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師》的觀后感范文(通用11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嗝嗝老師》的觀后感范文(通用11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1
《嗝嗝老師》,這是我看的印度的第二部電影,上一部還是看《神秘巨星》的時候了。
《嗝嗝老師》里的女主人物叫奈娜,她從小就患有圖雷特綜合癥,這種疾病給她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利,甚至遭到了很多的歧視。她的頭部經常會不受控制地抽動,發出很怪異的嗝聲,身邊的人也往往向她投來很詫異的目光,甚至她的爸爸,也為此覺得很丟臉,要把她送到特殊的學校去,因為在他眼里,自己的女兒是怪類。
奈娜的理想是做一名光榮的老師,她堅信自己天生就吃這行飯的。讀書時代的她,因為自身的疾病,讓她在周圍遭受了很多的冷眼,很多學校也拒絕接收她來學校讀書,但幸運的是,后來的她遇到了老校長可汗先生對她施以了援手。他承諾讓奈娜享受與其他同學同等的待遇,這無疑讓奈娜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與感動。
這也就有后來的奈娜立志也要成為一個教師的原因。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同樣需要幫助的人。
畢業出來后的奈娜,找了五年的工作,面試過十八家學校,也碰壁過很多很多次,終于,有一家學校愿意錄取她,給她機會,但她卻被分到了全校最讓人頭疼的一個班—9F班。
9F班是一個很特殊的班,班上有14個孩子,都是貧民窟的孩子,父母很少管教孩子,學校也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對待,早已經采取了放棄的態度,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叛逆,淘氣,上課的時候,帶著小動物來教室,編著帶有侮辱性的歌曲刺激奈娜,還有搞惡作劇,想趕走奈娜。
那14個孩子,自從進了學校,就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對待,校長對他們的態度是不一樣的,老師看他們的眼神也是不一樣,甚至9A班的同學對他們,也帶著挑釁的姿勢。
幸運的是,影片里的主人物,奈娜是那樣充滿愛,充滿著耐心,就像曾經的老校長包容她一樣,對待那14個受到歧視的孩子,讓他們重新拾得信心與力量。
后來,14個之前被學校放棄的9F班的學生,不再自暴自棄,也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堅強地突破了層層的阻礙,成功逆襲,發出了獨特的光芒,也受到了學校,老師,同學的平等對待與認同。
用奈娜的話說就是,沒有差的學生,只有差的老師,奈娜用真誠,耐心,包容,愛心,讓那14個孩子找到了真正的閃光點,也贏得了在學校的尊重。
她也是告訴他們,要想戰勝歧視,就得變強大,強大是打破歧視的最好的辦法,值得慶幸的,她與9F班的孩子們,都真正做到了。
這部電影里折射出來的問題,如何直面歧視,還有階級的偏見,是這部電影里帶給人的思考點。
患有疾病的奈娜老師受到身邊很多人的歧視和詫異的眼光。而那14個9F班的孩子,也受到來自學校,學校的老師,學校的學生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幸運的是,他們有奈娜幫助他們,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出被歧視,變得強大起來。
奈娜幫那14個孩子戰勝歧視,直面生活里許多的不公平,同時這部電影也是講述她自己如何面對歧視的故事。
看年輕漂亮的奈娜,渾身上下都洋溢著那種熱情,溫暖,愛心對待孩子們,甚至很多人看了這部電影的第一感受就是,上帝真是欠自己一個像奈娜那樣的老師啊。
這部電影,奈娜與9F班的14個孩子的師生情誼,雖然不煽情,卻很感人。
愿我們都幸運到可以遇見如電影里奈娜那樣熱情,善良,有熾熱的愛心的人,如若沒有,愿我們也可以學會直面一切,活出自己。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2
今天中午觀看了印度又一部關于教育的電影《嗝嗝老師》,之前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摔跤吧,爸爸》也都是有關教育題材的,三部作品同樣感人至深。
電影的情節大致講的是一位患有打嗝癥狀的奈娜老師勵志要做一名教師,雖然這一生理缺陷讓她在求職時屢遭拒絕,但她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夢想,在歷經無數次的失敗后她終于在自己的母校爭取到了一個機會,但是他所帶的班級確是全校成績最差來自貧民窟的班,要命的是他們不僅成績差,壞毛病多、習慣差,抽煙、喝酒、賭博、打架、捉弄別人,各個難對付。奈娜老師對于學生對自己的嘲笑和諷刺不僅不責怪還耐心的幫助學生學習。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沒去,奈娜老師則會一一登門拜訪,講課時,可以是室內室外是籃球場上甚至是海邊,他會用拋雞蛋來講數學、科學,漸漸地,充滿戾氣的學生被奈娜老師感動,這群表面叛逆內心脆弱的孩子,最終奮發圖強,變成了努力向上熱愛生活的好孩子。
