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云圖》有感(精選10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云圖》有感(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云圖》有感 1
花了三個小時來看這部電影,在人心浮躁的現代社會,已經很少會有一部電影讓我安靜的坐在電腦面前坐這么長時間了。
電影《云圖》的時間線從十九世紀中到人類衰亡的一百多年后,這么大的時間跨度雖然只用了六個故事來連接,但是卻基本沒有冗長的感覺。影片的開頭六個故事簡短快速的掠過讓人印象十分深刻,雖然電影后面有導演在炫技的感覺,但總體來說情節還是非常緊湊的。
影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點就是不同故事中人物身上的胎記。故事一律師尤因胸上的胎記、故事二羅伯特腰上的胎記、故事三路易莎肩上的'胎記、故事四卡文迪許腿上的胎記,故事五星美脖子上的胎記和最后的鏡頭扎克里后腦勺上的胎記(幸虧是在電腦上看,在電影院看的話估計是很難一次性發現),這種安排其實隱含了一個意思,就是雖然不同的人物出現在不同的時空不同的故事中,但是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緊密相連的,雖然隨著時間的變遷肉體也許已經消亡,但是這種聯系卻是一直存在的,影片中有這么一句臺詞:“我相信死亡只是一扇門,當它關閉時,另一扇就會打開。”這感覺上頗有一點“輪回”的意味,雖然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些差別。我想導演安排相同的演員在不同的故事中飾演不同的角色,可能也是有這種意味的。
影片中還講述到了因與果之間的關系。星美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我們的生命不僅是我們自己的。每一樁惡行,每一項善舉,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重生。在某種程度上和佛家所說的”既種業因,便得業果”其實是一個道理。星美在最后的故事中成了人類衰敗后所信仰的女神,我想這個人物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種東方的文化,而其他幾個故事則是從西方的角度來敘述,也許作者是想表達一個意思,就是無論是東方文化也好還是西方世界也罷,在人類最本質的問題上其實都是一樣的。我們透過別人的眼睛了解我們自己,人類生命的不朽性質在于我們的言語和行為的后果,正是這些行為和后果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人類一直都是呈一種螺旋式的角度在不斷前進的,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其實都是之前行為的后果,我們的生命不僅是我們自己的。從子宮到墳墓,我們和其他人緊緊相連,無論前生還是今世。每一樁惡行,每一項善舉,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重生。
觀《云圖》有感 2
最近看《娛樂至死》這本書后,對電影也有了新的理解。將這種新的理解加之于電影《云圖》之上,也便有了新的感觸。
其實也不能說是新的,只能說是,從雜亂無章中抽離出來的——感觸。電影《云圖》的制作當然是大手筆的,將六個截然不同的故事雜糅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壓縮成130多分鐘,這需要強大的制作功底,需要強大的演員陣容。無論是影片中鬼斧神工的剪輯,還是每個大牌影星一人分飾N角的嘗試,都值得大加贊揚。但電影并不應該只是為了得到人們虛無的贊美而存在的東西——抑或是實在的鈔票。對于導演來說,應該是一種哲學訴求、一種宣教,是對人們從未嘗試過、卻又渴望了解的世界的還原或者說塑造。《天幕危機》應是如此,《一代宗師》也應是如此,《泰囧》亦都應如此。
