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袋米觀后感(通用6篇)
這是個特困家庭。兒子剛上小學時,父親去世了。娘兒倆相互攙扶著,用一堆黃土輕輕送走了父親。母親沒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兒子。那時村里沒通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書聲朗朗、寫寫畫畫,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將母愛密密縫進兒子的衣衫。
三袋米觀后感 1
今天打開央視六頻道,偶然一看電影《三袋米》。名字不怎么起眼,細心一看排場也不大。但是,慢慢看下去,我還是覺得蠻有看頭的。電影大概的內容是,一對孤兒寡母,為了求學,為了生活,而艱難地生活的情景。
剛開始,是在學校的課堂上,一個穿著海魂衫名字叫郭亞林的初中男生,獨自一人站在課堂后面上課,老師和同學們問他為什么不坐下聽課呢?他說:因為自己還沒有交齊學費,只能站在后面聽課。由于他刻苦用功,學習成績很好,同學們都很羨慕他,并且老師和同學們都很想幫助他渡過難關。
這時畫面出現他的媽媽在艱難地織著一張很大的魚網,然后再扛去賣得一點錢。好不容易攢得佰把幾十塊錢,沒曾想媽媽卻因為勞累過度而病倒在地。兒子不得已找到媽媽放錢的盒子,把錢用來給媽媽治病買營養品,媽媽知道后深深地責怪兒子。
媽媽最后為了籌錢給兒子做學費和每月的口糧,不得已只好去討錢討米,每天所得的那點錢和米或雜糧什么的,都慢慢地攢下來,拿去給兒子交學費,每月交口糧······
孩子為了為媽媽分擔困難,跟著別人去學做生意,甚至要獨自外出打工,媽媽為了呼喚兒子回來,不幸掉下河里,兒子這才奮力跳下滾滾河水救起了媽媽。這時母子情深和鄉親們捐款的激動場面一一在現,令人十分感動。
最后好兒子考上了清華,圓了媽媽的情,也園了兒子的夢,更園了鄉親們對他們母子的'一片愛心和希望。
難忘的母子情深相依為命,艱難的求學路。難忘的鄉里鄉親,有難大家幫助,樸實和諧的村民關系。因為大家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三袋米觀后感 2
這個故事說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孩子的父親死了,母親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中,母親卻得了風濕病,交不出30斤米,所以她就去討飯,最終被校長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義免去了兒子三年的學費與生活費。三年后,兒子考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那天,講了母親討米供兒子上學的故事,把兒子和母親請上臺,兒子撲在母親的懷里,嚎啕大哭.
讀了這個故事,相信很多的人都會流下眼淚,多么感人啊!為了孩子上學,去討飯。多么無私啊!像大芭蕉把營養給小芭蕉一樣,而自己卻枯干了,母愛真偉大!
生活中,也有偉大的'母愛,你們是否知道,又是否報答,文中的兒子以優異的兒子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相信所有的母親都是別無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長大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讀了《三袋米》這篇故事,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向文中的兒子一樣,以優異成績報答母親,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袋米觀后感 3
電影《三袋米》劇組在市區三水灣修齊會所舉行開機新聞發布會。制片人曹振江、導演伊崢攜主演張巖、王銳、楚建等實力派演員亮相,并現場回答媒體提問。據悉,該片是中國泰州影視拍攝服務基地今年4月底成立以來在泰州開拍的第三部電影。
一部為所有母親而拍的電影
《三袋米》電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由江蘇眾道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茗畫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攝制,江蘇弘宇影視傳媒有限公司、CCTV-6聯合出品。
青年導演伊崢曾先后拍攝過電影《春風鎮》、《反角度美麗》等獲獎影片。說到與《三袋米》的結緣,他很有感觸。他說:“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是朋友用手機微信傳來的,看完后非常感動,覺得這個故事能拍成電影啊!巧的是,過了兩三個月,我真的接到了拍攝任務。”
“母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我讀劇本時就在想,這就是拍給我媽媽看的一部片子。我沒有想把這部片子拍成一個催淚大片,而是想真誠講述一個在逆境中為幸福、為愛而奮斗的母親,向大家傳達、詮釋什么是真正的母愛。”伊崢說。
伊崢說:“如今,劇組的很多人都被《三袋米》的故事感動了。大家都有一股凝聚力,要把片子拍好。這是我以往拍攝電影時沒有遇到過的。相信大家一定會眾志成城,把這部影片拍好,拍成一部經典之作。”
該片制片人曹振江說,影片預計在泰州拍攝18天左右。這是他們繼《水井邊的初戀》之后,在泰州拍攝的第二部影片。該片全程在泰州取景,拍攝完畢經3個月后期制作后,將陸續在大學校園、影院和電影頻道上映。
張巖王銳再續母子緣
提起電視劇《鐵梨花》中的二奶奶、《大宅門》中的白方氏、《恰同學少年》中的葛建豪,很多觀眾立刻就能想到青年女演員張巖。此次《三袋米》在泰拍攝,張巖應邀擔任女主演,扮演片中母親劉多秀。
7歲就踏上影視表演之路的童星王銳,在片中將飾演兒子郭亞林。今年暑假過后,王銳即將升入高二學習。此次聽說片中飾演母親的是張巖時,他又驚又喜:“我和張媽媽的緣分真是太難得了!”
