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時間:2023-12-26 10:48:19 春鵬 觀后感 我要投稿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通用10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通用10篇)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1

  悟空問佛祖:什么是幸福?佛祖說:你穿越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麗的花,但是有個規矩:你不能走回首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于是悟空去做了。許久之后,他捧著一朵比較美麗的花回來了。佛祖問他:這就是最美麗的花了?悟空說道:當我穿梭原野的時候,我看到了這多美麗的花,我就摘下了它,并認定了它是最美麗的,而且,當我后來又看見很多美麗的花的時候,我仍然堅持著我這朵最美的信心而不搖動。所以我把最美麗的花摘回來了。這時,佛祖象征深長地說:這,就是幸福。

  良多人都說,生涯平鋪直敘,沒什么幸福可言,但是我要說,幸福就在你身邊,為什么悟空能夠找到一朵最漂亮的花,是由于他有一雙可能發現美的眼睛并且可以深信他所發現的,假如你也能這樣,那么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幸福。有多少人能每天凌晨起床錘煉身體,去享受一下初升太陽的暖和,當太陽漸漸照在你身上時,你會有一種新生的感覺,豈非這不是幸福嗎?醫生說過,一天三頓飯里最主要的就是早飯,現在的人們又有幾個人留神早餐的重要呢?吃好早餐你才會有一個健康的身材,但健康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幸福的,每天早起床10分鐘,坐下來安寧靜靜的吃一頓早飯,那是如許幸福的事情呀。我不得不感激我的爸爸,我小的時候爸爸每天都給我做早飯,無論多早,真的要感謝他給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在大二的時候,我每天都起來跳健美操,慢慢的我說動了我的.室友每天早上都和我一起去,我們保持了一年多,就在前多少天,她突然跟我說了句“謝謝”,當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開心的眼淚都要溢出眼眶了,那是一種發自心坎的喜悅,我當時就想說“幸福永遠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到來。”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我覺得那是幸福的,因為沒有了高考的壓力,輕松的生活,新穎的事物,吸引了我太多的注意力,慢慢的,新鮮感過去了,我慢慢變得迷茫了,每天起早貪黑。后來,一個老師點醒了我,他說:“你知道我為什么讓你們寫《弟子規》嗎?那是因為你們連根本的做人的禮貌都沒有,中華民族的脊梁不能葬送在你們這一代身上。”我們二十歲了,我們都了解什么中國的傳統文化了?問我們《論語》我們答復的一知半解。問我們《三字經》沒有一個人能背的全,是呀,我們為了高考的成就都開始學習數學、英語,又有誰會看看這些在應試教育下顯得沒什么用途的“閑書”呢。大學了,應該給自己充充電了,于是我找到了我的目標,生活也隨之轉變,每天都會到圖書館去看書,書是良師益友呀,真不知道沒有這些書的陪同,我的大學生活會是什么樣子。記得有個朋友說過,完全沒有束縛的自在是危險的,睡覺睡到天然醒也不見得就是幸福。生活有了目標你才會有新的動力,人不是只為了吃飯而活著。