作為教師的我對于奈娜老師充滿了敬意,在奈娜老師眼里,沒有"壞學生",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當校長屢次要勸退學生們時,奈娜老師總是第一個站出來主動承擔錯誤,雖然,這些錯誤不是她的過失。她太愛自己的孩子們了,所以她才會據理力爭,為自己班上的孩子去爭取能有獲得徽章的機會,當孩子們犯錯時,她也會狠狠的批評自己的學生,她還會自己花錢請學生們吃上一頓大餐。這些無不體現著她對學生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大愛。
很慶幸,孩子們的人生當中遇到了奈娜老師。
偉大的老師都是帶著愛的,這種愛就是相信學生、支持學生、鼓勵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當所有人都在質疑奈娜老師班級學生作弊的時候,奈娜老師選擇了信任,當一個學生認為自己都無藥可救是個廢柴的時候,奈娜老師選擇了鼓勵,即便是面對最惹事的同學奈娜老師仍然沒有放棄。
我,只要做一天的老師就堅決不能以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曾經也是一個學習成績不怎么好的學生,但我一直不認為我就是個差生,還好,教過我的老師們也沒認為我是個差生。面對成績分數低的同學,我們一是要多一些耐心,耐心輔導,耐心教育,二是要看到他的閃光點,他總要在某些方面長足于別人的。作為班主任,我不能僅僅只關注學生的分數、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更要了解學生的學生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情緒變化。
我,只要做一天的老師就堅決不能動手體罰學生。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奈娜老師那個最惹事的學生和A班的學生打架,氣的奈娜老師舉起了手,在孩子閃躲的那一刻她又放下了,那是自己的孩子啊,不舍得打,關鍵的是動手起不到好的教育結果,所有的行為習慣還是源自心理,所以說,要想根治孩子的壞毛病,還要從心理上慢慢來教育。
我需要向奈娜老師學習,學習她的大愛,學習她的包容,學習她的尊重,學習她的不放棄。
教師塑造學生的靈魂、肩負著人類的未來,我頓時感受到我肩上的責任和重擔,我更希望我能在教育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最后用別人的一段話來共勉——"普通的老師是教書,優秀的老師是教做人,而偉大的老師是讓學生明白教育的真諦。偉大的老師一定是無條件愛他們的學生的。什么是老師的愛,就是相信學生、支持學生、鼓勵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帶著愛工作、帶著愛育人。那么,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成才的"。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3
觀看《嗝嗝老師》這個電影后,心情激動,感慨萬千,對于一個從教十幾年的老教師的我而言。洗滌心靈,反思自身工作,重新審視自我。
電影中的嗝嗝老師患上一種奇特的病,從小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成長,雖然有愛她的家人讓她總是受傷心靈可以安放,但她對愛的需求卻遠遠不夠。直到老校長給他豎起大拇指。這不僅僅是一個鼓勵,更是一種給她指明方向的北斗星,讓她感受到了理解與愛,同時也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所以才選擇做一名教師。工作中,碰到一群問題學生面對學生的挑釁。她驚嚇、苦笑、斗智斗勇崩潰的時候,自己躲在角落里哭泣。看到這里相信每一位都會有很深感觸。
問題學生們被感化后,她的課堂成了愛的海洋。孩子們愛上學習,取得了進步,她發自的內心的高興。愛的種子就悄悄在孩子們心中生了根。孩子說她是指引方向的北斗星,她哭了,其實在她看來是孩子們才是照亮她的北斗星。這讓她更加堅定她的教育生涯。
影片的亮點是她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很新穎,寓教于樂,快樂學習,深受學生喜愛。她提倡開放體驗式教學,比如把教室挪到籃球場上,同學們邊玩籃球邊學習物理和數學。又比如把教室搬到操場上,向學生扔雞蛋既解決了早餐,又學到了拋物線知識。
好的老師是放下架子,和學生打成一片,一起拿可樂做實驗學習化學知識,一起吃飯,沒有老師和學生的界限,和朋友一樣。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樣有魅力的老師誰不喜歡?