王銳說,最近他在南京剛參拍完一部30集的`電視連續劇《女人要過好日子》,講述的也是一對在逆境中奮斗的母子故事。“劇中,我扮演兒子,扮演母親的正是張巖。在三個月拍戲期間,我們結下了很深的情誼,戲里戲外我們都非常默契。張媽媽非常善良、溫和,有犧牲精神,跟《三袋米》中母親的氣質非常接近。”
對再次扮演兒子的王銳,張巖贊不絕口:“他非常聰明,臺詞背得特別快,也很懂事,有股鉆勁,常在拍戲間隙抽空學習。盡管落下很多課,但他成績依然名列前茅。《三袋米》讓我們再一次重續母子情緣。”
“盡管從影20--年來,我多次扮演過母親形象,但這部戲對我來說仍是一個新的挑戰。演員不能靠經驗演戲,否則,塑造的角色是沒有生命力的。”張巖說。
三袋米觀后感 4
電影《三袋米》講述了一個鄉村女孩憑借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部電影通過樸實無華的故事情節,展現了中國農村女孩的真實生活和奮斗歷程,讓觀眾對她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影片中的主人公小紅,在家里負責種地,同時還要照顧年邁的祖母。為了改善家庭生活,她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毅力堅定,不斷嘗試新的方式和方法,最終實現了擴大經營的目標。這部電影大力弘揚了勤奮和內心堅強的精神,讓人們深受啟發。
三袋米是小紅的創業起點,也是電影的名字,通過不斷努力和追求,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部電影不僅讓人們看到了她們艱苦卓絕的生活,更展現了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精神將會在觀眾的心中生根發芽。
最后,電影《三袋米》通過一個小小的故事,向大家傳達了一種勵志和感人的力量,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農村女孩的堅強和勇敢。這部影片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讓我們更加珍惜生活,不斷追求自己的夢想。
三袋米觀后感 5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名為《三袋米》的影片,我被片中那位母親偉大的母愛深深的感動了,令至今難以忘懷。
《三袋米》主要講的是:一個村子的稻子連續遭遇稻瘟病,莊稼歉收。一位身患疾病的母親,含辛茹苦地供兒子讀書。當兒子考上了重點高中后,學校規定每月要交30斤大米,在目睹母親遭遇逼債的窘況下,懂事的兒子撕了錄取通知書,決意打工養家,被母親一巴掌打到了學校,同時,母親瞞著兒子和鄉親,天沒亮,就到很遠很遠的城鎮討飯,夜深才回家,路上遭狗咬,被人嘲笑,饑餐渴飲,她將討來的米送到學校食堂,因為是雜米,不知道內情的學校勉強收了兩袋后,第三袋再也不收了。母親無奈,跪在地上哭著說出了真相,震驚了學校領導,也震驚了偶遇母親討米的鄉親們,大家紛紛出手援救,徹底中止了母親的討飯路。畢業典禮上,食堂師傅講述了三袋米的故事,母親的故事讓臺上臺下的師生感動得流淚,校長將母親攙上臺,兒子才知討飯供兒子上大學的母親正是自己的母親。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母愛是偉大的,一個母親可以為了孩子放下尊嚴去討飯供孩子上學,這期間受的苦,別人的嘲笑,省吃儉用,又有誰知道。不像現在,我們的生活多么美好,我們在蜜罐里長大,不會像他們以前一樣那么窮苦,爸爸媽媽那么愛我們,把我們當成心肝寶貝,我們還可以坐在明亮又寬敞的'教室里讀書,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但我們不是時常還和父母發脾氣,嫌父母嘮叨。但仔細想一想,這樣其實是很不應該的,爸爸媽媽那么愛我們,就算是罵我們、打我們,那也是為了教育我們呀!有的孩子甚至和爸爸媽媽發生點矛盾就輕生了,他們沒有想過爸爸媽媽將他們養大是多么不容易,他們是爸爸媽媽的希望,他們不知道他們一旦走了會給爸爸媽媽帶來多大的傷痛!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父母是最愛我們的,我們也得要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那么辛苦,爸爸媽媽愛我們,我們也要愛他們!
