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只緣身在此山中》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只緣身在此山中》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章
簡媜的文字是無可否認的雅美,而于《只緣身在此山中》,簡媜的文字又是禪意的,“未入山門身是客,隨云隨波隨泥漚;甫入山門身是誰?問天問地問乾坤?”這樣的句子里,藏著的聰慧是非比尋常的,也很好的回應了“行經紅塵”,一種禪意,一種寧靜孕育而生。不可否認,書中有話,點到即止,給我無盡的遐想。
第二章
簡貞獨特的風格,她的每一篇文字總是有種禪思和哲理蘊藉其中,需要慢慢的讀、慢慢的品,需要你靜下心來,與作者一起進入那座人生之山,細細品味人生的曲曲折折、跌宕起伏。
她的文字很大氣而細膩,進入深山,身在其中,靜看萬物,“醒者”又是誰?這都需要進入禪境,然后靜思。
第三章
“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
,月是情感的寄托,銀白月色,關雎情郎,月不曾瘦,不曾滅,山中寂靜,早醒,可見,簡媜筆下的愛情也是一種禪意,品味無窮,推門,在推門,兩個簡單的動作,簡單明了,不需華麗繁瑣的文字,一種愛也可簡簡單單。
第四章
早晨,閑步寶橋,天上月,池中蓮,水中影,手棒佛經,一個佛經故事,賢者,云童子,一種姻緣,試問世人是否錯過?早出世入世,中國文人歷來的糾結性懷,簡媜在其中繞著彎兒,躊躇著,徘徊著,不該錯過的緣分,誰又能好好把握?每個人都該靜下來想想人生途中的每一個人,把握了,還是錯過了。
第五章
雨后,一個全新的境界,簡貞強大的文字駕馭能力,有時讓我跟本無法駕馭她為我們呈現的那個世界。雨中寶殿,雨中飛燕,都在雨中洗卻了往日的浮塵,我不禁自問,人生那里是歸宿?跟著文字走,我也只是一個跟隨者,讀書以明智,真的要好好的想想,像簡貞那樣背負著未來,旅行。
第六章
竹子,包含的意義遠不止“節節高”,十五年前的竹海,十五年后的大雄寶殿,倒下的竹,躺下的樹,爆破的石,換來的是山下信徒的三拜九叩,不禁問,這是佛道?這沖擊著每個人的價值觀,可以說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反應,營造一種禪境,讓人可以好好地想,現在的我們,到底怎么了?
第七章
燕,每年能夠飛回原來的“家”,“燕子的家鄉,應該是在那一塊和平寧靜、春陽處處的心靈凈土上。”以燕喻人,歸家情感,指出“那也是人渴望尋覓的國度,只是不如燕兒更勤居于此。”是的,在這個腳步匆匆的塵間,又有多少人忘了原來的歸途?簡貞的一字一句,都經過反復推敲與斟酌,只有對人世經過深邃的思考和對語言有太過的虔誠的信仰,才能有這樣的風采。
第八章
醒石,這一章,給我的沖擊遠大于我的預想,柳暗花明又一村,“人不親土親。路很彎曲,像人的一生”,簡單的一句,卻是道出了人生百味,每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他人,而是自己,一種可怕的病,遠不及自己可怕,簡貞倡導是心境決定生命深度,信仰決定生命高度,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態,才能在人生無數跌倒起伏之后還原最初的自我,才能世俗之上而不因物欲橫流而迷失,保留本心。
第九章
簡媜辭藻頗為華麗,于生活細碎處見哲理。這里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吃飯,也是一種修行”,一個小節,有時往往會決定了成敗,生活當中他一定要細心,一點一滴里就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命運在每個人的手中,我們都該好好把握。“山上一瓢粥,山下一勺飯,其實無異”,同一種事物,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見解,多角度的看,會讓我們擁有更多。
第十章
別樣的球賽,不同的規矩,不同的球,已然有不同的風采。山前山后尋幽訪勝,大球小球競相角逐。佛光山身處幽靜之地,身存簡樸之心,懷揣著一份單純的快樂!正因為人的簡樸,荔枝成了“小球”,羽球成了“大球”,一場精彩的羽球賽在山間愉快地進行,不計較分數的得失,不計較場景,只追求心中愉悅。在這里,“其爭也君子”沒有了意義,“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