電影《云圖》亦是如此,只是每一位宣教者使用的手法迥異。這是一個時間跨度千年的大故事,由看似獨立的六個故事組成,若沒有無法簡單道破的關聯的話,我想著導演完全可以拍六部片子,根據米切爾的原著的豐滿程度,絕對都會充實又賣座。然后不是這樣,導演把它們雜糅在一起,就憑這一點,她的立意高明了太多,遠的不說,就拿最近的幾部片子來說吧,《007》整片在完成一個任務,時間跨度幾個月?一兩年?《一代宗師》《大上海》整片在用葉問或成大器的眼看世界,時間跨度幾十年?最近最賣座的《泰囧》就更別說了。駕馭幾十年的時間跨度,宣教者很好為其披上哲理的外衣,譬如《007》,你可以看成它在宣揚忠誠,也可以看成它在宣揚取舍;譬如《一代宗師》《大上海》,你可以看成它在還原武林或者江湖,宣傳武術的哲理或者江湖的道義;又如《泰囧》,或可反映娛樂至死的現實。雖然莫衷一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云圖》時間跨度太大,不能隨意運用哲學主題,但是話又說回來,好像又脫離不開一些主題,因為恒久不變的主題,要么就是愛,要么就是自由,還有就是信仰,還有就是對無法實現愛、自由、信仰所作出的反抗。顯然,《云圖》的自由和反抗打動了我。《亞當尤因的太平洋日記》中,黑人奧拓華對人生自由的渴望,《希德海姆的來信》中作曲家西德海姆對追求自由創作的渴望,《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難經歷》中老人卡文迪什對于逃脫養老院禁錮的渴望,《星美-451的記錄儀》里面,克隆人星美-451對于廢奴的渴望。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對自由的不同訴求,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在追尋自由的途中產生的獨特的愛恨情仇,將這些愛恨情仇交織在一起,也便成就了一個更為宏大的時代的多重奏,也便成就了這部電影《云圖》。
其實作為一名生物學專業的學生,對《星美-451的記錄儀》這一段有著異常的敏感和震撼。于是拜讀了《云圖》小說的中譯版,小說比電影顯然更豐滿。故事的最終結局,小說和電影是有出路的,聯盟會原來只不過是上演了一出虛假的冒險故事,其目的僅僅是為了讓所謂的“純種人”不信任任何克隆人,為了讓廢奴主義無人相信。最終星美用一句引言結束了自己的故事敘述,“不論你殺死我們多少人,你永遠無法殺死你的繼承者”。這對于任何讀者來說,可能是個欣慰。也許你會以為:“確實是這樣的,那些純種人的后代,應該會比前代有良知的。”但是結果很可能正好相反,不然的.話,為何最后一個故事是,大毀滅呢?這是值得現在的人們警醒的地方。
現在的我,越活就越覺得自己的才疏學淺,所以也開始多看些書,彌補自己的知識短板。最近看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讓我看到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歷史觀,也就是“將宏觀及放寬視野這一觀念導引到中國歷史研究里去”從而高瞻遠矚地考察中國歷史的“大歷史”觀,這種觀察的維度,讓我們更能夠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比如說黃先生對于土壤、風向和雨量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和戰亂的影響,講解得非常到位。讓我們看到,其實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不是脫離地理、脫離自然而建造的空中樓閣,而是接著地氣的,一個非常恰當的比喻出自《無極》:造成一個人勵精圖治、取舍萬千最終走到權力金字塔頂端的直接原因,有可能僅僅是兒時被人家搶了一個饅頭。當時覺得挺荒唐,現在再看,覺得再合理不過了。只是被搶了個饅頭這個原因是不容易發現的,因為它涉及到從被搶饅頭到到達權力頂峰這幾十年的時間跨度。所以黃仁宇先生告訴我們要宏觀,要放寬視野,這樣才能不被迷惑。這也是最難的地方了罷。
