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湘江北去》觀后感300字
【第1篇】《湘江北去》觀后感300字
文中的毛澤東身懷大眾為國獻身,他與他的好朋友……在張敬堯的“折磨”下,堅持不懈地尋找拯救國家的政策,努力地探討通往中國的道路他們對真理和一愛一國的情誼一直都是堅持不懈的!這一點兒深深地令我感動看,有幾個人能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勇進奮前。
他們擁有最最堅強的斗志,心里懷揣著最最偉大的夢想,帶著最最正直的科學理論,他們……怎能不成功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有時也是嬌一小的,有時也是懶惰的,但我們的思想永遠都是最端正、最具有思想的,我們吃苦耐勞也愿意一直為中國付出巨大的貢獻,哪怕是一絲絲也可以!
論中國思想的深度,勇氣,甚至是智慧我都遠遠不如先人以及偉大的祖先,要想走出日本人的嘲笑聲,要想讓中國傲然自立、變得更加強大起來,這都是要靠我們青年的力量。
他們一路走來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的,當時的他既不算是小鳥也不算是霸氣十足、展翅高飛的雄鷹,就是一個硬著頭皮去救國的中國少年,一個有真正思想的人!
那時他那么的嬌一小、微弱,怎能承受家中親人的去世,那個小小的身板,怎能承受那么多、那么大的困難,原因就因為他處在那樣一個時期?他堅信自己的老師,他的眼眸里有一絲絲希望和無畏的掙扎,我知道!那是新中國未來的紅燈!永遠不滅!
【第2篇】《湘江北去》觀后感300字
小時候我就經常聽爸爸講一些近代歷史,所以對毛澤東、周恩來等偉大的人物有幾分了解,于是利用暑假空閑時間觀看了一部有關近代歷史的電影《湘江北去》。
影片講述了1918年中國軍閥割據一片混亂的景象,毛澤東、肖子升、蔡和森等一群湖南熱血青年懷著救國的理想來到北京,勤工儉學籌備資金準備赴法留學的事情。到北京后,毛澤東在老師楊昌濟先生的介紹下,在北大圖書館擔任助理管理員一職,在打工過程中認識了新文化運動的領一導一人物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第一次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并與他們達成了共識。在此期間毛澤東的母親生病去世,然而毛澤東并沒有因此被打垮,而是變得更加頑強。
后來毛澤東放棄了赴法留學,準備回到長沙專心研究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在五四一愛一國運動爆發期間,毛澤東創立了《湘江評論》幫助學生運動,傳播馬克思主義。
在影片最后因為毛澤東、陶斯詠和肖子升的革命道路不同,因而走上了不同的一愛一國道路,我覺的陶斯詠有句話說的很好:“道不同不與為謀,但道不同不礙為友。”即使革命道路大不相同,但他們彼此的友誼不會因此而消失,他們依然是好朋友。最后毛澤東和何叔衡踏上了去上海參加中一共一大的征一途。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我們必須要有新思想,只有不向別人屈服,不軟弱才能擺脫帝國主義的欺壓。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的心里就如同滾滾北去的湘江之水,久久不能平息。
【第3篇】《湘江北去》觀后感300字
寒假里,我觀看了《湘江北去》這部電影,他帶我們重一溫一了那個風雨飄搖,民不聊生, 黑暗茫茫而又充滿希望的戰爭年代。然而在觀看電影時,卻不斷有同學在偷偷的說笑,這不免讓我有一絲絲傷感,難道這就是中國當代少年?
影片中,有一群以毛澤東為首的熱血青年,勇敢的在黑暗中掙扎、探索、不屈的與反動勢力做斗爭。他們以改變舊中國的命運為己任,為中國的美好未來,為人民的自一由平等而奮斗。他們不懼挫折,不畏強一暴,不怕犧牲。他們用青春的火焰,燃一燒現實的寒冷,激揚文字,指點一江一山。漸漸的影響和改變著社會民眾的命運。
現在,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革命先哲們所領導的中國革命早已成功,我們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已經走過了輝煌的65年,廣大中國人民已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自一由,國家也異日強盛。同時,我們又有了新的更加宏偉的目標-----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這也正是我們當代中國少年應當努力奮斗的目標。能夠為實現中國夢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應當無比的的自豪。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少年應當以革命先驅們為榜樣,以復興中國為奮斗目標。
可是,現在面對過去民不聊生的舊中國的歷史畫面,面對革命先哲的英勇犧牲,竟有少數同學少年竊笑私語,無動于衷。如此少年,長此以往,如何能擔負起圓我中國夢的重擔呢?
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學一習一,提高自己的修養,不忘國恥,不忘革命烈士,要以英雄人物為榜樣,不懼挫折,不畏困難,不畏艱險,用新時期的核心價值觀武裝自己,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少年,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為復興中華而奮斗吧!
【《湘江北去》觀后感300字】相關文章:
電影《湘江北去》觀后感(通用9篇)05-25
湘江英語作文03-26
家住湘江畔07-27
五一湘江游作文04-08
血戰湘江觀后感07-14
《血戰湘江》觀后感07-18
劉發祥與湘江戰役的故事01-27
我的家鄉衡陽湘江作文01-27
電影《血戰湘江》觀后感01-26
長征血戰湘江觀后感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