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觀后感范文(通用6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滸傳觀后感范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滸傳觀后感1
自從我看了《水滸傳》這部大型電視劇后,我深深地被他們那種鍥而不舍、團結互助的精神所感動了。
這部電視劇主要講了:一個個英雄好漢因遭到朝廷內居心叵測的奸臣陷害,被開封府給發配到邊遠的地方。使他們不得不逼上梁山,落草為寇。當滿一百零八將的時候,他們除暴安良,替天行道。連朝廷都拿他們沒有一點辦法。可是有一次,在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晁蓋首領因遭到一支毒箭,毒發身亡。這是晁蓋的弟弟宋江當起了山寨之主。然而,晁天王尸骨未寒。宋江卻背信棄義,一心想歸順于朝廷。害得梁山眾兄弟不是戰死就是病死,不是病死就是被下藥毒死,慘不忍睹。
可是在這些梁山好漢的背后,不知發生了多少件無比感人的事跡啊!燕青為了救自己主人盧俊義而冒著生命危險;武松為了梁山泊兄弟而斷了一只手臂;秦明和李忠為了梁山泊兄弟能沖出去而被城門壓死,李逵為了救宋江而晝夜不分;阮小二和阮小五為了抵抗敵軍的進攻而不幸犧牲;張順為了試探敵軍軍情而萬箭穿心;扈三娘和王英為了能早日攻下網師園而不幸戰死......所有的事情,都非常地讓我感動。可我一想起這事,心中就無比內疚。
記得在一次體育課上,我們在練習三人四足的團體游戲。我們剛跑一會兒,我就覺得腿很酸,于是便吼道:“你們有沒有團體精神啊!我腿都這么酸了,就不會走慢點啊!”說完,剛過了一會兒,旁邊一個人不小心摔了一跤,我非常生氣。就連忙解開紅領巾去找別人了。可是我就因為自己的不便,而舍棄了自己的團體。現在想起來還真是很慚愧啊。
看來我以后要好好學習這些梁山好漢了。就像主題曲唱的:“兄弟情啊!夜空中萬千星點。兄弟情啊!紅塵里無限光華啊!”
水滸傳觀后感2
最近,我觀看了《水滸傳》電視劇光盤,這部電視劇與原著基本相符,它講述了宋徽宗時期梁山泊起義,直到轟轟烈烈結束的事,以宋為核心人物,演繹了一出悲劇。
宋本是鄆城小吏,因怒殺閻婆惜而逼上梁山。他不是第一個上梁山的人,為什么當上了梁山的首領呢?這是因為他有領導才能,而且為人樂善好施,意氣深重,是婦孺皆知的“及時雨”。但梁山上有領導才能的人有很多,為何只有宋才能擔此重任呢?我想是因為后者。例如柴進和宋對待武松的不同態度,柴進是把武松當成看火的,而宋卻始終把武松當兄弟看待,宋有此二勝,眾人有此二敗,他焉能不坐第一把交椅?但宋的愚忠,卻讓我對他的敬佩大打折扣。他的愚忠,害死了七十二位兄弟,七十二位好漢頃刻間變為七十二個冤魂,斷送了一百零八位英豪的前程。他應該意識到,朝廷在招降他們之后,都沒讓他們進京,就把他們派去征討反賊,朝廷的用意,就是要坐收漁翁之利呀!吳用、林沖等人曾屢次勸阻,可他就是不聽,他的固執,釀出一場悲劇,害死了自己,也害了眾英雄。
但不管怎么說,《水滸傳》這部電視劇篇幅浩大,畫面及其壯觀,是一部讓我喜愛的片子。
水滸傳觀后感3
新《水滸傳》正在熱播當中,以前除了《西游記》看了一點,《三國》的重要片段之外,四大名著幾乎是看著小人書或刪節版才知道的,這次搬完家后,竟然找到了母親在上世紀80年代買的四大名著,泛黃的書頁,母親清秀的字體,還有如同螞蟻般的文字,都說明他就是真正的名著,至少在我家里來說。
雖然電視劇的開頭和原著《水滸傳》的開頭有所不同,但書中的“36天罡,72地煞,星宿,魔君”是真還是假?公孫勝的道法,戴宗的神行法也讓我產生懷疑,世上好像根本沒有什么魔法。連電視劇中的宋江也笑著和戴宗道:“也許你的神行法和公孫勝的道法是一個老師交出來的徒弟”
水滸共108將,都是有志之士,都有忠君報國之意,可是高俅、蔡京、童慣等人大權在握,當朝圣上也昏庸無能,也只能被逼上梁山,殺富濟貧雖為草寇,但因為有了如宋江、吳用這樣的文降派,水滸才不會走向滅亡之路,雖然出發點是好的,想要眾兄弟有一個好聲譽,但朝中奸佞當道,蒙蔽了圣上的雙眼,才本末倒置,讀《水滸》我看到李逵的粗暴,關勝的義氣,魯智深的嫉惡如仇等等,“梁山上的`人,個個都是忠義之士”,不錯,當初,梁山泊只有林沖、朱貴、阮氏三雄、公孫勝、劉唐、吳用、以及宋萬、晁蓋,這些仗義的人,但后來,隨著宋江的入伙,聲勢浩大,眾人都想推宋江做這梁山第一把交椅,宋江太重義氣了,非要把史文恭抓住才坐,估計心里也想那把梁山第一把交椅吧。
雖然讀到招安后,宋江攻打方臘,每當一個個頭領戰死沙場時,都為什么不阻止他呢?為什么還要繼續走下去?也許當他們都戰死時宋江已經想到了但也得錯誤地走下去。如果不招安,可能中國的歷史進程將會改變,也許南宋可能就是他們的。
水滸傳觀后感4
自從上個學期開始看小說《水滸傳》原著,我就一直有一個愿望:想知道書上描寫的那些古代兵器,比如方天畫戟之類,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看了電視劇《水滸傳》,總算看到了那些兵器的形狀,同時也了解到了古代打仗時如何排兵布陣,如何破陣等等。
電視劇把很多情節和人物拍得非常生動,比如《梁山泊好漢動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場面非常宏大,《武松打虎》、《風雪山神廟》、《醉打蔣門神》等精彩故事都非常生動,讓人看了還想看!