黃先生告訴我們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不僅限于中國歷史,起碼在《云圖》中,有著隱隱約約的體現。一個人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可能是因為偶然聽到了若干年前的一首《云圖六重奏》,也可能是因為看到了若干年前的先人寫下的日記、信件,也可能是因為夢到了若干年后自己的某個情景。對于未來,一切皆有可能成為現實;對于過去,一切皆有可能成為未來現實的引子。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能讓困苦的人釋然,但是我覺得其實反過來說是一個意思,即:過去心或可得,現在心或可得,未來心或可得。這會讓有信仰的人更堅定。
觀《云圖》有感 3
最近美國新上映了一部電影叫做《云圖》,大家有說挺好看的,所以我也去看了一下。
《云圖》(Cloud Atlas)改編自大衛·米切爾的同名小說,故事從六個人在不同時空的際遇入手,時間跨越以公元1850年為始,一直延伸到后末日時期的未來,看似毫不相干卻又環環相扣,因而被譽為有史以來最能挑戰閱讀想象力的小說。
雖然看不大懂,但是我覺得星美好像喜歡海柱但是他卻死了,還有還有搞基的兩個男的,真的很有愛,但是我哥說很難看,但是看見其中一個gay開槍自殺的時候我好想哭,可是不能…可能我只能停留在表意,我能力有限,心余力絀,畢竟才初三。其實笑點也挺多的。比如用貓遮…,還有那個女的'拿個鐵錘“我愛這條小狗“……
《云圖》這部電影,反正我就覺得我還想看很多遍,這雖然不是完美的愛情故事,卻是動人的愛情篇章。
觀《云圖》有感 4
六個人,山谷人、律師、云圖的作曲家、記者、寫書的狡猾出版商老人、復制人星美。
六個時空,因星美而選擇后退的落后時代,美國南北戰爭前夕,近代的英國,現代的美國,當代的英國,未來的首爾。
六個人,六段交錯的時空,譜成云圖六重奏。律師的日記影響著作曲家,作曲家與教授的書信影響著記者,記者追求的核能真相,影響著未來的首爾和最后先知人的滅絕,出版商老人的.書影響著星美和幼娜。最后,以上種種,造成了山谷人和先知人的差異和結局。
第一,我沒多大沖動看第二次電影,不過我有沖動看一下書。六個人,六個故事,要電影來承載,始終有點吃力。雖然看到半途知道他每切換一個故事,都是轉到六個故事同一情感表達的情節,甚至在某一少部分場景切換真的對情感升華真的很好,很驚心動魄。但總是切換場景,真的看得很累。
第二,線索很多。云圖的胎記,我只留意到律師(胸口)、作曲家(腰部)和記者(肩膀)有。我想,這六個人都應該有,只是沒留意到。沒辦法,在導演刻意講述記者的胎記時,才留意到這就是云圖印記。其次,人物面孔重復率很高。記者是先知人,黑人JOE是南農場主的仆人等等。看著看著,總覺得不知可能又是哪個,哪個有可能是新的飾演者……好像患上面龐識別癥似的(唯一自豪的就是,我認出了周迅!我想周迅不能扮演星美當主角的原因,大概就是周迅的眼睛太有神。就算她在失神,她的眼睛折光率還是太高了,一看就是可以為自由不顧一切的——那還用得著海柱用愛去喚醒她失落的靈魂么?)
以上,就是這電影的不足之處吧?反正就是讓我看得不太爽的地方。以下,講我挺喜歡的地方。
第一,星美。首先,星美被獲后,對記錄員所說的話。我喜歡她所說的話:“我相信死亡只是一扇門,關了一扇門,另一扇打開了。如果要我想象天堂的樣子,那就是一扇門打開了,在門后面我會發現他就在那里等我“;”如果我躲起來,真相就永遠無法大白于天下,我不允許那樣“。堅信著愛和真相的人,真的很迷人,盡管她是復制人。但也因為她是復制人,更顯得迷人。其次,她沒有幼娜那般沖動,卻總在關鍵時刻跟著自己的心走。因為是復制人,她很木訥,不敢去想。但當她真的去想的時候,世界會因她而改變。因為她,人類,明白自己犯下的錯,愿意回到沒有科技的年代。要知道,連先知人最后都選擇了過著原始的生活。