聯系自身我們的這個職業就是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愛的種子,雖然暫時看不到他的成長為一棵參天的大樹,我們也給孩子做好了愛的根基。種下一顆愛的種子,總會有一天長出愛的果實。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4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女孩子——奈那的故事。她是一名“圖雷特氏綜合癥”的患者,由于他有這種病,小的時候曾被12所學校拒之門外,后來在一次演出中被“可汗校長”發現。最后她再次回來,回到這所幸運13教書,帶領著9F班,走向巔峰。
奈娜有一個愿望,就是當老師,即使它有著雙碩士學位,但是就因為他有先天的缺陷,被多所學校拒之門外。他的父親幫她在銀行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她不忘初心,一直想著自己心中的教師夢,最終來到了她的幸運13。
其中我認為最感人的情節就是,因為學生犯錯誤,被學校勸退,只可以來學校參加期末考試,當奈那在和自己的弟弟聊天時,學生們來了,學生們說:“老師就是他們的北極星,老師就是照亮他們的燈塔。”當快要考試時,同學們還抵住誘惑,沒有去看假的試卷,最終他們通過努力成為了——級長。
即使學生們沒有在校學習,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校外成為了第一,由此可見,自己的努力有多么重要。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雖然奈娜老師說“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但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努力的教,而你不努力的學,那又有什么用呢?
網絡上之前一直流傳著:努力=制定目標+實際行動+拼搏精神。所以我們要進行努力前的準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們要腳踏實地的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我們要刻苦的干。“成功往往在于再堅持努力一下之中”所以我們要持之以恒的干。
陳平努力了,最終輔佐漢高祖劉邦成為了西漢名相,馬云考大學考了三次,最終成就了“阿里巴巴”這一番事業,愛迪生花了十年來研究蓄電池經過了500多萬次的實驗,最終被人們授予了“發明大王”的稱號。
如果我們努力了,但是沒有成功,我也可以很自豪的說一句,我努力過。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5
看完《嗝嗝老師》這部電影后很受感動和啟發,主人公納娜是一位患有雷圖特綜合征的女老師,受到旁人異樣的眼光,這種天生的怪病從小就讓她在說話時抽動,并伴有類似打嗝的怪聲,就像電影開場,納娜去求職的學校的面試官所說:她可能不適合當老師、教學生。她在成為老師前,被學校拒絕了很多次,我佩服她的毅力和勇氣。
影片中的9F班只有14名學生,是附近城中村的孩子。由于原來學校的地皮成了現在學校的操場,這14名孩子也被劃到這所著名的私立學校上學。而這個班,也是全校師生眼中的“差班”。9F班的學生斷言:納娜一天就得走人。這個9F班的學生為何這么狂?校工說奈娜是這個班過去7個月后的第8位班主任。說明平均一個班主任在9F班至多呆一個月。自從納娜接了9F后,9F班里14個學生都很叛逆,開始時對納娜并不認同出現各種惡作劇,納娜通過調查知道了這些孩子的生活情況,經過努力終于得到學生的認同,9F班的學生第一次感受到被同等關注,最終取得好的成績。
事實證明,納娜是一個有方法、有水平的老師。她因材施教,從扔雞蛋講拋物線,從汽車三檔比二檔快講物理的摩擦力,從烘焙變化講化學,她讓學生發揮所長,不怨天尤人。
影片讓每一個身處逆境的人感受到希望和愛的力量,也看到教師職業的接力與傳承、博愛與奉獻。透過納娜老師,讓人明白,教書育人,并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有啟迪智慧,鼓舞志氣。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6
印度,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貧窮、落后、擁擠,外加神秘的國度;印度人,則讓人想到篤信宗教,能歌善舞。印度電影大多都是以愛情、親情、友情為主題。然而,電影《嗝嗝老師》卻一反印度電影的常態,以教育為主題,反映師生情。
電影里女主人公奈娜患有抽動穢語綜合癥,受到嘲笑,受到譏諷,在媽媽的堅持下,她讀著普通的學校,都說一個孩子的自信來源于母親,耐娜的自信也是來源于母親,因為母親的堅持、關心、理念,雖說缺少父愛,但是她的成長母親從來沒有缺席,她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很充實。
因為校長的一句話,她一直都感恩遇見,勵志成為老師,她決然的`拒絕爸爸介紹銀行的工作,堅持對教師職業的追求;作為雙學位的研究生,如此之高的學歷,因為疾病讓她面試教師遭遇阻礙,在5年來十八次碰壁之下,她依舊在堅持最初的夢想,或許,這樣的堅韌之心使得她的夢想更加貼近現實,成功的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教師崗位,倍加珍惜。
