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觀后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姜子牙》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姜子牙》觀后感1
在《姜子牙》的預熱期間,官方也是放出了多支預告視頻,包括與哪吒的聯動拜年視頻!在一段預告中,咱們發現了姜子牙身邊出現了一只特別的萌獸,根據爆料那就是四不相!據悉它是姜子牙的坐騎,無論在什么場景中總能看到隨姜子牙一起出現!
四不相是東漢初劫時期,麒麟族的族長,也是最原始麒麟的唯一嫡子。由于四不相似龍非龍、似鳳非鳳、似麒非麒、似龜非龜,但是卻有龍之威、鳳之貴、麒之勇、龜之靈。故而始麒麟賜名“四不相”。
封神之戰時,元始天尊赦令四不相為姜子牙的坐騎。一則是助西周大軍抵御各方珍奇異獸;二則是暗中保護姜子牙。
20xx年春節檔的電影《姜子牙》作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接力之作,《姜子牙》角色豐富,在細節上,為追求影片畫面的質感以及畫風的協調性,制作團隊不惜耗費大量的資金與人力,對片中所有材質均創新性采用手繪方式繪制。
在細節上,為追求影片畫面的質感以及畫風的協調性,制作團隊不惜耗費大量的資金與人力,對片中所有材質均創新性采用手繪方式繪制,最終造就了影片視效、故事及主旨的高度統一,以及影片對于傳承與創新的絕妙平衡。
此次電影《姜子牙》大膽改編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發生于封神大戰之后,昆侖弟子姜子牙,率領眾神戰勝狐妖,推翻了殘暴的商王朝,贏得封神大戰的勝利。在巔峰時刻,他卻因一時之過被貶下凡間。在戰后的'廢墟之上,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也發現了當年一切的真相。
影片中的四不相原本是元始天尊的坐騎,后來送給姜子牙,并且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可是從官方目前發布的海報來看,動漫電影中的四不相則是一只萌寵,看起來十分可愛,渾身都是毛絨絨的感覺,頭間有個特殊的標記,尾巴泛紅,顯得嬌滴滴的!
四不相頭上的犄角非常像麋鹿,整個身體又像是一只兔子,耳朵則不知道是什么動物的,尾巴則像是一個翅膀。此次四不相將會成為本次電影中的一個亮點,絕對是把人萌化的生物!
《姜子牙》觀后感2
我和爸爸第一次去看電影,因為我是個小吃貨,貪吃美食,所以導致看電影遲到了。進了影廳后,黑壓壓全是人,電影已經開始了。
我們急忙找地方坐下。電影的內容是圍繞申公豹和姜子牙展開的。姜子牙在河邊釣魚,申公豹來了,申公豹說:“姜子牙,你不要再釣了,釣魚有什么用啊?”姜子牙說:“我自有安排。”申公豹說:“要不然咱們去酒館吧。”酒館里有一些特別奇怪的怪物,他們看見姜子牙來了,紛紛跪地求饒要求釋放,因為這些怪物已經被困千年,樣子很是丑陋。這時候,酒館老板過來了,手里拿了一瓶紅酒。就在這時,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小女孩走了過來,手里拿著一個袋子,她說里面都是錢,但是必須用一個地圖跟她做交換。老板同意了。他把后面的布掀開,里面臟兮兮的,有一些喝過的酒,還有一些收藏的酒,他找啊找啊,終于找到了一個地圖。他對小姑娘說:本店的規矩是先驗貨再給東西。小姑娘把袋子遞給他,哇塞!里面竟然都是石頭,根本都沒有錢,他們被坑了。那個老板氣的`直瞪眼。沖上去搶地圖,姜子牙看到后用法力把老板打跑,拿回地圖。小女孩很是感謝,她跟姜子牙說她叫小九,她的右腳上有一個紅色的鎖,是九尾狐給她鎖上的,限制了她的自由,只有去黑山找到黑花才能脫離苦海。
可是沒有人愿意和她去,因為路途險惡。但是有一只叫嗯的寵物愿意跟她去。這個小寵物是一只很大的犬,是一個精靈。他們遇到石頭怪物阻擋,但被女孩打敗了,她們不分晝夜的前行,跨越,就這樣走呀走呀,終于走到了黑山,那里面有九尾狐的聲音。他們倆被好多九尾狐攻擊,但是經過一場大戰,他們最后還是到達了黑山后面,看見了很多黑花,并發現了一個鎖,是跟他妻子鎖在一起的。他就不敢動了。黑花想殺死小九,姜子牙和申公豹也跟在后面,和九尾狐打了起來,小九被九尾狐打死了。姜子牙覺得她很可憐怕,想讓小九重生,他去祭拜了天神。悄悄地站在了一旁把冤魂都敲了上來,我心里很是興奮,小九終于活了回來。
看完這個故事,使我懂得,遇到困難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對,堅強的走下去。好人一定有好報。
也希望自己晚上不要做噩夢哦!
