而且他的教學方法很特別,總是能讓那個女生保持很大的沖勁去學習、讀書,走出這小小交際圈。那個女生就從全級排名40多慢慢地進步,直到中考的時候她拿了全級第一,順利考進了重點高中。但是在重點高中她完全跟不上。不僅是在學習方面,而且也融入不了他們的交際圈。為什么融入不了呢,她思考了四年,終于何凱文回答了她。是因為自己不夠主動,內心太過傲嬌,總是把成績放在第一位。可悲的'是,這個在高中經常被認為很勤快、很努力、總是在復習功課的女生竟然沒有考上重本,成為全部寥寥幾個沒上重本的女生。于是這個女生在大學期間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很開朗,很主動,不愛學習,更加不想讓別人知道她很勤快。在高中的時候她很喜歡Taylor swift,很喜歡聽歌,而到了大學就很少了。可能是不想回憶起那段可笑又可憐的回憶吧。可是人的本心是很難改變的,這個女生在大三下學期又突然想考研。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好的大學的門檻,結果又沒考上。我朋友和我講真的不是找借口,其中一門專業課的分數不可能這么低的。我只能說是差一點運氣,不知道是好還是壞,最后她也如愿以償地調劑到自己理想的院校了。

  說這么多到底是想表達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我朋友說如果再讓她選擇一次,她不會選擇考那個重點高中,但是她不會改變考研所選的一志愿。

  篇四:《起跑線》觀后感精選

  自去年看完《摔跤吧,爸爸》后,我對印度的教育題材電影是很有好感的,今日又去看了《起跑線》,自覺受益頗多,對教育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是一名教師,從事教育行業,但我從不敢說自己是一位教育者。其實我是很希望自己成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的。當教師的想法,從我年幼時候就在心里扎根,多年來一直走在這條路上。我從未懷疑過自己對教育的忠誠,可今日在看《起跑線》時,我的心里忽然響起了一個聲音,它在問我:“你真的做到了不忘初心嗎?”事實上我是心虛的。

  上師范前,我曾在新聞里看到很多貧困山區的孩子,因為貧窮而無法受到教育。那時便在心里立志,待我學有所成,定要盡力將知識送進大山里,讓那些可憐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教育。而畢業后,我卻選擇了安逸,再沒有過去山區支教的`想法。我為自己找借口:在哪里教不是教呢?只要能讓學生學到東西,就都是一樣有益。

  實則不然。日子有千百種過法,教育也絕不止一種做法。我接觸過形形色色的許多教師,有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自然,也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我并不想評論什么,只是認為如果沒有付出真心,那絕稱不得教育,曾經在電影《可愛的你》中記下了一句話: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

  今日看了《起跑線》,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拿著一般的工資,過著一般的日子,但他們對教育卻很是重視。有一句話從記事起他們就經常對我說:“我們都不是很有文化的人,但我們希望你能成為一個知識分子,靠腦力勞動吃飯,而不是去掙辛苦錢。”父母都是很節儉的人,但在我和弟弟的教育問題上,他們向來都是最大方的。他們總舍不得給自己買身新衣服,卻樂于去給我們報各種興趣班,所以,我成年前就學了很多五花八門的東西:鋼琴,吉他,中國舞……可惜樣樣不精。

  從一年級起,母親便逼迫我去背《唐詩三百首》。每日4點半便起床,母親陪著我坐在庭院里,大聲地念著:“葡萄美酒夜光杯……”很不可思議,我人生中讀的第一本小說,竟是關于階級斗爭的,那時我才小學三年級,說實話,我是并不了解書中深意的。

  母親總說教育要贏在起跑線上,擇校是重中之重。我的弟弟在上初中之前一共轉了五次學,可惜弟弟天性不愛好讀書,小學畢業的成績還是差的沒法看。但母親依然覺得只要選對了學校,弟弟的成績便一定會有所提升。于是他和父親在那個夏天四處奔波找關系,低聲下氣說盡好話,終于將弟弟送進了市內最好的初中。父親一生從未求過人,那年暑假,他突然添了好多白發。

  在我看來,教育是不該有三六九等之分的,教育的好壞應體現在教者和學者的思想和行為之上,而不應該是因學校不同而有所區別。人也不該因貧富差距而有高低貴賤之分。曾在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很是贊同:

  我崇尚這世間所有形式的平等,無論你是渾身奢侈品,還是粗衣麻布,只要包裹在身體里的靈魂是高尚的,就值得所有人尊敬。

  影片中除了教育問題,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希亞姆一家。從家境來說,他們是真正的窮人,但正是這一家窮人,教會了主人公什么是“少即是多”,什么是“分享即關愛”。

  在他們一家中,我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比起錦上添花,善意更在于雪中送炭。在富有的情況下去分享,那是慈善;而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依然記得分享,則是大愛。

  關于西亞姆,有兩件事情最讓我欽佩。第一件事:拉吉在提款機前騙他說為了孩子在偷錢時,希亞姆不顧一切將拉吉給拖走了。他不需要錢嗎?不!他的家境窘迫,他的孩子也需要入學。但他不會對那份不屬于自己的錢動一絲念頭,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國的一句俗語:人窮志不窮。

  第二件事:得知孩子們入學需要24000盧比時,為了幫助皮婭順利入學,希亞姆不顧生命危險去撞車,用身體為皮婭換來了入學資格。即使后來得知真相,與拉吉決裂后,他仍不忍讓皮婭失去在這所學校學習的機會。他最后說道:“皮婭也是我的女兒。”這是怎樣的一種大愛,讓他在被欺騙,被傷害后,依然心中滿存善意?

  影片中除了這些動人心弦的愛之篇章,也揭示了人性的丑惡,社會的黑暗,階級的不公。但我今日并不想去談這些。謹以此篇,誡己律己,不忘教育初心,不忘做人之本。

【《起跑線》觀后感】相關文章:

奮斗,新的起跑線01-27

起跑線上的美麗作文09-21

《起跑線》觀后感08-17

《起跑線》觀后感06-29

起跑線觀后感08-23

起跑線的觀后感09-20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11-07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11-07

《人生的起跑線》觀后感2篇12-29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600字03-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天堂久久伊人网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 |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精品区 | 亚洲国产自在线 | 日本在线a亚洲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