面對無數次的惡作劇和各種挑釁,她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選擇不同的方式傳教給學生,發現每一個人擅長的領域,因為一個切入點,翹起一個人的未來和夢想,所有的學生為了她而自愿改變,不再怨天尤人,最終考試及格,獲得徽章,比賽得獎,所有的付出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未放棄自己和每一個學生,厚積薄發,優雅從容,才是對生活最好的姿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敬!命運的不公激發了她堅韌的心志,無數個讓人潸然淚下的瞬間,每一個人內心的情緒點不一樣,總會有那樣的瞬間,讓你感動不已。
所有的付出,都有收獲,雖說收獲總是姍姍來遲,還好她沒有放棄,愿我們都能如嗝嗝老師一般,心若磐石,心堅志強,一點點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7
老師需要有耐心,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學生。那些調皮的學生都是貧窮家庭的孩子,溫飽都是問題,所以家長根本就不關心他們小孩的成績,就像宇和小龍一樣。我們往往都看到的是外在的東西,而更深層次的東西并沒有去挖掘。我們的員工同事都有他內在的一些可以挖掘的東西。
嗝嗝老師從小有這種功能性的障礙,但她沒有自卑,她仍然保持了自信,只是一個自信的正常人帶著一些別人沒有的毛病。很多人因為有了一些障礙,開始變得自卑,變得心理扭曲,那樣一切就復雜不已,因為面對的不僅是缺陷,還有心理上的一些復雜性。接受自己的缺陷,想想她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有利的東西,然后去接受她感謝她。
通過自己實踐得來的知識要比直接講出來的知識更牢靠。嗝嗝老師都是帶著學生去實踐去獲得知識的,引起別人的興趣然后才能開始自己的演講。演講或者教書前一定要記得先引起別人的興趣,再去講,要不然沒有人會聽。
假期開始培訓的時候,培訓的老師推薦了這部印度電影,假期快結束時,我看完了這部電影。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沒有英雄,沒有戰爭,沒有生離死別,沒有拯救世界。但是,她卻一次次讓我們落淚,使我們的心靈被深深觸動。當一群來自平民窟的孩子,伸出手掌,把北斗星的位置留給深愛他們的納娜老師時,我知道,那是來自孩子們內心最強烈最真摯的信仰、信任和愛。
大學時看過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兩部電影有相似之處,同樣值得一看。
畢業到現在6年了,作為一名老師有過迷惘,有過無助,其實很多時候看到孩子們那天真的面龐,都會給我一絲欣慰。教師用愛,可以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學生也同樣在一點一點的影響著老師。沒有好與壞,只有真心以待與責任,僅此而已,足夠!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8
我在寒假的一個晚上,有幸和家人一起欣賞了一部意義深刻的電影——《嗝嗝老師》。
這部電影開頭講了主人公奈娜從小就患有妥瑞氏綜和癥,自己的大腦會時常短路這會使她發出奇怪聲音,在學校被視為另類。但她遇到了一位好校長,這才使她順利完成了小學學業,后來她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碩士學位。
之后奈娜應聘了老師,成為了一個“無藥可救”的特殊班級的班主任。馬圖爾奈娜老師寬厚的原諒孩子們每一次的惡作劇,看出貧民孩子們的心理后,馬圖爾老師采取了獨特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操場上課,用扔熟雞蛋的方式點名,每一節課外活動都是馬圖爾老師精心準備的課堂計劃,在馬圖爾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同學們終于感受到了馬圖爾老師的良苦用心,開始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意義,而不局限于在貧民窟的狹小天地中放棄自我,這群學生們看更大的世界更美好的未來。最后馬圖爾老師當上了校長,而學生們走出了貧民窟,成為了有正當工作的人。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到受益匪淺的一個片段,就是馬圖爾老師在激發孩子潛能時,讓同學們在紙上寫上自己最害怕的事或討厭自己的哪點壞習慣。并讓他們將紙折成紙飛機,從樓上飛下去,在扔掉不滿后的孩子釋懷了,也理解了馬圖爾老師的良苦用心。
在電影中還有一句名言:“只有差老師沒有差學生”,真正負責的老師不僅在傳授知識,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除了教書還得育人。
一個好老師要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而敬業與愛學生是分不開的,要愛學生,要讓學生喜歡你。春雨能溫暖冰封的泥土,朝陽能撫慰心靈的湖水,愛學生,就要像春風化雨般無聲,教育是一項“灌溉”的事業,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是一條有源頭的河流,所以要傳授知識,教師必須知書達理。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將自己的職業當做一種事業來對待,要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
看了《嗝嗝老師》以后,我明白了老師是我們的引路人,是我們的燈塔,是我們的北極星。老師值得我們去尊敬。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9
這部電影,適合家長帶小孩去看,很感人,具有教育意義。
印度題材的電影,講究的是直達人物內心深處,讓你有感而發。
說的是上學時代,差等生一個班級,高等生一個班級。也就是分班,普通班,重點班!