  蔡禮旭老師提到了分數教育問題。我也想說說我的見地,在中國,家長和老師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你給我好好寫作業”,家長和老師告知孩子當真寫作業是對的,可是為什么加上“給我”兩個字呢?難道孩子學習的基本起因是為了老師和家長嗎?我們一直在灌注孩子一個很不好的概念。其實,孩子是很容易受到語言影響的,記得在我小時候爸爸常常說:“我家的孩子特殊聽話,從來不打架”慢慢的我就會在打架前想到爸爸的話,就不會去打架了。由此可見語言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古語有云“三人成虎”,意思是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流言當成事實。謊言尚且能成真,何況是實在的事情呢。教育孩子要趁早,不要等毛病呈現了再去補救,那樣只是治本不治標。父母是孩子終生的模范,孩子每時每刻都在模擬著大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是父母不折不扣地復制品,每時每刻復制著父母的形象,孩子也是父母的影子,隨時隨刻都會把父母的形象、品德、習慣倒影下來。可能在平時大家在不經意間,都不太注意自己的一些小的言行和舉措,以為那都是芝麻在點事不值得一提,如果當有一天在孩子身上發現了這些不良的言行時,我想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嚴格的批評孩子,說孩子不學好。可是大人們有沒有想過,這些毛病都是從何而來。我們一直以來總讓孩子來學習、頌揚弟子規的精神,可是最該學習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正所謂言教重于言傳,身不正怎叫孩子正?教為“上所施,下所效”、育為“養子使作善也”,人生第一大事就是把孩子教育好。記得有一次我和室友鬧抵觸,我給爸爸打電話說了整件事情,并始終強調不是我的錯。可是爸爸卻說,你有錯,你的錯是你不夠容納,一個人有一顆廣大的包容心,才干減少矛盾的發生。這句話就如當頭棒喝,我登時清楚,如果不是自己警惕眼,這矛盾是不會產生的,于是我和朋友報歉并表出我和好的誠意,直到現在我們都是很好的朋友。由此可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應該讓家長們視為警句。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不僅是對當代人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傳承,一個好的精力我們要把他傳承下來。家長學會了就應該教導孩子,把這種好的精神代代相傳下去。

  記得在電視上看過這樣一個公益廣告,一盞燈亮起來,黑暗中有了一絲光明,千千萬萬盞燈在黑夜中亮起來,就猶如白天。其實善良是可以傳遞的,好的操行也是可以傳遞的。一個人的善行可以照亮更多的人,如果每個人都能點亮身邊的一個人,我相信未幾的未來,世界上會有更多仁慈的人,和平也不再遙遠。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2

  最近看了《幸福人生講座》,越發感覺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父母,作為老師,責任之重,任務之重。

  大家都知道現在在學校里都在學習、頌揚弟子規的精神,可是最該學習的是作為父母的和作為老師的我們。正所謂身教重于言傳,身不正怎叫孩子正,借用蔡禮旭老師提到的一個例子,一個好戰國的領袖走進孩子的課堂,告訴大家要學會友善,不要跟別人打架,哪個孩子會聽,他的話多么的蒼白無力。作為父母和老師的'我們可千萬不要做這個領袖。

  在工作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家長朋友向我“告狀”,說自己的孩子這一點不好,那一點不好,幾乎就沒有好的地方。我很不理解,老話說得好,“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可現在的家長朋友這是怎么了?

  我們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壓制別人,包括我們的孩子,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何況是人。我們都在想讓孩子圓我們的夢,可孩子就得放棄自己的夢,等他們長大做了父母,也會讓他們的孩子去圓他們的夢,這樣下去越往后的孩子越可憐,而我們是“罪魁禍首”。

  我們應該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多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卻不多,這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愛和鼓勵。如果是違心的,孩子是會感覺到的,這樣的褒獎不如不獎。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當你要參加比賽或者演出時,不免有緊張的情緒,此時你就會在心里念叨“不緊張,不緊張”,可結果真的不緊張了嗎,不是!反而更緊張,因為你一直在暗示自己緊張。教育孩子也同樣,你整天說他的缺點,“啊,你看你這不如誰誰誰,那做的不好……那孩子就在你整天的這些“不好”的暗示下生活,孩子心理得到的是“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就是不好”,就這樣一直不好下去,這是父母給的暗示。而相反的,咱們只看孩子的好,天天說它的優點,孩子就一直按著“好”的暗示發展,越來越好。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3

  就看了蔡禮旭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其中的第三十三集《教育孩子要以德為本》,我的腦海中一直浮現出中央十八大報告指出的;“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一名老師,我感覺自己的責任還更重,看了蔡禮旭老師的講座,正如蔡老師說的,我們長輩要以身作則,要按照《弟子規》的次序做人,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就是從做人的根本道德“孝”開始。并要引導孩子從小事做起,從學習和生活的點滴做起。

