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觀后感-最后一聲集結號
《集結號》觀后感——最后一聲集結號
故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一個硝煙彌漫的年代。在一次作戰中,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的命令,要打阻擊戰幫助大部隊撤離,并以集結號為撤退信號。當連長谷子地所帶領的47個戰士傷亡慘重時,排長焦大鵬在犧牲前告訴谷子地:我聽到集結號了。焦大鵬可是全連最勇敢的戰士。谷子地震住了。但是他卻沒有聽到號聲,于是他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從此谷子地踏上了尋找真相的路程,當他找到吹集結號的號手時終于得知:集結號的確沒有吹響,團長明知是要讓這一個連的戰士去送死,最終他選擇了與自己交情最好的谷子地。谷子地這才明白,焦大鵬臨死前的這句話其實是想給整個連隊留下幾個"活種"。進入和平年代后,這47名戰士被定為"失蹤"。谷子地的后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的生死戰友,我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
戰爭題材的大片,中國拍過不少。而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是我黨我軍的英明決策,運籌帷幄,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愛國主義,集體榮譽,是國家至上英雄無淚。那里,我們很難看到戰場上的血雨腥風,看到戰爭中人性的掙扎和迷茫,看到小人物的孤獨和無助。《集結號》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老兵--一個戰斗英雄傷痕累累的內心瘡疤,看到了在至高無上的集體榮譽下個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樣的無足輕重了,47個弟兄,他們是民族的英雄,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承認!
在我看來,谷子地尋找戰友遺骸的下半生比他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更為動人,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于中國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堅忍不拔的鐵骨錚錚!他的執著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這部電影,充滿著大時代下,渺小的個人無法自主的孤獨和絕望。甚至,它不僅有基本的戰爭對肉體和精神的摧殘,或是包含現代中國乃至東方大時代下宿命的無處可逃。
谷子地走上了證明自己非俘虜和為兄弟討"烈士"說法的路。沒有了兄弟對他的服從、理解和尊重,這是一條絕望的弱者之路。被華野抓獲時,他說自己能打炮,卻被國軍俘虜嘲笑挖苦;戰地醫院里,他被華野政工軍官從頭到尾懷疑,認定是俘虜要遣送回家;解放后回到汶河縣,接受調查時,被縣干部罵為"神經病",最后鐵了心要把兄弟們挖出來,被工人罵為"瘋子"。從國軍到共軍,從共產黨干部到共產黨工人,谷子地之于他們,已經徹底失去了威信和尊嚴,沒有人搭理他。各個階級、各個集團圍成的鐵壁,似乎同樣充滿著隱喻,將谷子地的孤獨和絕望,推的更深。
這部電影充分展現了社會現實,在那個戰火硝煙年代以及所謂的和平年代時的人性的弱點和主人公那種作為軍人內心固有的職責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從沒聽到集結號仍然堅持戰斗直到全部戰死,再到解放后主人公歷盡千辛萬苦,不顧別人恥笑尋找戰友殘骸,都充分體現了一個當代軍人應有的責任,這不僅是對國家的責任,也是對每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責任。國家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不錯,只有犧牲小我才會成全大我,但是只有每個公民的基本權益都得到了保障,每個人都獲得了公平,整個國家,整個社會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和諧。
谷子地,一個農民出身的軍人,在不為人理解中默默地堅守著他的責任,作為當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應向他學習,向他致敬,時時刻刻堅守自己的職責,為了祖國,更為了廣大的中國人民,奮斗終身。
我知道,淺顯的文字無法刻畫出我內心的震撼和感觸,文字,略顯蒼白。我們在今天的和平下,緬懷戰爭的殘酷,體會歷史的嚴肅。向逝去的革命烈士們,致敬!
【《集結號》觀后感-最后一聲集結號】相關文章:
春游集結號作文06-26
成長集結號作文1000字07-21
登上“小天才作文”集結號_800字02-11
家庭集結號6年級作文12-24
我被《集結號》感動了350字作文10-07
吹響“集結號”_小學寫人記事作文08-28
吹響期末復習集結號作文850字02-02
集結號觀后感08-31
《集結號》觀后感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