對比原著,電視劇作了一些改編,象《醉打蔣門神》那一段,書上只是簡單幾句交代武松用“玉環步鴛鴦腳”將蔣門神踢倒,而在電視劇中卻讓武松跟蔣門神打了很久,雙方都用了很多招數,打得非常精彩,這樣可看性更強,才能更吸引人看。而原著中一些描寫公孫圣“作法”之類的迷信活動,電視中就舍棄了,要是完全按原著拍,觀眾一定都不會相信。
我發現也有一些改編改得不是很好,比如書上講到秦明與呼延灼交戰,大戰五十回合都不分勝敗,而在電視劇中,不到一個回合就被呼延灼一鞭打下馬來。
我覺得電視劇《水滸傳》總體來說拍得還不錯,遺憾的是,沒有拍到梁山好漢破大遼的部分。
水滸傳觀后感5
終于把86集的《新水滸傳》看完了,感覺還挺好看的。以前有看老版的水滸傳,看了好幾次重復始終都沒有看下去。
喜歡看《新水滸傳》的打斗招式,沒什么重復,創新、新穎。雖然大場面會有點科幻感。人物選得不錯,令我最難忘的應該是鐵牛的角色。他心地純真、孝順,雖然魯莽沒什么大腦,他喜歡捏著一個人或者是說他忠于一個人和當他有酒有肉吃喝的時候是最可愛的!直到他到最后和宋江死去還那樣突出。
宋江:雖是大忠大義的匪領但過于愚忠,對招安之事太一廂情愿。同時也體現出不明主。其實看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我都不怎么喜歡這個人物角色了,感覺這人挺狼挺狠的,有仇必報,絕不含糊。(做人能做到這點我很贊同)……只是,對于招安這事中的做法,我不能茍同。水泊梁山兄弟死傷那么嚴重,我個人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是宋江造成的,朝中的奸臣未除,如何能夠更好地為國家效力保衛百姓呢。
盧俊義:梁山水泊的第二個匪領,把身邊的人理想化、更加愚忠,但更突出他君子為人!最后連浪子燕青都知道的狡兔死,走狗烹。他都不愿意相信,最后慘遭小人害死。話說回來,想盧俊義的貴族之后,要他功成身退是件很難的事情,所以也就成了小人的美事。
吳用:軍師吳用,看到最后才看到他有多少表情。有點枉為軍師,竟然沒有算計朝中奸臣。
晁蓋:死得太早,難怪他恨!眼光短淺。
林沖:心胸狹窄了點,總活在仇恨之中。
……
個人比較喜歡花和尚魯智深還有花榮。魯智深:直爽、義氣、有責任心、功夫不錯、有點小聰明、有錯必改,即使帶點魯莽,心地還是善良的。從最初的假和尚到最后的真和尚,直至為懺悔而自殺,可憐可悲。
水滸傳觀后感6
電視劇《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到大破遼兵剿滅叛黨,到最后遭佞臣謀害的故事。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好漢都是有正義感的:為了正義,他們可以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為正義,他們可以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拿黑旋風李逵來說,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惹是生非,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該出手時就出手,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好漢都是忠心耿耿的:他們無論是忠誠于朋友,還是忠誠于宋江,還是忠誠于國家,都做出了自我犧牲。浪子燕青在恩人盧俊義遇難后不離不棄,與之同甘共苦,共度難關,這就是忠;九紋龍史進不忘師父王進臨終遺言,看望他的老母,在得知王進老母去世后,他到墳頭祭拜,這就是忠;及時雨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國家衷心不變。雖然他帶領梁山好漢接受招安沒能如愿,但他的初衷是好的,是善意的。因為在宋江心中,兄弟們前途重要,大宋江山更重要。可以說,宋江忠誠于弟兄,更忠誠于國家。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個好漢的命運是悲慘的。他們被逼上梁山后,在宋江的帶領下,打著替天行道旗子,為人民出生入死,除暴安良,日子過得還算安寧。后來,大家在宋江倡議下受朝廷招安,替大宋破大遼,收田虎、方臘等賊人。盡管戰功顯赫,也逃不脫不了以高俅為首奸臣的陷害。起初一百零八個人個個生還,到收方臘時只剩三十六個,最后去見皇上時只有二十七個。盡管如此,奸臣仍不放過他們,致使他們的命運一個比一個悲慘:武松和魯智深做了和尚,宋江和盧俊義被毒死,吳用和花榮縊死在宋江墓前……他們替天行道,卻遭如此報應,無不增加我們對昏庸無能皇帝,對以高俅為首小人的憎恨。
看過86集電視劇《水滸傳》,腦海里一直揮之不去的那些好漢的影子: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小旋風柴進,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他們,一個個都是鮮活的英雄,都值得后人稱頌!
【水滸傳觀后感范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水滸傳人物作文范文09-30
水滸傳800字讀書筆記通用03-21
水滸傳讀書筆記800字通用01-25
最新初一《水滸傳》筆記范文03-17
水滸傳閱讀筆記600字范文03-09
水滸傳600字讀書筆記范文03-16
水滸傳900字讀書筆記范文03-02
防溺水視頻觀后感范文(通用7篇)05-25
水滸傳人物作文10-09
《水滸傳》好詞好句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