  在這個章節中講到我們做長輩的先要修好自己的德行,比如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當學生或者孩子指出我們的缺點。我們也要虛心接受,當你跟孩子承認錯誤,可能很多長輩會想,這樣我會不會像矮了一截?其實恰恰相反,當我們長輩真正有錯誤,比方說犯了《弟子規》哪一句,我們馬上跟孩子(學生)說;老師這里錯了,老師要改過,和你們一起學習,往往老師認錯的時候,在孩子的眼中能看到什么?看到對老師的尊重。所以,當一個人認錯那是德行“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所以,當長者主動修正,主動改過,也會帶動起整個團體都有勇于認錯的這種風氣。

  蔡老師還講到了竹子的德行,讓我們舉一反三,從竹子的.身上去悟到做人的品性。

  總之,看了,聽了蔡禮旭的講座,受益匪淺。但是,自己身上還有諸多不足,希望來貴院再系統的學習,修正自己的壞習氣,以達到圓滿的弘法利生。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4

  5月20日有幸聆聽了康健教授的《幸福人生講座》,觸動了我的心,讓我真正感受到幸福含義的同時,也真正感受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父母,作為老師,責任之重,任務之重。

  沒有幸福的比較,只有自己的感受,沒有什么是幸福。生活中偶爾會有悲傷和失落,但悲傷和失落之后,陽光依然燦爛,幸福感依然存在。簡單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微笑,也是一種幸福!

  所以讓自己學會快樂,別讓悲傷包裹自己!

  每個人都渴望幸福的生活。不一定富有的人是幸福的。要幸福,我們需要知道如何相處,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幸福,了解幸福,獲的幸福的生活。沒有幸福是痛苦的,人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總是對不起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咎于別人,從不反省自己,也充滿了錯誤和錯誤,這讓自己遠離了幸福。正如勞格拉底說‘沒有人想犯下錯誤,之所以犯下錯誤,乃是他的無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了錯誤,我們要去關懷他、寬恕他、以及以身作則的感化他,而不是發怒、生氣、討厭和打擊他,否則我們就像他一樣,同樣是無知的人。

  因為我們也犯下了無知的錯誤,遠離了幸福的人生。

  我們要認識幸福,了解幸福,才能夠得到幸福的人生。聰明的人他必定懂得無論處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勿以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心正則從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久相處,人心邪,則次情縱欲,任意妄行,自必貽患無窮的道理。

  任何一種鍛煉都是通向幸福的寶貴經歷。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失敗。事不三思終會后悔,能夠忍讓自然幸福而無憂。要有幸福,就要多了解別人、了解社會、了解文化、了解歷史,做到愛國守法、學習科學、做好本職工作,就要有幸福的生活。

  在理解幸福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理解作為父母我們自己的責任和任務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現在學校里都在學習、頌揚弟子規的精神,可是最該學習的是作為父母的.和作為老師的我們。正所謂身教重于言傳,父母的一舉一動都耳濡目染的在教育著自己的孩子。正如衛生老師提到的一個例子,一個好的戰國領袖走進孩子們的教室,告訴大家要學會友好,不要和別人打架,哪個孩子會聽他的,他的話有多無力。

  作為父母和老師的我們可千萬不要做這個領袖。

  在工作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家長朋友向我“告狀”,說自己的孩子這一點不好,那一點不好,幾乎就沒有好的地方。我很不理解,俗話說得好,“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可現在的家長朋友并不這樣認為。

  我們不應該用自己的思想去壓制別人,包括我們的孩子。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不用說人了。我們都在想讓孩子圓我們的夢,可孩子就得放棄自己的夢,等他們長大做了父母,也會讓他們的孩子去圓他們的夢,這樣下去越往后的孩子越可憐,而我們是“罪魁禍首”。

  我們應該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多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卻不多,這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愛和鼓勵。如果是違心的,孩子是會感覺到的,這樣的褒獎不如不獎。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當你要參加比賽或者演出時,不免有緊張的情緒,此時你就會在心里念叨“不要緊張,不要緊張”,可結果真的不緊張了嗎,不是!反而更緊張,因為你一直在暗示自己緊張。教育孩子也同樣,你整天說他的缺點,“啊,你看你這不如誰誰誰,那做的不好……那孩子就在你整天的這些“不好”的暗示下生活,孩子心理得到的是“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就是不好”,就這樣一直不好下去,這是父母給的暗示啊!