第二,自由、愛、舍得與真相。總覺得,這四個東西貫穿著整部電影。這四個東西都很美好。黑奴的自由,作曲家的自由、出版商老人的自由。先知人和山谷人的愛、作曲家與教授的愛、律師與妻子的愛、星美與海柱的愛……因為真相,最后選擇舍棄,而得到。
歷史是一條長河,漫長而循環往復不斷往前奔涌。死亡只是一扇門,關了一扇,另一扇就會開啟。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連打開這扇門的勇氣都沒有,不曾成為長河上的一滴水。
觀《云圖》有感 5
寒假里,去堂姐那個城市小住三日,托了堂姐的福,在那個城市最好的3D影院看了一場世界頂級的影片《云圖》。我原是不曾知曉這部片子的,它在中國1月31日才剛剛上映。如今能一飽眼福,可謂是萬幸之際了。你知道它的陣容有多么強大嗎?奧斯卡影帝,影后,由“鉆石級幕后團隊”所打造,制作團隊中累計有67個奧斯卡獎提名,投資超過一億美元。
電影一共有六個故事,總是每個故事的片段交叉出現,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次歷險,每個故事都能當作一個短片來欣賞,而且每個故事都是一個特殊的電影類型,細細品味每一個故事,你總能挖掘出不同尋常的深意。人的注意力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像袋鼠那般跳躍,是一個無限的范圍,似乎要將斷了鏈子的珍珠一個個連綴起來。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有些時報甚至報道,這需要哲學家才能將邏輯關系完全理解得清楚。看似毫不相干卻又環環相扣,因而被譽為有史以來最能挑戰閱讀想象力的電影。
其實這部電影概括的就是全世界,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體會到的影片主題的側重點也各自不同。個人認為,這部電影的主題,莫過于是欲望和愛情。人的欲望是無盡的,因為欲望,藝術家厚顏無恥的剝奪別人的勞動成果;因為欲望,人們褻瀆尊嚴培養克隆人做奴隸;即便到了世界大毀滅,人類重新開始,仍然有人忘不了掠奪和殺戮。
星美說過:“死亡就是一扇門關上了,另一扇門就打開了。”希望,當我們打開另一扇門的時候,里面不會又是一個骯臟的,被利益污濁,充滿著欲望的世界吧。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這里仍然如此,貫穿所有故事的一條繩索便是愛情,是主人公們之間的愛情循環,包括同性戀。這樣被世人所不齒的感情,在此時仿佛也有了些感天動地的意味。愛情里的狂妄,無知,自私,仿佛這里的愛情都是一樁樁悲劇。也許人們經過各種爭斗,各種覺醒之后才會發現,我們真正想要的不過是一份簡簡單單的愛情吧。
影片中,一位法官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有自己的秩序,倒行逆施的人沒有好下場,這個運動注定失敗,你加入他們,整個家族都會被孤立,你最好的下場,是被當做賤民,被襲擊,被唾棄,更糟一點,會被私刑殺害,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為了什么,何苦,無論你怎么努力,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讀這句話的時候,不知你的心中是否某一根弦被輕輕撥動了呢?有一個柔軟的地方就這么被觸及了呢?我的感覺是這樣的,我想起了歷史上那么多次的變法,那么多的革命。他們都是萬民之中最先覺悟的人,他們都是蔑視一切所謂的權利、地位、規定,他們就是不順應天命,他們就是堅持著自己的主張,并且為此不顧一切,甚至付出生命代價的人,大寫的人。滄海一栗?是,但那又怎么樣!雖然力量之渺小,影響力之微弱,但是終究所有的人都會明白這樣做的苦心,都會明白真正的真理。這個活動會失敗?家族會被孤立?是,但那又怎樣!勝利是需要代價的,沉重一點也無妨。以少數的犧牲來換取多數人的醒悟,在所不惜,無怨無悔。本片中的克隆人“星美451”首先有了克隆人獨立意識,在那時是罪不可赦的,被逮捕的時候,她笑著說:“如果沒有眾多的水滴,哪會有海洋呢?我決不會向暴力犯罪屈服!”不必多言,她的沉著,她的微笑,她的泰然自若便是最好的見證。