三袋米觀后感 6
有人說:“母愛是閃耀著生命之光的一株靈芝草,讓痛苦頓時消融”;有人說:“母愛是一陣清風,吹走了我心中的陰影”;有人說:“母愛是一本閃爍著智慧之光的書物,教導我們怎么做人”。更多人說;母愛似海。因為母愛如水般纖柔,無論航行多遠,潤物細無聲,我心為船,又如海般廣闊,容天地于一胸。母愛似海,都離不開母親的胸懷。母親對我們的愛是不能去計量的,我們要學會感恩。
看完《三袋米》這篇文章使我對母愛更加珍惜。在某地的一個特困家庭,父親不幸去世,兒子剛剛上小學,只留下一對母子和兩間殘破不堪的瓦房。母親含心茹苦地拉扯著兒子,過這“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的孤寂生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書聲瑯瑯,寫寫畫畫,輕輕,母親拿著針線,細細地將母愛密密縫進兒子的`衣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滿山的樹木在黛綠中泛出秋意時,干不了農活,母親卻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中,有時家里連果腹之糧都沒有。那時的一中,學生每月都得帶30斤米交給食堂,對這樣的家庭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兒子想退學,兒子卻固執的回答“不”,母親不肯,母親揮起粗糙的巴掌,結實地甩在兒子的臉上。
兒子終于上學去了,母親在默默沉思。沒多久,她一瘸一拐地走進食堂,收米的熊師傅看了一下米,望著他遠去的背影,第一個月初,發現是雜色米,便眉頭緊鎖說:“你們這些做家長的如何能這樣,當學校食堂是雜米桶。”這位母親臊紅了臉,連說:"對不起,對不起......"熊師傅見狀,沒說什么,收下了米。又一個月初,這位母親背著一袋米走進食堂。熊師傅照例開袋開米,眉頭又鎖緊:還是雜色米。母親不敢吱聲,熊師傅一看米,熊師傅也不再理她。第三個月初,母親又來了,勃然大怒,用幾乎失去理智的囗氣呵斥:"怎么還是雜色米?你呀,今天是怎么背來的,還是怎么背回去!"母親雙膝一彎,跪在熊師傅面前,兩行熱淚順著凹陷無神的眼眶涌出:"大師傅,我跟你實話說了吧,我這米是討......討飯得來的啊!"熊師傅大吃一驚,眼睛瞪得溜圓,半晌說不出話。在沉甸甸的母愛面前,再華麗的辭藻,再動聽的言語也變得蒼白無力,唯有無言的沉默。鳥兒以悅耳的歌聲來感謝森林的養育,小河以奔放的激情牢記大山的囑托。俄國有一句諺語:"父母之恩,值得我用一生回報的人,火不能燒。"
在這個世界上,水不可以溺,就是母親!
【三袋米觀后感】相關文章:
三袋麥子續寫03-02
《三袋麥子》續寫07-17
小兔米米拜訪小熊妮妮_作文06-10
(經典)《三袋麥子》續寫15篇08-12
三袋玉米童話作文(精選7篇)11-07
三袋麥子續寫作文03-02
三袋麥子400字作文(精選19篇)11-04
《三袋麥子》續寫常用[15篇]07-19
【合集】《三袋麥子》續寫15篇08-11
《三袋麥子》續寫通用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