  總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如果有所不得,先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有何不妥。

  自身修習完善自然會收獲應得的。“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人生意義取決于靈魂生活的狀況。

  幸福取決于靈魂的豐富,德性取決于靈魂的高貴。幸福生活要從自我修養做起,孩子的教育要從欣賞和鼓勵做起。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5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現代生活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心理壓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難,鄰里關系緊張,同事之間互相猜忌。面對這些問題,每個人總是想盡方法,解決這些問題,擺脫以上煩惱。可是,最后的結果只是顧此失彼,不能到達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那么學文。而我們現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雖然也有品德課、政治課,卻只是背書、考試,過后水過鴨背,什么也沒留下,更別提深入骨髓的東西了。這是我們現代教育的最大失誤。俗話說得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所以,我們應該多做好事,即快樂了自己,又幫了別人。人心正那么從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久相處,人心邪,那么次情縱欲,任意妄行,自必貽患無窮的道理。任何一種麼煉都是通向幸福的珍貴經驗,要從失敗中站起來。事不三思終會懊悔,能夠忍讓自然幸福而無憂。

  要做事先做人,由此我們在生活中,不但要學知識還要學會做人,當然我們也要先看自己有沒有做到禮讓、忍讓、謙讓的功夫,這個就是我們要先去提升的地方,努力做到處處替人著想。人與人的相處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甚至學一輩子還覺得不夠。我們要調整好心態,快樂的生活和工作,和諧的與別人相處,多想想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多想想別人身上的優點。記得今年春晚有個小品中郭冬臨說過這樣一句臺詞:“心里陽光一點嘛!”沒錯,讀完《幸福人生》,心里很陽光、很純潔,如被洗禮了一番,從中細細品味到了它的真實智慧,由此嘗到了幸福的滋味,只有體味到了幸福的內涵,那么我們的人生才會快樂、才會有意義、才會慢慢營造出真正的幸福。

  暑假里我又重新觀看了蔡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心靈又得到了一次洗禮,更深刻地認識到《弟子規》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入那么孝、出那么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那么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而我們學習這些經典,一定要提得起一個最重要的態度,就是“經典”是拿來做的,而不是拿來背的,也不是拿來讀而已。一定要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所以,在讀此書的同時,也開始向蔡老師學習,決心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弟子規》的每一句話。雖然有些一時還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難,先近后遠。現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嘗了甘甜的果實。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6

  五年前觀看,我很感動,我自認為是個比擬孝順的。人,無論對父母還是其他長輩。哪怕是對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為也還說得過去,因為我一直覺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我能做到將心比心。可是讀了本書,我才發現我做得還遠遠不夠。孝,德之本也,對我們恩德最大的人莫過于父母了。可是我們卻常常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們,不能慰籍他們老來孤獨的心,總以為多打幾個,多給幾個養老的錢就是孝順了,這是何等的愚蠢啊。其實我的母親過世是在周六,可是能在他身邊送老人走;我父親生病也是在假日,可是,等他老人昏睡幾個小時后我們才回家,這是多么的不孝啊。這是不能原諒自己的過錯,是一輩子的痛。老父母需要的不是金錢,是孩子能回到他身邊,與他說說話僅此而已。如果有高一點的要求,就兄弟姊妹團結和諧,其樂融融。在學校里,我也盡力把《弟子規》的每一句話落實到工作中去。首先先要以身作則教導學生。《論語》里有一那么: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長期以來,老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遺失了這根本的'一條,因此實效性不大。學習《弟子規》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試想:我們做老師的自己連講臺都收拾不整潔,學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屜呢!“見人惡,即內省,有那么改,無加警。”現在我要“見己惡,即內省”了!我要用“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來催促自己舉手投足,起心動念都要符合《弟子規》的要求。在生活細節方面,對學生不能指手劃腳,要小心、嚴謹、細致地身體力行。比方撿垃圾,擦桌子,整抽屜等等。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與同事友好相處。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以前,我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無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后才覺察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今后要注意修正。