品電影。品世界。品人生。
觀《云圖》有感 6
《云圖》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看完后讓人很有傾訴欲,一時卻又受制于言語的匱乏,不知從何說起。坐在電腦前思緒混亂,慢慢地把想要說的話敲出來。
影片《云圖》中六個世界六個故事被剪碎,以馬賽克的形式再拼湊到一起。這就是這部電影和其他的影像化作品相比顯得很與眾不同之處,這種不同也是成為它遭受諸多口誅筆伐的理由原因。無非是批評它敘事混亂,結構奇怪,內容晦澀。但是只要認真看,就能發現電影的敘事方式其實雜而不亂,六個故事講得清清楚楚,彼此之間又相互呼應,場景的轉換非常流暢自然,毫不突兀,波波疊加累積的小高潮也使得電影雖然時間長節奏卻并不拖沓。分解原有的結構之后重組產生類似交響樂的通感,恰好契合《云圖六重奏》的idea。電影的剪輯花了很多心思,雖然并非每個觀眾都能接受這樣講故事的方式,卻不能否認導演在這方面出色的能力。
觀后產生了些語無倫次的雜亂想法:
1.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是緊密聯系的,這種聯系甚至可以穿越不同的時空。個體的善行和惡行都會產生或大或小的相應影響和后果,這些后果和影響又通過諸多途經反過來作用到我們自身。
2.對奴隸制的反抗,對命運的反抗,對世界陰暗面的反抗,對敬老院獨裁的反抗,對公司制的反抗,對野蠻的反抗。不論在什么時代,壓迫和弱肉強食總是存在。但與此同時,反抗也永不止歇。
3.對命運表象的'懷疑,對愛、自由和真理的追求,是永不過時的主題。
4.一個角色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也可能是其他故事的重要配角,還會是另外故事的龍套。
5.輪回并非線狀的,基于當下的時間點夢見未來和過去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在這個時空過完一生,又去到另外的時空。可能是久遠的過去,可能是杳渺的未來。要經歷多少輪回才能遇見之前人生里遇見的人?在循環的輪回中當一個靈魂再一次回到之前的時空,有沒有可能以另一個身份遇見之前的“另一個自己”?靈魂的輪回是沒有完整的記憶的,卻又被各個時空的因緣綁在一起,很類似佛家的觀點。
6.文明是電影中的一個謎團,也是諸多科幻題材作品的一個巨大謎團。它匍匐在一個莫比烏斯圈上,不斷前進,卻也不知道終點。未知變為已知,已知又隱藏到未知的陰影中。人類的進化,是下一個輪回的結束和開始。“死亡不過是一道門”,當另一扇門打開的時候,那個人在下一個時空里等你。
觀《云圖》有感 7
生命是一種輪回,不同時空會以不同的形式呈現,死亡就是從一扇門邁向另一扇門而已。我們不只是我們自己的,從子宮到墳墓,我們和每個人緊密相連,輪回而已。你似曾相識,你惺惺相惜,你一見如故,所謂你今生的緣,無非就是前世的因。
愛是一種自然現象,愛比死亡更長久。無論是男女之情、同志之愛,還是不同物種之間,唯愛永恒。六個故事,唯有愛散發著永恒的光輝。一切皆有因果。每一樁惡行,每一件善舉,都有因果報應。律師救了黑人,黑人又救了律師,律師最后走在廢奴的路上。人造克隆人,又要奴役克隆人,最后被摧毀。
電影主要闡述的是佛學六道輪回的.因果哲學。頭尾說了兩次的自然秩序,也就是律師岳父口中的“黑人猶如駱駝,生下來就適應沙漠”的秩序,是指的人道。善惡報應、貪婪私欲、打破規則、良知喚醒,先知、未來甚至世界重組,是人道觸動天道的積累和結果。電影說的是佛學智慧,處處暗合了那個貫穿宇宙的“道”,所以無論哪家終極智慧都是一樣的。電影很棒,值得回味。這是我的觀影感受,也是我的心即理!歡迎切磋。
觀《云圖》有感 8
《云圖》可能是我除了《黑客帝國》、《肖生克的救贖》、《哈利波特》之外看過最多次數的片子。自13年看過首映以來,這部電影看過不下10遍,每次看都會有新的感觸,或是說新的發現。因為故事精彩,值得探究;因為千變萬化,不離其宗,這個宗是人性。