人物不管在哪里,都是由社會地位,金錢所劃分了。但上帝是很公平的,給你關門,就會給你開窗,看你是否愿意透過窗戶發現外在的世界。
老師小時候的成長過程,是很悲哀的,她父親,只懂一味的給予,而不知女兒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認識當下的自己,認清楚就好!
老師求職經歷也是很感人的,鍥而不舍的精神,為自己夢想一直奮斗。
老師求職應聘上,為教育事業奮斗終生。
在應聘老師的時候,因為疾病綜合癥,忘記叫什么名字的疾病了,屬于神經失常,導致發生怪叫,校長還有應聘人員不看好她,其實不管好壞,任何時候都在教育,都在上課,不管是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話不錯。
電影很適合大中小年齡段的孩子看,只要還在讀書期間,很適合,不失為一部課外讀書教育片。
不足之處,就是導演的鏡頭,沒能夠更加細致的拍出來F班的幾個人,后期的努力的過程,通往成功的道路肯定不會那么順暢,肯定要艱辛更多,怎么通過自己努力克服的。
總而言之,電影很不錯,不管是好孩子,還是成績不好的,都適合去看,好孩子會看到自己對立面,人最會的就是自我照鏡子。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10
“沒有壞學生,只有壞老師”,觀看《嗝嗝老師》后,這句話在我的腦海里久久盤旋揮之不去,苦苦思索直至它在我心里生根發芽,因為在主角奈娜身上折射出的我作為一名基層指揮員應有的品質,奈娜努力向上、以心育人不誤人子弟,而我要勤勉思索、以身作則帶好身后的隊伍,同為育人,奈娜有所得,我亦有所悟。
一、“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劇中奈娜老師家訪,發現了喜歡賭博的男孩子心算能力過人,喜歡做菜的女孩子對烹飪知識了解最多,而不管是做噴漆工作,還是補車胎活計的孩子,都有擅長的一面。這些不但是孩子們的優點,也側面影射了印度貧民窟的真實面貌。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家庭狀況、接受的教育、社會經歷是不同的。因此,性格和愛好也就不同,都會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志趣和感情。作為中隊的管理者,我應該像奈娜老師學習,用耐心與寬容對待我的隊員們,將心比心的去了解他們,發現他們的長處或不足,明白他們的所需所想,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人無完人,如果把缺陷、不足比作一道裂縫,我們應該知道,只要在合適的時機下,這也是光可以照進來的地方。
二、“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
上課的第一天,孩子們就給奈娜來了個下馬威,在椅子上做了手腳,奈娜結結實實地摔在地上。此后,更是花樣翻新的各種惡作劇。他們挑釁奈娜,打賭她干不了幾天就得倉皇而逃,像她的前任一樣。直到有一次,惡作劇鬧得實在大了,驚動了校長。他們本以為會受到責罰,沒想到,奈娜替他們頂了鍋,把責任都包攬到自己身上。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他們面露驚詫。也由此,他們的內心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接納奈娜,這個人,好像是對我們好的,是會為我們著想的。孩子們也漸漸的開始認同、信任奈娜老師。
在中隊這個集體中也是一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消防對管理者的認同感十分重要,凝聚力十分重要,認同了你這個人,才會認同你做的事。你說的話,做的事,他們才能聽得進去。集體,是為了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而集合起來的一個團體,需要的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需要的是分工協作,優勢互補;需要的是團結友愛、關懷幫助;需要的是風雨同舟,甘苦與共!“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
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大學畢業后的奈娜立志成為一名教師,然而,一個時不時會發出怪聲的人想成為老師,談何容易。五年里,奈娜到處面試,次次碰壁,被18所學校拒絕。但奈娜沒有放棄,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后,奈娜終于在自己的母校爭取到了工作機會。
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諸多不順,社會誘惑多能否堅持自身的原則,遇到困難是否迎刃而上?上天不會虧待每一個持之以恒的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自己的人生保持足夠的耐心,一路向下扎根,向上生長,人生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堅持,我們一定會活成自己渴望的樣子。