  總之,重看了《幸福人生講座》后,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淺。蔡老師深入淺出講《弟子規》,就是讓我們接受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通過學習來提高我們的思想修養和道德素質以及如何做到學以致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學習中增強自身的責任心,充分保證執行能力,為創立和諧家庭、和諧班級、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奉獻。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7

  得到經典書籍《弟子規》已經好幾年了,一直以為弟子規是小孩子學的東西,偶爾會拿出來念念,比如孩子不聽話了,會告訴孩子弟子規里面是怎么說的呀,你做到了嗎?希望孩子按弟子規里面說的去做,從未想過自己學了嗎?做到了嗎?也從未想過自己學好了、做好了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對傳統文化雖然很感興趣,卻一直沒有身體力行,現在才知道弟子不是小孩,而是圣賢人的學生叫弟子,深感慚愧!

  希望孩子可以參加傳統文化夏令營進行身心的洗禮,經人推薦才知道我們的通慧書院,尤其是要看《如何做個真正如法的好人》,還需要寫心得體會,感覺會是一次很好的機緣,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看完了40集,每看一集感覺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凈化,讓我受益匪淺。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可是很多的時候都沒有注重孩子人格教育的'問題。而注重人格教育的問題的時候又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去教育。通過學習《如何做個真正如法的好人》個人覺得在培養小孩的同時,要時時反省自己,比如行孝、行善這兩件大事不能等,孝子知恩圖報、有情義,孝心一開百善皆開。如果我們不及時行孝、行善,等來等去可能就沒有機會了,不行孝、行善的人生是殘缺的、是痛苦的。人活在這個世上經常和別人打交道,我們要做個有禮貌的人,因為禮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距離,并要知道圣賢之人是怎樣用他們的智慧去對待人和事的。如果我們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言出必行,再對小孩進行正確的引導,我們的孩子只會比我們做的更好,那樣的人生才是美好的、幸福的。

  蔡老師說了:愛的感覺是溫暖的、愛的言語是正直的、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行為是成全的。我希望用我們的慈愛去面對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節制自己的脾氣,管好自己、尊重他人。把想對他人發的怒轉變成對他人的寬恕,擴大自己的心量,提高自身境界。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很喜歡這句話,當我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一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當我們付出了真誠,一定可以收獲信任。當我們付出了禮貌,生命中的貴人也一定會出現。付出越多得到越多,人生越圓滿。

  感恩通慧書院的老師、感恩蔡老師,讓我知道修行的路該怎樣走下去。感恩在我生命中出現的一切,豐富了我本不豐富的的人生。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8

  最近看了《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如法好人。看完后感覺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父母,責任之重。現在在學校里都在學習、頌揚弟子規的精神,可是最該學習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正所謂身教重于言傳,身不正怎叫孩子正,借用蔡禮旭老師提到的一個例子,一個好戰國的領袖走進孩子的課堂,告訴大家要學會友善,不要跟別人打架,哪個孩子會聽,他的話多么的蒼白無力。作為父母的我們可千萬不要做這個領袖。在蔡老師“人生怎樣才能幸福”這一課的開頭,蔡老師就講了這么一段話:“人生應該怎么樣才能幸福?幸福的人生一定有幸福的思想觀念,你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才會有正確的行為,有正確的行為才會有正確的習慣,有正確的習慣就會有正確的性格,有了正確的性格就會有好的命運。你有好的命運,人生一定會幸福。所以一個人人生幸不幸福,根源還在他的思想觀念,所以能夠讓思想觀念正確,你的人生就扎下了正確的根基”。