身邊被我所安利這部影片的朋友大多會跟我抱怨其枯燥乏味且晦澀難懂。人的悲歡大多不相通,感受自然也不相通。從同一部電影,所能看到的東西不同,領悟到的東西自然也不相同。我自然是十分喜歡這部片子,否則不至于在這七年間反復觀看,并花那么多時間精力去研究。
之所以到如今才準備寫下一篇觀后感,是因最近一次觀看頓悟了一個道理———懂與不懂,都是平常:不懂亦或是沒興趣,都無傷大雅;懂了,其實也沒什么。見仁見智。觀影讀書,就是觀影讀書,并不是比智商比情商。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閱歷,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所以,不是別人寫出來了精彩的影評或是觀后感,我就沒必要再去寫。
《云圖》的小說和電影都十分精彩,電影比小說多了些亮色,可能為了更符合人性的期望;如若真如小說那般黑暗,讓人看不到一絲希望,也許電影便會更為小眾了吧。
每每看完《云圖》,心情總是久久不能平息,總是在壓抑與溫暖兩種感覺中徘徊。壓抑來自秩序背后弱肉強食的.殘忍,被束縛的以及被剝奪的自由。溫暖來自于人性中對壓迫反抗的勇氣,對美好未來的期望,為追求真相的信念的踐行,為家人跨種族的善念的連接,以及人性中閃耀著最耀眼光芒的愛。
世界會更好嗎?通往世界更好的路,往往是先知者,先覺醒者用生命所鋪出來的。混沌中建立弱肉強食的秩序,秩序變形違背善念的人性,秩序就會被瓦解。然而建立秩序和瓦解秩序,都需要清醒的人。
觀《云圖》有感 9
看完《云圖》,可能會給大多數人比較凌亂的感覺,可是仔細縷一下,你會發現其實六個故事有一個主題思想,而這個思想,正是國人所缺失和需要的。
這六個故事,分別是發生在1849年的《亞當。尤因的太平洋日記》、發生在1936年的《希德海姆的來信》、發生在1973年的《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個迷》、發生在2012年的《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難經歷》、發生在2144年的《星美-451的記錄儀》、發生在后末日時代的《思路剎路口及之后所有》。
這六個故事的關聯就不一一贅述,但是第一個故事我覺得和后五個故事略有用意上的不同,正如影片中的“每一樁惡行,每一項善舉,都在未來輪回”,無論你做什么,都不過是無限汪洋里的一滴水!沒有眾多的水滴,又哪兒來的汪洋呢”第一個故事主人公救了黑奴一命,并且最后義無反顧的加入了解放黑奴運動,可以說主人公給黑奴帶來了自由,所以在他的來世中,他的善舉得到了回報,后五個故事中,經過他的努力,某種程度上,他也釋放了自己,獲得了自由。第二個故事他最終逃離了老音樂家的掌控,并完成了“云圖六重奏”,第三個故事她最終逃過了暗殺,揭露了陰謀家的目的,第四個故事他最終成功“飛躍老人院”,和他愛的人在一起,第五個故事她成功獲得了自由人的意識,并向大眾宣傳了自由和反抗的思想,第六個故事他成功擊敗食人族,幫助“先人”聯系到她們星球并一同前往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看的出,后五個故事的主人公,強烈追逐自由和真相、不受壓控和欺騙的愿望促使他們“絕不會對暴力犯罪屈服”,即使結局可能是失敗的或者渺小的,如第二主人公的`自殺,和第五主人公的被處決,但追逐自由和真相的權力是他們應有的,而行動不正是這“汪洋”里的一滴水么,這種精神難道不正是國人所需要的么。
如今的國人,別說為了爭取自由而可能失敗,即使在是否需要自由和真相的意識形態上,都飄忽不定,看到的也只有麻木,真的是應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觀《云圖》有感 10
前兩天,看到孩子用我的電腦看一部好萊塢電影,叫《云圖》,這個電影,是他的同學給他的,因為我最近很少去下載電影了。孩子看電影,也斷了來源。孩子看完電影,我問他電影講的是什么,他竟然回答說是不知道。