四、“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影片中奈娜如一株向陽花般倔強地生長向上,在不斷地學習中綻放自己,點亮學生的心靈。
其實人的一生實際上是不斷學習的一生,“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作為黨和人民的“守夜人”,更要以敏銳的知覺,跟上時代的步伐。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既要多讀有字之書,也要多讀無字之書,作為中隊管理者,我需要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身,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帶領隊伍,同時要言傳身教,引導身邊的人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讀有字之書提升理論水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萬卷書是基礎。滅火救援現場的技戰術、保障自身安全的方式方法以及自身修養的提升,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最強的推動力,擁有了深厚的理論基礎,才能在實踐中運用自如。讀無字之書提升作戰水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火場中、洪水里,我們的每一個決策、每一個動作都承載著生命的重量,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就更要加強技能學習,苦練本領,同時學習先進的技戰術,將新事物、新方法、新觀念與經驗成果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和作戰技巧,打造鋼鐵之師。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作為一名基層指揮員,我要時刻警醒自己,走好路,帶好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用自己的忠誠之心,和著勤勉與堅韌,向身上的職責與使命致敬。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11
看完這部影片,也許真的跟年紀有關吧,止不住的淚水缺堤而出——又一部淚點處處的寶萊塢電影《嗝嗝老師》讓我老淚縱橫。
《嗝嗝老師》帶給我最揪心的地方,在于納娜的病情。這是一種無法克服的頑疾,患者會不自主的產生多發性肌肉抽動和聲音痙攣,緊張時,癥狀會加重。而她“更幸運”的是遇到了一群整天打鬧,沒有老師受得了,對學習與人生完全放棄,來自貧民窟缺乏自信且被定性為“無可救藥”的“學渣”們,她克服了遇到的所有困難,最終成功的帶領他們逆襲。
也許因為從事教導員工作的緣故,故事的發展不僅觸動我的淚腺,還激起我內心的反思——教導身邊兄弟們的終極目的是什么?我們在不得不遵循既定的教學制度與規則的同時,會不會不自覺地離初衷的目標已經越走越遠了。很多被認為沒有成才的消防員會認為是出身的緣故,家庭的背景,環境的因素,最終歸結為命運使然。其實一名消防員的結果源于他的態度,一名消防員的態度源于他的言行舉止,一名消防員的言行舉止源于他的社交圈子,而他所遇到的每一個班長,領導,不管在哪一個階段都對此產生無比巨大的影響。還記得我那時新兵直到第二年都是在班長、領導說教中度過,也讓我養成了好習慣:“做為一名消防員,就要有消防員的樣子,在內在外都要一樣端正態度”。
在看到奈娜在影片中表現之后,深有同感為人師表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他可以使你對自己與未來充滿自信和動力,也可以把你拖入消極氣餒的深淵。干了消防這么多年,很多老朋友一直在堅持。每當大家一起談論取得的成績,中間努力的時候大中隊的人人都會抱怨很累,大家一起耐心做工作,最終看到成績后全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頓時覺得他們背后萬丈光芒,這不正是我晚上看的《嗝嗝老師》的現實版么,只是他們沒有身體方面的缺憾而已。
觸動我最多的一幕還是貧民窟的孩子們在破爛的樓頂上聚會,周圍也都是矮小破舊的小房子,稀疏地亮著昏黃的燈。當鏡頭拉遠,河邊的另一側,那些學校里其他孩子們生活的地方,高樓林立,燈火通明,儼然是另一個世界的樣子。人們常說“生而平等”,但是根本就沒有公平這件事。正如這么多年都在說《寒門難出貴子》,可是仍有那么多寒門投身消防的在試圖打破固有階層的界限,并且真的考了學。這樣來說,這個世界還是公平的,至少它給了每個人奮斗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在任何一個問題上,大多數的人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
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嗝嗝老師成為了老師甚至是校長,貧民窟里出來的孩子有了體面的工作,改變了人生境遇。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去自怨自艾或者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