  那么怎樣的思想觀念才是正確的思想觀念?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正確的思想觀念?讓我們的下下一代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擁有幸福的人生?蔡老師在這四十集的.講座中講得十分透徹。“諸位朋友想讓自己的人生幸福嗎?就好好的去看看,想一想,做一做!”我們要認識幸福,了解幸福,才能夠得到幸福的人生。聰明的人 他必定懂得無論處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勿以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 為之” 。人心正則從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久相處,人心邪,則次情 縱欲,任意妄行,自必貽患無窮的道理。任何一種麼煉都是通向幸福 的寶貴經驗,要從失敗中站起來。事不三思終會后悔,能夠忍讓自然 幸福而無憂。擁有幸福,需要多了解他人,社會、文化,愛國守法,干好本職工作,必定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我懂得作為父母自己的責任和任務之重大。這次有緣了解到通慧寺舉辦的家長與孩子共同參加的夏令營善舉,我和愛人本著一顆身教大于言傳的心想借此機會與孩子一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我兒子今年上小學三年級正屬于比較頑皮叛逆期。在此感謝樟樹市通慧寺給我們提供的這次機會,希望能有緣得到這次難得學習機會!將不勝感激!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9

  今天剛剛參加完為期4天的《幸福人生講座》,在學習過程中,真的啟發很多,也有很多讓人反省的地方。希望這樣的講座能得到更好的推廣。我形容這個課程是:世上最貴的課程,卻是免費的,而且提供食宿。讓一個人受益一輩子的課程,免費讓你學習,你愿意接受嗎?參加學習的人沒有年齡限制,下到咿呀學語的小孩,上到古稀之年的尊長,學樂融融,簡直是人間仙境。人間樂土啊;課堂上只有唯美,沒有虛偽和猜疑,沒有爭斗,沒有利益。只有關懷與幫助,只有和睦相處,只有無償幫助,只有愛。

  通過4天的學習,讓我認識到了傳統文化。非常感謝中心的譚老師和義工團隊,他們真的很辛苦,不為回報的為大家服務。在學習的現場,他們都是非常有禮貌的問好,稱呼所有的學長都為老師,源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講座的第一天是蔡禮旭老師講的《家和萬事興》、周泳杉老師講的《新世紀健康飲食》。通過蔡老師的講解,讓我們了解到家和的根本是夫婦關系,了解到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周老師告訴我們健康飲食源于素食,吃肉對身體的傷害,并對地球的影響,對環境的危害,原來都以為只有吃肉才有營養,聽后才知道是錯誤的,病從口入,都是吃出來的。

  講座的第二天上午是肖陳穎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告訴我們教育要重實質,不能重形式,實質重于學生的內心教育。對于孩子的教育,父母或老師應是幫助改過,不應責備,教育其不再犯;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專長。多啟發,少說教。言教不如身教。往往父母抱怨孩子管不住,或者覺得小孩不孝的時候,有沒有反省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小孩看在眼中,他們都是在模仿家長。所以父母的身教重于一切,孝道更是父母先要懂得孝道。下午的課程是李越老師的《禮在人際關系中的運用》,人際關系像山谷中的回音,更像一面鏡子,你想得到什么就要給予什么。如果你想得到對方的笑臉,你必須是笑臉以對。對人的'態度是誠、敬、謙、和。禮的核心是恭敬心,沒有敬的禮只是在作秀。

  講座第三天上午是鐘茂森博士講的《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傳統文化的核心,更是做人的根本。讓我們懂得孝道的標準,更值得我們去反省。行孝在當下,行孝不能等。下午是靳雅佳老師《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讓我們認識到音樂對生活或做人的影響,更加聽到了很多感恩的歌曲。感恩父母、感恩所有人。

  講座第四天上午周泳杉老師《中國文化與管理科學》,這個課程真是茅塞頓開,中國傳統文化才是博大精深的管理科學,蘊含很深的道理,但又把管理闡述的那么簡單。中國文化是根本的管理之道,西方管理卻是多為治標的管理方法。下午是蔡禮旭老師的《承先啟后,繼往開來》,讓每個人中國人都有種使命感,中國傳統文化已經丟失三代人了,希望我們這代人能為往圣繼絕學,正己化人,從自身做起,感化影響身邊的每個人。