于是我按常理忖度起來,好萊塢電影有著它約定俗成的模式,無非是探討人性,探討生存,探討真愛,所以,好萊塢電影很像《讀者》上的文章一樣,有一點睿智,有一點感人,有一點蕩氣回腸,但它不深刻,不觸及靈魂。但并不要認為,觸及靈魂的東西就是好東西,那往往會讓我們難堪,特別是那種往死里整的深刻,會讓我們看到人性深處很多惡的東西,甚至是“為賦新詩強說愁”的丑惡。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它的存在,但我們依然去討厭直視它。我記得周迅有一部電影,叫《戀愛中的寶貝》,本來是為情人節特供放映的,但是,影片里的愛情,卻讓人看得毛骨悚然。這就是中國電影頗令人掃興的所謂深刻。讀圖的時候,我們會本能回避那些丑惡的、丑陋的東西,我們明明知道,屏幕上提供的圖,是一種假象,但是我們依然會癡迷其中。
我又追問了幾句,但孩子依然說不知道,后來他想了好久,說《云圖》表現的可能是輪回,表現的可能是渴望自由。看到孩子的模棱兩可,倒引動了我的好奇。什么電影居然讓人看不懂?越是看不懂的電影,越有大加分析的空間,當然也有那種真的讓人不知所以然電影,如《死亡幻覺》。這種電影是拉大旗扯虎皮,不值一顧。的確有電影,看似晦澀,卻有讓人分析研究的價值。
于是,我耗了將近三個小時,看完了《云團》,這是一個有著五個線索交錯進行的故事,難怪令人摸不著頭腦,但是,這五個故事里最為關鍵的是首爾的那個故事,這是電影里的核心主要線索,而其它的故事,都是附著于這個故事上的。
那么,電影里首爾那個故事講述了什么樣的內涵呢?
其實,這個故事恰恰是一個好萊塢科幻電影里經久不息的俗套。這段故事里,講述了一個復制人為恢復自己的尊嚴而戰斗的故事,這是西方科幻片里的一個龐大的故事類型。這可以說是與“時間隧道”并駕齊驅的兩大科幻主題之一。這可能源自于西方人骨子里對人性價值的探討興趣。機器人有了生命后,就應該按照生命來對待,這是人在科技日新月異發達之后所遇到一個新的`悖論,也是人類對于技術發展之后的內心恐慌,比如人類一直對“克隆人技術”持謹慎、克制的態度。
《云圖》中的克隆生命,本來不過是一群沒有生命的蛋白質,但一旦讓他們組合成生命之后,便有了自己存在的意識與空間,于是,他們展開了為自己的尊嚴而展開的戰斗。
科幻的題材,讓生命的價值在于他們是否有意識這一主題得到了彰顯,而其它的四個故事,幾乎就是這個由科幻題材凸顯的立論在各個時代的不同變奏。科幻是虛擬的,但也可以提純出生活中隱約而朦朧的主題,這就是科幻與魔幻包括中國的神魔小說存在的價值所在吧。
在《云圖》中,抽出五個故事的最主要的核心鏈條,進行一番合并歸類,然后刪繁就簡,就能夠把握到影片的主旨所在。
看看其它的四個故事,第一個故事中,黑奴本來是低微的,就像一個克隆人一樣,被視作無生命的異類,但是黑人身上煥發出的人性,拯救了主人,最終使主人改變了對生命的看法,讓一個黑奴的生命恢復了應該擁有的人類的平等。第二個故事中,年輕的音樂家廁身于名流的陰影之后,他的生命是被扼制的,自我是不存在的,就像克隆人一樣,但他的主體意識開始覺醒,寫出了真正屬于自我思想的絕妙音樂,為了自己的生命價值,他不惜殺死了控制自己生命的老音樂家,寧愿選擇自我毀滅。第三、四個故事,都是反映了對生命的維護,而不得不訴諸于暴力的反抗,目的都是維護生命的價值。
刪繁就簡之前,我們可能會面對著“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繁瑣,但是過多的表象會干擾我們對真相的認識,只有剔除掉無關緊要的細微末節,我們才能把握住事物的要害,我借此希望孩子能夠學會更好地認識世界,及世界在我們意識中的折射。
【觀《云圖》有感】相關文章:
觀《榜樣》有感07-19
觀《南京》有感04-15
觀《哪吒》有感07-26
觀《開端》有感02-20
觀《焦裕祿》有感07-19
觀“舉重”有感11-10
觀黑板有感10-18
觀漫畫有感08-25
觀《向前》有感09-20
觀《大魚》有感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