第十一章
飛檐是古人的智慧,是一種古老的藝術。然而在百家爭鳴的藝術殿堂上,爭奇斗艷的藝術形式或許早已暗淡無光。在那座涼亭上的飛檐,是一位小師父攀在亭柱之上,雙手塑出來的,雖然平凡,雖然簡陋,卻成了一種感動!“任何一件工作一旦被當成心愿,那便是‘藝術’了!”小師父的發心,在時光流逝的今天,凝聚成了一個飛檐。在這山間,化作安眠鳥的神話。
第十二章
在佛光山上,理在托缽拾箸,在舉手投足。蕓蕓眾生,滾滾俗塵之中,不會出現那脫俗的身影。在那身影之下,理之熟成,不需言語,行住坐臥,生于規矩,活于規矩,卻在規矩中自然形成了一種理!不需深思人生,不需生啃凡書,在這山間,一步一履,盡顯止水之靜。行,住,坐,臥,亦水,亦松,亦鐘,亦弓……無處有理,亦無處無理,這便是師父們的理之所在。
第十三章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敢問路出自誰手,誰在人海。鑄路人的汗水是石泥的柔軟劑,鑄路人的淤血繭子,是細絲的制造器。因為有了汗水和繭子,路才之所以可以成為路。因為有了路,才有了游人,才有了奔跑,才有了到達目的地的方法。眾生的腳步之所以一直沒有斷,是因為鑄路人的夢一直在前進,一直在默默無聞地前進。如果說故國家園的鄉土是心靈的凈土,那么,鑄路人手中的土就是夢想的基土。
第十四章
燕尾裁過的春天,未蘇醒的早晨,聊無人煙的院落,切湖而過的公路,和一位不愿落入俗塵的都市人,仿佛一幅不應景的畫,到底是早晨影響了院落,還是公路破壞了清晨?無人知曉,卻讓人無限感慨。
在這個春里,老人的安逸,婦人的幸福,由古至今,延續到現在,當紅磚綠瓦已不再,依舊安然存在,卻已不是原來。
第十五章
許多人天馬行空,活于行云。是該檢討自己的胡思亂想,還是該發現套住自己的網?生活就是這樣一張網,追夢是沖破網的唯一方法。夢,誰人都有;追,又有誰人能做到?梅覺是一個永恒生命的追尋者,她是一道甘泉,可以撒向四方,卻依舊是一道甘泉。“一方與十方何異”,在家與否何異?只要心中有家,何處都是家,這便是追夢人的單純之處,也是不平凡之處。不禁讓人深思:我何嘗沒有夢呢?我又何嘗勇敢得離開家的懷抱獨自追夢呢?我亦是行云中的一人。
第十六章
一個苦命的養女,雙手只能忙于勞務,止步于課本,單純的思想想不明生活的意義。“生我者誰也”是女孩永遠無法明白的問題。當那一刻,女孩決定追隨佛主逃離苦難,卻被無情地阻擋。她不明白為什么自己沒有追求快樂的權利,因此她盡畢生之力掙扎,卻依舊改變不了現實。當時光流逝,一切苦難凝成女孩臉上淡淡的一笑。這一笑,是曾經為生命和快樂苦苦追求的標志。而生活對于女孩來說只是一輪涼涼的月色。
第十七章
思云想霧,百花萬草,紅塵愛情,在這女人看來,皆因無常。歲月流逝的時候,人的歷履也隨著增加。小的時候或許會為了一夜凋零的花而哭泣,在經歷歲月之后,就會懂得用一顆平靜的心和一抹淡淡的笑,面對生命中所有的無常!或許這正是佛法真正需要存在的原因,真正能在歷史長河中生存至今的原因。佛法算什么?佛法又何處不在?間斷煩惱絲,便間斷了凡塵事。一切因緣而聚,一切也因緣而散!何必煩惱無常事,不如空身安于此山中。
第十八章
沙是恒河的沙,河是那一條恒河,伊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顆沙,母親是汪汪的河。無論沙漂往何方,卻依舊是那條河的沙。生于此,長于此,一生也就圓于此了!伊的毅然離去定居王母廟,伊的毅然重返俗塵,伊的毅然草結凈舍于山間,都正如一顆漂泊的恒河沙,但最終都將回到恒河的懷抱。豐原,鹿野,秀林,福田,循環,成長,歷練,思考,伊用一生來歷練,來思考,實現人生的價值,實現人生意義。
第十九章
滾滾紅塵,有的人樂于其中,也有些人一身潔凈地遠觀,還有些人身在其中,卻看透其中。空法師能夠以世人的眼光還于世人,能夠以世人的處事還于世人,能夠來于紅塵,活于紅塵,空身站立于紅塵之中,卻絲毫不粘紅塵之粉,潔身于紅塵,卻與紅塵如此親切!這應該就是真正的脫俗,脫俗于紅塵,脫俗得讓人心懷敬意。空法師的脫俗正是那種親切于紅塵的,親切得讓人無法不敬佩他的高尚!
【《只緣身在此山中》觀后感】相關文章:
談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精選12篇)11-30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觀后感04-13
觀后感重返狼群觀后感08-23
宮崎駿風之谷的觀后感-觀后感10-19
圓明園觀后感模板-觀后感10-19
畫皮2觀后感-觀后感01-10
美麗的大腳觀后感-觀后感01-23
小孩不笨觀后感-觀后感03-28
超級戰艦觀后感-觀后感03-10