《姜子牙》觀后感3
就在最近,封神宇宙的第二部電影《姜子牙》被搬上了大熒幕,第一天票房就破了4億,但差評如潮,口碑和評分不盡人意。與此不同的是去年年中上映的同屬封神宇宙的《哪吒》,口碑和評分雙高,至今仍盤踞在國內票房第二高的位置。同樣是封神宇宙的電影,因何造就如此迥異的結局呢?
從主題上來講,這兩部電影所講述的其實都是人生與理想。《哪吒》講述的是如何定義自我,而《姜子牙》則講述了在個人理想與客觀形勢存在差異時該如何取舍的問題。相比較而言,《哪吒》更加地貼近生活實際,尤其是作為主要觀眾的兒童,更能觸發共鳴。《姜子牙》雖然更為深刻,卻并非所有人都可以理解,讓大家有所失望也就很自然了。
而從中間的敘述方式來看,《哪吒》的內容更為幽默,尤其是哪吒與太乙真人這對搞笑擔當,為電影添加了無數令人捧腹大笑的片段,使得其更加符合作為動畫片的定位。但《姜子牙》的推進過程卻比較刻板嚴謹,失去了本該有的幽默。雖說中國正在倡導“成年人也可以看的.動畫片”,但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上,動畫片就應該是符合兒童幽默的,讓人會心一笑的。因為不符合它作為動畫片的定位,《姜子牙》也讓無數觀眾失望而歸。
再從兩部電影的主題來看,這兩部毫無疑義都是一部好作品。《哪吒》之所以更勝一籌,是因為它無論是主題還是內容都更加地貼近它的定位以及觀眾群體。因此,在作品創作的時候,若要使其變得更好,需要的并非是深化主題,而是學會迎合觀眾。這種迎合,并非是無限制無底線地迎合,而是保留主題,淡化其它增加部分內容,從而更加貼近其定位與觀眾。《復仇者聯盟》與《正義聯盟》的一成一敗就很能說明問題。前者為了迎合其主題,適當磨平了個人英雄的棱角,增強聯系,使其更加貼近其作為“聯盟”的定位,故而大獲成功。然而,《正義聯盟》則過度刻畫個人英雄,突然將他們湊在一起,只顯突兀,并且聯系不緊密,脫離“聯盟”的定位,票房也因此不盡人意。
因此,一部最好的作品,所需要的不僅是好主題,更需要的是去迎合觀眾,迎合定位,才能更好地表達它所要展現的思想,發揮它的作用。這才是應有的最好的作品。
《姜子牙》觀后感4
續哪吒之后,彩條屋又改編了一個神話。老實說我還是挺期待的,但是在這里我要給彩條屋提一個建議。那就是:
不要再改編神話了。
不是說你們改編的不好,如果說彩條屋公司專門為改編神話而成立,那么繼續改編神話,我也不會再說什么了。可是,彩條屋是為國漫崛起而成立的。
如果彩條屋因改編神話而成名,那么是為國漫崛起而拍電影的說法就毫無意義了。
實際上,國漫的創新程度只是在原地踏步而已。
既然你是導演,你為什么不可以自己搞人設,自己搞主體呢?因為懶么?因為想象力不夠么?
自己搞人設,自己創新一點難道就那么難么?彩條屋的實際能力只有這么一點么?肯定不是!
改編一個故事,誰都會!作為一名導演,拍電影的最大難關就在于人設!在于世界觀的設定!如果電影只是改編一個故事,那么,豈不是人人都能當導演了?
我所希望的“中國風”是不抄襲好萊塢,而不是改編中國神話。
《羅小黑戰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無論彩條屋將來會火成什么樣,千萬不要忘了:
神話傳說只是介入,并不是主體!!
給導演再舉幾個例子吧。
例如,古代的白蛇傳說,貓妖傳說,九尾狐傳說,都是很好的題材。包括昆侖山傳說,甚至是炎帝和黃帝的傳說等等。
這些沒有歷史考證,各種民間流傳的說法也不一的傳說,不都可以用來作為電影的.題材嗎?