  《弟子規》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縮影,能把弟子規里面的全部做到,那你就圣人不遠了。欲速則不達,每天早晚讀誦,反省自己的行為,逐步做到。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10

  “當阿迪達斯、耐克占據運動時尚一族時,當麥當勞、肯德基占據餐飲業時,當《蝶中蝶》、《哈利波特》占據影視圈時,當邁克爾喬丹、比爾蓋茨成為中華兒女新型偶像時……我們的浩瀚文化在被人遺棄,我們的孔子,孟子……在歇斯底里的哭泣,我們的民族工業在風雨中搖擺,我們的生活在被西化,我們的靈魂在被褻瀆!

  面對世界碩果僅存的四大文明之——中華文化,多少人,多少國家在敬仰,在羨慕,在向往?而擁有者呢?在漠視孔孟的儒家經典,在拋棄珍貴彌堅的四大名著,在不屑中醫的“妙手回春”……無奈,難道只有在真正失去時才知道珍惜嗎?長城依舊矗立,孔廟依舊駐立,泰山依舊挺立……我們還有資本,還有希望,還有最后的文化底線,于是如同亞運會上中華健兒一般,瘋狂奪金,掀起一股“中國狂潮”,我欣慰,我欣喜,我雀躍,孔子塑像在修建,中國聯想在走向世界,愛樂樂團、千手觀音在感動世界……中華文化在復蘇!

  巧遇,蔡老師的《幸福人生》在潛移默化的滋潤中華文化干枯的土壤,《弟子規》以其博大的含蘊,在吸引著無數治學學子。做人首應愛國,國家是一個人走向世界脊梁,它是你無形的資產,讓你有幸分享中國這偉大、神圣的榮耀;做人次應孝,父母是至親,“血濃于水”,無論何時何地,總有兩顆心在為你所牽掛,總有兩雙眼在默默,在出于肺腑的深情的關注著你;做人再應謙遜,曾記得一位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是因為它比任何河流都低!”謙遜的人才能有所作為,孔子的“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周總理和善的對待每一位下屬。謙遜的人散發出一種迷人的、崇高的個人魅力!做人還應懂得控制欲望。21世紀,物欲縱橫,紅燈酒綠,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讓人欲望激增,但智者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懂得控制欲望,欲望是魔鬼,如果你被它所操縱,那等待你的必將是墳墓。中華文化能讓你冷靜、深刻,讓你富有力量控制欲望,《弟子規》中的養身之道足夠使你掌握人生,成就未來!做人還應懂得進取、勤奮、善問……

  《幸福人生》為你打開一扇通往成功彼岸、人生殿堂的門,助你“一覽眾山小”;《地子規》重拾中華底蘊,幫你修身養性,攀登人生頂峰!

  掀起一股弘揚中華文化的.巨浪,讓中華兒女的心靈受到一次清新愉悅的洗禮,讓中華五千年的沉睡文明欲火重生,讓港澳臺在迷失中握住自己永恒的根……

  孔孟欲久彌堅,四大發明光輝依舊,中醫神效仍然可見……《論語》、《中庸》、《孫子兵法》、《紅樓夢》,部部巨著彰顯中華精魂……

  面對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波,我們有足夠的資本、根基笑納挑戰,幾千年的文化積淀莫非還敵不過幾百年的可口可樂、麥當勞,我們不愿在沉淪,中華不愿在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起來吧,中國人,有孔孟先祖,又有鮮活的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我們有理由有實力走得更快、更強!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相關文章: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02-03

幸福人生講座1觀后感01-29

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01-28

張選老師《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01-19

關于幸福講座的觀后感03-16

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精選10篇)09-14

人生幸福路02-10

人生的幸福作文02-24

優秀作文:人生與幸福02-0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国产 | 伊人久久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先锋AV资源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原创在线观看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