與其硬把新的故事套入板上釘釘,說法統一的神話故事里,不如找一些不統一的傳說來創作一個新的故事,這樣,最難搞的世界觀就OK了。
接下來就是人設,既然世界觀已經出來了,那么人設也就容易了,只要不那么奇葩就可以。
這樣,不就很好了嗎?既具有中國風,又有創新,不會太死板。
在20xx年,我要祝彩條屋的各位導演和員工們新年快樂,也祝福彩條屋將來能夠勝過好萊塢,讓國漫崛起!
《姜子牙》觀后感5
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
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
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后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姜子牙算卦的故事
姜子牙的前半生可謂是窮困潦倒,一身的本事,能用來養家糊口的卻不多,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怎么辦呢?于是姜子牙開始給別人算命。
人要是倒霉,那是真沒辦法。姜子牙從山上學師歸來,賣面的'時候,面攤子被大風刮跑了。賣肉吧,不僅一毛錢沒賺到,還賠了個底朝天。最后,在街上支了一個攤子開始給人算卦。但是這城里城外誰不知道他姜子牙走背運,自己的命都算不好還給別人算,能準么?
過了幾天,有一個從別的地方來的年輕人,他是來賣柴火的,性格特別的倔強,然后他跟姜子牙杠上了。他問姜子牙他的柴火能不能賣出去。
姜子牙沉吟片刻說道:“你到前邊的大柳樹下,你這柴火不僅能賣掉,賣了250文錢,還能得到三杯美酒。”
年輕人不服氣,走了過去,沒有人來買柴火。但是他剛剛走過那棵大柳樹,一個老頭叫住了他:“你把這些柴火送到我家去,然后我給你250文。”小伙子心里一動說道:“老先生,我只要你200文。”他想證明姜子牙錯了。
他幫老人把柴搬到了家里,老人掏出了250文,對他說:“這是你的200文,還有50文的腳力費,明天我女兒出嫁,請你喝杯酒。”然后拿出一壺酒,三杯正好倒完。
小伙子也是一個實在人,回到了姜子牙的攤子前,將250文給了姜子牙,承認他算得準。然后周圍看熱鬧的都來找他算命。之后姜子牙的名聲就傳了出去,再后來他就進朝做官了。
《姜子牙》觀后感6
《哪吒之魔童降世》與《姜子牙》兩部動畫電影的世界觀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所說的封神宇宙是不太可能做起來的,就比如前幾天哪吒和姜子牙聯動出的兩個短片,短片中最后的結尾合照卻出現了兩個申公豹,這就可以說明,兩者的世界觀相差比較大的。
最開始做的時候就沒有打算往一個世界觀上走,畢竟姜子牙上映時
間和哪吒并沒有差太久,兩個片子的'籌備時間肯定有重復的時間段,如果為了強行統一世界觀,可能對影片有影響吧,而且都做好了,也調不了,光線對于封神世界的概念,應該是哪吒大爆之后才考慮的。
哪吒是和姜子牙差不多是一起籌備制作的,姜子牙也打磨了四年之久,不是什么哪吒火了才趕工制作出來的,期間才間隔多久,就算是肝帝也做不到啊,因為是不同團隊做的,所以現在人物并相同,賀年短篇上最后就有兩個申公豹,也不是因為哪吒火了才出來恰爛錢的,覺得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之前羅小黑的導演也說過姜子牙的這兩位導演不會出爛片的,還是有實力的。
而這兩部動畫電影都在貫徹一個概念,我命由我不由天,從兩個角度看待這雞湯感滿滿的宣傳語兼臺詞,其實感覺儼然不同。
現實中,所謂宿命其實在宇宙誕生之初乃至更早的時間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注定,它是一種類似于蝴蝶效應的極微小的影響,它決定了時間軸上的一切,而人類最奇妙的地方就是能夠對此發起思考和探究,可惜我們不知道它是否有著盡頭,所以宿命在現實中才未知,才被高度發展的文明所批判,說著目光應當向前看。
但回到封神世界觀之中,創作者既定了天道是一種智慧生命體,祂們的意志決定下層生物的命運,而子牙的命運是否為神,萬物的宿命是否由神,這些都變成了值得思考探究,以及幻想創作的元素,故事由此徐徐展開。
所以分開看待,人終究不會像吒兒天生神力,終究不會像子牙徘徊昆侖天梯,我們的封神宇宙其實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本質相通,只是故事有所差別。
【《姜子牙》觀后感】相關文章:
《姜子牙》精選觀后感12-13
《姜子牙》觀后感05-18
姜子牙觀后感12-12
姜子牙的電影觀后感12-10
電影姜子牙觀后感09-19
《姜子牙》觀后感通用03-07
姜子牙觀后感優秀12-05
《姜子牙》觀后感800字06-26
《姜子牙》觀后感12篇08-11
姜子牙觀后感(精選28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